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外校友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

2021-01-11 深圳晚報

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 3 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方面的研究貢獻,引發了人們對於鋰電池的關注。從上世紀 70 年代鋰電池概念提出至今,科學家對電池技術研究不輟,產品不斷升級迭代。在新能源儲存方面,可充電的金屬負極電池是一個嶄新的發展方向。

深圳外國語學校校友、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鄭景旭也正發力於電池技術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日前,以鄭景旭為第一作者的論文《Reversible epitaxial electrodeposition of metals in battery anodes》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上發表。回首自己的科研啟蒙和發展之路,鄭景旭談道:"我對科研的興趣,成型於深外學習期間。其中最關鍵的經歷是在校長羅來金的直接指導下,參加化學競賽。"

▲鄭景旭在實驗室做科研。

A

聚焦下一代電池技術引發業界重視

美國《Science》雜誌為國際頂尖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在世界學術界享有盛譽。此次鄭景旭發表的研究成果引起業界重視,頗具影響力的能源知識服務平臺公眾號"能源學人"以《鋅電再發 Science,被"掌控"的鋅負極能可逆循環數千次》為題、公眾號"材料人"以《今日 Science 控制技晶生長:電池負極中金屬的可逆外延電沉積》為題,紛紛發文推介鄭景旭的最新研究成果。

鄭景旭的研究聚焦可充電的金屬負極電池領域。有研究指出,石油資源將在未來約 30 年內枯竭,目前急需開發相關的科技,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能源結構。在新能源儲存方面,可充電的金屬負極電池是一個嶄新的發展方向。這類金屬電極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卻無法控制電池充電時金屬的生長方式。為解決這一問題,鄭景旭及其同事引入了外延生長的概念來調控金屬的沉積形貌,以鋅金屬負極為示例,使得鋅沉積 / 溶解的可逆性達到了 99.9%,循環壽命達到了傳統鋅電極的 100 倍。相比於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利用水系電解液的鋅電池能量密度高並且安全性好,被視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

論文最初的靈感來源於今年 1 月份,但鄭景旭認為,更深層面上的源頭,是從本科期間在上海交通大學就開始積澱的。當時在導師陳彬的指導下,鄭景旭開展透射電鏡的研究,積累了關於晶體的知識,才有了這篇論文的靈感。

B

對科研感興趣 源於校長指導參加化學競賽

初高中階段,鄭景旭一直就讀於深圳外國語學校。談到自己的科研啟蒙,鄭景旭說:"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主要成型在深外學習期間。其中最關鍵的經歷是在校長羅來金的直接指導下,參加化學競賽。"

▲深外今年科技節現場。

化學競賽時常會涉及大量大學化學知識,鄭景旭自學時常不得要領。他知道羅來金是化學競賽金牌教練,有一段時間便時常去找校長請教化學問題。在校長的教導下,他提前把大學本科的化學基礎課"吃得透透的"。"這可以說是我科研生涯的起點。那段時間學習的大學化學知識構成了我最主要的知識儲備之一,讓我受益終身。"鄭景旭表示。為此,鄭景旭特意在《Science》論文結尾,致謝羅來金和深圳大學教授任祥忠,他們分別指導了他化學競賽的理論和實驗部分。

深外每年會組織豐富的科技活動。鄭景旭當年曾參加過學校科技節科技小論文的比賽,提交了一篇關於銅和鹽酸反應可能性的研究,獲得一等獎。他把這篇研究當成自己撰寫的第一篇科技論文。

C

追隨真正熱愛的事物 儘可能地探索世界

在深外初高中的六年,是鄭景旭收穫豐富、精彩快樂的六年。初中時他逐漸喜歡上唱歌,便在老師的推薦下加入合唱隊,向學校裡的音樂教師學習聲樂。高中部體育館的羽毛球場設施齊全,有一陣子,他幾乎每天能打三到四個小時的羽毛球。這些美好的記憶來源於深外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要用一句話形容自己對深外的熱愛,鄭景旭自豪地說:"如果將來我的小孩出生在深圳,那我一定鼓勵他(她)報考深外!"

