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發表!陝西教授團隊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引發國際關注!

2021-01-22 陝西科技大學招生辦

近日,在趙進才院士工作室的支持下,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英宣教授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繼實現金屬Bi製備和相變機制研究後,利用金屬Bi等離子體光催化劑實現了自然界植物光合作用中水氧化和CO2還原複雜反應過程全模擬,相關成果以"Boosting thermo-photocatalytic CO2 conversion activity by using photosynthesis-inspired electron-proton-transfer mediators"為題發表在Nature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該成果陝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李英宣教授為第一作者,李英宣教授和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王穎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2018級碩士研究生惠丹屏為第二作者。這是李英宣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 Technol.等自然指數期刊發表論文之後,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972082和21673220)和陝西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等項目的資助。

《Nature Communications》是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行的子刊(自然指數期刊),該刊物內容涉及自然科學所有領域,是國際頂級綜合性期刊,在谷歌學術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學術期刊h指數(h-index)排行榜中,《Nature Communications》位列第七位,其發表的論文不僅對某一專業領域有重要的理論或應用價值,還要求能引起廣泛的科學興趣,有利於推動其他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李英宣教授為陝西科技大學人才工程引進的學術骨幹,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是陝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負責人,曾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中科院首屆卓越青年科學家等榮譽,主要從事光催化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能源、環境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以及省部級項目14項,近年來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Technol.、Adv. Funct. Mater.、ACS Nano、Nano Energy等雜誌上發表SCI論文40餘篇。

隨著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逐年升高,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因此,CO2的資源化利用一直是國際環境和能源領域研究的前沿和熱點,例如:光催化還原CO2制高附加值產品被《科學美國人》月刊評為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之一。有效控制和降低大氣中CO2濃度關乎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也符合國家重大需求。針對CO2轉化研究急需突破性技術創新的實際,李英宣教授來陝西科技大學後在2018年布局了光催化還原CO2研究方向,利用太陽能和光催化技術實現CO2的有序轉化,在減少大氣中CO2溫室氣體的同時製備高附加值有機燃料或其他化學品,該過程綠色環保,是CO2轉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該研究中,首先用電化學方法將H2O分解為H原子和O2(實現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反應的模擬),生成的活性H儲存在Bi納米粒子中形成Bi-Hx。在光照條件下,Bi-Hx可以作為一種強的還原劑,通過電子-質子協同轉移機制將CO2還原為CO,同時Bi-Hx恢復為Bi(實現植物光合作用中暗反應的模擬),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模擬光合作用循環反應。在這一過程中,Bi作為電子-質子轉移介質,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水分解和CO2還原的分離。該反應為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一個新模型,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避免了水作為直接還原劑參與到CO2還原過程,提高了產物選擇性;避免了生成產物中O2的分離,以及生成O2對還原產物的氧化;降低了反應活化能,提高了催化劑活性(達到了283.8μmol/h/g)。此外,鑑於目前光催化劑主要為半導體材料,而等離子體光催化劑的報導非常少,其中非貴金屬等離子體催化劑的研究更少,因此,該研究為設計與開發廉價、高效CO2還原催化材料提供了新借鑑。

作為陝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陝西科技大學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十二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2439項,獲得科技成果獎勵396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64項,其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8項、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一等獎9項;出版著作303部,SCI三區以上收錄論文1843篇,EI收錄期刊論文1795篇;共獲授權專利6632項。連續9年位居全國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排名前50位、陝西省屬高校第1位;進入"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前50強,成為國家80所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高校之一。

