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名稱之爭:世衛組織反對「SARS二代」,病毒分類委員會這樣...

2020-12-05 大河報

近日,兩大國際公共衛生組織幾乎同時對新型冠狀病毒提出「官方」命名。

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宣布,該組織儀已正式將新型冠狀病毒產生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全稱是coronavirus disease-2019(2019冠狀病毒)。

然而,就在譚德塞官宣前不久,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的冠狀病毒研究組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

國際組織發布病毒官方名稱,本意是統一各國衛生機構的使用名稱,避免產生歧義和不必要的麻煩。然而,兩大權威國際組織之間的分歧非但沒有化解歧義,反而讓人更加困惑。那麼COVID-19和SARS-CoV-2究竟是否等同?兩個名字的依據又是什麼?

命名原則:事實陳述與科學分類

世衛組織的命名方式遵循了幾條普遍原則:疾病名稱不應涉及具體的人、人群或地理位置,因為由此可能會給個人和國家帶來汙名;疾病也不能以動物命名,因為一些動物病毒可能會跨物種傳播到人體。

所以COVID-19這個名稱只是代表了2019年產生的冠狀病毒,並沒有侵犯任何個體或國家的名譽。而且將來如果還有類似冠狀病毒產生,COVID系列依然能夠沿用。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主席約翰·齊布爾則表示,根據基因測序,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致病病毒屬於同種,所以命名為SARS-CoV-2。

然而病毒學上「種類」很難定義,從絕對意義上說,病毒的基因時刻在變,沒有百分百的同類。而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組創製的分類體系,新冠病毒和SARS致病病毒可以歸為同種。

齊布爾說,雖然對於全世界而言,這個病毒是新病毒,但是對於病毒分類學家來說並不完全陌生,所以不需要重新命名,只需要在SARS-CoV後加上「2」即可。

本質區別:疾病與病毒

COVID-19和SARS-CoV-2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疾病」(disease),後者是病毒(virus)。簡單來講,SARS-CoV-2是產生COVID-19的病毒,而國家衛健委發布的NCP(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則進一步描述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與前兩者區別較大。

事實上,病毒和疾病分開命名也並非沒有先例。比如variola(天花病毒)產生了smallpox(天花);HIV病毒產生了愛滋病(AIDS)。

但是病毒和疾病名稱分開依然會讓多數人困惑。再加上世衛組織此前曾建議將新冠病毒命名為2019-nCoV,這些名稱很容易混用。

在世衛組織召開記者會時,現場記者們就曾發推特抱怨,「才過沒多久,病毒又有了新名字。」

伊拉斯謨醫療中心的教授馬裡昂則表示,「好吧,一天之內同一個病毒有了兩個名字。專家們需要碰頭把事情梳理清楚。」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病毒學家亞歷山大說,「我也覺得有點亂,解釋起來比較複雜,有些人可能沒耐心。」

權威分歧:世衛組織並不買帳

沒有耐心的不只是普通群眾,連世衛組織也頗有怨言。

《科學》雜誌稱,世衛組織發言人在郵件中表示,從風險傳播的角度考慮,以SARS命名會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比如對於特定人群製造不必要的恐慌,尤其是在經歷過SARS重創的亞洲地區。出於以上及其他考慮,世衛組織將在對外披露信息時使用COVID-19及「COVID-19病毒」。

齊布爾則解釋稱,「有一點必須搞清楚,SARS-CoV-2這個名稱並非參考疾病所得。SARS-CoV-2和SARS疾病沒有關聯。另外,這是世衛組織需要解決的難題。」

齊布爾還指出,蝙蝠等動物體內還有數百種其他病毒,這些病毒的種類名稱也是如此。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張靜

