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含有新冠病毒的汙水可能是一個嚴重威脅

2020-09-05 前瞻網

此前,科學家在新冠病毒SARS-CoV-2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RNA,因此,病毒RNA有可能最終進入城市汙水中,而在大流行的早期階段,荷蘭幾個城市汙水中的SARS-CoV-2 RNA水平不斷上升。種種跡象表明,汙水中的新冠病毒,同樣不容忽視。

近日,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BGU)扎克伯格水資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全球研究表明,含有新冠病毒的汙水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這篇由35名國際研究人員合作的論文發表在《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評估了近期對廢水中的新冠病毒和以前空氣傳播的傳染病(包括SARS和MERS)的研究。其目的是評估潛在的威脅、研究途徑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為未來獲得有益的前景。

BGU 扎克伯格水資源研究所的首席作者Edo Bar-Zeev博士說,「有足夠的理由關注新冠病毒在廢水中存活多久,以及它如何影響自然水源。」廢水中是否含有足以感染人類的新冠病毒?簡單的事實是,我們知道的不夠多,需要儘快調查清查。」

Bar-Zeev和他的博士後學生Anne Bogler,以及其他著名的研究人員指出,汙水排放到自然河道中可能會通過空氣噴灑導致感染。同樣,娛樂用水設施等處理過的廢水流入湖泊和河流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最後,未經適當消毒的廢水灌溉的水果和蔬菜也可能是間接感染途徑。

該研究小組建議立即進行新的研究,以確定潛在感染的程度,以及新冠病毒在不同水體和噴霧中持續的時間。

Bar-Zeev和他的同事說:「廢水處理廠需要升級他們的處理方案,並且在不久的將來也要通過微濾和超濾膜向三級處理邁進,這樣才能成功地去除病毒。」

與此同時,廢水可以作為「煤礦中的金絲雀」,因為它可以被監測以跟蹤COVID-19的暴發。在沒有症狀的人出現發燒和咳嗽等其它症狀之前,新冠病毒就開始出現在糞便中。因此,定期監測可以為當局提供熱點的提前預警。BGU的研究人員最近在以色列的阿什凱隆完成了一項試點研究,使用新的方法檢測和追蹤病毒的存在,並計算其濃度,以確定新出現的COVID-19熱點地區。BGU的其他研究人員正在開發水納米過濾技術。

檢測廢水中新冠病毒估計潛在風險

其實,自大流行開始以來,研究小組一直在研究在廢水中檢測SARS-CoV-2病毒的方法,用於監測COVID-19在人群中的傳播程度。這個想法很簡單:由於受感染的人在糞便中散發出SARS-CoV-2病毒,汙水樣本可以顯示與汙水處理廠相連的所有居民的感染人數。如果具有足夠的敏感性,這些分析可以作為當局的預警系統,使處理工廠集水區內的本地病例得到早期發現。

一個由法蘭克福病毒學家、生態毒理學家和進化研究人員以及亞琛的水研究人員組成的聯盟在德國首次證明,可以使用現代分子方法在處理廠中檢測出SARS-CoV-2遺傳物質。分析顯示,在2020年4月的第一次大流行期間,在所有9個接受測試的汙水處理廠中,每毫升原水中有3到20個基因當量。荷蘭和美國的研究也測量了這一濃度水平。

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在疫情暴發前的2017年和2018年保存的樣本也發出了信號。廣泛的方法驗證表明,基因引物不僅錯誤地記錄了SARS-CoV-2,而且還錯誤地記錄了廢水中其他非致病的冠狀病毒。目前的方法是針對廢水中的SARS-CoV-2開發的,已經通過基因測序得到了確認。

現在可以將這種方法用於所謂的基於廢水的流行病學:通過測定一個處理廠的病毒載量,可以得出關於該流域COVID-19感染者數量的結論。在最大的處理廠,估計在集水區有1037個急性病例,相當於每天6萬億(6×1012)個基因的病毒載量;在病毒載量降低兩個數量級的小型處理廠中,估計有36例。

