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發布新冠肺炎傳播方式科學簡報

2021-01-09 北青網

當地時間7月9日,世衛組織發布科學簡報,介紹新冠肺炎傳播方式。

常見傳播方式

現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通過直接、間接接觸(通過受汙染物體或表面)或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而發生人際傳播。這些分泌物包括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或飛沫。例如,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或唱歌時,這些物質就會從口、鼻中釋放出來。當他人與感染者密切接觸(1米以內)時,這些感染性飛沫可進入口、鼻或眼睛,導致感染新冠肺炎。

當人們打噴嚏、咳嗽或觸摸桌子、門把手和扶手等物體表面時,可在物體表面(稱為汙染物)上留下感染性飛沫。其他人可能通過觸摸這些物體表面後沒有洗手就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而感染。

關於氣溶膠傳播

一些醫療操作可以產生非常小的飛沫(氣溶膠),這些微小飛沫能夠在空氣中懸浮更長的時間。治療新冠肺炎感染者時,可產生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沒有穿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的人可能會吸入這些氣溶膠。因此,執行這些醫療操作的所有醫務人員必須採取針對空氣傳播的保護措施,包括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設備,此類區域不應允許來訪者進入。

此外,存在新冠肺炎在一些封閉場所暴發的情況,尤其是感染者在擁擠不堪、通風不良的室內場所中與他人長時間相處時,不能排除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世衛組織需要更多研究來調查這些情況,評估其對新冠肺炎傳播的意義。

感染者會在什麼時候傳播病毒?

新冠肺炎的傳播者主要來自有症狀的患者,也可能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前,通過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感染。雖然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將病毒傳染給他人,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情況會在多大程度上發生,因此也需要在這一領域進行更多研究。

所以世衛組織建議對所有感染者進行檢測、隔離,並根據其疾病的嚴重程度採取治療。即使沒有症狀但檢測結果陽性的人也應進行隔離,以限制其與他人的接觸。這些措施可以切斷傳播鏈。

世衛組織建議採取下列措施預防新冠肺炎

1。 限制感染者與他人的密切接觸,確保至少1米的人際距離,在新冠肺炎正在傳播且無法保證這一距離的地區應佩戴口罩。

2。 迅速發現感染者,以便將其隔離和治療,並對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適當隔離。

3。 清潔雙手,咳嗽和打噴嚏時始終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

4。 避免去擁擠的地方、緊密接觸的環境,以及封閉且通風不良的空間。

5。 確保家庭和辦公室等室內環境通風良好。

6。 如果感覺不適,待在家裡並儘快就醫。

7。 在新冠肺炎流行的國家或地區,醫務人員應在臨床服務區域持續使用醫用口罩。

8。 醫務人員在治療護理新冠肺炎患者時還應採取額外的個人防護設備和預防措施。

9。 工作場所應該有適當的保護措施。

(總臺記者 朱赫)