相關焦點

  • 世衛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各為新冠肺炎及病毒命名,學界爭議
    同一天內,不同機構分別宣布疾病及其病毒的名稱,不少網友表示一頭霧水,學界則表現出贊同和反對的不同意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還就此事聯繫世界衛生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成員之一、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主任王林發,但他表示,作為世衛組織多個委員會的成員,「我的身份與之有利益衝突(I am conflicted),無法對世衛組織的任何決定發表評論」。對於新冠病毒的命名,國內學者提出了建議。
  • 世衛組織:水貂攜帶的新冠病毒出現變異,但仍是同一種病毒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變異後的影響還未確定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 麥可·瑞安當地時間11月6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不同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也有可能再傳回人類。
  • COVID-19,世衛組織終於給新冠病毒命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
    在2020年2月8日,我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新型肺炎的暫定名稱,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稱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 世衛組織:勿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世衛組織—— 勿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人民日報布魯塞爾12月1日電 (記者張朋輝)日內瓦消息:當地時間1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應避免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 ...突發事件委員會還敦促世衛組織開發命名變異病毒的-FX168財經網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仍構成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地時間1月14日,世衛組織召開第六次新冠肺炎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評估全球疫情形勢並提供應對建議,並討論了變異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以及國際旅行檢測證書等事項。
  • 世衛組織:勿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本報布魯塞爾12月1日電 (記者張朋輝)日內瓦消息:當地時間1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應避免將新冠病毒譚德塞表示,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可以幫助我們防止新的疫情發生,世衛組織將盡一切努力進行病毒溯源,這是一個技術問題。然而,當前一些人將此問題政治化。應以科學為基礎開展病毒溯源工作,世衛組織正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多國科學家就此展開合作。
  • 世衛組織——勿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本報布魯塞爾12月1日電(記者張朋輝)日內瓦消息:當地時間1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應避免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譚德塞表示,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可以幫助我們防止新的疫情發生,世衛組織將盡一切努力進行病毒溯源,這是一個技術問題。然而,當前一些人將此問題政治化。應以科學為基礎開展病毒溯源工作,世衛組織正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多國科學家就此展開合作。
  • 不顧WHO反對 這個機構堅持命名新冠病毒SARS-CoV-2
    同樣在2月11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在預印本網站發布論文稱,按照分類學的命名規則,此次新冠病毒應該被命名為「SARS-CoV-2」。先不論病毒名字如何來的,兩個組織命名的出發點都沒有錯,而之所以會產生分歧,就在於兩個組織在病毒命名要求上存在差異。世界衛生組織通常負責給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會遵循以下原則:疾病不能指代特定的人、人群或者地理位置。
  • 世衛組織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瑪麗亞·范·科霍夫央視新聞 圖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根據以往關於從動物傳染到人的病原體的研究經驗,確定其動物源和中間宿主需要一定時間,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
  • 世衛組織給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病毒命名有「門道」
    世衛組織在聲明中說,在其他國家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病例並不令人意外,呼籲其他國家繼續做好監測等工作。不建議對中國實施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世衛組織建議採取一些衛生防護措施。報導刊發後引起印度衛生部門的抗議,他們反對西方媒體將一種新出現的尚不明病因的病症與印度聯繫在一起,尤其不滿科研人員使用印度首都新德裡來命名這種病毒。印度一些醫學專家甚至認為報導具有政治動機,目的是阻止大批西方人前往印度進行醫療旅行,因為印度以其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而受到部分西方患者的青睞。
  • 新冠病毒正式命名SARS-CoV-2,國際委員會稱新冠與SARS病毒是「姐妹...
    當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賽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將正式被命名為「COVID-19」。幾乎在WHO發布會同時,ICTV專家組在其官網及預印版平臺BioRxiv發布了有關病毒命名的詳細說明。由於分類名中帶有SARS字樣,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給出的這一結果頗為叫人迷惑。它與2003年爆發非典疫情的SARS病毒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 【世衛正研究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病例】當地時間6日,世衛組織...
    【世衛正研究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病例】當地時間6日,世衛組織表示:水貂這樣的哺乳動物是很適合新冠病毒的動物宿主,病毒可能在這些物種內逐漸變異;但變異後的新冠病毒與之前只有輕微區別,暫未發現會影響疫苗效力。日前丹麥政府宣布:#丹麥12人被貂傳染變異新冠病毒#,將撲殺國內所有養殖貂。
  • 【中國科學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解釋新冠病毒命名原因
    3月2日,《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ICVT-CSG)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命名聲明。  因新冠病毒與以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為原型的同種病毒具有遺傳相似性,2月11日,該病毒被ICVT-CSG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變異病毒已在美國「人傳人」
    繼美國科羅拉多州2020年12月29日確認出現美國首名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後,加州和佛州相繼確認出現變異病毒感染者。由於全美首名變異病毒感染者——近期沒有出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判斷,變異病毒已經在美國「人傳人」。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其中三種傳播力增強。
  • 英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世衛組織:傳染性增加40%-70%
    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檢出1108例感染了該變異病毒的病例。
  • 英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 世衛組織:傳染性增加40%-70%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檢出1108例感染了該變異病毒的病例。
  • 世衛組織: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40%~70%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
  • 世衛組織總幹事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根據以往關於從動物傳染到人的病原體的研究經驗,確定其動物源和中間宿主需要一定時間,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如果不知道其源頭和中間宿主,就有可能再次傳播給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