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危害性有多大?

2021-01-15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至今為止,新冠病毒已」打擾「人們大概有半年多了,目前還在持續蔓延中。然而大家對新冠病毒的了解還停留在傳播途徑、症狀、及疫情的趨勢。很少人會深入的了解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危害性有多大?

這半年來,大家只要在聽到新冠病毒這四個字,都是充滿恐懼的。因為新冠病毒非常的「狡猾」 ,它不僅會導致發熱、乏力、咳嗽等症狀,最讓人害怕的還是肺部的損傷,而這也是最致命的傷害。

除此之外,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

1、肺部損傷

在之前的新聞報導中就有提過,新冠狀肺炎患者治療後,有些病情比較嚴重患者的肺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例如肺尖質纖維化。這主要是肺尖質修復過度留下的痕跡,同時患者的氣體交換能力也是受損的。肺有非常強大的修復能力,絕大多數的患者都可以自行修復,但是對於纖維程度較嚴重的患者,修復的過程也是比較漫長的,可能會持續數年。

             

2、心臟損傷

據發表在JAMA雜誌上的案例分析顯示,高達16.7%的新冠肺炎患者患有心律失常。

這就得和大家科普一下心臟知識了,在我們人體的心臟中,竇房結是我們心臟電傳導的「總指揮」,而房室結則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而當兩者遭受新概念肺炎病毒攻擊的時候,很容易導致心臟通路的交通障礙,也就是我們剛剛所說的心律失常。

3、大腦損傷

我國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康復後患者,約36.4%的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例如中風、視力下降、嗅覺異常等。由此可見,新冠病毒對大腦的損害也是非常大的。

             