雖然體外細胞試驗表明,在廢水中驗證的SARS-CoV-2片段是無傳染性的。然而,由於傳統處理廠的高負荷和低滯留能力,SARS-CoV-2在水循環中的行為應該更深入地研究。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covid-wastewater-infectious.html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sars-cov-wastewater-covid-potential-transmission.html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可能1948年已存在!專家擔憂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研究人員在蝙蝠基因中有重要發現《自然科學》雜誌報導稱,在對新冠病毒進化過程的追蹤,是一個難以完成工程,計算量非常之大,病毒在基因中不斷地重組、變異,最終在全世界肆虐開來,說明新冠病毒已經能夠適應在宿主以外環境生存
  • 新冠病毒已存在70年!專家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南方+7月29日訊】據英國媒體7月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導致目前全球65萬多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於1948年在蝙蝠身上進化而來。此前的研究已經確認,菊頭蝠(horseshoe bats)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也是新冠病毒(SARS-CoV-2)的可能來源。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科學家將引起新冠病毒的病原體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最接近的病原體進行了比較。
  • 中國團隊在精液中發現新冠病毒,新冠可能對男性威脅更大
    5月7日,中國的研究人員發布結果稱,在中國本土的病中、愈後男性病例精液樣本裡,都檢出新冠病毒。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研究者對新冠威脅生殖系統的研究結論——一個月前,美國團隊還發文稱男性生殖系統不會受到新冠威脅。
  • 鯨魚、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極度容易感染新冠 警惕汙水直接...
    ,海洋哺乳動物,如鯨魚和海豚,面臨從人類廢水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已知能夠在物種間傳播,最初是通過蝙蝠傳染給人類,也可以傳染給水貂、狗和其它陸地動物。現在,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的研究人員說,水生哺乳動物也容易感染這種病毒,甚至可能比人類更容易感染這種病毒。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汙水中仍然具有傳染性,而最新研究的研究人員認為,進入海洋的未經處理的汙水可能會感染動物。
  • 美國廢水中發現新冠病毒:「危險一直被低估」
    近來,科學家已經在多個國家的廢水中發現新冠病毒,疫情最嚴重的美國最終也沒躲過去。在發表於《全面環境科學》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從2020年4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北美群眾首次意識到,即使沒有得病也沒有接觸患病人員,新冠病毒的威脅也纏繞著他們。
  • 科學家使用等離子體30秒滅活新冠病毒
    據外媒報導,當我們咳嗽、打噴嚏、說話和唱歌時我們從嘴裡噴出的看不見的飛沫可能會含有各種病原體,包括現在還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當重力把較大的飛沫拉到地面時,它們會以彈道模式移動一段有限的距離。然而更小的飛沫則是最危險的。
  • 美國廢水中發現新冠病毒:「危險一直被低估」
    近來,科學家已經在多個國家的廢水中發現新冠病毒,疫情最嚴重的美國最終也沒躲過去。在發表於《全面環境科學》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從2020年4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北美群眾首次意識到,即使沒有得病也沒有接觸患病人員,新冠病毒的威脅也纏繞著他們。對廢水進行測試以跟蹤疾病在人群中的傳播,是廢水流行病學(WBE)的研究內容。這類研究目前已被普遍用來追蹤脊髓灰質炎和諾如病毒感染的傳播。對於具有極強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全球科學家正在研究使針對性的WBE方法,目前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泰晤士河,塑料成山,科學家:新冠病毒影響甚大
    科學家:新冠病毒居然會對泰晤士河造成如此大的影響!據英國媒體報導,在新冠病毒施虐期間,泰晤士河已變為世界上塑料微粒含量最高的河流之一。科學家估計,在河流的某些地方,每秒會有94000個塑料微粒順流而下。
  • 新冠病毒的源頭又有新說,可能是來自北極"冰河時代的微生物"引發
    這次全球的新冠疫情大爆發,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數百萬人確診感染,數十萬人死亡,全球經濟癱瘓,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對於造成這次災難的禍首:新冠病毒,它是怎麼忽然出現的?又是從哪裡來的?有關源頭的說法是大眾最為關心的,眾說紛紜,但一直也沒有結果。
  • 新冠病毒大幅變異,口罩洗手擋不住!世衛發出嚴重警告!
