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新冠肺炎康復者無後遺症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目前,我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新增發病數在持續下降,疫情總體保持在較低水平。隨著大量病例康復出院,人們心中又有另一種擔憂,那就是:新冠肺炎治癒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偶爾還有遭人排斥的現象,他們還會對生活在周圍的人構成威脅嗎?
絕大多數不會有後遺症,治癒效果基本是完全康復
人們對於後遺症的擔憂,其實在新冠肺炎開始流行的早期就已存在。對此,早在2月初,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有解釋,他說,從現有的觀察來看,並沒有發現有很明顯的後遺症。
如今又過去了一個多月,治癒的病例數也已突破6萬,對於後遺症的解釋會不會有新的變化呢?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對7萬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統計,81%的患者都屬於輕/中症,重症大約佔了14%,而只有5%的患者是危重症。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輕型患者和普通型患者出院後恢復得都很好,因為本身症狀輕,好起來也偏快,康復以後肺部不會有後遺症,治癒效果基本是完全康復。」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醫學科、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何白梅副教授也表示,肺的修復能力強,絕大多數不會有後遺症。
不排除部分患者會留「疤」,需儘快做康復治療
那麼,對於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來說,留下後遺症的風險到底有多大?王晶表示,某些重型、危重型患者由於病情影響到肺、肝、腎、心臟等多臟器,會有炎症指標升高或呼吸衰竭等表現,因此治療過程比較複雜,恢復起來也會相對慢一點。
因為危重症患者雙肺瀰漫性實變,並不是病毒對肺部的直接攻擊,而是自身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在病毒的刺激下,免疫系統火力全開,引起細胞因子風暴,導致全身臟器受損。
這類病人康復後,有些會有肺間質纖維化後遺症,影響患者本人的肺功能,或使其偶有乾咳,但是不會有病毒的排出、複製和傳播,因此不具有任何傳染性。王晶說,普通甲流、乙流的重症病人好轉以後,也常見遺留肺間質纖維化。「這就好似皮膚上有炎症,好了以後會留一塊疤一樣。」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需進行康復治療,包括儘快恢復體力和肺功能。尤其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若遺留部分肺纖維化,肺功能未完全恢復,即存在呼吸困難、運動耐力減退、活動受限等,都是需要康復治療的適應證。
治癒的患者身體都有抗體產生,不會傳染給他人
新冠肺炎強大的傳染力至今讓人心有餘悸。那麼,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後還會傳染別人嗎?
鍾南山在廣東省舉行的疫情防控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談到了大家關心的治癒患者核酸檢測復陽是否有傳染性的問題。他說,患者治癒出院符合幾個條件,核酸檢陰測性、CT檢測合格等。對治癒者來說,除非是個別完全沒有治好的患者,治癒者身體裡都有了抗體,可以對抗新冠病毒,也可以防止新冠病毒傳染給他人。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其密切接觸者沒有發現被感染的現象。他強調,出院以後,治癒的患者要進行14天隔離,其間可以反覆做核酸檢測,也可以做抗體檢測,如果抗體比較高,就可以放心,但是必須繼續觀察。
何白梅建議,患者可通過相關方法進行康復治療。如進行肺功能鍛鍊、做全身運動、均衡營養和飲食、作息規律等。另外,治癒後患者要改善家居環境,注意空氣流通,避免有害氣體、粉塵的刺激。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燕聲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