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付召明副教授課題組以學校為第一單位在國際頂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Understanding the Activity of Single-atom Catalysis from Frontier Orbitals"的研究論文。
近幾年,隨著實驗技術的發展,襯底負載的單原子體系在實驗研究中大放異彩。然而在理論上人們對這種襯底負載的單原子的物性認識還比較粗淺。在很多對單原子物化性質的理論分析中,人們依然想當然地沿襲傳統的對表面體系或納米顆粒體系的分析方法。然而很多實驗和理論模擬結果已經顯示出這些分析手段不能很好地描述實際的單原子活性強度。針對這些問題,付召明課題組基於晶體場理論和最近凝聚態物理中發展起來的最大局域化瓦尼爾函數理論,提出了研究單原子物化性質的前線軌道分析方法,他們的理論模擬和計算結果強有力地證明了該方法在分析單原子物化性質時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是隸屬於美國物理學會的、世界著名的物理學頂級學術周刊,主要發表重要的、原創性強的物理研究成果。付召明副教授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河南師範大學為第一單位,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Ruqian Wu教授為通訊作者。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項目以及河南師範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的支持。
付召明,1979年5月生,理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8年7月獲河南師範大學凝聚態物理碩士學位,2011年7月月獲復旦大學物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學與材料學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與3項,迄今已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npj Quantum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SCI收錄論文30餘篇。
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擁有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河南省光伏材料重點實驗室、光電子技術及先進位造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和河南省紅外材料光譜測量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學院擁有教學科研用房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教學和科研儀器設備。
學院擁有"前沿物理與清潔能源材料河南省特色學科群"(2015年入選河南省首屆特色學科A類、2020年入選河南省特色骨幹學科A類)和物理學、光學工程2個一級學科河南省重點學科。擁有物理學、光學工程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物理學、光學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物理學、光學工程、課程與教學論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學科教學(物理)、電子信息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物理學為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河南省名牌專業和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9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和國家首批師範專業二級認證建設點。
近5年來,物理學院發表SCI/EI學術論文1200餘篇,其中SCI一二區論文500餘篇;新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4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直接經費735.99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234萬元)),省部級項目82項;獲發明專利95項,實用新型94項;榮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河南省科技進步獎等省級以上獎勵30餘項。2015年9月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科進入全球ESI前1%(國際排名1721,國內排95)。1人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高被引學者"。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先後與美、英、德、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30餘所大學建立了密切的協作研究與學術交流關係。
獲取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河南師範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於:河南師範大學官網、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