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通訊條件和現在無法相比
2003年,已經是17年前了。那時候電腦並不普及,普通家庭一般沒有電腦。那時候,手機也不普及,更沒有可以上網的智慧型手機。當時如果誰有一個價值上萬元的翻蓋手機,那一定是突然發了大財的「成功人士」。
當時流行一種「小靈通」,用的號碼是和固話座機一樣的位數,但不收座機費,接電話也免費,打電話資費也不高。當時,我用的就是「小靈通」。
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在家用電腦上網的人也少,更重要的是那時候可以提供網絡信息的媒體也很少,所以2003年「非典」期間,信息的傳播與更新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傳播與更新,遠不能相比。
那時候生活幾乎沒有改變
雖然時過境遷,我記不清當年「非典」期間的細節,但可以確定的是,那時候沒有普遍要求居民戴口罩,藥店更沒有人搶購口罩,街頭也很少見有人戴口罩。至於封閉道路,封閉小區,限制出行,印象中更是沒有發生過。
那時候,我在一家單位做編輯,雖然平時外出不多,但從未感覺到被限行。記得還和同事一起去街頭參加過單位的商業推廣活動。與「非典」之前相比,生活似乎沒有什麼不同。
關於「非典」的特殊記憶,似乎就是在小區門口有一張桌子擺一個牌子,寫著「發熱人員測試點」。如果有同事偶爾去外地,回來會說:「坐長途車要憑身份證登記,還要留電話號碼。」除此之外,生活沒有什麼改變。
對這次疫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與2003年「非典」相比,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力度不知要嚴厲多少倍。封路、封城、封村,必須戴口罩,必須居家自我防護……多項防控措施,都是前所未有的。每天的疫情數據更新,也通過數不清的智慧型手機隨時傳遞到每一個人。
一切都表明,雖然新冠肺炎病毒和「非典」病毒都屬於冠狀病毒,但這兩次疫情卻大不相同。也許數據最能說明問題。「非典」期間,確診人數達到一千例用了四個月時間,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確診人數達到一千例,只用了25天時間。2003年「非典」,累計確診人數5327人,累計死亡人數349人。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截止到2月13日,確診病例已近六萬人,死亡人數超千人。
這些數據都表明,這次疫情嚴峻程度遠超過2003年的「非典」。所以,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任何人任何部門都不能掉以輕心,封路村村,限制出行,堅持戴口罩,居家防護,這些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無條件配合,無條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