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發現!未感染人群體內竟存在新冠病毒特異性T細胞,SARS康復者也...

2021-01-13 前瞻網

當下全球正加速度研發新冠疫苗,部分已經開始了人體注射。注射疫苗後,人體能獲得多大程度和效力的保護?這種保護力能持續多久?

就在7月14日人們被一篇稱部分康復患者血漿中的抗體60天就衰減到「免疫無能」的英國研究震驚之餘,新加坡的一項最新研究帶來了一個反轉性的好消息:從COVID-19和SARS中康復的人以及從未感染過這兩種病毒的健康研究對象體內,竟然也發現了存在病毒特異性T細胞免疫!這為人體維持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提出了一種希望。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與新加坡國立大學(YUS)Yong Loo Lin醫學院(YLLSM),新加坡總醫院(SGH)和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密切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成果已於當地時間7月15日發表於《自然》(Nature)上。

T細胞與抗體一起,是人類針對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它們具有直接靶向並殺死被感染細胞的能力。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感染和暴露於新冠病毒會誘導持久的記憶T細胞,這可能有助於當前新冠大流行的管理以及針對COVID-19的疫苗開發提供幫助。

為了對T細胞免疫有個全景認知,該團隊分析了新冠肺炎康復者、SARS康復者和未感染者的T細胞對新冠病毒的反應。

該小組首先測試了36名新冠肺炎康復受試者(從輕度到重度),並發現他們體內都存在SARS-CoV-2特異性T細胞應答——這表明T細胞在這種感染中起著重要作用。研究中他們發現——CD4和CD8 T細胞可識別結構蛋白核衣殼蛋白NP的表位抗原肽,這發揮了作用。

(圖:新冠康復者產生特異性T細胞應答)

重要的是,研究小組還表明,2003年暴發17年後從SARS中康復的23名患者最新血液樣本中,仍然具有病毒特異性記憶T細胞,並表現出對SARS-CoV-2的交叉免疫性。不僅如此,這些免疫細胞,在受核衣殼蛋白(NP)的刺激10天之後,還變多了。也就是說——SARS康復者的T細胞不僅能識別新冠病毒,還能在新冠病毒特異性抗原的刺激下增殖。

(圖:SARS康復者均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應答,且能「增殖」)

這讓他們在心裡興奮地打了個問號——新冠康復患者體內的T細胞免疫,是不是也能持續這麼長的時間?會不會也會出現累次的刺激免疫增殖?

最後該團隊還測試了37名未感染這兩種病毒的健康個體,並發現他們中超過51.4%(19/37)的人群體內已經有了SARS-CoV-2特異性T細胞。而且,這些未感染者體內識別新冠病毒的T細胞與新冠病毒和SARS康復者不相同——它們較多識別ORF-1編碼的NSP-7,NSP-13以及NP。而且有反應的免疫細胞在受到刺激之後,也會表現出增殖的現象。

(圖:未感染健康人群中有51.4%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免疫應答)

他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暴露於其他冠狀病毒(例如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而獲得的交叉反應性免疫力,或目前未知的動物冠狀病毒——其中有七種可以感染人類。「重要的是,要了解這是否能解釋為什麼某些人能夠更好地控制感染。」杜克大學國立大學新傳染病(EID)計劃的安東尼奧·貝託萊蒂(Antonio Bertoletti)教授、該研究的作者表示。

這些發現支持了新冠患者將產生長期T細胞免疫的觀點。這對於疫苗研究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它幫助科學家了解在需要另一針加強注射之前,一種疫苗能保護一個人多長時間。

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科學家們將血液樣本與SARS-CoV-2碎片混合,看看會發生什麼。新加坡國立大學(NUS)Yong Loo Lin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副教授Tan Yee Joo表示:「我們還開始了基於此的新冠病毒後續研究——19名康復患者,確定其T細胞所顯示的免疫力是否能長期維持。這對於疫苗開發和回答有關再感染的問題非常重要。」

「儘管有許多關於SARS-CoV-2的研究,但我們對這種病毒仍有很多了解。我們所知道的是T細胞在抵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被評估了它們在抗擊新冠病毒方面的作用,該病毒已影響到全世界許多人。希望我們的發現將使我們更接近於開發有效的疫苗。」傳染病學系高級顧問Jenny Low副教授稱。

「NCID受到了許多以前的SARS病人對這項研究的巨大支持,這使他們感到振奮。他們最初感染後17年的貢獻,幫助我們了解了對SARS樣病毒的持久免疫力的機制,以及它們對開發更好的新冠病毒類疫苗的意義。」 NCID研究辦公室主任Mark Chen I-Cheng博士說。

