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中和抗體2個月就降低到無保護力?幸好我們有記憶性T淋巴細胞

2020-11-23 騰訊網

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打疫苗後,人體獲得免疫力的強度和持久性一直是最受關注的課題。因為這是決定人類能否從這場世紀瘟疫中解放出來的關鍵。

2020年7月14日,medRxiv預印版的一篇文章引起恐慌。這項由英國King's College London學者發表的研究顯示,部分康復患者血漿中的抗體滴度在60天就降低到了無保護力的水平

(新冠病毒的關鍵蛋白)

研究者分別觀察了針對S蛋白、受體結合區(RBD)和N蛋白的IgM、IgA和IgG三種抗體。其中IgM通常代表急性期免疫抗體,IgA作為分泌型抗體,為機體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IgG則為長期的免疫應答抗體。結果發現:

1)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結合反應

只有3.1%(2/65)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未產生任何針對新冠病毒抗原的結合抗體。研究顯示,抗S抗原、受體結合區、N抗原的IgG應答率分別為92.3%、89.2%和93.8%。同時也可以看到,隨著感染後時間延長,IgM和IgA快速降低;IgG維持時間較久,但亦有降低,部分患者降低到基線水平

研究者特別觀察了每一位患者的抗體情況,並根據其臨床嚴重程度評分0-5分。如下圖所示,紅色為0分,最輕;紫色為5分,代表病情最嚴重。

可以看出,病情輕的感染康復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水平下降尤為明顯,在感染後60天,不僅僅是IgM和IgA,部分患者IgG水平也降低到基線水平。

(圖1)

2)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反應

研究者發現,中和抗體滴度在感染23天逐漸達到頂峰,這時7.7%為低滴度、10.8%中等滴度、18.5%高滴度、60.0%強滴度(圖2A);但此後逐漸下降

圖2B也直觀可以看到,嚴重程度分別為0分和4分的四位患者抗體的變化情況。

(圖2)

3)病情輕的患者抗體水平更低

研究者根據感染者病情嚴重程度分為0-3分和4-5分兩組,並比較了其中和抗體峰值時水平。發現病情重的感染組和抗體滴度顯著高於病情輕的感染組

(圖3)

7月14日同一天,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Nature Med發表文章,證實了在康復COVID-19患者具有較強記憶B細胞循環Tfh細胞(cTfh)免疫應答

這兩種細胞亞群的反應頻率與外周血S蛋白特異性的中和抗體的中和活性正相關。但是直接針對RBD表位的記憶B細胞和cTfh頻率較低。研究發現特異的cTfh可以預測患者血清中和活性,因此可以作為患者抗體反應的標記物。

7月15日,新加坡Duke-NUS醫學院的學者在Nature發表的文章是最關鍵的一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T細胞免疫的文章,指出T細胞的記憶可存在數十年

這篇論文的題目是「SARS-CoV-2-specific T cell immunity in cases of COVID-19 and SARS, and uninfected controls」。

1)新冠康復者有特異性T細胞應答

這項研究首先評估了36名康復期COVID-19的特異性T細胞應答。研究發現CD4和CD8 T細胞可識別結構蛋白核衣殼蛋白NP的表位抗原肽。

(圖1)

(圖2)

2)SARS康復者均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應答

更為重要的是,該研究在23名2003年SARS患者中發現,所以SARS康復者都依然具有對SARS-CoV NP的長效記憶T細胞,而這些T細胞與SARS-CoV-2 NP具有的高度交叉反應性。這些SARS患者已經康復17年。

(圖3)

3)健康人群中有51.4%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免疫應答

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在37名沒有罹患過SARS或COVID-19的健康受試者中,51.4%(19/37)檢測出SARS-CoV-2特異性T細胞,這些T細胞較多識別ORF-1編碼的NSP-7,NSP-13以及NP。

有趣的是,作者懷疑這些受試者感染過普通感冒冠狀病毒,但是研究發現這些健康受試者的NSP-7特異性T細胞卻不識別普通感冒冠狀病毒的表位;然而這些T細胞卻可以識別動物beta冠狀病毒的表位。

Hanson解讀:

最近關於感染後和疫苗接種後的免疫力持續時間討論很頻繁,medRxiv預印版的研究顯示,病情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抗體水平更高、且維持時間更久;部分感染者的抗體水平在60天後降低到了基線水平

但這篇文章沒有考慮記憶性免疫細胞的應對及其功能,Nature Med和Nature的兩篇文章做了補充。

Nature Med發表文章,證實了在康復COVID-19患者具有較強記憶B細胞循環Tfh細胞(cTfh)免疫應答,糾正了抗體降低會導致對新冠病毒無免疫力的「印象」。

