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Natur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圖譜,並鑑定...

2020-11-26 生物谷

2020年5月3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大約1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合作,在受感染的人細胞中克隆並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隨後他們鑑定出與每種病毒相互作用的數百種人類蛋白。這些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對於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人體中的產生至關重要。因此,準確闡明這些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對開發新的抗病毒藥物或重新利用已知的藥物來對抗COVID-19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3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SARS-CoV-2 protein interaction map reveals targets for drug repurposing」。

圖片來自NIAID-RML。

在利用一種名為「親和純化質譜(affinity purification mass spectrometry)」的技術鑑定出332種高可信度的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後,這些研究人員確定了66種可被藥物靶向的人類蛋白和69種靶向這些蛋白的化合物。在這些化合物中,29種是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批准的藥物,12種正在進行

臨床試驗

,28種是臨床前化合物。

這些研究人員隨後在多種病毒測定方法中篩選了這些化合物的一部分,找到了兩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藥物試劑:抑制信使RNA(mRNA)翻譯的抑制劑;兩種細胞受體蛋白Sigma1和Sigma2的預測調節劑。

論文共同作者、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藥理學教授Bryan L. Roth博士說,「我們認為作為幫助治療COVID-19患者的治療方案的一部分,其中的一些已知的試劑或者尚未製造出的類似化合物---當與直接靶向病毒酶的藥物組合使用時---值得研究。」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COVID-19呼吸道疾病,已經感染了200多萬人,造成20多萬人死亡,並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社會和經濟的混亂。儘管一種稱為瑞德西韋(remdesivir, 也稱為GS-5734)的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但是目前還沒有抗病毒藥物被證明具有臨床療效。目前還沒有可用的疫苗,儘管有幾種疫苗正在進行

臨床試驗

。開發藥物和疫苗的努力由於對SARS-CoV-2感染分子細節的有限了解而受到阻礙,這也是Roth和同事們合作確定宿主-病毒之間的相互作用並篩選可能靶向這些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的原因。

Roth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努力。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由100名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竟然這麼快就完成了這項研究,這是因為這種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直到今年1月才能用於研究。」

Roth表示,靶向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常用於治療HIV感染的藥物混合物中的一種化合物就是靶向這樣的相互作用。

不過他提醒道,僅僅因為幾種已知的藥物靶向Sigma1和Sigma2或其他與SARS-CoV2相關的蛋白,並不意味著它們會在患者體內產生強烈的抗病毒作用。這篇論文中的所有實驗都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體外實驗。不過,了解這些基礎的生物學機制為研究可能具有強大效果的化合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David E. Gordon et al. A SARS-CoV-2 protein interaction map reveals targets for drug repurposing.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286-9.

2.Scientists reveal host- SARS-CoV-2 protein targets for drug repurposing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5-scientists-reveal-host-sars-cov-protein.html

