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注!近日,南京教授團隊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2020-10-14 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Luminescence toward Advanced Anti-Counterfeiting"的科研論文。團隊成員、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丁明燁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南京林業大學楊小飛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學曾海波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南京林業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近年來,稀土發光材料因具有窄帶發射峰、長螢光壽命及高穩定性等優異的光學特性,在防偽和信息安全等領域表現出潛在的應用價值而備受關注。然而,現有存儲防偽信息的稀土發光體系存在螢光模式過於單一、需要特定的激發光源及發光顏色不可調等不足之處,從而導致信息存儲及防偽的容量有限等問題而面臨被破譯的風險。因此,深入研究稀土發光機理以及對光譜精確調控,對於推進稀土發光材料在信息存儲及螢光防偽領域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以上問題,理學院楊小飛教授團隊提出一種構建雙模式螢光體系的設計策略,通過利用核殼結構界面上的能量傳遞過程和稀土離子的交叉馳豫機制,在納米尺寸的能量傳遞中實現了多種稀土離子的上轉換和下轉換發光光譜的精確調控。這一發現為稀土納米晶特種發光功能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示了更易操作、更加保密的防偽應用。同時,該研究有利於在納米尺度上理解和調控稀土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發光行為,為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稀土發光材料提供了研究思路。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南京林業大學傑出青年基金、南京林業大學標誌性成果培育項目以及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的資助。

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能量轉換材料與綠色催化課題組成立於2018年,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為依託。現有專職教師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講師3名;在站博士後1名、碩士研究生10名。

團隊領頭人楊小飛,現為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得英國政府海外研究獎學金、德國馬普學會博士後獎、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等獎勵和榮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項目。在Adv. Mater., ACS Catal., Nano Energy, Appl. Catal. B-Environ.等期刊發表SCI論文近100篇。單篇最高引用450次,總引用3500次,H因子35。擔任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Catal., Environ. Sci. Technol.等50餘種SCI刊物審稿專家。

能量轉換材料與綠色催化課題組主要開展的研究方向包括: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材料與器件、光催化還原CO2製備碳氫燃料材料與技術;太陽能光熱轉換材料和器件的可控設計及其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納米結構共軛聚合物的分子設計及其光電催化功能探索;二維納米材料及其納米複合材料的可控構建及光電化學活性;新型電催化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清潔能源轉化領域的應用;生物質材料的仿生功能化及高效轉化利用。

關注"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南京林業大學官網、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官網、光電轉換材料與綠色催化課題組

相關焦點

  • 南京教授科研成果登國際期刊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 南京13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蕩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省屬重點高校,於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在科學創新的進程中,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是反映基礎研究進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高校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期刊上。本期推送,就來了解一下南林這一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那些硬核科研成果吧!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 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重慶日報消息,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 河南這所高校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學院青年教師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團隊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Ultralong and Efficient Phosphorescence from Silica Confined Carbon Nanodots in Aqueous Solu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Nano Today(影響因子:16.582)。
  • 連續4次登上國際權威期刊!近日,湖南團隊在這一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等在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 近日,江蘇院士團隊科研成果登上Nature主刊!
    近日,Nature主刊出版&34;(Spotlight in Clean Energy in China)特刊,重點展示了我國在降低碳排放、推動綠色發展方面的重要貢獻。長期從事新能源材料方面研究,在新一代光催化材料等能源與環境材料的設計理論、核心製備和應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統性、原創性的成果。在一流國際期刊發表SCI科學論文660餘篇,他引30000餘次,連續6年入選愛思唯爾&34;榜單,連續2年獲評科睿唯安&34;稱號。獲中國發明專利90餘項、美國專利1項、日本專利2項,50餘項發明專利已成功進行產業化轉化,技術轉讓費達1億6千萬元。
  • 國際關注!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期,陝科大張美雲教授團隊、王傳義教授團隊分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和重金屬離子吸附分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一起看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01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美雲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Fabr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Aramid
  • 最新!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又有重大突破,10項成果獲國際關注!
    近期,學校在一系列科研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本期帶大家看看這些硬核科研新成果、新發現。四、李培華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李培華教授課題組在深度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一種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 在國際標準數據集上取得領先的性能並獲得國際大規模自然物種識別挑戰賽冠軍。
  • 安徽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中心提出並實現一種具有高解析度、高位寬的數字脈寬調製器混合結構,相關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電子工程類國際著名期刊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I, Reg. Papers上。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1.陳曦教授研究團隊在《Nature Astronomy》發表新種類分子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的重要成果日前,廣州大學陳曦教授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在天體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線發表於
  • 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
    鎖陽授粉結實的秘密被首次發現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藥用寄生植物鎖陽的開花結實與鎖陽開花後散發出的一種特有臭味物質吸引蠅類昆蟲傳粉,從而實現鎖陽的授粉結實密切相關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貴林教授研究團隊歷經4年持續研究,揭開了一種藥用寄生植物鎖陽開花結實的秘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於9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lant Biology》上。該科研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證實了鎖陽通過開花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實現傳粉結實的相關機制。
  • 天津這位女教授團隊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封面
    近日,國際著名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封面刊登了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王敏教授科研團隊論文,該論文第一作者為蘇立秋博士,通訊作者為王敏教授和申雁冰副教授,天津科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
  • 最新!環境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科研成果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李雪花副教授團隊與蘇州大學李瑞賓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環境健康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發表了題為"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s for predicting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朱志偉教授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Jens Nielsen教授合作,以「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efficient
  • 國際重要期刊發表齊魯工業大學歐陽俊教授團隊文章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的最新研究成果。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為通訊單位,歐陽俊教授為該論文唯一通訊作者。
  • 天津科技大學:中國食醋登上國際食品領域權威期刊封面!
    2020年4月30日,我校食品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工程學院傳統發酵食品科研團隊以夏婷為第一作者、王敏為通訊作者的有關中國傳統食醋護肝機制的研究論文登上《Food & Function》期刊封面。
  • 近日,河南這所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近日,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付召明副教授課題組以學校為第一單位在國際頂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Understanding the Activity of Single-atom Catalysis from
  • 陝西教授團隊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引發國際關注!
    近日,在趙進才院士工作室的支持下,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英宣教授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陝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李英宣教授為第一作者,李英宣教授和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王穎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2018級碩士研究生惠丹屏為第二作者。這是李英宣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 Technol.等自然指數期刊發表論文之後,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