相關焦點

  • 國際關注!陝西教授團隊再出重大科研成果,有望解決世界難題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許並社教授團隊青年人才郝曉東副教授在Wiley旗下的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先進能源材料》,最新影響因子25.245)發表題為"Amorphous/Crystalline Heterostructured
  • 國際關注!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陝西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青年拔尖"人才,"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骨幹成員。相關研究成果以"Fast and selective organocatalyt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by fluorinated alcohol without a cocatalyst"為題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並被選為亮點文章(陝西科技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和第一作者單位
  • 國際關注!陝西青年博士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助力解決世界難題
    、日本電子顯微學會長几原雄一(Yuichi Ikuhara)教授。2018年以陝西科技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被引進,加盟許並社教授團隊。郝曉東主要依託陝西科技大學的超微觀結構表徵平臺-雙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鏡(JEM GRAND ARM 300F),實現皮米尺度下對納米功能材料的超微觀組織、成分和結構的深度表徵和分析,構建其與催化、能源等性能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規律。
  • 國際關注!陝西青年博士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助力解決世界難題!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青年人才郝曉東副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材料學報》(Acta Materialia,最新影響因子7.565)發表題為"Atomistic origin of high-concentration
  • 陝西這所大學連續研發7項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7篇高水平論文。蘇慶梅、杜高輝和許並社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陝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和唯一通訊單位。
  • 北京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近日,《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在線發表了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傅伯傑院士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完善森林恢復,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5"。
  • 這位985教授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引起美國、英國關注!
    這表明,王志明教授在材料科學與光電器件的科研成就和影響力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這對提升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以及光學工程學科的國際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在此之前,王志明教授已經因其在多學科跨學科基礎前沿領域的突出貢獻入選多個國際學會會士,包括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英國物理學會(IoP)和英國材料/礦物/礦業學會(IOM3)等。
  • 這位985教授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引起美國、英國關注!
    這表明,王志明教授在材料科學與光電器件的科研成就和影響力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這對提升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以及光學工程學科的國際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之前,王志明教授已經因其在多學科跨學科基礎前沿領域的突出貢獻入選多個國際學會會士,包括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英國物理學會(IoP)和英國材料/礦物/礦業學會(IOM3)等。
  • 東北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在高性能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製備出新型的環氧樹脂DGEM。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耐高溫特種絕緣材料、塗料、耐高溫高效功能膜等領域做出了重大創造性成就和貢獻。先後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軍工配套、973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創新基金、火炬計劃、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項目、省市重大科技攻關及產業化項目等30餘項。
  • 陝西這所大學連續研發7項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7篇高水平論文。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cta Materialia(IF= 7.565上。馬淑芳教授利用變溫微區光致發光譜儀(PL)和球差校正電子顯微鏡(ACTEM)分析了GaN基綠光LED老化後發光性能和有源區微觀結構的變化。
  • 重大突破!南京13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期刊上。本期推送,就來了解一下南林這一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那些硬核科研成果吧!黃超伯教授和比利時根特大學Stefaan C. De Smedt教授為通訊作者,南京林業大學為第一單位。近年來,隨著貿易全球化和在線藥店的快速發展,假冒偽劣藥品在全球範圍快速蔓延,這不僅嚴重威脅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嚴重擾亂藥品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黃超伯教授團隊和De Smedt教授團隊近年來圍繞藥品防偽的生物基材料和技術進行聯合科研攻關,已取得系列高水平成果。
  • 中國科研人員在山體滑坡中再獲重大突破,引起國際關注!
    2019年11月24日,"成都理工大學青藏高原及周緣複雜地質過程與資源環境效應科學研究計劃(珠峰科學研究計劃)"正式啟動,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計劃的開展,標誌著成都理工大學學術建設又一次邁上了新臺階。如今,一年過去了,首批受資助的14個珠峰研究團隊如今進展如何?
  • 中國科研人員在山體滑坡中再獲重大突破,引起國際關注
    "成都理工大學青藏高原及周緣複雜地質過程與資源環境效應科學研究計劃(珠峰科學研究計劃)"正式啟動,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計劃的開展,標誌著成都理工大學學術建設又一次邁上了新臺階。如今,一年過去了,首批受資助的14個珠峰研究團隊如今進展如何?
  • 最新關注!近日,南京教授團隊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 填補國際空白!東北又出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近日,由大連理工大學建工學部張吉禮教授團隊承擔的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節能協會團體標準《建築基本單元信息模型》送審稿在北京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通過審查專家組審查,專家組認為"該標準模型具有原創性,標準填補了國際空白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最新研究被國際關注!
    近期,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清教授及團隊成員在模擬計算和機器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王清教授所在的材料設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性能合金材料的設計與研發工作,圍繞董闖教授提出的作為&39;的團簇結構模型,形成了實用的團簇式成分設計方法,提升了合金研發效率,發展出一系列高性能工程合金材料,並在多個領域得到了應用。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又有重大突破,10項成果獲國際關注!
    近期,學校在一系列科研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本期帶大家看看這些硬核科研新成果、新發現。四、李培華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李培華教授課題組在深度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一種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 在國際標準數據集上取得領先的性能並獲得國際大規模自然物種識別挑戰賽冠軍。
  • 洞穴石筍預測未來氣候變化 陝西基礎研究成果引關注
    日前,陝西省科技廳組織開展的「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宣傳採訪系列活動」,帶大家揭開這些基礎科研項目的神秘面紗。  研究洞穴石筍 為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提供重要參考  通過洞穴中發現的一顆石筍,就能為了解古氣候變化和預測未來氣候變化提供重要參考,這聽起來有些神奇。
  • 陝西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慶彩團隊分別在《ACS Nano》《ES&T》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