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是一門以提高公眾健康為目的、從群體視角出發認識健康、疾病及醫療衛生服務相關問題的、並採用群體手段解決有關問題的科學和藝術。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莊貴華教授以及全體師生肩負起專業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公共衛生專業與生俱來的"利他主義"精神和交大人的英雄本色。
莊貴華,1965年出生。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關注基於模型的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和疾病防控策略效果預測研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傳染病流行病學,健康與衛生經濟學評價,疾病控制與健康促進等。自2003年參加西安市SARS防控指揮部工作以來,莊貴華團隊幾乎參加了陝西省、西安市所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重大傳染病防控方案論證工作,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供技術支撐。
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中,莊貴華組織團隊教師、研究生分兩個支援組參加了陝西省和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分析疫情數據,研判疫情走勢,提供技術支撐和建議(每日提供疫情分析簡報,三日提供一次疫情全面分析報告)。莊貴華作為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控專家(陝西省預防醫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西安市重大傳染病專病專防專家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和主任委員)多次參加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專題會議,幫助分析疫情走勢,提供防控策略和措施建議;多次參加省、市指揮部疫情分析、防控方案論證會議,提供專家意見;並受指揮部委派多次接受媒體採訪,介紹疫情防控形勢、防控效果,呼籲公眾堅持做好個人防護。
莊貴華團隊在完成指揮部委派的各項工作同時,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科研攻關。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國內外疫情相關數據,申報課題、撰寫論文。截至目前,團隊2名成員作為國家疾控中心邀請專家參與疫情預測研究,獲得10萬美金資助;4名成員分獲西安市應急課題1項、西安交大應急課題3項;1名成員獲得中國博士後新冠專項特別資助。發表中文論文4篇;發表英文論文9篇,投出在審3篇。團隊利用數學模型跟蹤預測全國疫情走勢,評估武漢、湖北"封城"措施效果,預測武漢何時解封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二次暴發流行風險及解封應同時做好的防護措施,於2月3日、14日、24日提交3份疫情評估報告給國家疾控中心;還利用數學模型評估了口罩使用的效果以及新冠疫苗在控制疫情中的作用。團隊依託先期建立並維護的開放研究數據平臺,開源R統計軟體構建電子數據採集、管理與分析一體化功能整合雲平臺,助力兄弟院校開展疫情防控應急研究。
莊貴華帶領團隊一直堅持傳染病預防控制研究,並將其作為學院重點和特色研究方向之一。結合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成立全球健康研究院,下設傳染病預防控制研究所;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合作,成立"中澳傳染病聯合研究中心"。團隊除承擔國科基金課題外,從"十一五"到"十三五",一直參加國家疾控中心牽頭的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課題,承擔研究任務。利用成本效果評價方法確認我國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應該用10微克方案替代5微克方案,該研究成果被國家疾控中心採納,為修訂我國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劑量提供了重要依據;利用傳染病動力學模型預測我國B肝流行趨勢並評估B肝免疫預防策略的長期效應,明確了未來不同時間點我國人群HBsAg流行率,該研究成果被國家疾控中心採納,作為制定我國2020年B肝防控目標的核心依據。團隊近五年在Lancet Glob Health、Hepatology、Genet Med、BMC Med、Clin Infect Dis、Int J Epidemiol、Vaccine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多篇科研論文。
西安交大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莊貴華教授研究團隊長期關注重大和新發傳染病預防控制,在傳染病重大專項、國科基金等資助下,從現場調查、幹預措施效果評價到模型預測、衛生經濟學評價等方面開展研究,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近百篇科研論文。在傳染病理論流行病學和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莊貴華團隊為本地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正如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給學校的感謝信所言:"臨危不懼,勇挑重擔。一個多月以來,莊貴華教授及其專家團隊放棄休息,放棄與家人的團聚,夜以繼日,密切關注全國、全世界疫情發展趨勢,分析我市疫情動態,指導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莊貴華教授利用卓越的專業知識,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指出了科學有效的措施建議。""在莊貴華教授辛勤付出和悉心指導下,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展順利。截至3月12日,我市已連續21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