該小組將對未感染的未接觸者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檢查T細胞是否可以預防新冠感染或改變感染過程。他們還將探索SARS-CoV-2特異性T細胞的潛在治療用途。

其他科學研究表明,過去兩年中患有普通感冒的人,其T細胞顯示出針對新冠病毒的「交叉反應保護」。

加州拉霍亞免疫研究所的科學家此前也曾表示,感冒可能會帶來某種形式的免疫力,這是一種「誘人的推測」。

他們發現2015-2018年捐獻者的血液樣本中含有T細胞,這些T細胞能夠識別SARS-Cov-2並對其做出反應,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美國加州拉霍亞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COVID-19患者的血液樣本(左)和兩年前的冷凍血液樣本。他們發現兩者都有能夠識別SARS-CoV-2的T細胞和能夠殺死它的T細胞。

這些發現和猜測,讓研究人員們對T細胞免疫在人群中的特徵有了更豐富的了解,接下來他們將針對新的疑點和突破點進一步跟進和發掘其中的真相。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scientists-uncover-sars-cov-specific-cell-immunity.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8529429/Could-immunity-17-YEARS-Singaporean-researchers-SARS-patients-crucial-T-cells.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50-z

https://static-content.springer.com/esm/art%3A10.1038%2Fs41586-020-2550-z/MediaObjects/41586_2020_2550_MOESM1_ESM.pdf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immunesystem/scientists-focus-on-how-immune-system-t-cells-fight-coronavirus-in-absence-of-antibodies-idUSKBN24B1D8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存在很大風險嗎?
    來源標題: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存在很大風險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堅戰」中,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立下了汗馬功勞。全國各地紛紛採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截至目前,共採集血漿上千例,用於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取得了顯著成效。那麼,到底是什麼「魔力」使得康復者血漿治療在眾多治療方法中脫穎而出呢?
  • 正常人體內竟然也有新冠病毒特異性T細胞!
    7月15日《Nature》發表:在COVID-19和SARS以及未感染的對照中,SARS-CoV-2特異性T細胞免疫:表明感染冠狀病毒會誘導對結構蛋白(NP)的多特異性持久T細胞免疫,這對於理解人群中現存的NP和ORF-1特異性T細胞如何影響SARS-CoV-2感染的易感性和發病機理,對於當前COVID-19
  • 新冠病毒與特異性抗體最長可共存50天,靠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病毒
    一般而言,新冠康復者體內會產生一定的特異性抗體但實際上,有些患者體內產生的抗體較少,部分甚至完全不產生抗體。那麼特異性抗體和先天抗體在抗擊新冠病病毒中都扮演者怎樣的角色呢?
  • 較真丨有報導稱新冠病毒能在康復者體內存留數周但傳染力變弱,該...
    查證者:韓越丨劍橋大學病毒學博士後一、原研究到底說了什麼3月5日,有報導稱「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能在康復者體內存留數周,但傳染力變弱」。乍一看,大多數人可能會理解為——雖然患者已經康復了,但是患者自身還會攜帶一定數量的病毒,而這種狀況可能維持數周,在這數周的時間內,康復者還存在將病毒傳染給身邊人的風險,但是風險較低。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這篇2月27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論文,內容只有一頁。文章的原意為:四名中國的醫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被新冠病毒感染,為輕度或中度患者。
  • 再論復陽:中科院恆河猴模型發現,康復後不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Nature子刊:新冠患者恢復後,免疫力可持續至少 7 天 眾所周知,人體依靠體內一系列的免疫反應(非特異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來對抗病毒等病原體,其中特異性免疫反應有「特異、記憶和放大」三大特點,一些效應 T 細胞在患者恢復以後會存活下來,並進一步發展成功能性的成熟記憶
  • 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後體內特異性抗體至少存在6個月
    大洋網訊 新冠病毒發現時間還不到一年,新冠疫苗能保護多長時間?記者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在2020年1月到5月新冠流行期間對506例新冠感染者進行隨訪,研究表明,患者康復6個月後,96%感染者體內的特異性抗體仍然陽性,具有保護作用。
  • 新冠康復者再次感染 靠疫苗終結病毒只是幻想?
    據中新社香港8月24日消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消息一出,不少人再次「心驚驚」。為什麼會再次感染?在研發的疫苗還是否有效?
  • 治療性新冠特免血漿製品投入臨床!康復者的血液到底有多重要?
    2月8日,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為指南,首期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目前連同後續醫院治療的危重病人超過了10人。臨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療12至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
  • 抗體沒了,記憶細胞還在!新冠疫苗至少可以保護5個月|新冠病毒|免疫...
    評估感染後超過6個月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記憶),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統進行了全面的檢測,以求分析這些人群中免疫記憶產生的情況。該研究共納入185例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志願者,包括感染後超過6個月的41例,年齡在19~81歲之間,詳細評估了這一人群體內循環新冠病毒抗體、針對新冠病毒的記憶性B細胞、記憶性CD4+T細胞和記憶性CD8+T細胞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 無症狀感染者新冠陽性持續超100天,潛在傳染性竟長達70天
