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為什麼比其他肺炎更難治療,為什麼會產生長期後遺症?《自然》雜誌1月11日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比其他病原體更狡猾,它會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持續不斷地造成各個器官的傷害。
美國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和西北大學醫學院肺部和危重病醫學主任Scott Budinger博士介紹,人體被肺炎病原體感染後,它們可在數小時內擴散至肺部大部分區域。通過ICU治療,這些病原體可以在數日內被抗生素或自身免疫力擊退。但是,新冠病毒不會快速擴散感染,而是在肺部多個區域建立「根據地」。然後它會劫持肺部的免疫巨噬細胞,利用它們在幾天、幾周的時間內不斷擴散,就像森林蔓延的野火一樣。
當感染的巨噬細胞在體內移動時,會傷害途中的器官組織,導致發熱、低血壓,以及腎臟、大腦、心臟和其他器官的損傷。與其他肺炎相比,新冠肺炎的嚴重併發症更多是與疾病病程長有關,而不是更嚴重的疾病。
範伯格醫學院肺部和危重病醫學副教授Ben Singer博士說,新冠肺炎和流感一樣,即使大部分人接種疫苗也不太可能會消失。這種病毒也許會發生變異逃逸疫苗免疫機制,因此我們同時需要開發適當的治療方法,緩解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這篇研究也解釋了一個關鍵性問題,在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死亡率低於常規肺炎。Singer說,常規肺炎的肺部傷害更為劇烈,與之相對新冠肺炎病程長但炎症程度輕一些。因此,如果醫療系統運行正常,新冠肺炎患者都有條件接受呼吸機治療,重症患者就有更多的可能性重啟肺部修復機制,死亡率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病床和呼吸機資源不足,死亡率就會翻倍。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西北大學醫學院將啟動一項針對這種患病機制的療法。他們希望通過藥物讓這些免疫細胞炎性反應平靜下來,讓新冠肺炎導致的器官病變更溫和一些,就像重感冒一樣。在這個過程中,肺部可以啟動自我修復重建功能,最終從重症中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