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的新型生物「飛彈」,納米藥物新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2021-01-08 廣州日報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從高州市人民醫院獲悉,該院醫學科研人員開發了腫瘤治療的新型生物「飛彈」——一種新型多功能的中性粒細胞靶向癌症診療一體化納米藥物。該研究成果於7月12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材料與化學大領域的頂尖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7.398),為解決腫瘤藥物的精準治療問題帶來了新的機遇,填補了我國山區縣級醫院在該領域的空白。

該論文由高州市人民醫院的唐龍光博士為第一作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陳小元教授、周子健博士和高州市人民醫院院長王茂生、南方醫科大學喻志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研究主要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完成,此後在高州醫院繼續深化完善。

據介紹,改善藥物在腫瘤部位的聚集和遞送效率是納米醫學的重要目標。在通過髓過氧化物酶(MPO)化學介導炎症反應以及在由原發腫瘤或環境刺激觸發炎症過程的生物促進癌症轉移中,中性粒細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項研究成果開發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的中性粒細胞靶向癌症診療一體化納米藥物,通過內源性MPO催化的原位交聯實現增強納米藥物在腫瘤部位的富集,從而增強對腫瘤的精準診療效果。該新型藥物與光動力療法協同作用,通過持續釋放5-脂氧合酶抑制劑來阻止中性粒細胞向肺的募集,從而抑制了腫瘤轉移。該藥物還可以與產生急性炎症的許多其他治療方法(手術切除、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光熱療法和免疫療法)結合使用,增強治療效果。

「山區縣域醫院也有大平臺。」於今年4月份正式入職高州市人民醫院的唐龍光博士,在這裡找到幹事業的感覺。他畢業於廈門大學分子影像中心,博士期間在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下公派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分子影像與納米醫學實驗室聯合培養兩年,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化學學院開展博士後研究。學成回國後,他選擇了這所粵西山區縣醫院並且打響了重磅的一炮。

作為廣東省山區縣級市成立的首:「廣東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高州醫院搭平臺做好高端人才的「磁力連結」,引得「鳳凰」紛紛來栖。該院近5年入職博士15人、進站開展博士後研究11人、入職碩士105人,近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4項以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通過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GCP)認證、廣東省藥品實驗室潔淨度檢測(GMP)認證,本月初成為廣東醫科大學首個博士後聯合培養基地。

該論文的發表標誌著高州市人民醫院從臨床型醫院向臨床與研究型相結合的高水平醫院邁進一大步,將為縣域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福音。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關家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關家玉

