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項研究探究人體對SARS-CoV-2變體和疫苗的獨特易感性

2021-01-15 生物谷

2021年1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免疫系統成分中具有不同遺傳變異的人對SARS-CoV-2的免疫反應往往非常不同。他們對疫苗的反應也會不同。同樣的道理,SARS-CoV-2中新出現的變異也會在相同的免疫系統中引起不同的免疫反應。在我們如今面對的更大的現實中,必須同時考慮上述所有潛在的變異。

我們最近討論了新發現的控制SARS-CoV-2易感性的免疫基因變異的幾個來源。例如,攜帶尼安德特人基因DPP4或裂解刺突蛋白的蛋白酶TMPRSS2的返祖版本的現代人似乎具有較高的重症COVID-19風險。其他變異,如東亞人常見的高表達TMEM1B基因或硫酸乙醯肝素合成途徑的基因發生的變異,有助於解釋某些人群中COVID-19的嚴重程度不成比例。

兩篇論文---一篇近期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另一篇近期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將新出現的基因列表擴展到包括病毒或疫苗引發的抗體結構變異。這些變異包括豐富的IgG1亞型的抗RBD(受體結合結構域)抗體的一種特殊的翻譯後修飾,稱為去巖藻糖基化(afucosylation)。這本質上意味著,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去巖藻糖基化的抗體在關鍵的結構位置缺少了一個巖藻糖分子。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8378。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缺乏巖藻糖分子的影響,請考慮一下標準的IgG抗體分子結構。IgG抗體的可變部分,即Y形抗體分子的雙臂,被稱為Fab區域,包含與病毒刺突蛋白相互作用的表位。IgG抗體的單個底部區域包含了恆定的Fc片段,順便說一下,位於在N297位點上的糖基化修飾物可能包含了巖藻糖。在一種幾乎類似分形的特異性功能中,這種糖基化修飾物也有與母抗體相似的雙觸角結構(biantennary structure),只是規模小得多,而且用多種糖代替胺基酸。巖藻糖本身懸掛在這種糖聚集物的莖部(stem),就像這些糖聚集物掛在抗體上一樣。

對於熟悉一種稱為泛素化的相關翻譯後修飾類型的人來說,N-聚糖連接形成了一種代碼,很像所謂的泛素代碼。泛素代碼由各種磷酸化或乙醯化的泛素(SUMO或NEDD)的線性亞基和分支亞基組成,而N-聚糖代碼則由一個七糖核心組成,該七糖核心可以通過選擇性的酶促糖基化反應進一步用核心巖藻糖、末端半乳糖(Gal)、末端唾液酸(Sia)和二等分GlcNAc加以擴展。

這兩篇新論文的作者發現重症COVID-19患者,特別是男性患者,出現帶有去巖藻糖基化的Fc聚糖的IgG1抗體的可能性增加。事實證明,去巖藻糖基化的淨結果是增強了與免疫激活Fcγ受體FcγRIIIA的相互作用和結合。這隨後增加了單核細胞產生IL-6和TNF等細胞因子。需要注意的是,人IgG的典型Fc受體包括激活性的Fc受體(FcγRI、FcγRIIA、FcγRIIC、FcγRIIIA和FcγRIIIB)和抑制性的Fc受體(FcγRIIB)。大多數免疫效應細胞同時表達激活性和抑制性FcγR,因此IgG相互作用的淨結果通常可以預測為特定激活性IgG受體與抑制性IgG受體的結合親和力之比。

這些研究人員首先利用蛋白純化和胰蛋白酶消化從患者血清中分離出相關的IgG。納米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技術通常用於表徵潛在糖基化位點。但是,他們真正想得到的是更定量地描述受體結合受去巖藻糖基化影響的程度。為此,可供選擇的各種久經考驗的生物物理技術包括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等溫滴定量熱法(ITC)、微尺度熱法(MST)和生物層幹涉法(BLI)。

Nature Immunology論文的作者選擇使用生物層幹涉法(BLI),它產生了作為時間函數的結合圖(以納米為單位),他們可以從中得出動力學常數。BLI是一種光學的、無標籤的技術,可以分析從兩個表面反射的白光的幹涉模式。一個表面是位於生物傳感器尖端上的固定化蛋白層,而另一個表面是內部參考。當固定在生物傳感器尖端表面的配體與溶液中的分析物結合時,就可以實時測量發生變化的幹涉模式。

