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老照片:每一張都刻骨銘心,圖3鍾南山在診治病人

2020-12-01 解讀有趣的歷史

【新護士授帽儀式】2002年12月22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研所接診的一位肺部感染患者,該患者是從廣東河源市人民醫院轉來的,隨後患者出現呼吸衰竭,隨行醫生、護士和司機也發生感染。次年1月,河源市人民醫院多名醫務人員染病。當時誰也沒想到一場抗擊「非典」的戰役就此開始。

【人們搶購中藥材】隨著時間的推移,廣東省內出現了多起相同病例。2003年1月22日,醫學專家們起草《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調查報告》,首次將這一怪病命名為「非典型肺炎」,即SARS。(這是一組反映17年前人們抗擊「非典」的老照片,非常珍貴。)

【鍾南山在診治病人】廣東爆發「非典」後,鍾南山很快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他立即投入到搶救「非典」病人的行動中。當時的鐘南山已經年近古稀,可他卻說:「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醫生在診治病人】非典型肺炎,即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是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這種肺炎傳染速度極快,危害極大,死亡率又很高,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

【藥品發放點】當人們談到「非典」為之色變時,也記住了「鍾南山」這個名字。2003年3月是廣東「非典」最嚴重的時刻,僅靠6家專門用於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不堪重負。3月17日,廣東省全省累計報告病例首次突破1000例。就在此時,鍾南山說出了至今仍被世人記住的話:「請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往我們這裡送!」

【醫生穿戴防護用品】鍾南山等人在搶救「非典」病人時,總結了三點經驗::一是重視流行病學、病原學、臨床醫學的信息交流,最早提出了非典型肺炎的傳染性與家庭、醫院聚集性兩大特徵;二是總結出四項有效的臨床治療經驗:中西醫結合治療、按需適當的大劑量皮質激素、無創通氣與重視繼發感染;三是及時將危重非典型肺炎患者集中到專科醫院,從而減少傳染機會,並增強了搶救成功率。

【發熱門診外的登記臺】「非典」給人最大的印象之一,就是安靜、壓抑,一旦出現疑似病例就進行隔離,而且是一個區域徹底全面隔離。發熱、咳嗽以及呼吸困難,是「非典」的主要症狀,尤其是發燒的體溫一般高於38℃,常呈持續性高熱,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關節酸痛、頭痛、乏力。

【人們瘋狂搶購白醋】「非典」爆發後,當時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沒有如今迅速,但是依舊謠言四起。比如搶購白醋、消毒液、板藍根等在各地爭相上演,根本無法阻止。筆者的一個鄰居回憶時說,「當年『非典』搶購了幾箱板藍根,而且還是通過關係購買的,結果沒用幾袋。」

【眾志成城】每次重大疫情,醫護人員總是衝在第一線,「非典」時期也是如此。相信大家一定記得武警北京市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2003年4月16日凌晨,李曉紅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成為第一個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線的軍隊醫務工作者。

【對大樓進行消毒】「非典」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當年6月,據當年的統計,全球經濟總損失額達到590億美元,中國內地經濟的總損失額為179億,佔中國GDP的1.3%,中國香港經濟的總損失額為120億美元,佔香港GDP的7.6%。

