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和其他傳染病相比,新冠病毒肺炎處於什麼水平

2020-11-25 澎湃新聞

原創 劉冉 吳曄婷 八點健聞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現已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由於是一種新型病毒,且傳染性極強,疫情來勢兇猛,初期難免引起人們的恐慌情緒。但從已公布的疫情數據來看,新冠病毒肺炎發病數不如流感和B肝等常見傳染病,死亡率也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目前包括甲乙丙三類。按危害程度排序,甲類>乙類>丙類。

列入甲類傳染病的鼠疫、霍亂,目前在國內已經基本絕跡。乙類傳染病中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2003年疫情撲滅之後,曾於2004年4~5月有過小範圍復發,之後至今再未見報告。

根據國家疾控部門定期公布的全國(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乙類和丙類傳染病中,除新冠病毒肺炎外,目前發病數仍較多的有: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瀉、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手足口病、梅毒、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淋病、愛滋病等。

△ 來自國家衛健委官網

從1月底發布的2019年12月疫情報告可以看到:發病數最多的是流行性感冒,達到1,199,771例,其次是其他感染性腹瀉病(122,103例)、B型肝炎(102,151例);死亡人數最多的則是愛滋病(2,284例),其次是肺結核(230例);病死率最高的是狂犬病,報告發病數19例,死亡人數30人(應包含12月之前發病的病例)。

雖然2019年全年的傳染病數據尚未公布,但從逐月累計數字,也可以看到過去1年報告傳染病發病數和死亡數的大致情況(註:年度數據可能與累加數字存在一定偏差,以官方正式公布為準)。

拉長時間跨度,回顧2013-2019年的疫情數據,累計報告發病數最多的是手足口病(超過1500萬例),死亡數最多的是愛滋病(10萬餘例)。

2013-2019年的傳染病疫情數據中,病死率最高的是狂犬病,發病數4,791例,死亡數4,523例。

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烈性傳染病,雖然近年來發病數極少,但是一旦發生疫情,病死率也極高。它們對於人類的威脅,始終沒有完全解除。

△ 病死率數據根據當期報告發病數和死亡數計算,僅供參考

2013年至2019年,發病數最多的幾種傳染病中,每年報告的B肝、肺結核、其他感染性腹瀉發病數都比較平穩,約在100萬上下;手足口病發病數波動相對較大,最低180餘萬,最高超過270萬。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流行性感冒的發病數增長明顯,尤其是2019年增幅最大,從2018年的70餘萬,陡增至350萬。儘管如此,這個數字可能仍然低於實際感染流感的病例數。一般流感如無併發症,通常可以在一周內好轉,病死率很低(2019年12個月累計報告流感350萬例,死亡302例,病死率約為0.01%),而輕症流感與普通感冒相似,兩三天即可恢復。也就是說,不是所有流感患者都會到醫院診治,難以納入統計數字。

與流感相反,2013年至2019年,病死率最高的狂犬病,發病數和死亡數都呈逐年下降趨勢。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死率也非常高。過去幾年中,發病數最多的是2017年,涉及安徽、四川、貴州、河北、北京等省市,全年共報告病例589例,死亡259例。但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此後兩年,報告發病數字均只有1到2例。

根據近年數據,病死率排在H7N9之後的另一大傳染病是愛滋病。2013年至2019年,每年死亡人數都在萬人以上,且發病數、死亡數都在逐年遞增。

綜上可見,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各類傳染病,一直存在於我們周圍。有的發病數持續增長,比如流行性感冒和愛滋病;有的發病數逐年降低,比如狂犬病;有的始終保持在較高的發病水平,比如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尤其是B肝)、肺結核等。

和這些傳染病相比,新冠病毒肺炎是什麼水平?