最重要的Nature文章則顯示,T細胞的記憶功能特異而持久,而且有很高效的識別冠狀病毒保守表位的交叉反應;SARS康復者均顯示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免疫應答,健康者有51.4%有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免疫應答

更關鍵的是,該研究發現,未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受試者可能在一定時期感染過動物beta冠狀病毒,並形成了持久的特異性T細胞應答;由此提示,人類可能經常暴露於動物beta冠狀病毒之中,為冠狀病毒跨種傳播提供了一定啟示

而一般健康者也有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免疫應答,是否與近一半新冠病毒感染者為無症狀感染者有關,也是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End

相關焦點

  • 抗體沒了,記憶細胞還在!新冠疫苗至少可以保護5個月
    抗體滴度降低不等於保護力消失事實上,體內抗體的水平並不能作為評判疫苗是否具有保護力的唯一標準,因為免疫系統是有記憶的。而免疫記憶是疫苗能夠持久保護機體的前提。也就是說,疫苗誘導機體產生的抗體水平雖然降低了,但是當病毒再次入侵機體的時候,體內的免疫記憶細胞能夠針對病毒迅速做出反應,產生新的抗體,從而保護機體免受感染。從新冠病毒感染後產生的免疫記憶情況,我們也許可以對將來新冠疫苗的持久保護力進行預測。
  • 抗體沒了,記憶細胞還在!新冠疫苗至少可以保護5個月|新冠病毒|免疫...
    抗體滴度降低不等於保護力消失事實上,體內抗體的水平並不能作為評判疫苗是否具有保護力的唯一標準,因為免疫系統是有記憶的。而免疫記憶是疫苗能夠持久保護機體的前提。也就是說,疫苗誘導機體產生的抗體水平雖然降低了,但是當病毒再次入侵機體的時候,體內的免疫記憶細胞能夠針對病毒迅速做出反應,產生新的抗體,從而保護機體免受感染。從新冠病毒感染後產生的免疫記憶情況,我們也許可以對將來新冠疫苗的持久保護力進行預測。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是怎麼會回事 新冠病毒抗體有什麼...
    近期,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其中,抗新冠病毒IgG抗體相較於病毒感染後2個星期至1個月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博士介紹,中和抗體由人體B淋巴細胞產生,當病毒入侵細胞時,這種抗體能搶先與病毒表面的抗原結合,把它們「中和」掉。作為基因工程重組表達的「外援」,中和抗體藥物注射進人體後,能搶先與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使病毒無法感染人體細胞,從而被免疫系統清除。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自然》雜誌在線發布的論文首頁(來源:《自然》官網)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博士介紹,中和抗體由人體B淋巴細胞產生,當病原微生物入侵細胞時,這種抗體能搶先與微生物表面的抗原結合,把它們「中和」掉。過去對於抗病毒中和抗體的研究提示,這類藥物不但具有治療效果,還有望保護人體預防病毒感染。中和抗體藥物有望與疫苗呈互補關係,前者更適用於應急狀態下重症監護病房的醫護人員、高齡老人等重點人群的預防。
  • T細胞誘導型疫苗可降低中和抗體效能閾值
    T細胞誘導型疫苗可降低中和抗體效能閾值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3 12:19:58 美國史丹福大學Bali Pulendran、埃默裡大學Rama R.
  • 新冠患者康復後,抗體會慢慢消失?疫苗的保護力也會消失嗎?
    抗體滴度降低不等於保護力消失事實上,體內抗體的水平並不能作為評判疫苗是否具有保護力的唯一標準,因為免疫系統是有記憶的。而免疫記憶是疫苗能夠持久保護機體的前提。從新冠病毒感染後產生的免疫記憶情況,我們也許可以對將來新冠疫苗的持久保護力進行預測。
  • 科學家發現酸性磷脂調控記憶性B淋巴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
    記憶性免疫應答在保護機體抵禦病原體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記憶性B淋巴細胞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幾乎所有現行疫苗發揮作用的免疫學基礎。相比於初始型B細胞的IgM型抗原受體介導的初次抗體反應,記憶性抗體反應能夠快速產生大量高親和力的抗體。
  • 首個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恆河猴實驗結果發布:有治療和預防潛力
    5月26日傍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君實生物(01877.HK)等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其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在恆河猴的治療和預防實驗結果,這也是首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實驗報告。該報告初步表明,改造後的中和抗體CB6-LALA能夠抑制SARS-CoV-2的感染,觀察到治療和預防的效果。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中和抗體,新冠肺炎「特效藥」
