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WHO反對 這個機構堅持命名新冠病毒SARS-CoV-2

2020-11-23 cnBeta

3月2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在《自然·微生物》雜誌上發表論文,正式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這篇論文的公開發表也意味著,新冠病毒在分類學上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但是,WHO以及不少國內學者都對這個名字提出了質疑。

那麼,SARS-CoV-2這個名字是怎麼得出的?它與SARS-CoV在名稱上為什麼如此接近?

撰文丨楊心舟

WHO命名原則

早在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就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不過,COVID-19僅僅只是是對疾病的命名,而不是針對引發疾病的新冠病毒。同樣在2月11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在預印本網站發布論文稱,按照分類學的命名規則,此次新冠病毒應該被命名為「SARS-CoV-2」。

先不論病毒名字如何來的,兩個組織命名的出發點都沒有錯,而之所以會產生分歧,就在於兩個組織在病毒命名要求上存在差異。世界衛生組織通常負責給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會遵循以下原則:疾病不能指代特定的人、人群或者地理位置。在命名原則中,WHO就明確指出了一些應被避免使用的例子,比如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Spanish Flu(西班牙流感)、Lyme disease(萊姆病)。

另外,特定的動物名字或者產業也不應該包括在疾病名稱內,比如Swine flu(豬流感)。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新病毒以及疾病命名不能引起公眾的明顯恐慌,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此前不同意將新冠病毒命名為「SARS-CoV-2」的原因。

曾於2002-2003年席捲全球的SARS,給全球尤其是亞洲地區造成了深刻影響。許多人聽到SARS仍能回憶起當年抗疫的嚴峻形勢,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希望避免因為新病毒名稱帶來的莫名恐慌情緒。

根據現在的病理樣本研究,以及不斷湧現的基礎研究,包括不久前才釋出的首張刺突蛋白冷凍電鏡圖,科學家推測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應該要強於SARS冠狀病毒。而致死率方面,新冠病毒則要遠低於致死率達到10%的SARS。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也不願讓公眾通過名字就將此次疫情和SARS聯繫在一起,不同意使用「SARS-CoV-2」。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仍在使用「COVID-19病毒」這樣的表述。

ICTV的命名依據

但是,這種命名方式並不適用於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常用的分類學原則,ICTV通常負責給病毒起分類學名稱,是嚴格按照分類學遠近,先有病毒種屬名,再有病毒名,比如是先有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這一病毒種,再有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病毒種屬不能縮寫,而到單一病毒時才能縮寫,因此有了「SARS-CoV」這一熟悉的名稱。

其實,在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種下,還有許多冠狀病毒是以SARS開頭來命名的,這些病毒有的是從蝙蝠中分離獲得的,也有從人體內分離出來的。

而病毒要歸到哪一種屬,全部由它的基因序列以及與相應種屬的相似性決定,即遺傳相似性是病毒分類和命名的主要參考依據。根據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的分類方法,冠狀病毒基本會按照刺突蛋白的血清活性,以及一些重複蛋白的相對基因序列來分類,這些蛋白在一個病毒種中是嚴格保守的,也是區分病毒種屬的關鍵。

科學家通過對新冠病毒的基因和蛋白進行分析,確定了新冠病毒應該歸屬於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這個種屬,而在這個種屬下的病毒都會以SARS開頭來命名,因此將新冠病毒稱作「SARS-CoV-2」是符合分類學邏輯的。

而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已經確定新冠病毒與「SARS-CoV」的核酸相似性為79.5%,而在7個保守的非結構蛋白胺基酸序列上,新冠病毒與「SARS-CoV」具有94.6%的相似性。另外,新冠病毒在人體細胞上的結合受體也與「SARS-CoV」一樣,同樣都為ACE2。因此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在論文中指出,這說明新冠病毒已經有了種屬,沒有必要給新冠病毒額外取種屬名,而是按照SARS的命名方式來操作就可以了。

那MERS為什麼又能單獨取名呢?這是因為MERS本身在演化樹上就無法歸類於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MERS-CoV」與「SARS-CoV」的基因相似性只有54.9%,並且前者與人體細胞結合的受體也不是ACE2,而是DDP4(二肽基肽酶4)。因此,需要給「MERS-CoV」單獨命名。

其實,在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種下,還有許多冠狀病毒是以SARS開頭來命名的,這些病毒有的是從蝙蝠中分離獲得的,也有從人體內分離出來的。而在這些病毒中,能夠導致SARS的其實只有2002-2003年傳播的「SARS-CoV」。這種分類命名方式並不是根據病毒能導致什麼疾病決定,而是完全基於基因序列和保守蛋白結構。

最終命名?