從1月7日專家組初步判定「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往後推一個月,也就是截止到2月6日,全國累計報告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31,161例,累計死亡病例636例。

把這一個月的發病數據,放到距離最近的2019年12月全國傳染病疫情數據中做對比,新冠病毒肺炎一個月發病數約為B肝(102,151例)的30%、肺結核(71,631例)的43.5%。

不過,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漢集中爆發,來勢兇猛,統計數字可能無法完全覆蓋實際發病人群。比如,根據2月13日的通報,湖北省2月12日新增確診病例將近1.5萬,數倍於前日水平,就是因為放寬了確診依據,只要患者在疑似病例基礎上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無需病毒核酸檢測即可被列入「臨床診斷病例」。

再來看病死率。此次新冠肺炎病死率,湖北地區>全國>非湖北地區。根據騰訊新聞的實時疫情追蹤數據,可以明顯看出這種差異。

△ 來自騰訊新聞

如上圖所示,湖北地區的新冠肺炎病死率,在1月下旬有過一段超過5%的高點,之後逐漸回落,截至2月12日,已經不高於3%。非湖北地區,病死率基本不超過0.5%。截至2月12日,全國新冠肺炎總體病死率約為2.2%。

鍾南山院士曾表示,絕對來比的話,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比SARS還是低的(世衛組織報告給出的中國內地SARS致死率為7%)。對比前文提到的其他傳染病,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也遠低於人感染禽流感、愛滋病等。但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說,「我們不能因為它低就放鬆警惕」。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有目共睹。一鼓作氣打贏這場防疫戰,早日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