    然而,狡猾的病毒並沒有因此憐憫人類,反而再次給了人類當頭一棒——《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媒體報導,科學家們近日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正持續發生新的變異!這份報告由休斯敦科學家公布,其中提到:他們針對逾5000份新冠病毒基因序展開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持續累積突變變異,其中一種D614G突變的新毒株,載毒量相當高
  • 科學家警示並致力於預防新冠病毒在野生動物的大流行
    ,這卻引起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科學家的警惕,並成立了研究團隊致力於保護新冠病毒下一波潛在大流行的病毒受害者:野生動物。我們知道,新冠病毒具有怕熱喜冷的特性,可以在溫度低的水中長期保持感染性。 獨角鯨生活的北極海洋水溫更有利於病毒長期存活。因此,科學家的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目前,研究團隊的主要工作是收集這種動物的活細胞樣本以監測被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
  • 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
    結果顯示,106份血液樣本含有新冠病毒抗體。其中39份樣本採集時間為去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這比美國官方報告的第一例本土確診病例為2020年1月19日,要早一個月,比中國正式確認新冠病毒也早數周。
  • 新冠病毒接連變異,鍾南山再發警告……
    首當其衝的是新冠病毒。12月14日,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在會議上透露:英國東南部出現新冠病毒變種。與之前的毒株相比,這次變種病毒擁有更強的傳播能力(據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與相關科學家證實,其傳染性比普通型高出70%)。儘管世衛組織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次變異會增加致命性或導致疫苗失效,但傳染性的顯著增加對疫情防控來說一定是噩夢一般的消息。
  • 廢水也能追蹤新冠?答案可能就藏在汙水處理廠中
    荷蘭率先開始廢水追蹤,監測新冠病毒在WHO的這份簡報中,荷蘭等國研究人員證實了汙水中的新冠病毒RNA濃度與臨床病例之間的相關性,並指出,荷蘭計劃將汙水監測納入其國家新冠病毒的總體監測。新冠患者所攜帶的病毒很有可能會隨糞便排入汙水中,排入汙水處理廠。一座汙水處理廠可能要處理上百萬人的生活廢水,波及城市千家萬戶,其中就包括病毒攜帶者的排洩物。研究者確定排洩物中的病毒RNA含量後,可進而推算出感染者數量。
  • 新冠病毒汙水消毒工藝及參數選擇難?大師這樣說!
    研究方向:城市節水、海綿城市、工業廢水再生與回用、建築與工業給排水、消防工程、飲用水安全、汙水處理、水環境、智慧水務。01  傳統傳染病與新冠病毒傳染病建國以來我國根治了大多數流行性傳染病,現我國國家年鑑每年統計的傳染病有28種。
  • 新冠病毒到底源自哪裡?歐美病例早於中國
    據義大利《共和國報》12月9日報導,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一個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發現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此前,6月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早在12月米蘭和都靈的汙水系統中就出現了這種病毒。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此前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自去年9月就在義大利傳播。義大利是受新冠大流行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自最初暴發以來,已有6萬多人死亡,感染了170萬病例。
  • 英媒:科學家稱新冠病毒譜系已在蝙蝠中傳播長達幾十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造成目前全球超過65萬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是在1948年從蝙蝠身上進化而來的。這一發現是學者們在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原始起源的一個項目中發現的。新冠病毒會導致感染者身患新冠肺炎。
  • 新冠病毒源頭找到了?
    圍繞新冠病毒溯源的課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並且比新冠暴發初期傳播的病毒類型更具傳染性。科學家寫道,該新菌株早在今年二月就在歐洲出現,是世界疫情傳播的主要菌種。報告稱,無論新毒株出現在何處,其感染人數都比早期從中國武漢出現的毒株要多得多,並且在數周之內,它是某些國家中唯一流行的毒株。該報告警告說,除了傳播得更快之外,可能使得治癒後的患者二次感染。
  • 雪梨Liverpool地區汙水檢出新冠病毒!請注意防護
    今天,雪梨Liverpool汙水檢出了新冠病毒!西南部39個郊區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新州衛生部向18萬居民發出警告:如果出現發熱、畏寒等新冠疑似症狀,都要立即接受檢測。
  • 【英媒:科學家警告新冠病毒新型變種正在歐洲蔓延】自今年夏天以來...
    2020-10-31 08:42:25來源:FX168 【英媒:科學家警告新冠病毒新型變種正在歐洲蔓延】自今年夏天以來,一種可能來自於西班牙農場工人的新冠病毒變種已在歐洲大部分地區迅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