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舞臺發「中國聲音」,山師三心理學研究成果入國際權威教材

2020-12-04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2020年初冬,在山東師範大學,一個從國外傳來的消息,讓學校從事心理學研究的人們倍感鼓舞:在美國MC Graw Hill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第12版《青少年期》(Laurence Steinberg, 2020)一書中,山東師範大學張文新教授課題組關於青少年發展心理學方面的3篇學術論文被引用。該書是全世界公認的權威教材,目前有超過300所世界範圍內的高校在心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中選用該書作為教材。這意味著,多年來在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山東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研究團隊,進一步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公認。

聚焦青少年發展研究,填補多項國際學術空白

「在中國兒童少年的發展研究方面,我們這些年做的研究工作一直非常紮實。」在山東師範大學兒童青少年發展研究院,山東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張文新教授介紹,他是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科的學科帶頭人,也是該研究院的首席專家,三篇被《青少年期》引用的論文均是其擔任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其實每一篇論文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在相關的領域也都填補了一定的學術空白。」張文新說。

在三篇論文中,2017年發表的《重新思考中國文化背景中的父母教養:青少年早期母親教養方式的亞型、穩定性與變化》,首次發現在中國父母中存在「嚴慈型」和「平均-未分化型」教養方式。近半個世紀來,西方經典教養方式理論長期主導該領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並將教養方式劃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課題組的該項研究則發現並證實教養方式存的文化特異性,發現了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教養方式——「嚴慈型」教養,彌補了西方經典教養理論的缺陷。「這一發現對於更好地揭示我國父母教養特徵以及服務我國家庭教育實踐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張文新說。

該課題組此次被《青少年期》引用的另外兩篇學術論文分別是《MAOA、COMT基因多態性與母親教養在青少年反應性攻擊而非主動性攻擊上的交互作用:支持不同易感模型的證據》和《中國城鄉青少年群體中的父母權威、自主性和親子關係》,前者首次證明了基因與環境在青少年反應性攻擊中的交互作用。後者則是迄今為止國際發展心理學界少有的揭示經濟社會發展這一宏觀環境因素對青少年發展影響的研究之一,對於科學認識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青少年心理發展以及青少年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揭示人類個體成長發展的規律,服務於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和人口質量提升,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的學術成果能被國際權威教科書所採用,被納入發展心理學的科學知識體系,意味著我們在世界發展心理學研究中已經有了一席之地,並在發出中國聲音,做出中國貢獻。」張文新強調。

潛心心理學基礎研究,引領國內青少年發展研究

在山東師範大學兒童青少年研究院,關於兒童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發展的研究一直在持續進行著。在兒童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研究方面,山東師範大學算得上是國內的翹楚,有一流的團隊、有一流的實驗室,也有走在國際前沿的學術成果。

「從2000年起,我們課題組對2000餘名兒童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追蹤研究,成為國內唯一一項大規模跨小學、初中、高中的長期追蹤研究,提供了關於我國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基礎數據。」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趙景欣介紹。

在山東師範大學,這些年來在發展心理學方面的科研成果可謂豐碩。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學科現有專任教師45人和外籍專家8人,95%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45%的教師具有海外教育經歷。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助理陳光輝介紹,本學科最早在國內開展發展行為遺傳學研究,並圍繞青少年社會性發展和積極發展研究開闢諸多新領域,長期引領國內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承擔多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和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在發展心理學Top期刊發表多篇研究成果,是國內為數不多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發文數佔1/3)、Child Development(發文數佔2/9)等頂級期刊發文的單位之一。

如今,作為張文新團隊的成員之一,曹衍淼副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發展行為遺傳學,這是當前心理學一個重要的前沿分支。2006年,張文新團隊在國內最早進入這一領域,經過十幾年的持續努力,該團隊建立了國內首個青少年行為發展大型基因資料庫,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學術論文,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了關於個體攻擊行的基因-環境交互作用的動態發展觀。「山東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學科很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實都引領著國內學科發展的趨勢。」張文新強調,心理學科學研究要努力做到「頂天立地」,所謂頂天就是要進行高水平的原創性研究,使科研工作處在本學科國際前沿。