責任編輯:向勤如(EN006)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和不鏽鋼表面存活28天?世衛組織回應
    近日,澳大利亞一項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和不鏽鋼等光滑表面上存活長達28天。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月12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上述研究所用樣本中的病毒載量非常高,是在實驗環境而非現實條件下進行的。
  • 新冠病毒名稱之爭:世衛組織反對「SARS二代」,病毒分類委員會這樣...
    命名原則:事實陳述與科學分類世衛組織的命名方式遵循了幾條普遍原則:疾病名稱不應涉及具體的人、人群或地理位置,因為由此可能會給個人和國家帶來汙名而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組創製的分類體系,新冠病毒和SARS致病病毒可以歸為同種。齊布爾說,雖然對於全世界而言,這個病毒是新病毒,但是對於病毒分類學家來說並不完全陌生,所以不需要重新命名,只需要在SARS-CoV後加上「2」即可。
  • 又一國家發現新的變異新冠病毒!世衛組織:2021年全球無法實現群體...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月12日5時22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9072.48萬例,累計死亡達194.11萬例。世衛組織:日本發現一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當地時間1月11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表示,日本已於上周末向世衛組織通報發現一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譚德塞指出,新冠病毒傳播地越多,病毒發生變異的可能性就越高。一些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力似乎會增加,這可能導致新冠肺炎病例數量和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例數量增加,而醫院已瀕臨極限。
  • 世衛組織發布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相關信息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檢出1108例感染了該變異病毒的病例。
  • 世衛:武漢不一定是新冠跨物種傳播地!下一步來華安排公布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8月3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中方專家提供了初始階段調查信息和檢測材料,做了大量出色的科研和監測工作 ,還需進行更廣泛的回顧性流行病學研究以了解病例間的聯繫,並確定是在武漢或是其他地方,發生了新冠病毒打破動物與人類之間物種屏障進行傳播。
  •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 世衛組織發布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相關信息:傳染性增加40%-70%
    【世衛組織發布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相關信息:傳染性增加40%-70%】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檢出1108例感染了該變異病毒的病例。
  • 世衛組織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瑪麗亞·范·科霍夫央視新聞 圖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根據以往關於從動物傳染到人的病原體的研究經驗,確定其動物源和中間宿主需要一定時間,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非人為操縱或實驗室合成
    (WHO)官網23日發布每日新冠疫情最新報告,文中再度強調新冠病毒的起源問題。報告稱,目前所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動物,並非由人為操縱或由實驗室合成。報告稱,2019年12月武漢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後,病毒經1月初鑑定,1月11日至12日,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對外公布並共享。
  • 世衛組織發布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相關信息:傳染性增加40%~70%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
  • 路透:世衛稱發現新版新冠病毒變種是追蹤進步 無須恐慌屬正常現象
    中國小康網12月22日訊 老馬 世衛組織官員甚至對發現新的病毒毒株給予積極評價,稱追蹤病毒的新工具正在發揮作用。這一發現促使許多驚慌的國家對英國和南非實施了旅行限制。透明非常重要,告訴公眾實情非常重要,但讓人們了解這是病毒進化的正常過程也同樣重要,」世衛組首席應急專家萊恩在一次網絡簡報會上說。「能夠如此密切、如此仔細、如此科學地實時追蹤一種病毒,對全球公共衛生來說是一個真正積極的進步,進行這類監測的國家應該受到稱讚。」
  • 世衛組織:乘飛機感染新冠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世衛組織稱,目前已發表的研究文獻中沒有大量記錄此類傳染,但不代表這不會發生。
  • 世衛:沒有證據表明食物或食物鏈參與了新冠病毒的傳播
    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導,當地時間13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通過食物傳播。在日內瓦世衛組織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世衛組織應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瑞安博士說,中國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世衛也在跟蹤他們的發現。但他稱,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食物或食物鏈參與了這種病毒的傳播」。
  • 世衛組織總幹事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根據以往關於從動物傳染到人的病原體的研究經驗,確定其動物源和中間宿主需要一定時間,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如果不知道其源頭和中間宿主,就有可能再次傳播給人類。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英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世衛組織:傳染性增加40%-70%
    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檢出1108例感染了該變異病毒的病例。
  • 英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 世衛組織:傳染性增加40%-70%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檢出1108例感染了該變異病毒的病例。
  • 世衛組織: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40%~70%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
  • 世衛組織:可能有不止一例新冠病毒「零號病人」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24日消息,在23日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確認新冠「零號病人」非常重要,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會有不止一例「零號病人」;如果新冠病毒存在於動物界,就有可能出現多次跨越物種傳播。
  • 丹麥新冠病毒發生突變,或致疫苗失效?世衛組織回應
    圖/視覺中國  新冠病毒出現變種  丹麥要撲殺全國所有養殖貂  丹麥出現多人感染變異的新冠肺炎病毒,新病毒被稱為  實際上,新冠病毒已被發現多起包括水貂在內的動物與人之間的互相傳播,即動物與人類的接觸中感染新冠病毒,隨後病毒在動物中傳播,最後病毒再傳染給人類。而此次令人擔憂的是,在丹麥水貂與人之間的病毒傳染中,新冠病毒發生了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