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也解釋稱,這些病毒名字中的SARS是為了突出它們與這一原始病毒在演化上的關係,而不是臨床疾病層面的關係。ICTV認為,不只是新冠病毒應該按照此類方法命名,其他待定的或者將來出現的病毒種類都需要以分類原則來命名,這樣不會造成其他人、科學群體對病毒的誤解。

從當前的「SARS-CoV-2」病理數據來看,新冠肺炎的疾病特點和傳播方式可能與「SARS-CoV」是存在差異的。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認為,在流行病學方面,研究人員應將「SARS-CoV-2」的暴發與2002至2003年SARS-CoV區別對待。儘管取什麼樣的名字不能直接改變疾病的發展,但他們也強調,選取恰當的名字能夠促進科學界對病毒的統一認識,並且推進相關研究的開展。

無論是誰,看到「SARS-CoV-2」與「SARS-CoV」時,就能夠意識到兩種病毒在遺傳學上是非常相似的,這其實有助於對同種病毒之間的聯繫展開研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人類病原體,研究它們與來自蝙蝠或其他宿主的冠狀病毒之間的演化路徑。

當然,在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的論文出現在預印本網站時,就已經有許多中國科學家聯名在《柳葉刀》上發表文章,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這種命名會直接造成不可估計的後果。因為現在疫情還未結束,病毒仍然在演化,將來是否會成為一種低致死率,每年流行的季節性病毒還並不清楚。現在就將其稱作「SARS-CoV-2」會給未來產生季節性疫情的國家帶來嚴重社會穩定和經濟影響。