去巖藻糖基化的IgG被發現與FcγRIIIa的親和力增加了20-40倍。這有助於解釋觀察到的表達FcγRIIIA的前線肺部清道夫,即肺泡巨噬細胞,進入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的激活狀態。雖然在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患者的抗刺突蛋白反應中可以看到Fc巖藻糖基化的降低,但其他研究已發現,在幾種癌症中都存在高水平的巖藻糖基化。在嘗試產生高滴度的恢復期免疫球蛋白藥物時,可能重要的是應當使用富含巖藻糖基化的抗SARS-CoV-2抗體的血漿。雖然形成的靶向病毒的巖藻糖基化IgG一般會介導更強的FcγRIIIa反應,但是它們往往會放大細胞因子風暴和免疫病理。

雖然協助構建聚糖鏈的許多基因(比如粘糖基轉移酶FUT2的編碼基因)中的變異可能會被預計在患者反應中發揮作用,但也許一個更加迫切的關注點是對疫苗的抗體反應的差異。在一連串的好消息中,輝瑞公司新型mRNA疫苗的實際核酸序列被慷慨地公布於眾。最快做出回應並試圖破譯這一啟示的是一個叫Bert Hubert的人,他很快為我們解讀了這一消息。

這種mRNA疫苗代碼的主要區別是尿嘧啶被1-甲基-3'-假尿苷(標示為Ψ)取代。雖然Ψ並沒有誘導我們免疫系統的激活,但是它仍然被細胞的翻譯、轉錄和複製複合物接受為正常的尿嘧啶。其他奇怪的特徵是兩個脯氨酸的替換以穩定SARS-CoV-2刺突結構,以及在主要的刺突蛋白編碼序列之前和之後部署特殊的5'和3'非翻譯區域。Bert承諾將在幾天內發布對該序列的第二次深入研究,這無疑是許多人急切期待的。(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

1.Saborni Chakraborty et al. Proinflammatory IgG Fc structur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 Nature Immunology, 2020, doi:10.1038/s41590-020-00828-7.

2.Mads Delbo Larsen et al. Afucosylated IgG characterizes enveloped viral responses and correlates with COVID-19 severity.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8378.

3.Unique susceptibility to unique Sars-CoV-2 variants and vaccine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unique-susceptibility-sars-cov-variants-vaccines.html

