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月29日4時5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累計超過50萬例,達500107例;全球累計確診10063319例,累計康復超過512萬例。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冠患者康復,公眾開始擔憂新冠肺炎會不會給這些倖存者帶來嚴重的後遺症。為此,知名科技網站ScienceAlert邀請了UVA傳染病和國際衛生部門的主管William Petri博士進行介紹。
Petri博士專門研究成人傳染病。他不僅治療過感染細菌、寄生蟲和病毒的患者(包括COVID-19),還積極教授和研究傳染性病原體引起的疾病。他從2003年非典暴發後開始研究和收集傳染病對康復者的長期影響。
關於此次新冠康復者的後遺症問題,Petri博士從生理和心理健康等7方面進行了闡釋。
1. 精神混亂或者重症監護症候群
在ICU接受護理的最嚴重的病人,有譫妄的重大風險。譫妄是指一組症候群,又稱為急性腦症候群。表現為意識障礙、行為無章、沒有目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覺醒度改變,感知覺異常,日夜顛倒。譫妄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臨床症候群。
譫妄不是COVID-19的特殊併發症,但不幸的是,它是ICU護理的常見併發症。一些研究表明,在ICU接受治療的病人中,多達75%的人出現譫妄。這種症狀甚至在出院後幾個月依然明顯。
2. 肺損傷--會出現慢性呼吸短促嗎?
COVID-19危重症患者在患病期間經常患有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醫生們還沒有對新冠康復者進行足夠長的跟蹤,從而無法了解他們是否會出現長期的呼吸問題。
然而,一項對中國感染SARS的醫護人員的研究可以借鑑。SARS是由2003年爆發的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研究顯示,SARS導致的肺損傷(通過肺CT掃描和肺功能測試結果顯示間質改變來衡量)大部分在康復後兩年內痊癒。
3. 喪失的嗅覺和味覺能恢復嗎?
大多數新冠患者都經歷了味覺和或嗅覺的喪失。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一周的時間內發現該症狀有所好轉,但10天後大多數患者已經恢復嗅覺和味覺。當然,還有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4. 感染後疲勞症候群
在最初非典爆發的情況下,接受採訪的倖存者中,近一半在康復三年多後抱怨疲勞。據悉,四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符合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慢性疲勞症候群診斷標準。
以COVID-19倖存者為目標進行心理健康幹預,幫助他們應對以疲勞為特徵的長期恢復期,這可能很重要。
5. 血栓
在COVID-19的危重患者中,可能有四分之一出現血栓。如果血栓從血管中釋放出來,遷移到肺部,導致肺栓塞,或者進入大腦,導致中風,那麼血栓會導致嚴重的長期併發症。
為了防止血栓形成,醫生們正在研究預防D-二聚體濃度上升時使用血液稀釋劑。D -二聚體是一種纖維蛋白的片段,它能導致血栓形成。
6. 心臟
在一項研究中,三分之一的重症COVID-19患者出現了心肌炎症,稱為心肌炎或心肌病。此外,心律失常的症狀也較為常見。
目前尚不清楚這是由於心臟的直接感染,還是對感染的繼發性的應激引起的。最重要的是,心臟問題對康復的長期影響還不清楚。
7.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發展成危重症的風險會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免疫反應對感染的過度反應。但相反,COVID-19也可能引發糖尿病。
在COVID-19危重症病例中,一些既往無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血糖水平也會升高。由於該病毒與人類細胞上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 (ACE2)相互作用,ACE2活性的變化可能是新冠病毒患者患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因此,進一步追蹤糖尿病與COVID-19之間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感染新冠病毒會對人體的許多不同器官系統產生深遠影響。但值得慶幸的是,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COVID-19造成的損害能夠得到治癒。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alert.com/was-coronavirus-really-in-europe-in-early-last-year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