紮根中國大地,服務我國青少年成長成材

「基於國家重大現實需求開展科學研究,研究工作要紮根中國大地,服務學校教育和兒童青少年健康發展。」張文新介紹。

目前,山東師範大學兒童青少年發展研究院正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中國校園欺凌與幹預體系」,該項成果擁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其基礎是團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啟的校園欺凌研究。據了解,山東師範大學承擔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預防和治理中小學校園欺凌對策研究(2017-2020)」,所提交的政策諮詢多篇報告經被教育部教育督導局採納。

2020年,山東新高考第一年,新高考之下,各科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都有很大調整。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調整的背後是有著紮實的心理學研究成果的支撐。其背後的重要根據之一是2016年教育部頒布的我國學生核心素養指標體系,而這一體系便是由山東師範大學張文新教授團隊作為核心成員參與研發的。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兒童成長發展的核心素養要求不一樣了,學生的培養也要根據學生成長的需求來制定。根據學科核心素養制定課程標準,進而設計課程和教材;同時,核心素養體系的更新也會促進學生評價體系的更新。」團隊核心成員紀林芹教授介紹。目前該團隊在核心素養指標體系基礎上開展的「我國小學階段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模型、指標體系和表現水平研究」已被教育部用於指導小學教學和課程標準的制定。

科研成果進科學共同體所認可的國際權威教材,不僅反映出了一個科研團隊長期紮根中國大地潛心研究所發出的「中國聲音」,更反映出了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正在為更新已有發展心理學科學知識體系做出中國貢獻。