相關焦點

  • Nature:構建出SARS-CoV-2編碼容量圖譜
    2020年9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目前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有效的預防疫苗來對抗這種病毒。然而,目前還沒有針對SARS-CoV-2的人類疫苗,但大約有120種候選疫苗正在研發中。
  • Cell:人類病毒相互作用的結構知識圖譜
    在分子水平上,病毒侵入細胞後,利用複雜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絡(PPI)來操縱細胞過程(內吞作用、轉錄和限制核運輸、蛋白質翻譯和分泌過程等
  • 研究揭示SARS-CoV-2的編碼能力
    研究揭示SARS-CoV-2的編碼能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32:38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Noam Stern-Ginossar團隊揭示SARS-CoV-2的編碼能力。
  • Science | 繪製SARS-CoV-2的S蛋白三聚體糖基化圖譜
    所以識別糖基化對病毒病理學和疫苗設計具有深遠影響。  糖基化位點的數量,伊波拉病毒有8-15個,流感病毒有5-11個,C肝病毒有4-11個,HIV有20-30個【2】。而SARS-CoV-2的S蛋白共有至少66個糖基化位點,這可能會給疫苗的研髮帶來困難。
  • 新冠病毒感染性為何這麼強?除了ACE2,另一種蛋白受體也可能是...
    現在,來自兩份不同論文的新研究表明,為了有效地感染人類細胞,新冠病毒還能夠利用一種叫做神經纖毛蛋白(Neuropilin-1,簡稱NRP1)的受體,使其與S蛋白相結合促進感染——這種受體在包括呼吸道、血管和神經元在內的許多人體組織中都非常豐富。
  • ...高解析度基因圖譜,並指出這種病毒的基因組僅由9個亞基因組RNA...
    當前,尚未批准任何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SARS-CoV-2或任何其他引起人類疾病的冠狀病毒。在1977年,Jean Medawar和Peter Medawar寫道,病毒「只是包裹在蛋白中的一條壞消息」。SARS-CoV-2中的「壞消息」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以非常長的核糖核酸(RNA)分子的形式攜帶它的神秘的基因組。
  • ...解析度基因圖譜,並指出這種病毒的基因組僅由9個亞基因組RNA組成
    當前,尚未批准任何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SARS-CoV-2或任何其他引起人類疾病的冠狀病毒。在1977年,Jean Medawar和Peter Medawar寫道,病毒「只是包裹在蛋白中的一條壞消息」。SARS-CoV-2中的「壞消息」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以非常長的核糖核酸(RNA)分子的形式攜帶它的神秘的基因組。
  • Cell:從結構上揭示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的人類抗體特徵
    冠狀病毒進入宿主細胞是由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介導的,它在病毒表面上形成三聚體刺突。三聚體S蛋白組裝體中的每個單體都是由S1和S2亞基組成的異源二聚體。S1亞基由4個結構域組成:N端結構域(NTD)、C端結構域(CTD)以及亞結構域I和II。
  • ...我國科學家從結構和功能角度揭示SARS-CoV-2利用人ACE2進入細胞...
    儘管SARS-CoV和hCoV-NL63屬於不同的冠狀病毒屬,但是它們均與人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hACE2,即人ACE2)相互作用以進入宿主細胞。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中國科學家迅速確定SARS-CoV-2也利用hACE2進入細胞。在冠狀病毒中,這種進入過程是由嵌入包膜的位於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介導的。
  • Science:揭示強效中和SARS-CoV-2的人類抗體的共同分子特徵
    2020年7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人類中和SARS-CoV-2---一種導致COVID-19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中發現了共同的分子特徵。他們回顧了他們的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在過去幾個月裡在康復的COVID-19患者中發現的近300種抗SARS-CoV-2抗體。
  •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團隊合作開發SARS-CoV-2蛋白質...
    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特別是IgG和IgM進行檢測,有助於新冠病毒感染的診斷,是核酸檢測的有力補充。目前已鑑定的抗原主要有核衣殼蛋白(N蛋白)和刺突糖蛋白(S蛋白),對於新冠病毒其它蛋白的抗原性的鑑定仍為空白。另外,探索病人體內的抗體響應強度與年齡、性別、疾病的進展和嚴重程度等是否有相關性,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病毒和機體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對幹預治療或疫苗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呼吸組織機制
    相關研究結果以論文手稿的形式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ARS-CoV-2 receptor ACE2 is an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in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and is detected in specific cell subsets across tissues」。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Cell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1期)
    8.Cell:新研究繪製出SARS-CoV-2的高解析度基因圖譜,並指出這種病毒的基因組僅由9個亞基因組RNA組成doi:10.1016/j.cell.2020.04.011在1977年,Jean Medawar和Peter Medawar寫道,病毒「只是包裹在蛋白中的一條壞消息」。
  • Nature | 大量未被報導的蛋白互作被鑑定
    Nature | 不同植物激素信號通路間的蛋白互作網絡,鑑定到大量未被報導的蛋白互作撰文:Qu GP製版:光明植物激素在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及環境適應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7月1日,來自德國的研究團隊在Nature發表了一篇題為Extensive signal integration by the phytohormone protein network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介導不同植物激素信號互作的蛋白質網絡。
  • 兩項研究探究人體對SARS-CoV-2變體和疫苗的獨特易感性
    兩篇論文---一篇近期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另一篇近期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將新出現的基因列表擴展到包括病毒或疫苗引發的抗體結構變異。這些變異包括豐富的IgG1亞型的抗RBD(受體結合結構域)抗體的一種特殊的翻譯後修飾,稱為去巖藻糖基化(afucosylation)。
  • Cell:通過CRISPR篩選鑑定出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基因和藥物靶標
    他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人類基因組中的哪些基因和基因調控網絡是SARS-CoV-2感染所需的,抑制這些基因賦予了對這種冠狀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他們描述了一系列以前沒有被認為是SARS-CoV-2治療靶點的基因。
  • 瑞德西韋刷屏後,《自然》又發表大型SARS-CoV-2蛋白互作詳細圖譜...
    一支大規模科研團隊詳細研究了新冠病毒蛋白與人類蛋白的相互作用,找到了332個具有高置信度的蛋白互作關係。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約五分之一的蛋白互作,可通過已有的化合物進行靶向針對。這項研究無論對於「老藥新用」治療新冠疾病,還是對於指明新藥的研發方向,都有重要的意義。
  • 兩篇Nature揭示SARS-CoV-2結合ACE2受體的晶體結構
    2020年4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種新型高致病性冠狀病毒(SARS-CoV-2)自2019年12月以來肆掠全球,應對這一疫情的關鍵是了解病毒的受體識別機制,調節其感染性、發病機制和宿主範圍。而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了解SARS-CoV-2如何感染細胞有利於科學家們更快開發出更有效地預防或者治療性藥物。
  • Mol Biol Evol:新研究指出流浪狗可能是SARS-CoV-2大流行的起源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蝙蝠和將SARS-CoV-2首次引入到人類身上之間的中間動物宿主。許多動物,從蛇開始,最近是穿山甲,都被認為是可能的中間宿主,但是從它們中分離出的病毒與SARS-CoV-2的差異太大,這表明它們的共同祖先存在的時間太久遠了:在1960年代。
  • 新冠病毒正式命名SARS-CoV-2,國際委員會稱新冠與SARS病毒是「姐妹...
    根據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的論文顯示,在分類學上,SARS-CoV-2隻是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的另一種病毒。「雖然SARS-CoV-2並非SARS-CoV的後代,而且每一種病毒的傳入可能是由未知的外部因素促成的。但這兩種病毒在遺傳上是非常接近的,因為它們的進化歷史和特徵是相互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