相關焦點

  • 老照片:十七年前非典爆發 醫護人員傷亡慘重 撤離後還被隔離
    十七年前(2003年),在我國廣東省發現了第一例非典病例,隨後這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逐漸蔓延發展成全球性傳染病,而這場疫情在當時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引起了社會的一度恐慌情緒。圖為十七年前非典爆發,鍾南山院士與其他專家會診非典患者。
  • 9歲男孩突發過敏,遇到鍾南山!「感動中國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03年「非典」疫情突如其來,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讓國人記住了「鍾南山」這個名字。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博導,973首席科學家,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原主任,非典防治、重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等領域都是領軍人物,對整個人類作出突出貢獻。
  • 鍾南山: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
    前一天晚上10點多,他接到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電話,又開始新的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科研任務。從今年1月至今,鍾南山一直帶領團隊攻關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難題。因為一張夜馳武漢時在餐車閉目養神的照片,因為接受採訪時「肯定存在人傳人」的論斷拉響的警報,繼2003年非典之後,鍾南山又一次披上鎧甲,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 2003年非典持續了多長時間,最後是怎麼消失的
    來源丨御風者談育兒、景來律師導讀凡是經歷過「非典」的人,對冠狀病毒都會有刻骨銘心的記憶。非典全稱是非典型性肺炎,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始發於我國廣東,並迅速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人群對SARS冠狀病毒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全球發病共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我國確診病人5327例,死亡349人。
  • 中國首例非典病人 黃杏初被SARS病毒「流放」的十年
    來源:華西都市報原標題:中國第一例報告發現的非典病人 黃杏初被SARS病毒「流放」的十年黃杏初。圖據《廣州日報》中華菊頭蝠。在後來分析黃杏初救治成功的原因時,有醫生表示,首先及時上了呼吸機和插管,改善了病人的通氣,有利於氣管裡含有病毒的痰液及時排出,這一點在後來救治其他重症典型肺炎病人中得到了驗證,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專家們都一致肯定了上呼吸機、插管的重要性。
  • 鍾南山的手印紋路,你看懂了嗎?
    其實,早在看到鍾南山的手印之前,就已經有很多人認識鍾南山的手。這是一雙跟死神搶奪生命的手。17年前抗擊非典時,他的一聲「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為多少重症患者重新打開生命之門?後來他說,「我讓所有的重症病人都轉到我這裡來,是經過了一段實踐以後才有信心的,要是我完全沒有依據,沒有任何把握,我是根本不會這樣做的」。
  • 2003年「非典」,我是怎麼過來的?
    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在家用電腦上網的人也少,更重要的是那時候可以提供網絡信息的媒體也很少,所以2003年「非典」期間,信息的傳播與更新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傳播與更新,遠不能相比。與「非典」之前相比,生活似乎沒有什麼不同。關於「非典」的特殊記憶,似乎就是在小區門口有一張桌子擺一個牌子,寫著「發熱人員測試點」。如果有同事偶爾去外地,回來會說:「坐長途車要憑身份證登記,還要留電話號碼。」除此之外,生活沒有什麼改變。
  • 沒有硝煙的戰爭:回望2003非典爆發·廣東篇
    本文2732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以武漢為中心洶湧而來席捲全國,距離2003年的非典,已經過去了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曾經的90後都已步入中年,讓我們感嘆時光流逝。十幾年的時間,也是一把尺子,讓我們丈量社會是否發生了進步。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供銷聯社   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   習總書記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在成武老照片徵集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協會會員、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會員、齊魯石化公司工會退休幹部紀立同志,年過70,現定居在淄博。1970年2月至1986年8 月曾在成武縣印刷廠、縣電影院、電影公司、文化館供職。後調齊魯石化工會,曾任齊魯石化文聯常委、齊魯石化公司攝影家協會主席等職。
  • 2003年,非典沒有「特效藥」是如何消失的?最後一個原因最關鍵!
