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這一現象!安徽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2020-08-04 合肥工業大學本科招辦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中心提出並實現一種具有高解析度、高位寬的數字脈寬調製器混合結構,相關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電子工程類國際著名期刊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I, Reg. Papers上。

首次提出這一現象!安徽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數字控制開關電源是目前開關電源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發展趨勢,具有集成度高、穩定性好、控制算法易於實現、可重構等優點。然而,數字電路固有的採樣誤差、延時等問題,成為影響數字電源性能的關鍵因素。作為數字電源控制系統的重要模塊,數字脈寬調製器(DPWM)的作用是將多位數字控制信號轉換成一位佔空比信號,類似於數模轉換器,其性能直接決定數字電源的整體性能。

學校的團隊針對高性能數字脈寬調製器展開一系列研究,前期工作包括首次提出DPWM關鍵路徑中的邏輯和互連延時所引起的佔空比增量現象,並對該佔空比增量進行補償,最終實現11位、時間解析度53ps的數字脈寬調製器,成果發表在電子工程類國際著名期刊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上。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對DPWM關鍵路徑的時序進行優化設計,並提出新型相移同步電路和快速進位鏈構成數字脈寬調製器,最終實現14位、時間解析度41.3ps的數字脈寬調製器。上述工作為高性能數字開關電源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

首次提出這一現象!安徽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首次提出這一現象!安徽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首次提出這一現象!安徽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該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資助。合肥工業大學是該論文唯一署名單位,作者包括程心副教授(第一作者)、解光軍教授、張章教授(通訊作者)。

首次提出這一現象!安徽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程心,合肥工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2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集成電路設計,包括電源管理晶片、功率器件驅動晶片等。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

解光軍,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獲合肥工業大學半導體器件與微電子技術專業學士學位、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碩士學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微納電路與系統、集成電路設計。

首次提出這一現象!安徽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張章,合肥工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於通訊和生物醫學系統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設計及測試,具體包括等晶片IP及腦機接口電路系統、基於混合器件的神經形態晶片。主持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十餘項。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34;建設高校、&34;重點建設高校——合肥工業大學的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合肥工業大學新聞網、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微電子學院)官網

相關焦點

  • 安徽一高校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該研究成果近日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州大學、上海天文臺、中山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的科研人員。
  • 天津這位女教授團隊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封面
    近日,國際著名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封面刊登了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王敏教授科研團隊論文,該論文第一作者為蘇立秋博士,通訊作者為王敏教授和申雁冰副教授,天津科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
  • 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
    鎖陽授粉結實的秘密被首次發現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藥用寄生植物鎖陽的開花結實與鎖陽開花後散發出的一種特有臭味物質吸引蠅類昆蟲傳粉,從而實現鎖陽的授粉結實密切相關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貴林教授研究團隊歷經4年持續研究,揭開了一種藥用寄生植物鎖陽開花結實的秘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於9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lant Biology》上。該科研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證實了鎖陽通過開花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實現傳粉結實的相關機制。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胡春教授團隊通過誘發&34;表面貧富電子微區,並利用氧空位作為電子暫居所,開發出新型雙反應中心催化體系。這一發現為汙染物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對解決芬頓反應的瓶頸和開發高效低耗水處理技術具有的重要意義。
  • 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重慶日報消息,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 最新關注!近日,南京教授團隊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 創下國際首次,上海這所高校多項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積極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推進科研創新,近段時間上海大學在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滑坡預測方法、新型電池材料等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在包括Science子刊在內的多個國際期刊上發表——吳明紅教授、王亮副研究員在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
  • 甘肅教授團隊取得一系列進展,成果接連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近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謝明政副教授課題組在探索提高窄帶隙氧化物光催化劑降解環境汙染物效率新策略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上半年分別發表在環境和能源催化領域著名期刊Nano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深北莫材料科學系學生論文成果登上著名國際期刊
    深北莫材料科學系學生論文成果登上著名國際期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亞南 通訊員 陳簡文)近日,在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太陽能新材料實驗室主任阿列克謝·塔拉索夫博士和初級研究員安德烈·彼得羅夫老師的指導帶領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三年級學生王程遠的科研課題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其合作撰寫的論文
  • 鎖陽授粉結實的秘密被首次發現 內蒙古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
    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貴林教授研究團隊歷經4年持續研究,揭開了一種藥用寄生植物鎖陽開花結實的秘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於9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lant Biology》上。該科研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證實了鎖陽通過開花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實現傳粉結實的相關機制。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 河南這所高校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學院青年教師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團隊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Ultralong and Efficient Phosphorescence from Silica Confined Carbon Nanodots in Aqueous Solu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Nano Today(影響因子:16.582)。
  • ...武漢)教師最新科研成果亮相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
    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功能材料領域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記者了解到,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和環境友好型的能源轉換技術,其商業化應用一直是研究者們追求的目標。然而,由於成本太高,其商業化應用至今尚未實現。吳豔、朱斌課題組針對這一挑戰,對天然礦物進行了大量的篩選和深入細緻的研究,發現並開發了高品位的萊蕪褐鐵礦,獲得了與人工合成電池材料相媲美的性能。
  • 近日,河南這所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近日,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付召明副教授課題組以學校為第一單位在國際頂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Understanding the Activity of Single-atom Catalysis from
  • 海爾國際細胞庫在SCI期刊上發表幹細胞外泌體的最新科研成果
    2020-11-12 18:06:33 來源: 細胞生態圈 舉報   2020年9月,國際著名
  • 安徽師大科研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
    央廣網蕪湖11月28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王夢曉 楊穆龍)記者28日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近日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 【科研新進展】(15)裴志超教授團隊受邀在國際著名期刊《化學通訊...
    日前,理學院裴志超教授科研團隊受邀在國際著名化學學術期刊《化學通訊》(Chemical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Recent advances in pillar[n]arene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host-guest interactions」 《柱芳烴的合成及其在基於主客體化學應用研究的新進展
  • 安徽"硬核"團隊,這一科研成果引起業界震動!
    2019年,安徽農業大學生物質分子工程中心執行主任、&34;教授汪鍾凱給出答案——200多兆帕,他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這篇科研成果也引起業界震動。有學者評價:該成果突破了人類現有彈性體材料的強度極限,為挑戰蜘蛛絲仿生材料這一世界性課題奠定了基礎。
  • 安徽一高校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天文現象。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 安徽師大科研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_國內_中國西藏網
    原標題:安徽師大科研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本報合肥11月29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王夢曉、楊穆龍)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