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病毒!或可通過性傳播?JAMA:病毒...

2020-12-04 醫師報

來源:21新健康

據《科創板日報》3月28日報導,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在「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研討會」上透露,在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生精細胞上發現有病毒侵蝕,性傳播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那邊廂,母嬰、糞口傳播等還沒有「洗脫嫌疑」,這邊廂「性傳播」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而另一方面,隨著新冠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專家學者開始展開深入研究。前不久就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造成腎臟和睪丸損傷,引發一陣慌亂。難道感染新冠病毒,真的可能會「斷子絕孫」?

01 性傳播也是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之一?

生精細胞包括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和精子。從精原細胞分化發育成為精子的這一過程,也被稱為精子發生,睪丸相當於進行這一過程的「廠房」。

而在上述會議上,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指出在新冠肺炎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有病毒侵蝕,顯示性傳播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性傳播一般是指性病的直接傳染和間接傳染,也就是通過性行為進行傳播或者由父母親傳給胎兒。

此前,也有研究團隊從性傳播角度對新冠病毒進行了研究,把觀察對象定為感染新冠的女性患者群體。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婦產科的研究團隊,對35例年齡介於27至88歲的女性患者的婦科病史、性生活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胸部CT及治療經過進行了詳細記錄,並對陰道環境(包括陰道分泌物、宮頸或陰道殘端脫落細胞)和肛拭子標本進行了RT-PCR方法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研究中所有患者的陰道環境樣本均呈陰性,僅有一名患者的肛門拭子樣本呈陽性。

當時,這項針對女性冠確診患者的研究中並沒有發現新冠病毒的性傳播證據。

不過,作為研究團隊中的一員,王世宣教授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在陰道環境中未發現陽性結果,可能與在陰道和宮頸組織中缺乏ACE2這種新冠病毒受體的表達相關,並不排除新冠病毒通過性傳播的可能。

02 多種潛在傳播途徑依然值得關注

除了性傳播之外,此前多項研究和臨床病例的觀察結果都提示了新冠病毒存在糞口傳播母嬰傳播的可能。

已有研究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糞便中存在較長時間,其中發現一位新冠確診病人的糞便樣品持續47天陽性,但該病毒是否發生糞口途徑傳播依然不明確。

目前,多個省市也對新冠患者執行較為嚴格的出院標準,除須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解除隔離的標準外,患者還需要進行肛拭子(糞便)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才能出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出院標準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也發表了多篇關於新冠病毒母嬰傳播的研究,JAMA甚至為此在網站首頁「頭版頭條」提醒大家新冠病毒存在母嬰傳播的潛在可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血清學診斷標準提及,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躲在發病3-5天後出現陽性,IgG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提高。

由於IgM抗體分子結構較大,通常不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但如果病毒穿過胎盤,嬰兒體內可能會產生IgM抗體。

基於血清學視角,來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團隊分別對新生兒感染情況進行了研究,均在母親為新冠病毒病患者的新生兒血清中測出新冠病毒抗體。儘管不能排除分娩時的感染,但新生兒出生時(2小時內)IgM抗體升高,提示可能是在子宮內感染了新冠病毒。不過,這兩項研究的樣本量較小,也都沒有對這些病例中的羊水、胎盤、臍帶血等進行核酸檢測。母嬰傳播是否存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無論如何,目前板上釘釘的還是呼吸道飛沫和密切傳播,也是日常更有可能接觸到的傳播途徑,一定對這些主要傳播途徑「打醒十二分精神」。按照機率而言,即使性傳播確實存在,但在進行性交等私密行為之前,極有可能已經通過更為常見的傳播渠道感染新冠病毒。

