重慶日報消息,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該研究成果是全國首次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作出總結分析,可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參考。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數據,截至12月2日,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6415萬例,死亡超過148萬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國實施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目前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
從今年2月16日起,由重慶醫科大學黃愛龍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重慶市萬州區啟動了防控新冠肺炎緊急科研課題的研究。團隊與萬州區疾控中心合作,通過分析萬州區1月21日至4月10日發現的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觸者共2172人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對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相關防控措施的效果等,進行了詳細分析與總結。
團隊首先追蹤了萬州區新冠肺炎的傳播過程。「萬州區的新冠肺炎疫情由45例輸入病例引起。」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石丘玲介紹,團隊通過梳理發現,這些一代輸入病例共在萬州傳播了4代,大部分傳染發生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前。
「在萬州所有確診的病例中,33.7%為無症狀感染者,66.3%為確診患者。」石丘玲介紹,團隊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萬州區每個一代輸入病例平均傳染了1.64個病例。但隨著萬州防控措施的加強,二代病例平均只傳染了0.39個病例;三代病例則平均只傳染了0.31個病例,這凸顯了萬州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其次,團隊分析了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異質性。「萬州輸入的確診病例有43%沒有傳染其他人,23%的確診病例傳染了4至7個人;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78%未傳染其他人。」石丘玲介紹,這說明隨著代際的增加和防控措施變得嚴格,萬州區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大部分沒有再傳染其他人。
團隊的研究還發現,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8小時以上)接觸患者,以及在患者感染早期(5天內)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肺炎的決定性危險因素。」黃愛龍總結道。
黃愛龍表示,團隊通過複雜網絡模擬發現,如果萬州在沒有任何防控措施的幹預下,新冠病例數量將隨著時間推移激增,在1月30日達到每日新增近4萬病例,總病例數將接近56萬人。但重慶市於1月24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萬州區也採取了包括隔離、戴口罩、對密接者進行追蹤和大規模檢測等有效的新冠防控措施,有效、迅速遏制了新冠疫情在萬州區的傳播。
「萬州區總人口為174萬人,國內有47個城市與萬州總人口數相當;萬州區人口規模與國外一些中型或大型城市也相當。」黃愛龍認為,萬州區新冠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所採取的防控措施可以為秋冬新冠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學應對措施的依據。
11月30日,團隊研究成果在《自然·醫學》在線發表。石丘玲、胡耀月、彭斌、唐曉君等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黃愛龍、楊成勇和邱景富為共同通訊作者。
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李星婷
原標題: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從流行病學研究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來源:重慶日報
來源:重慶二三裡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