通訊員:林巧文、天寶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曾煥陽

相關焦點

  • ...山區縣醫院科研人員開發腫瘤治療的新型生物「飛彈」,納米藥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從高州市人民醫院獲悉,該院醫學科研人員開發了腫瘤治療的新型生物「飛彈」——一種新型多功能的中性粒細胞靶向癌症診療一體化納米藥物。該研究成果於7月12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材料與化學大領域的頂尖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7.398),為解決腫瘤藥物的精準治療問題帶來了新的機遇,填補了我國山區縣級醫院在該領域的空白。該論文由高州市人民醫院的唐龍光博士為第一作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陳小元教授、周子健博士和高州市人民醫院院長王茂生、南方醫科大學喻志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黑素瘤治療有新進展,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治療診斷學》封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7日訊(通訊員 羅鍾玲 嚴麗 記者 段涵敏)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皮膚腫瘤與銀屑病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皮膚健康與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陳翔教授、印明柱教授團隊在頂級雜誌《治療診斷學》(IF=8.579)發表BET抑制劑(NHWD-870)研究性封面論文。論文標題為「BET抑制劑通過非經典NF-kB/SPP1通路抑制黑素瘤進展」。
  • 可消滅實體腫瘤細胞!985高校專家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成果已公開發表!
    作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今年以來,學校在腫瘤研究領域不斷取得新成果,為人民生命健康貢獻"天大"力量。天大設計新型納米武器精準打擊癌細胞傳統癌症化療在靶向性、耐藥性、副作用、轉移復發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
  • 中國抗腫瘤創新藥物臨床研究成果「登陸」頂尖醫學期刊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6月28日電 (孫國根 李靜 陳靜)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亞洲臨床腫瘤學聯盟主席、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攜手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八一醫院秦叔逵教授,經多年聯合攻關,終研發出針對三線治療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新藥——呋喹替尼。
  • 用納米技術治療腎癌腫瘤抑制率提高3.2倍
    經過兩年的努力,日前,哈醫大四院徐萬海教授研究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合作的研究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利用納米技術提高了腎癌的化療療效,有望將腫瘤抑制率提高3.2倍。該項成果近期被國際頂尖期刊《先進材料》收錄並已在線發表,同時申請了相關發明專利。
  • 暨南大學陳填烽團隊在納米藥物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陳填烽教授團隊在基於腫瘤免疫治療的納米藥物設計上獲得新突破,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雜誌(2020,9, 11067-11082,雜誌影響因子為14.588)發表了題為「Boosting Natural Killer Cell-Based
  • 健康報 丁健:把抗腫瘤藥物研究做到頂尖
    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丁健坐落於上海浦東的張江「藥谷」是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機構最集中通過系統研究,他們發現了拓撲異構酶Ⅱ新型抑制劑沙爾威辛抗腫瘤的全新作用方式,並首次揭示該類抑制劑與人拓撲異構酶Ⅱ相互作用的具體分子機制。研究證明,沙爾威辛導致DNA雙鏈損傷呈基因特異性,這提示沙爾威辛是首個兼具抑制DNA修復與DNA損傷的雙重抑制劑。拓撲異構酶Ⅱ新型抑制劑沙爾威辛的抗腫瘤研究,對深入理解腫瘤耐藥及可能產生的新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他們的研究已被國際同行密切追蹤。
  • 我國學者研製出無化療藥物的新型納米診療劑 有助於癌症治療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11日消息,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多宏教授合作,研製出一種不含化療藥物的新型納米診療劑,既能起到抗癌治療的作用,還能實現對腫瘤組織的成像診斷。國際生物材料領域知名學術期刊《生物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湘雅醫院團隊黑素瘤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治療診斷學》封面
    、皮膚健康與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陳翔教授、印明柱教授團隊在頂級雜誌《治療診斷學》(IF=8.579)發表BET抑制劑(NHWD-870)研究性封面論文。今年4月,由陳翔教授、印明柱教授團隊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研究結果顯示:自主研發的新型BET抑制劑NHWD-870通過阻斷腫瘤-巨噬細胞互作機制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丁軍醫師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朱洪文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廣州大學王雄軍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賴氨醯氧化酶(LOX)家族與腫瘤細胞的遷移密切相關。研究人員通過挖掘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資料庫,分析表明LOXL1高表達與惡性神經膠質瘤進展相關。
  • 陳填烽團隊開發出用於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新型納米藥物載體
    雖然目前報導的化療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NK細胞免疫活性,然而由於化療藥物對免疫細胞的毒性,腫瘤發展中免疫逃逸的出現,以及腫瘤極其複雜的微環境和發生發展機制限制了免疫細胞的活性。因此,開發高效、安全的免疫調節劑類藥物用於激發NK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潛能具有重要意義。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開發新型納米藥物,「餓死」腫瘤
    責編 | 兮腫瘤血管栓塞療法是通過在已形成的腫瘤血管內形成血栓,阻斷血液供應,使腫瘤細胞因缺乏營養和氧氣,而飢餓壞死的一種治療方法。對於臨床上大多數癌症患者而言,藥物所針對的都是已經血管化的腫瘤。因此,該類治療方法呈現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 ...張其清教授雜誌封面論文解析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
    日前,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召開的2010年度科研工作表彰大會上,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張其清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包攬了該年度的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其中2010年6月發表在國際核心一區刊雜誌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的論文「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納米藥物,指通過一定的微細加工方式直接操縱原子、分子或原子團、分子團,使其重新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具有納米尺度的物質或結構,一種具有同生物膜性質類似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載體的藥物。納米藥物作為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型藥物,其在醫藥領域的發展必將引起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革命。目前,納米醫藥技術的基礎理論及納米藥物的製備工藝等還很不完善,納米技術應用於中藥的研究和開發還僅是出現了一些苗頭。因此,納米技術在醫藥領域中的研究還需做大量的工作,但納米醫藥所具有的優越特性預示著它在臨床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重磅!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抗腫瘤納米藥物的設計:問題何在,路在何方?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每天,ACS遍布全球的期刊編輯們從ACS的眾多期刊中選出一篇新近發表的文章,永久免費開放給所有讀者。這些被特別選出的文章所探討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因其免費開放而使更廣大的科研受眾獲益。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通常PTT和PDT協同治療的抑瘤率都大於95%,但腫瘤的後期復發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此,構建一種能降低腫瘤復發率的新型PTT/PDT協同治療納米藥物體系,對腫瘤後期研究和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納米藥物在腫瘤內有限的滲透深度和腫瘤內部的嚴重乏氧狀況顯著降低了PTT/PDT協同治療療效(PDT治療需要氧氣的支持)。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學影像與應用研究所吳道澄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PTT/PDT協同治療腫瘤的策略,在降低腫瘤復發率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 新型高分子納米藥物或可早期預警治療癌症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周慧)合肥工業大學設計並製備了一系列多功能「診療一體化」高分子納米藥物載體,將生物體成像、藥物輸運與控制釋放等功能一體化集成,使癌症的早期預警和幹預治療成為可能。研究成果日前分別刊載在《診斷治療學》和《大分子》雜誌上。
  • Scientific reports: 新型納米藥物,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
    2015年7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Dalhousie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運送化療藥物的新方式。利用納米科技,這種新型藥物運送系統僅僅在腫瘤細胞釋放藥物,從而保護健康細胞不受傷害。Naga Puvvada博士是Dalhousie醫學New Brunswick (DMNB)的一名博後,他發明了藥物運送系統。他與DMNB的Keith Brunt博士,及美國和印度的研究人員們一起合作,開發了這種新系統。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納米顆粒,這種顆粒可以增加運送到腫瘤細胞的化療藥物的量,而且僅僅在腫瘤細胞內釋放化療藥物。這樣就對健康組織的影響減少到了最低。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