03 新冠病毒或影響男性生育力

其實,這次從生精細胞受新冠病毒侵蝕推斷可能存在性傳播,也和此前多項研究關於新冠病毒可能「攻擊」男性睪丸的結論「不謀而合」。

正如前文提到,睪丸是生產精子的工廠,對保持男性正常生育能力至關重要。新冠病毒的主要攻擊靶點其實是被稱為ACE2的蛋白酶,不巧的是,此前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一項研究已經指出,新冠病毒的靶點ACE2主要富集於睪丸中的精原細胞、間質細胞和支持細胞。簡單來說,新冠病毒極有可能對男性的生育力造成損害。

目前,在預印平臺medRxiv上已經有多篇研究探討了新冠病毒對於男性性腺的影響。其中一篇來自武漢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對81例男性新冠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了整理,設置了100名年紀相仿、生殖功能正常的健康男性為對照組,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新冠患者的黃體生成素和催乳素水平顯著升高,睪酮和卵泡刺激素相對黃體生成素的比值則顯著降低,性激素水平異常。

另一項來自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團隊的研究,更是證明新冠病毒或者能夠影響腎臟功能。研究對三份分別包含6名、41名和99名患者的既有臨床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其中3%—10%的患者出現了腎功能異常,表現為肌酐或尿素氮升高,此外,7%的患者出現了急性腎損傷。

此前,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也曾刊登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李豫峰教授團隊的提醒,認為感染新冠肺炎的適齡男性在康復後應進行生育力檢查。不過,這則通告之後已被刪除。對此,研究團隊表示相關研究還在開展中。

不過,男性同胞也不必過於恐慌。目前大多數研究僅在預印平臺發布,並沒有經過同行評議,結論和研究過程的準確性有待商議。其次,雖然ACE2在睪丸和腎臟中含量較多,但並不意味著首當其衝或者受損最嚴重的一定是睪丸。新冠病毒對於男性生育力是否有損害,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相關焦點