就給大家舉個例子,NBA爵士隊的戈貝爾, 新冠肺炎恢復期的時候,便出現了味覺異常的症狀,詢問醫生時給到的答案時,修復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新冠病毒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但是也沒有我們相信中的那麼簡單。到現在為止,雖然我國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我們也還是要提高防疫意思,不到最後的勝利,千萬不要鬆懈!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治癒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對周圍人原有威脅嗎?一一解答!
    絕大多數新冠肺炎康復者無後遺症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目前,我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新增發病數在持續下降,疫情總體保持在較低水平。隨著大量病例康復出院,人們心中又有另一種擔憂,那就是:新冠肺炎治癒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 得了新冠肺炎,都會有嚴重的血栓後遺症?醫學專家闢謠,說出實情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患者已超過1800萬,累計死亡接近70萬。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但比這個更可怕的是,最近網上流傳出這樣一種言論,新冠肺炎患者都會有嚴重的血栓後遺症。這樣的言論其實是來自於每日郵報的一篇報導,原報導的標題中文翻譯其實是「每一個去世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有非常清晰的血栓證據,頂級科學家如是說」。這個標題有一個定語「去世的」,但被一些人故意隱去,所以就變成了「每一個新冠肺炎感染者都會有血栓後遺症」這樣的言論。闢謠:新冠病毒肺炎有血栓後遺症,這樣的說法毫無科學依據!
  • 美科學專家發現,新冠肺炎最新後遺症,或比之前都要更加麻煩
    能夠治癒的患者情況或將不容樂觀,近日美國科學家公布研究發現,是關於新冠肺炎最新後遺症! 美國科學家發現新式後遺症 新冠病毒感染之後除了重症患者所留下某些不可逆轉的後遺症之外,對於普遍感染者來說是否也存在不良的後遺症,一直是國際上熱議和研究的課題,國際上醫學工作者從未放鬆相關研究。
  • 巴西聖保羅市超4成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仍伴有各類後遺症
    當地時間11月14日,據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市衛生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該市17044名曾住院治療新冠肺炎隨後痊癒的患者中,近42%在新冠病毒檢測轉陰後仍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或感染症狀,如呼吸困難、運動耐力減退和活動受限等。
  • 新冠肺炎治癒之後是否有後遺症?專家回應|來聽新聞
    2020年 3月21日 星期六庚子鼠年二月廿八3月1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佑安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梁連春針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是否會有後遺症的問題表示
  • 專家談新冠肺炎治癒者:輕症不會留後遺症 康復者不具傳染性
    【來源:科技日報】據3月10日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的8萬餘病例中,治癒病例累計5.8萬餘例。不過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些康復者好不容易戰勝病毒出院,卻遭遇異樣目光甚至是不公正待遇,例如被曝光隱私、被單位辭退等。「新冠肺炎康復者對其他人不會產生危害。」
  • 新冠肺炎最大受累臟器是肺,肺纖維化可能是後遺症之一,應加強隨訪...
    且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狀與SARS有很多共同點,如造成嚴重的肺部損傷、胸腔積液,重症可並發嚴重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又進一步造成肺損傷,形成惡性循環,即使患者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如肺纖維化。既往數據顯示,SARS患者中分別有36%和30%在感染後3、6個月發展為肺纖維化。由此推斷,肺纖維化將可能成為新冠肺炎愈後的後遺症之一。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這些後遺症「可能很常見」
    相比之下,自2019年12月新冠病毒暴發以來,全球死亡人數已超30萬,而且還在上升。 在這篇綜述中,研究者回顧了關於SARS和MERS對患者康復後精神影響的研究,試圖利用這些研究來評估新冠肺炎的潛在影響。
  • 謠言:新冠後遺症出現,每個患者都會出現可怕血栓
    網傳消息:多國研究人員在對因新冠而死亡的病人進行研究後發現,每一位病人體內都存在大量血栓,證實血栓是新冠肺炎導致的後遺症之一,而且每一個患者都會出現。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來源是英國報紙《每日郵報》(Daily Mail)在7月14日發布的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的新聞,新聞原標題直譯後是《頂級科學家稱:每一名因感染新冠肺炎死去的病人顯示出非常清晰的凝血證據》很顯然,謠言文章偷換概念,將原報導中的「死亡病例」替換為「每一個患者」,嚴重扭曲誇大了事實。
  • 新冠後遺症終顯露,可致重要器官多重損傷,人類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前一階段在新冠病毒發展迅猛時期,每每聽到死亡病例都會讓人倍加痛惜,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怎樣救命,但隨著我國新冠疫情逐步穩定,越來越多的確診患者治癒出院,此時很多朋友都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新冠病毒對人體都產生了哪些影響?病毒侵襲人體後會不會產生什麼後遺症,影響將來的生活質量?