    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最新上線論文中,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領銜的研究團隊報導了一個特殊病例:一名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無症狀感染了新冠病毒至少105天,並且至少70天脫落的病毒都有潛在傳染性。
  •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其原理是什麼?
    康復患者體內血液中往往就存在著足夠規模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通過對他們的血液抽取,對其血清進行一定的處理,便可以通過輸血的方式把康復者血液中的抗體給到臨床病人,幫助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抗新冠病毒。
  • ...清華團隊從新冠患者血漿中分離到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可將S蛋白...
    前段時間,隨著大量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康復者的血漿一時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因為,從理論上講,這些從新冠肺炎中康復過來的患者,體內有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特效藥」——抗體。▲ 新冠病毒(圖源:NIAID-RML)不過,關於「新冠病毒康復者的血漿究竟能不能用於治療」的爭論一直存在,之前我們曾寫過一篇文章詳細的介紹過。總之就是,前路漫漫,道阻且長。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超連結查看。
  • Nature意外發現!非感染者體內竟存在SARS-CoV-2抗體!
    以前病原體誘導的記憶T細胞可以改變對隨後感染的易感性和臨床嚴重程度。對於人類體內是否存在具有識別SARS-CoV-2潛能的預先存在的記憶T細胞,現在我們知之甚少。
  • 港媒:港大專家表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環球網報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接受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透露了這樣一個驚人的消息。杜啟泓接受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訪問。(圖源:香港電臺網站)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據香港電臺網站25日報導,杜啟泓在受訪時說,幸好在機場發現患者,因為患者回港時無病徵,檢測後發現病毒量有中等水平,「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 原理是什麼?
    簡單來說,目前對於新冠病毒肺炎沒有特效藥,而患者在被病毒感染後,自身免疫系統會針對新冠病毒出現免疫應答,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當這些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具備足夠規模時,就有可能戰勝體內的新冠病毒。而康復患者體內血液中往往就存在著足夠規模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通過對他們的血液抽取,對其血清進行一定的處理,便可以通過輸血的方式把康復者血液中的抗體給到臨床病人,幫助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抗新冠病毒。大眾所關切的疫苗,實際上以傳統的滅活疫苗為例,也是將被殺死病毒以疫苗方式接種人體,隨後由免疫系統產生相應抗體,相比之下使用康復患者的血清治療則更加直接。
  •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25日下午,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該團隊日前通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法,發現一名年輕患者首次和二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由此證實了全球第一宗人類重複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
  • 8月24日深圳新增6例無症狀感染者!全球首例!港大證實有康復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中新社香港8月24日消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圖源:香港中通社綜合無線新聞、香港01等香港媒體24日報導,被證實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一名33歲男子,他於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儘管SARS-CoV-2感染主要表現為呼吸系統症狀,但單細胞測序數據表明,在各種人體組織中,尤其是肺和支氣管組織中,總體ACE2表達較低[1]。這說明新冠病毒感染過程中仍有其他未知受體或輔助受體參與發揮作用。  10月20日,兩篇來自Science的文章同時揭示了新冠入侵新途徑:細胞表面的Neuropilin-1(NRP1,神經纖毛蛋白)結合新冠病毒S1。
  • ...病毒中和抗體2個月就降低到無保護力?幸好我們有記憶性T淋巴細胞
    結果發現: 1)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結合反應 只有3.1%(2/65)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未產生任何針對新冠病毒抗原的結合抗體。研究顯示,抗S抗原、受體結合區、N抗原的IgG應答率分別為92.3%、89.2%和93.8%。
  • 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複製嗎?
    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的腫瘤在未給予激素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情況下,居然大面積消失。在文中唯一的附圖中,間隔四個月的腫瘤pet-ct造影顯示,示意腫瘤的黑色斑塊絕大多數消失。  腫瘤細胞之所以不受控制的生長、轉移,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把它們當成了正常細胞,這時癌症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成了「睡獅」。不管是特異、還是廣泛的免疫的激發,都是由於新冠病毒的入侵,叫醒了「睡獅」,把腫瘤細胞、eb病毒(該患者之前還感染了這一病毒)等一併幹掉。  上面只是籠統地解釋,科學家們最關心的是其中具體地機制。事實上,針對具體的機制,不同學者持不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