  • 每經24點丨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新冠病毒,不排除性傳播可能;美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丨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新冠病毒,不排除性傳播可能據券商中國,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在「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研討會」上透露,在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生精細胞上發現有病毒侵蝕,性傳播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 通過臨床試驗證實:金銀花可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加速患者好轉!
    2020年8月5日,南京大學張辰宇教授團隊、武漢病毒所張磊砢,及南京市第二醫院易永祥等,在Cell Discovery雜誌發表論文,通過臨床試驗證實,金銀花湯劑中的miRNA可通過飲用被人體有效吸收,並在體內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 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多樣,呼吸道症狀是其主要表現,還有一些患者症狀指向血管炎症。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新華社資料圖先前已知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其表面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
  • 中國團隊在精液中發現新冠病毒,新冠可能對男性威脅更大
    此外,參與研究的人員特別指出,這項研究存在著樣本量小、後續隨訪時間短等不足。因此,關於新冠病毒的脫落、存活時間、精液中的濃度等方面的詳細信息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OOXX會感染嗎?從疫情暴發之初,公共衛生專家就一直表示,雖然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接吻傳播,但他們不認為它可以通過性傳播。
  • 國際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國際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研究論文稱,一項屍檢研究顯示,新冠病毒(SARS-CoV-2)或能通過鼻子進入人類大腦。
  • 德國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人類大腦。12月1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的這一發現或有助於解釋在新冠疫情感染者身上觀察到的一些神經症狀,並有望為感染的診斷和預防措施提供借鑑。新冠病毒不僅累及呼吸道,還累及中樞神經系統(CNS),導致感染者出現類似喪失嗅覺、味覺、頭痛、疲勞、噁心等神經症狀。雖然最新研究已經在腦部和腦脊液內發現了病毒RNA,但病毒如何進入以及如何在腦內分布的問題仍不清楚。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新路徑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兩項獨立研究發現了一條迄今為止不為人知的新路徑,有望為新冠肺炎藥物研發開闢一扇新大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1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病毒的刺突蛋白能識別並與人體細胞表面的神經纖毛蛋白-1(NRP-1)結合。
  • 最新研究發現,這種血型的人新冠病毒「見了都怕」
    近期,丹麥和加拿大發表的兩項研究均發現,血型不僅可能影響人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還可能影響感染者的病情,而O型血的人相對來說不易感染且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更低。丹麥的研究發現,在7422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中,僅38.4%為O型血。而在另一組未檢測的220萬丹麥人中,O型血人數佔比達到41.7%。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JAMA|抑鬱症|醫學|研究|患者|手術|...
    1月28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發表在JAMA上的研究指出新的IDH定義可能不妥當。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收縮壓低於130 mmHg,而僅舒張壓≥80 mmHg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心衰、慢性腎臟病、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風險並不會顯著增加。
  • 國際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財聯社12月1日訊,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研究論文稱,通過對被感染者遺體腦部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導致感染者喪失嗅覺、味覺、頭痛、疲勞、噁心等症狀。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國際最新研究稱,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國際最新研究稱,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研究論文稱,通過對被感染者遺體腦部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導致感染者喪失嗅覺、味覺、頭痛、疲勞、噁心等症狀。
  • 《自然神經科學》:新冠病毒從可通過鼻子鑽入大腦
    ,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鼻部嗅黏膜的神經細胞入侵大腦,這也許可以解釋病毒感染為何導致嗅覺、味覺喪失以及卒中等一系列併發症。狂犬病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可以入侵大腦,損害特定的神經系統細胞,新冠病毒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新冠病毒「逃離」細胞途徑:溶酶體是關鍵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官網10月28日最新消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新冠病毒退出細胞的生物途徑,即病毒可通過溶酶體從受感染的細胞中分離出來。更好地了解這一途徑可能為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提供重要研究視角。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10月28日的《細胞》期刊。此前,科學家們已經知道,病毒進入細胞並感染細胞,在逃離之前利用細胞的蛋白質進行自我複製。然而,研究人員對病毒到底是如何離開細胞的了解有限。
  • 最新發現!奈及利亞或檢測到新冠病毒新變種
    來源:央視網12月24日,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約翰·肯格松稱,奈及利亞或已檢測到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變種,但需要進行進一步驗證。如果得到證實,它將是繼英國和南非發現新冠變異病毒後最新發現的變種。有研究論文顯示,在今年8月3日和10月9日奈及利亞奧孫州採集的兩份新冠患者樣本中發現了這種病毒變種。肯格松表示,有關這種明顯的病毒新變種的警報是基於兩三個基因序列,與在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是不同的譜系。
  • 澳大利亞新研究稱廢水檢測有助更早發現新冠病毒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0日發布公報說,他們與昆士蘭大學科研人員開展的新研究表明,廢水檢測可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症狀幾周前就發現社區中存在的新冠病毒,有助於構建有針對性的早期檢測系統。研究人員回顧分析了今年2月和3月初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收集的廢水樣本。研究發現,最早在當地公開報告首批新冠病例之前三周,就已能從廢水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基因指紋。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在美國《整體環境科學》雜誌上。
  • 法國科學家最新發現:新冠病毒在部分患者體內毒性顯著增強
    研究人員對馬克龍表示,他們觀察到新冠病毒在一些樣本中的毒性增強了1000倍。這也解釋了為何一些病人的病情會更加嚴重。病毒的進化和毒性正在進一步揭開面紗。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訪問巴斯德研究所時,研究人員對馬克龍表示,他們觀察到新冠病毒在一些樣本中的毒性增強了1000倍。這也解釋了為何一些病人的病情會更加嚴重。
  • 澳研究稱廢水檢測有助更早發現新冠病毒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坎培拉12月11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0日發布公報說,他們與昆士蘭大學科研人員開展的新研究表明,廢水檢測可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症狀幾周前就發現社區中存在的新冠病毒,有助於構建有針對性的早期檢測系統。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突變,有兩個亞型傳染力有差異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
  • 澳研究稱廢水檢測有助於更早發現新冠病毒
    (新華社/路透)新華社坎培拉12月11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0日發布公報說,他們與昆士蘭大學科研人員開展的新研究表明,廢水檢測可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症狀幾周前就發現社區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