▲鄭景旭生活照

鄭景旭勉勵深外學弟學妹,要聽內心的聲音,追隨真正熱愛的事物。中學階段,一切皆有可能,一定要儘可能地探索這個世界,發掘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並為將來打好紮實的基礎。

2013 年,鄭景旭從深外畢業,因其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成績突出保送上海交通大學。在上海交大讀本科期間,他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 17 篇經過同行評議的 SCI 英文學術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署名 12 篇),獲評" 2016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17 年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數理組特等獎。

D

深外弘揚書院傳統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直以來,深外秉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理念,致力於辦一所具有中國底蘊、深圳特色的現代化國際化學校。近年來,學校弘揚書院傳統,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設立"四大書院",因材施教,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全面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尤其是創新書院,以數理化生信息科學五大學科競賽為依託,兼顧如 FIRST 機器人競賽、iGEM 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全美經濟學中國挑戰賽(NEC)等其他國內外各類比賽,配備有學科金牌競賽教練,實施"雙導師制",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深度挖掘學生潛力和創造力,培養具有偉大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備優秀學習品質和態度、富含執著積極進取精神、擁有極強批判質疑能力、創造動機強烈與創新習慣優秀的人才,以滿足新時代、新形勢下國家和社會發展對拔尖創新與應用複合型高端人才的需要。

創新書院能夠為像鄭景旭這樣的學科英才提供真正適合自己個性化發展的優質平臺。在創新書院的培養模式下,深外收穫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金牌、全國高中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等優異成績,同時,也培養出以鄭景旭為代表的一批批優秀創新人才。(王宇 彭迎春)