    什麼是中和抗體? 中和抗體是當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時 B 淋巴細胞產生的一類抗體。當病毒、細菌 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後,會激活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刺激 B 細胞產生多種抗體。 但只有部分抗體能夠迅速識別病原微生物,與其表面的抗原結合,阻止該病原微 生物結合靶細胞表面的受體侵入細胞,從而保護人體不被感染。
  •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中和納米抗體藥物進入開發
    目前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國際上尚無針對COVID-19的特效藥物批准上市,《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相關研究顯示,疫苗保護力可能只有2-3個月,因此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新機製藥物以滿足巨大的臨床需求。
  • ...患者血清中的中和抗體持續時間長,記憶T細胞對新冠病毒抗原反應...
    2020-09-20 00:40:54來源:FX168 【上海團隊最新研究:新冠感染後免疫反應較持久 疫苗保護可靠】近日,來自上海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帶來了好消息:他們發現新冠感染後,患者血清中的中和抗體持續時間長,記憶T細胞對新冠病毒抗原反應也較持久。
  • MEKi可以將CD8+T淋巴細胞誘導成可抗腫瘤的記憶性幹細胞
    2020年11月23日,來自美國喬治敦大學的Samir N.MEK inhibition reprograms CD8+T lymphocytes into memory stem cells with potent antitumor effects的研究文章,發現MEKi可以將CD8+T淋巴細胞誘導成為具有抗腫瘤功能的記憶性幹細胞
  • Nature:發現可有效中和並保護人體的抗SARS-CoV-2抗體
    2020年7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COVID-19大流行是對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尤其是醫療應對措施有限的地區。此外,我們目前對體液免疫的機制缺乏深入的了解。近日來自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從針對刺突(S)糖蛋白的大量人類單克隆抗體(mAbs)中發現了一些具有有效中和活性並完全阻斷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SRBD)與人ACE2受體(hACE2)相互作用的單克隆抗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上,題為"Potently neutralizing and protective human
  • Science | 中和SARS-CoV-2的納米抗體
    截止到2020年8月底,全球確診病例超過2500萬,死亡超過80萬。另外,多數專家預測COVID-19不會像2003年的SARS疫情一樣在短時間內消失。目前很多國家都對COVID-19的疫苗寄予厚望並加急研發疫苗,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SARS-CoV-2的抗體可能不會持久,短時間內對SARS-CoV-2免疫的人群仍有可能再次感染病毒。因此,研發高效,經濟,安全的抗病毒藥物迫在眉睫。
  • 新冠病毒抗體再突破!清華大學與深圳三院發布最新合作成果
    相關成果5月26日在《自然》雜誌以「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方式,在線發表了題為《人類新冠病毒自然感染誘導的中和抗體》(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elicited by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
  • 尋找中和抗體迎戰新冠肺炎:直接阻斷病毒入侵細胞
    根據過去幾個月國內外疫情的發展,大家應該已經充分意識到了檢測和隔離的重要性,我今天的演講主要涉及預防和治療。談到預防,人們紛紛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眼下全世界很多科學家正在研製疫苗,估計要年底才能出來。在疫苗出來之前,除了隔離,我們還能做什麼呢?世界急需的是強有效的治療方法,來降低死亡率,但是目前還沒有特效藥。
  • 你知道愛滋病病毒的膜蛋白上有哪些廣譜中和抗體表位嗎?
    安全有效的愛滋病疫苗是預防愛滋病毒傳播的迫切需求,然而,愛滋病困擾人類已三十餘年,由於病毒變異大,病毒包膜蛋白表面高度糖基化和構象遮蔽阻止中和表位識別,加之對愛滋病毒感染的免疫保護機制缺乏清晰認識等,至今尚無可供預防使用的有效愛滋病疫苗問世。
  • 《自然》:讓中和抗體具備疫苗特性?Vir合作揭示「加強版」中和抗體...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在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發方面,疫苗和中和抗體的開發是兩個重要的方向。如今多款候選新冠疫苗已經進入3期臨床試驗,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的3期臨床試驗也已經展開。通常,我們認為疫苗和中和抗體在保護人們不受新冠病毒感染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
  • 世衛組織專家:無證據表明有抗體就可免疫,怎麼理解抗體保護的意義...
    不過,對於大多數病毒感染,包括冠狀病毒,抗體反應(尤其是中和抗體反應)與保護作用密切相關。1970年代和1980年代英國對普通感冒冠狀病毒的研究支持這一點。我們目前所不知道的是,多大程度的抗體反應具有保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