相關焦點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呼吸組織機制
    這些研究人員說,這項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將有助於集中精力了解SARS-COV-2在人體內的作用,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感染,以及如何最好地尋找治療方法。多種研究模型當中國出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傳出時,Ordovas-Montanes和Shalek已經在研究整個人類呼吸系統和腸道中的不同細胞類型。他們還收集了靈長類動物和小鼠的數據。
  • 最新Natur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圖譜,並鑑定...
    2020年5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大約1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合作,在受感染的人細胞中克隆並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隨後他們鑑定出與每種病毒相互作用的數百種人類蛋白。這些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對於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人體中的產生至關重要。
  • 食品中的化合物可以阻斷關鍵的sars-cov-2酶的功能
    根據北卡羅萊納(NC)州立大學植物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綠茶、麝香葡萄和黑巧克力等食品或飲料中的化合物可以結合併阻斷SARS-CoV-2病毒中一種特定酶或蛋白酶的功能。NC 州立大學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學教授、這項研究的相應作者說,蛋白酶對細胞和病毒的活力非常重要。
  • Science:新研究追蹤在巴西流行的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
    2020年7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巴西、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追蹤目前在巴西流通的主要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23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volution and epidemic spread of SARS-CoV-2 in Brazil」。巴西的SARS-CoV-2流行病學和流行病傳播,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d2161。
  • Mol Biol Evol:新研究指出流浪狗可能是SARS-CoV-2大流行的起源
    CpG二核苷酸充當人體免疫系統用來尋找和消滅病毒的路標。ZAP在人體肺部中巡邏,並在免疫系統首先啟動攻擊的骨髓和淋巴結中大量產生。 但事實證明,病毒可以反擊。像SARS-CoV這樣的單鏈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減少這些CpG路標來避免ZAP識別,從而使得ZAP無能為力。
  • 多篇論文揭示新冠病毒變體D614G可能更具傳播性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家Nathan Grubaugh(未參與這項研究)說,「他們認為,我們觀察到的模式與選擇優勢相一致,這種基因突變出現和如今已佔據了主導地位,這是因為它很可能是對人類的適應。我們在過去已經觀察到,你有某種來自動物群體的東西蔓延到人類,它會稍加適應以在人體中變得更好。」614G變體的那種明顯的高度傳染性可能是由於感染過程中產生了更多的病毒。
  • PNAS:新研究表明開發通用新冠病毒疫苗是可行的
    當病毒在人群中複製和傳播時,我們希望看到一些突變可以在流行病中通過隨機的機會迅速固定下來。」Rolland指出,將基因型與表型聯繫起來是很複雜的,還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充分了解SARS-CoV-2刺突蛋白中的D614G突變的功能後果。鑑於遺傳變異程度較低,一種有前途的候選疫苗很可能對目前所有流通的COVID-19冠狀病毒毒株具有同樣的療效。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Natur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
    與此同時,作為對hPSC-LO的補充,這些研究人員也利用hPSC構建出結腸類器官(hPSC-CO)來探究結腸細胞對SARS-CoV-2感染的反應。他們發現,多種結腸細胞類型,特別是腸上皮細胞(enterocyte),表達ACE2,並且可被SARS-CoV-2感染。
  • Science:揭示強效中和SARS-CoV-2的人類抗體的共同分子特徵
    2020年7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人類中和SARS-CoV-2---一種導致COVID-19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中發現了共同的分子特徵。他們回顧了他們的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在過去幾個月裡在康復的COVID-19患者中發現的近300種抗SARS-CoV-2抗體。
  • 科學家們正在研製至少135種新冠疫苗
    目前已知的有135種不同的sars-cov-2疫苗正在研製中。 135種疫苗中的大多數,其中至少125種仍然處於第一階段,這意味著它們甚至還沒有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只有兩種藥物處於第三階段,研究人員測試這種藥物的時候,已經能夠確定其在一般人群中的有效性。
  • 經濟學人精讀|新冠病毒:SARS-CoV-2也遵循進化規律【1】
    Covid-19SARS-CoV-2is following the evolutionary rule book段落精講請掃下方圖片二維碼查看+全文PDF加小編VX: elitezhich。It looks possible that one or other of these novel viruses will itself soon become a dominant form of sars-cov-2.
  • Nature展望:SARS-CoV-2的ADE效應
    引言抗體依賴的疾病增強(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效應是疫苗開發和抗體治療中的常見疑慮,而引起當前全球大流行的SARS-CoV-2的疫苗設計尤其需要注意這一點。
  • 新研究:新冠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ACE2,在正常呼吸系統中表達有限
    要全面了解SARS-CoV-2感染的易感性及其發展為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就需要研究SARS-CoV-2進入受體及其細胞類型特異性在人類組織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達。有研究認為,SARS-CoV-2通過ACE2酶進入宿主細胞,而通過該受體穿透SARS-CoV-2可以解釋在包括呼吸系統在內的各種組織和器官中觀察到的嚴重臨床表現。
  • ...4G讓新冠病毒高效複製,更快傳播,但同時也可能讓它對疫苗更加敏感
    2020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冠狀病毒SARS-CoV-2發生的一種稱為D614G的突變使得這種病毒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傳播,但是這種發生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的突變也可能使得這種病毒對疫苗更加敏感。
  • Nature:小鼠SARS-CoV-2模型助力COVID-19疫苗開發
    SARS-CoV-2是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可鎖定ACE2受體,並利用這種受體進入細胞開始生長,從而導致感染。因此,這種受體自然而然地吸引了研究人員的目光。據報導,ACE2是一種蛋白質,存在於人體許多類型的細胞表面,包括心臟、腸道、肺和鼻子內部。
  • Nature:小鼠SARS-CoV-2模型助力COVID-19疫苗開發
    SARS-CoV-2是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可鎖定ACE2受體,並利用這種受體進入細胞開始生長,從而導致感染。因此,這種受體自然而然地吸引了研究人員的目光。據報導,ACE2是一種蛋白質,存在於人體許多類型的細胞表面,包括心臟、腸道、肺和鼻子內部。
  • 「最大浪潮」即將來臨,新冠疫苗或增加HIV易感性
    與此同時,國際領先新冠疫苗競賽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19日,全球已研製出198種候選新冠疫苗,其中44種正在進行人體試驗。各國都寄希望於儘快推出行之有效的疫苗有效控制疫情,以緩解當前困境。
  •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0 中山大學張輝研究小組發現,基於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RBD
  • 群體免疫與SARS-Cov-2的意義
    換句話說,群體免疫是由於缺乏大量的易感個體,因此受感染的個體無法使流行病繼續傳播。它源於通過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的個體免疫力。群體免疫一詞最初是在一個多世紀前引入的。在20世紀後半葉,隨著計劃免疫的擴大,對免疫覆蓋率目標的制定,消除疾病的討論以及對疫苗接種計劃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需要,該術語的使用變得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