另外,ICTV只參與病毒種類(virus taxa)的創建和命名,例如物種、屬、科等,而不參與病毒具體名稱的命名。也就是說,「SARS-CoV-2」在分類學上的名字和位置已經確定了,但科學界會不會採納這個名稱來稱呼新冠病毒,目前還不確定。新冠病毒最終的通用名稱是什麼,可能只能根據病毒的演化過程和疫情的發展狀況來決定了。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正式命名SARS-CoV-2,國際委員會稱新冠與SARS病毒是「姐妹...
    「根據該病毒的系統發生(phylogeny)、分類學和已建立的實踐,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正式認定該病毒為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CoVs)的姐妹病毒,」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的一篇論文顯示。也就是說,新冠病毒不但與我們所知道的SARS病毒屬於同一物種,還是官方認可的「近親」。
  • 經濟學人精讀|新冠病毒:SARS-CoV-2也遵循進化規律【1】
    Covid-19SARS-CoV-2is following the evolutionary rule book段落精講請掃下方圖片二維碼查看+全文PDF加小編VX: elitezhich。It looks possible that one or other of these novel viruses will itself soon become a dominant form of sars-cov-2.
  • 多種新冠病毒突變在世界各地出現,世衛組織說要這麼做!
    ,新冠病毒也不例外。通過基因組測序,可以達到的公共健康目標包括:發現和進一步表徵新冠病毒並且協助開發應對手段;監控新冠病毒的傳播和地域分布;監控新冠病毒的演變並協助開發應對手段。 限制傳播仍然是防止新冠病毒進一步演變的重要手段 不同新冠病毒突變體都攜帶相似的基因變異顯示,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新冠病毒在演化方向上有一定的一致性。
  • 12學者公開信支持新冠病毒命名 SARS-CoV-2
    命名出來以後,在國際和國內立即掀起巨大的波瀾,Science也發文吐槽稱新冠病毒命名有點亂,並稱世衛組織曾知會ICTV:SARS-CoV-2不適合中國。3月2日,CSG在Nature子刊Nature Microbiol發表新冠病毒的命名聲明,描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命名方法和過程,並介紹病毒分類中的常見問題。並建議將SARS-CoV-2進一步命名為SARS-CoV-2/宿主/地點/株/日期(比如,SARS-CoV-2/human/Wuhan/X1/2019),以為其更精確命名。
  •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
    而在CSG的論文當中,則詳細公開了他們對新病毒的命名規則和命名的討論過程,根據論文的說法,SARS-CoV-2這個新名字,將增進對新冠病毒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CSG通過評估新病毒與同一宿主向前已知病毒的相關程度,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並不是同一種病毒,兩者有明顯區別,與SARS病毒屬於同一類型的病毒。
  • 新冠病毒感染性為何這麼強?除了ACE2,另一種蛋白受體也可能是...
    科學家們表示,這意味著可能找到一種潛在的抗新冠病毒治療方法。到目前為止,為什麼新冠病毒容易感染呼吸系統以外的器官,如大腦和心臟,這一主要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答。 要感染人類,新冠病毒必須首先附著在人類呼吸道或腸道細胞表面。一旦附著,病毒就侵入細胞,然後複製自身的多個副本。複製的病毒隨後被釋放,導致病毒的傳播。 這種病毒附著和入侵人類細胞的過程是由一種名為「刺突」蛋白質的病毒蛋白完成的。
  • 人都快熱死了,為啥新冠病毒還沒被熱死?
    [2]Hin, C. , Fuk-Woo, C. J. , Yixin, W. , Tsz-Tai, Y. T. , Yue, C. , & Yuxin, H. , et al. (0).Comparative replication and immune activation profiles of sars-cov-2 and sars-cov in human lungs: an ex vivo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 食品中的化合物可以阻斷關鍵的sars-cov-2酶的功能
    根據北卡羅萊納(NC)州立大學植物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綠茶、麝香葡萄和黑巧克力等食品或飲料中的化合物可以結合併阻斷SARS-CoV-2病毒中一種特定酶或蛋白酶的功能。NC 州立大學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學教授、這項研究的相應作者說,蛋白酶對細胞和病毒的活力非常重要。
  • 最新Natur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圖譜,並鑑定...
    2020年5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大約1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合作,在受感染的人細胞中克隆並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隨後他們鑑定出與每種病毒相互作用的數百種人類蛋白。這些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對於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人體中的產生至關重要。
  • 卡瓦布CaviWipes入選美國環保署殺滅新冠病毒消毒產品列表
    The CDC’s Interim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commendation refers to the EPA’s List N that lists EPA-registered disinfectants products for use against SARS-CoV-2)[2].
  • Science:新研究追蹤在巴西流行的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
    像美國一樣,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沒有推動已知可減緩這種病毒傳播的策略,比如戴口罩、自我隔離和社交距離。結果就是巴西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流行病之一,僅次於美國。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試圖了解更多有關傳播率和SARS-CoV-2感染巴西人的特定毒株。
  • 新冠病毒名稱之爭:世衛組織反對「SARS二代」,病毒分類委員會這樣...
    國際組織發布病毒官方名稱,本意是統一各國衛生機構的使用名稱,避免產生歧義和不必要的麻煩。然而,兩大權威國際組織之間的分歧非但沒有化解歧義,反而讓人更加困惑。那麼COVID-19和SARS-CoV-2究竟是否等同?兩個名字的依據又是什麼?
  • 未感染人群體內竟存在新冠病毒特異性T細胞,SARS康復者也...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感染和暴露於新冠病毒會誘導持久的記憶T細胞,這可能有助於當前新冠大流行的管理以及針對COVID-19的疫苗開發提供幫助。為了對T細胞免疫有個全景認知,該團隊分析了新冠肺炎康復者、SARS康復者和未感染者的T細胞對新冠病毒的反應。
  • 科學家警告:含有新冠病毒的汙水可能是一個嚴重威脅
    此前,科學家在新冠病毒SARS-CoV-2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RNA,因此,病毒RNA有可能最終進入城市汙水中,而在大流行的早期階段種種跡象表明,汙水中的新冠病毒,同樣不容忽視。近日,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BGU)扎克伯格水資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全球研究表明,含有新冠病毒的汙水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這篇由35名國際研究人員合作的論文發表在《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評估了近期對廢水中的新冠病毒和以前空氣傳播的傳染病(包括SARS和MERS)的研究。
  • 新冠病毒感染性強,原來另有關鍵因素
    )的受體,同樣會與新冠病毒的S蛋白相結合,作為輔助,把病毒「拉」入細胞。不像SARS僅限於下呼吸道系統感染,新冠病毒會感染鼻黏膜在內的上呼吸道系統,因此通過打噴嚏等方式會造成病毒主動脫落、迅速擴散。而且,新冠感染影響多種器官(如肺和腎臟),還會引發神經症狀,包括嗅覺和味覺暫時喪失。這種差異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重視。
  • 《柳葉刀》:國內外 12 學者公開信支持新冠病毒命名 SARS...
    命名出來以後,在國際和國內立即掀起巨大的波瀾,Science也發文吐槽稱新冠病毒命名有點亂,並稱世衛組織曾知會ICTV:SARS-CoV-2 不適合中國。  3月2日,CSG在Nature子刊Nature Microbiol發表新冠病毒的命名聲明,描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命名方法和過程,並介紹病毒分類中的常見問題。
  • 新冠病毒的源頭找到了?自然子刊:早在1969年就已經逐漸出現
    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已經接近兩千萬,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方法控制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的來源一直爭論不休,而最近發表在《Nature》子刊《自然微生物學》的研究結果可能為病毒的源頭提供有力的證據!
  • 16個國際機構、20名專家聯合發文:沒有證據表明SARS-CoV-2
    原標題:16個國際機構、20名專家聯合發文:沒有證據表明SARS-CoV-2(人類COVID-19病原)會感染水產動物或汙染水產品譯者按: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否可以感染水產動物或者汙染水產品?這個是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呼吸組織機制
    2020年4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也稱新冠肺炎),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是什麼讓SARS-CoV-2成為如此大的威脅?
  • 新冠病毒在人和水貂之間來回傳播,提供了人畜共患病傳播的有力證據
    ,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在人與水貂之間來回傳播,提供了動物傳播(人畜共患)可能的有力證據。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病毒最初是從人類傳入的,並在水貂養殖場進化,最有可能反映出SARS-CoV-2病毒在發現前幾周在首批水貂養殖場的水貂中廣泛傳播。」他們補充說:「對農場工作人員身上的SARS-CoV-2基因分析表明,它們與水貂身上發現的SARS-CoV-2相同,而與農場附近不相關的SARS-CoV-2患者身上發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