劉冉|撰稿

吳曄婷|製圖

相關焦點

  • 前沿研究丨王辰院士:抗疫假期政策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影響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正值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中國政府舉全國之力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拉響了一級響應警報來應對疫情,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社會政策措施,如限制出行、保持社交距離、主動追蹤接觸者、隔離檢疫以及加強宣傳和教育。
  • 中國工程院院刊出版新冠病毒肺炎專刊
    「分享從新冠病毒肺炎意外暴發中獲取的經驗和教訓,與疫情鬥爭了數月而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以及深入研究該領域而獲得的科學成果和結論,是適當的和可取的。這是我們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波新冠病毒肺炎暴發做好準備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其破壞勢頭的一種方式。」
  • 中疾控:新冠肺炎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因此,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等;其他防護措施如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也需要繼續保持。07如何通過接種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體免疫?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
  • 中學生課外英語拓展閱讀:新冠病毒肺炎相關文章整理
    和過去相比,這次爆發有多嚴重?   它很可怕,因為這是種全新的病毒,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會如何變化。但是我得說,我們也許應和其他一些情況一起考慮。我去過西非獅子山報導過伊波拉疫情,這種疾病使得一半的感染者死亡。2002年的SARS和這次一樣,也是冠狀病毒,最終導致全球恐慌。
  • 東西分析發布Ebio Reader 3700飛行時間質譜系統(新冠病毒肺炎檢測...
    Ebio Reader 3700 飛行時間質譜系統 (新冠病毒肺炎檢測這是新冠病毒肺炎蛋白質譜圖譜信息的首次記錄,對新冠病毒肺炎診斷和檢測邁入準確醫療的高度,具有決定性意義。檢測時無需核酸提取及PCR步驟,能夠準確區別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和普通肺炎及流感患者。只需少量的血液樣本,可以批量檢測,每小時至少檢測50個以上樣本,平均72秒檢測一個樣品。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因此,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等;其他防護措施如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也需要繼續保持。07、如何通過接種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體免疫?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
  • 國際首例,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病理活檢報導發現了什麼?
    國際首例,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病理活檢報導發現了什麼?(COVID-19)於武漢爆發,2020年2月下旬,中國的新冠疫情在除湖北地區以外的各省市已基本實現控制,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個關鍵轉折點,COVID-19疫情卻於中國境外的多個國家爆發。
  • 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推出「新冠病毒肺炎」專題
    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推出「新冠病毒肺炎」專題發布鍾南山、張伯禮、陳薇、李蘭娟等多位院士及其團隊的最新抗疫科學研究成果光明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金振婭5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
  • 陳秉正:大規模傳染病的風險特徵和應對策略 | 清華經管說 · 特輯
    其次,大規模傳染病一旦發生就可能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爆發以來,我國政府除了對重點地區進行了緊急救助外,對全國幾乎所有地區都採取了空前嚴厲的防控措施,所有省市自治區全部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很多地區和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基本陷入停頓。
  • 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權威指南來了
    因此,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等;其他防護措施如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也需要繼續保持。 07如何通過接種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體免疫? 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樣。
  • 從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角度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經科學檢測,導致此次傳染病的病原體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徵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
  • 王立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
    這場疾病的源頭是什麼現在能夠確認的是,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的幕後真兇就是一種剛剛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這已經是21世紀以來,冠狀病毒家族的成員第三次肆虐人類世界了。要知道,雖然新冠病毒和雲南菊頭蝠體內的病毒高度相似,但是4%的差別其實也意味著蝙蝠體內的病毒是不太可能直接傳染人的。另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體內的病毒樣本彼此之間基因序列高度一致,這本身也提示——病毒應該是在某種中間宿主體內完成進化之後開始爆發的。
  • 大連: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按照「兩步走」方案開展
    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安全?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樣,在上市流通前都經過動物實驗、人體預測試驗、人群Ⅰ、Ⅱ期、Ⅲ期臨床試驗,疫苗安全性得到了多次驗證。我國啟動新冠病毒疫苗緊急接種以來亦未監測到嚴重異常反應發生。
  • 北京企業攻關「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肺炎」,已獲批立項
    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對外披露,亦莊企業北京漢氏聯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張的"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重症新冠病毒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項目已經獲批通過,正式立項。這是全國第四個獲批的"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肺炎"應急科技攻關項目。
  • 新冠疫苗有沒有必要打?怎麼打?去哪兒打……「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因此,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等;其他防護措施如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也需要繼續保持。七、如何通過接種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體免疫?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
  • 自治區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按甲類傳染病管理
    廣西新聞網記者 李冠宏 攝&nbsp&nbsp&nbsp&nbsp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22日訊(記者 李冠宏)「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是處於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考慮。」
  • 全國中高風險地區最新統計&新冠病毒疫苗接種30問
    因此,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等;其他防護措施如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也需要繼續保持。7、如何通過接種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體免疫?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
  • 《自然》雜誌:為什麼新冠肺炎比其他肺炎傷害更大?
    新冠肺炎為什麼比其他肺炎更難治療,為什麼會產生長期後遺症?《自然》雜誌1月11日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比其他病原體更狡猾,它會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持續不斷地造成各個器官的傷害。美國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和西北大學醫學院肺部和危重病醫學主任Scott Budinger博士介紹,人體被肺炎病原體感染後,它們可在數小時內擴散至肺部大部分區域。通過ICU治療,這些病原體可以在數日內被抗生素或自身免疫力擊退。但是,新冠病毒不會快速擴散感染,而是在肺部多個區域建立「根據地」。然後它會劫持肺部的免疫巨噬細胞,利用它們在幾天、幾周的時間內不斷擴散,就像森林蔓延的野火一樣。
  • 新冠肺炎疫情有多大影響力?對比近代流行傳染病,從數據中找規律
    2019年末到2020年初,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席捲全世界,這種新型病毒導致的傳染病把人們的目光和注意力聚焦到這類和人類共存了數個世紀的微小生物——病毒之上。人類歷史就是一個與病毒等微生物共生的故事,不過病毒這種生物的歷史比人類漫長的多。
  • 賽為非洲豬瘟與新冠肺炎雙重影響下的生豬市場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各種防控措施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且覆蓋面和力度不斷加大。對本就受非瘟影響的生豬市場更加雪上加霜。當前生豬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包括 疾病防治 飼料生產和運輸、生豬出欄和補欄、屠宰加工、活豬和豬肉跨區域調運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復工推遲和區域隔離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