相關焦點

  • 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重慶日報消息,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 東北大學蔣忠中教授研究成果被國際權威期刊作為Leading Article...
    >被國際權威期刊《Naval Research Logistics》作為Leading Article正式發表。Leading Article是從其中選取的最具國際引領性的高質量成果,是極為稀少的代表性文章。
  • 國際權威期刊發七文專輯報導中國「碳專項」重要原創成果
    中國搜索訊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18日罕見地以專輯形式系列發表了七篇研究論文,全面系統地報導了中國科學家在「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取得的原創性重要成果--認識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特徵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量化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布。
  • 中國科學家巨資研究的成果,卻選擇在國際雜誌上免費公開
    也正因為如此,普遍形成了為了評職稱而發論文,從而導致國內不少核心期刊收錄的論文門檻逐漸降低,在評審時無法拉開差距,從而導致科研工作者主動尋求發表在國際雜誌上。nature》這個級別的國際期刊往往根本不愁稿件來源,反而要經過層層審核和嚴格實驗並能重複出現實驗結果才能發表,自然在權威性上遠遠比國內雜誌好。
  • 中國學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審稿人稱其為"裡程碑"!
    量子力學中的思想實驗&34;已在學術界廣為人知,近年來國際科學界又提出一個前沿概念叫&34;。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南開大學陳景靈教授合作,首次實現光子的偏振與其本體分離,進而實現兩個光子偏振的無接觸交換,揭示了&34;的獨特量子特性,加深了人們對&34;這一物理學基本問題的認識。該成果於6月15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國際權威期刊刊登南信大大氣化學研究成果
    中國江蘇網9月15日訊(通訊員 常運華 林雯 記者 羅鵬)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大氣化學研究團隊研究成果「Assessment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 Shanghai, China - Part 1: longterm evolution, seasonal variations
  • 重郵最新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近日,小新打探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 從浙江走出的院士,20歲挑戰國際權威轟動整個學界,研究成果為"國際首創"
    他是中國海洋潮汐學主要開拓者之一,20歲時提出優於國外權威學者的方法,轟動整個物理海洋學界;潛心物理海洋研究的幾十年中,他在國內最早應用數值方法於海洋研究,在國際上最早提出潮波變分數值模式,做出多項受國內外矚目的成果。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傑出校友——方國洪。
  • 陳建宏博士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准號:11647150)和隴原青年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的資助下,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陳建宏博士以學校為第一單位、第一作者,在物理學國際權威期刊《Optics Express》《Physical Review A》發表相關研究成果。量子隧穿是量子力學基本現象之一。在原子波函數層次上,直接開展量子隧穿的實驗研究是比較困難的。
  • 【新華網】國際權威期刊發七文專輯報導中國「碳專項」重要原創成果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4月18日罕見地以專輯形式系列發表了七篇研究論文,全面系統地報導了中國科學家在「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取得的原創性重要成果--認識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特徵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量化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布。
  • 與世界知名大學聯合培養,化學(國際聯合培養)專業不可錯過!
    ▲滑鐵盧大學 滑大擁有眾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其中唐娜 斯特裡克蘭教授獲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許多研究成果世界領先,被稱為研究密集型大學,是一所教學設施完善、科研設備先進、學術力量雄厚的著名公立大學。
  • 華科羅俊團隊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教材截圖「這是我第一次在全國教材上看到我國科學家研究萬有引力的成果!」9月10日,武鋼三中物理年級組長索春難掩心中的自豪。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山洞實驗室安培是電流的單位,伏特是電壓的單位,瓦特是功率的單位……物理學中這些表示物理量的單位,都是以外國科學家命名的。
  • 國際頂級期刊《JCO》發表廣州醫生團隊8年研究成果
    大洋網訊 6月15日,在國際頂級期刊《JCO》發表的一篇權威醫學文獻給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該文出自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吳一龍教授團隊,他們用了8年的時間,證實了靶向-手術-靶向的新治療模式,能有效降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達61%的復發風險。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這一新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羅俊團隊在山洞中歷經30多年艱辛測得,2018年在Nature雜誌發表,今年兩會期間被人大代表建議編入中學教材。  提議代表之一、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得知教材的變化,非常高興。「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
  • 國際物理奧賽金牌得主獻「攻略」: 深入研究中學、大學教材
    【編者按】2018年的世界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奧林匹克競賽上月已陸續結束,站在世界舞臺的頂尖選手是如何一路通關的?他們有何學習秘訣?是智商過人還是別的特質碾壓眾人?廣州日報全媒體今起推出金牌得主和教練系列專訪。
  • 潛心基礎研究!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這一新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羅俊團隊在山洞中歷經30多年艱辛測得,2018年在Nature雜誌發表,今年兩會期間被人大代表建議編入中學教材。「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引力常數的成果是一件鼓舞信心的事情。這一成果寫入教材,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原來科學領域離他們也不那麼遠,有的同學也許從此就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 中國日報網評:中俄在國際舞臺上演協作華章
    當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分隊邁著雄健步伐、儀表威武地行進而來時,觀看閱兵的人們為之一振。2020年歲末,太平洋東北海域。當中俄空軍戰略轟炸機隊再度升空編隊聯合飛行時,巨大的轟鳴聲消失後,中俄網民一片叫好。2020年,疫情與百年變局疊加,世界舞颱風雲詭譎。面對來自某些國家的壓城黑雲,中俄兩國堅定相互支持,兩國戰略協作行穩致遠。
  • 天津科技大學:中國食醋登上國際食品領域權威期刊封面!
    2020年4月30日,我校食品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工程學院傳統發酵食品科研團隊以夏婷為第一作者、王敏為通訊作者的有關中國傳統食醋護肝機制的研究論文登上《Food & Function》期刊封面。
  • 國際空間站究竟有什麼研究成果?
    國際空間站從提出,到建立用時約20年。並且各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投入,也已超過了1300億美元(未算入通貨膨脹)。20年的時間和1300億美元製造出的國際空間站,究竟在研究什麼呢?對人類未來太空研究又有怎樣的用處呢?
  • 多家靈芝企業亮相本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11月11日,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市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由中國商務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每年在深圳舉行,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類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