相關焦點

  • 深圳外國語學校校友鄭景旭科研成果首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
    ——鄭景旭校友鄭景旭科研成果首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化學家約翰·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三人,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40多年來,科學家對電池技術研究不輟,產品不斷升級迭代。在新能源儲存方面,可充電的金屬負極電池是一個嶄新的發展方向。
  • 近日,河南這所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近日,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付召明副教授課題組以學校為第一單位在國際頂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Understanding the Activity of Single-atom Catalysis from
  • 深北莫材料科學系學生論文成果登上著名國際期刊
    深北莫材料科學系學生論文成果登上著名國際期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亞南 通訊員 陳簡文)近日,在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太陽能新材料實驗室主任阿列克謝·塔拉索夫博士和初級研究員安德烈·彼得羅夫老師的指導帶領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三年級學生王程遠的科研課題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其合作撰寫的論文
  • 2019年,他們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一流成果
    「一流成果」「好老師、好學者、好員工」「一流學生、一流成果、一流平臺、一流學科」,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師生及校友服務,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不僅成功構建起「商學+」人才培養生態系統,還在「一流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眾多「一流成果」。
  • 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
    鎖陽授粉結實的秘密被首次發現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藥用寄生植物鎖陽的開花結實與鎖陽開花後散發出的一種特有臭味物質吸引蠅類昆蟲傳粉,從而實現鎖陽的授粉結實密切相關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貴林教授研究團隊歷經4年持續研究,揭開了一種藥用寄生植物鎖陽開花結實的秘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於9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lant Biology》上。該科研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證實了鎖陽通過開花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實現傳粉結實的相關機制。
  • 深睿醫療創新科研成果被頂級期刊ER及MIA收錄
    在科研創新能力上,深睿研究院(Deepwise AI Lab)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是目前行業內規模最大的專注於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的研究機構之一,從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醫療前沿科技的探索,通過科技與臨床的結合,產生了眾多兼具臨床價值和科技創新性的科研成果,陸續被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收錄。
  • 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細胞研究》期刊封面6月3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2020年6月29日,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紹興博士茶葉氣象論文首次被國際頂尖期刊錄用
    日前,由新昌縣氣象局婁偉平博士撰寫的論文《1972~2013年氣候變化對龍井43茶樹經濟產出的影響》被《國際生物氣象學雜誌》錄用,並將於近期在雜誌網站在線刊出。據悉,這是紹興市首次登上這一世界級權威雜誌的科研成果。
  • 【中國夢·踐行者】科研「夫妻檔」刷新校史 成果被刊入世界頂尖...
    他們於1993年被調劑進該專業,從事禽病、豬病科研20多年。近日,他們攜手追蹤2萬餘仔豬因跨種感染來源於蝙蝠的SADS新型冠狀病毒致死的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刷新了華農以第一通訊單位登上世界頂尖雜誌的歷史。而這,並不是這對科研「夫妻檔」第一次刷新校史。
  • 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成果先後登上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成果先後登上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近日,河南這所「雙一流」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相關成果以"Hydrogen-Etched Bifunctional Sulfur-Defect-Rich ReS2/CC Electrocatalyst for High Efficient HER and OER"為題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Small》(IF:11.459)。
  • ...腫瘤治療的新型生物「飛彈」,納米藥物新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從高州市人民醫院獲悉,該院醫學科研人員開發了腫瘤治療的新型生物「飛彈」——一種新型多功能的中性粒細胞靶向癌症診療一體化納米藥物。該研究成果於7月12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材料與化學大領域的頂尖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7.398),為解決腫瘤藥物的精準治療問題帶來了新的機遇,填補了我國山區縣級醫院在該領域的空白。該論文由高州市人民醫院的唐龍光博士為第一作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陳小元教授、周子健博士和高州市人民醫院院長王茂生、南方醫科大學喻志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介紹北大數學
    北京大學百廿年校慶到來之際,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將採取多種方式對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中國科學界的學術氛圍、隊伍建設、發展理念和取得的學術成就進行系列報導。該系列將重點介紹在不同學科領域內,北京大學為全球科研學術界做出的突出貢獻,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巨大影響力。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該期刊是英國著名雜誌《Nature》(自然)於2017年創立的自然科學類子刊,2019年SCI影響因子11.518,是天文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廣州大學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單位且為第一完成單位。大質量恆星(超過8倍太陽質量)如何形成是現代天體物理的重要研究課題。
  • 駱振福:逐夢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如果以前沒有,我來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學報匯聚全球礦業學術領域的頂尖學者,推動我國礦業工程科學發展。」學術自信給了駱振福強大的力量,他堅信,「把學報當作自己的孩子,就一定可以養大養好。那時它肯定會反哺學校、回報國家。」要讓學報走上國際學術舞臺,邀請世界一流專家學者組建高水平的國際化編委會迫在眉睫。
  • Science:消失的學術期刊
    它們的消失可能使研究人員失去有用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沒有發現有著名學術期刊或論文消失的例子,也沒有收集有關期刊影響因子和文章引用率的數據。這些消失的期刊中大約一半是由研究機構或學術團體出版的。而這些消失的期刊沒有一個是由大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依然表明,各個學科、各地區均有處於消失的危險中的研究成果,出版商應該投入資金改善當前的保存條件。
  • 科研成果 | 生醫工系近期科研成果一覽
    金大勇教授2019年初入職南方科技大學,籌建南方科技大學-雪梨科技大學生物材料與儀器聯合研究中心,重點研發單分子探針傳感器、高維度光學分辨解析、亞細胞超分辨成像、和「清、快、深、活」類器官多細胞體成像。該團隊的研究得到了深圳科創委的大力支持。
  • 中國學術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原標題:施一公團隊連續多篇重磅論文發表於《Cell Research》雜誌,引起國際矚目學術大家接連發力之後,中國學術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日前,施一公團隊在國產英文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以下簡稱CR)上連續發表兩篇最新科研成果,引起國際矚目。
  • 世界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出爐!鄭大這兩位校友入選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楊明近日,Guide2Research網站公布了2020年世界頂尖1000名計算機科學家排名。鄭州大學共有2位校友進入榜單,78級校友韓家煒位居華人科學家之首,綜合排名世界第3;77級校友張宏江位居中國大陸科學家之首,綜合排名世界第36。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南方科技大學王陽剛課題組合作,在不對稱光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 「Enantioselective Photo-Induced Cyclodimerization of a Prochiral Anthracene Derivative Adsorbed on Helical Metal Nanostructures」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