    說實話,今年的新年假期的確有點長,這已經是小一月的假期,受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大部分民眾都悶在家裡不出門,他們個個都急切地盼望著疫情結束,等待著上班工作的消息,很多人都是迫切地想工作,迫切地想感受下外面世界的美好,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心聲吧!
  • 習近平同志2003年領導浙江省抗擊非典鬥爭紀事
    二、一切為了人民,堅持防治非典和促進發展「兩手抓」(一)果斷處置突發疫情進入2003年4月中旬,全國疫情達到高峰。經研判,杭州具有出現非典疫情的極高可能性。4月19日,傍晚大雨傾盆。經杭州市專家會診,從外地掃墓回杭的姐弟3人被初步診斷為非典疑似病例,相關信息隨即上報。
  • 2003年那場讓人膽寒的非典,到底是怎麼突然消失的?
    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悄悄來襲,將人們拖進2020年,還未消停。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不禁想到2003年的非典。2013年,「鳳凰大視野」上映了一部關於非典的5集紀錄片《非典十年祭》。這部關於2003中國非典疫情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4。
  • 2003年非典是怎麼消失的?
    「眾志成城,抗擊非典」,這句話到現在仍記憶猶新。那是80後正在參加高考或者上大學的年代。非典最早在2002年底出現在廣東,相傳是吃了果子狸而被感染的,直到15年後,中科院的石正麗教授所率領的團隊才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典的源頭是蝙蝠。
  • 《還是鍾南山》首發,講述鍾南山抗疫事跡
    作者親述:為何《還是鍾南山》據悉,2003年5月,經濟日報出版社與媒體人秦朔共同策劃出版了《勇敢戰士:鍾南山傳奇》;17年後的今天,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經濟日報出版社、秦朔聯合策劃,將《勇敢戰士:鍾南山傳奇》重新修訂、改名為《還是鍾南山》,再次進行發布。
  • 2003年的非典,最後是怎麼消失的?
    無論是中國,還是全世界,都曾經發生過程度或輕或重的很多次疫病。在病毒面前,人類或許會害怕,會畏懼,但永遠不會退卻,一次次創造了戰勝病毒的奇蹟。對於全世界人類來說,苦難往往使人成長。2003年,面對非典,人類亦是如此,沒有退卻,直面災難,再一次創造戰疫奇蹟。「非典」——來勢洶洶2003年,是令人悲傷的一年,也是令人振奮的一年。
  • 鍾南山,你怎麼什麼都敢說?
    17年前,一場非典,讓鍾南山一戰成名;17年後,一場病毒,讓他再次成為「國民」偶像。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因為鍾南山院士的及時出現,給群眾指明了方向,吃了一顆定心丸。《人民日報》曾這樣評價鍾南山先生:「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 2003年SARS(非典)疫情回顧及2019-nCoV疫情發展趨勢
    2003年非典疫情回顧從2002年12月5日,世界首例非典病人被發現,到2003年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該病命名為SARS為止,病程持續近8個月,確診人數8069人。從下圖中可以看出確診人數在3月25日之後從456例躍升到1323例,原因是WHO統計數據中正式加入了中國大陸的病例統計,到6月1日時,增長明顯放緩,進入到7月,病情基本消散。2003年全球確診非典人數統計確診病例的統計數據很難看出疫情傳播的趨勢,確診人數的日增長量可以得出更直觀的結論。
  • 流感、非典、新冠,哪一種傳染性更高?鍾南山院士給出這樣的答案
    近日中南山院士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就傳染性指數來說,流感是1,SARS接近2,新冠是3,也就是說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是最強的。鍾南山院士稱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剛過去了20年,但是已經有三次冠狀病毒暴發,分別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SARS病毒引起),2015年(實際上出現於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症疫情(MESA引起),起源於2019年年底並延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認為這三場疫情也是在提醒人類對冠狀病毒要尤其重視和做好應對。
  • 沒想到他們都屬鼠!第一個就是鍾南山
    鍾南山 「將最危重的病人送我們這裡來」 - 1936年 X 丙子鼠年 - 鍾南山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2003年2月8日,人心惶惶之際,鍾南山院士帶領廣醫一院主動向廣東省衛生廳請纓:「將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們這裡來!」
  • 一代英雄鍾南山 和他的英雄事跡
    鍾南山出生於醫學世家,父母都是著名的醫生。他自己於1960年北京醫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來到了廣州醫學院後,平時他不僅參加教學工作,還在第一附屬醫院當了一名醫生,每月按時堅持給病人看病。79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呼吸系進行進修。從此以後,他便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專門從事呼吸疾病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