  • 鍾南山:新冠肺炎治癒者肺功能有所下降 但無明顯後遺症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鍾南山:新冠肺炎治癒者肺功能有所下降,但無明顯後遺症與非典相比,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肺的纖維化程度比較輕。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4月14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受邀參加南山呼吸等舉辦的線上直播分享活動,分享其對新冠肺炎的最新判斷。針對治癒後的病人是否會有肺部後遺症,鍾南山表示,與非典相比,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肺的纖維化程度比較輕,特別在康復的過程中,肺的纖維化改善了,恢復比較快。鍾南山表示,其團隊做過一部分的病人的肺功能的檢查,總的來說肺功能有些下降。
  • 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有多大?專家:比你想像的小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很多人都不敢乘坐飛機,因為他們認為機艙空間小,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更高。然而,新研究發現,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其實很小,旅客可以安心乘坐飛機。但是一些專家指出,新冠病毒在機艙內傳播的病例記載非常少,實際上在乘飛機時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相對較小。
  • 感染新冠或使大腦退化十年?英國發現可怕研究成果!網友:變蠢是最可怕的後遺症…
    其對約8.4萬名自稱得過新冠肺炎的人進行了一種名為「大不列顛智力測驗」的認知力評估測試, 據了解,這項測試通常用於檢測老年痴呆患者的腦功能,主要考察人的記憶單詞和拼圖解題的能力。而帝國理工學院試驗團隊對這8萬多名20-70歲的人進行測試後發現,在這些自稱得過新冠肺炎的康復人群中,有顯著比例的人都出現了認知力上的衰退。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 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講座上,一名自我介紹此前是非典病毒感染治癒的女士舉手提問:目前新冠和非典相比,是否有一些後遺症上的差異?「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介紹,如果非典患者年輕且沒用過大劑量激素,恢復起來會比較良好,而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和新冠有特異性的不良反應。張文宏說,目前新冠的一些後遺症還是病毒性疾病常見的後遺症。「很多病毒性疾病都是全身感染,很長一段時間裡會對神經系統有一些損害,肺的纖維化恢復需要一段時間。同時新冠病毒到現在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沒辦法說幾年後的事情。」
  • 北京近期新冠肺炎患者出現嗅覺味覺改變 專家回應
    隨著北京新發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非典型症狀被放在了聚光燈下。近期,在北京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吳國安通報,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相繼出現非典型症狀,其中33人出現嗅覺改變,21人出現味覺改變。不少人擔心,嗅覺、味覺的改變,是否會成為患者無法被根治的「後遺症」?
  • 《自然》雜誌:為什麼新冠肺炎比其他肺炎傷害更大?
    新冠肺炎為什麼比其他肺炎更難治療,為什麼會產生長期後遺症?《自然》雜誌1月11日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比其他病原體更狡猾,它會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持續不斷地造成各個器官的傷害。但是,新冠病毒不會快速擴散感染,而是在肺部多個區域建立「根據地」。然後它會劫持肺部的免疫巨噬細胞,利用它們在幾天、幾周的時間內不斷擴散,就像森林蔓延的野火一樣。當感染的巨噬細胞在體內移動時,會傷害途中的器官組織,導致發熱、低血壓,以及腎臟、大腦、心臟和其他器官的損傷。與其他肺炎相比,新冠肺炎的嚴重併發症更多是與疾病病程長有關,而不是更嚴重的疾病。
  • 新冠患者康復後會有哪些後遺症?這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新冠患者康復後會有哪些後遺症?這幾個方面值得注意!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冠患者康復,公眾開始擔憂新冠肺炎會不會給這些倖存者帶來嚴重的後遺症。為此,知名科技網站ScienceAlert邀請了UVA傳染病和國際衛生部門的主管William Petri博士進行介紹。Petri博士專門研究成人傳染病。他不僅治療過感染細菌、寄生蟲和病毒的患者(包括COVID-19),還積極教授和研究傳染性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 換關節會有什麼後遺症?坦白說大概有這幾個
    我們也知道任何手術都可能有一定的風險和後遺症,當然不能因為擔心後遺症而直接拋棄這種手術。再來就是關節置換手術,它確實解決了許多骨性關節炎或風溼類風溼患者中晚期病變的問題,極大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恢復一定的關節功能,對於這些患者來說,這個手術也算是福音。具體來說,做膝關節置換可能會出現哪些後遺症?
  • 電流多大安全?被電擊了有什麼後遺症?
    電流多大是安全的?  我國行業規定,安全電流為10毫安。而不同大小電流的感覺也是不同的:8-10毫安:手擺脫電極已感到困難,有劇痛感(手指關節);20-25毫安:手迅速麻痺,不能自動擺脫電極,呼吸困難;50-80毫安:呼吸困難,心房開始震顫;90-100毫安:心臟麻痺,停止跳動。
  • 後遺症暴露?瑞德西韋小鼠實驗被證有生殖毒性,嚴重影響精子質量
    今年 1 月,美國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同情用藥」原則下使用瑞德西韋後症狀明顯改善,使這種藥物備受關注。近日,瑞德西韋卻風波不斷,先是首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23%患者出現嚴重副作用,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等;而後世界衛生組織意外披露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使用瑞德西韋並無出現明顯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