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各種防控措施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且覆蓋面和力度不斷加大。對本就受非瘟影響的生豬市場更加雪上加霜。當前生豬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包括 疾病防治 飼料生產和運輸、生豬出欄和補欄、屠宰加工、活豬和豬肉跨區域調運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復工推遲和區域隔離的負面影響。
負面影響相對有限:在3月中旬之前,除湖北以外地區的疫情有望得到根本控制;從而飼料供給也將全面恢復正常。此外,當前飼料短缺波及的只是一部分散戶,整體情況並不十分嚴重。
有望出現更長的景氣周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並不能改變2020年生豬產能回升的大趨勢,但在恢復節奏上會有明顯變化。由於飼料緊張和外運困難,養殖戶壓欄現象將短期內增加;養殖企業新建豬場開工推遲,其產能釋放的時間節點也將延後。這將意味著從業者將享受更長的景氣周期。由於供給回升略低於預期,加上區域生豬調運可能受阻,2020年豬價波動區間有望趨高,並且不排除全國均價再次突破40元/公斤,與2019年價格走勢形成雙重頂部的可能。
全國市場價格順勢走高,出現了多年少見的春節後豬價大漲的局面。2月17日(正月二十)全國均價38.77元/公斤,相比臘月初33.5元/公斤上漲了15.7%,而過去10年來,春節過後豬價多為下跌走勢,即使是2015和2016年,春節後正月價格高點相比臘月初價位也只上漲7%左右。目前南方多地豬價回升到40元/公斤以上。
當前影響生豬市場供需狀況最關鍵的因素是飼料供應緊張,因飼料不足會直接影響到養殖主體補欄和擴產速度。其中規模企業受影響較小,因其飼料庫存可用天數普遍在1-2月,且多數自有飼料廠;而散戶飼料庫存相對不足,多數僅能維持1-2周的正常生產。
當前飼料短缺的問題何時能夠緩解,取決於政府保生產保流通政策的有效落實,從根本上說,則有賴於疫情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時間節點。截止2月17日上午,全國確診病例70639例,死亡人數接近2000人。其中湖北的疫情防控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但湖北以外地區的日新增確診病例在2月3日以後已經連續降低。這表明在2月中下旬迎來疫情拐點已經具備較大可能性。在3月中旬之前,除湖北以外地區的疫情有望得到根本控制;從而飼料供給也將全面恢復正常。如果上述關於疫情的預測能夠成立,就意味著疫情的衝擊對於生豬市場來說只是一個短期影響因素。
此外,當前飼料短缺波及的只是一部分散戶,而且是以使用全價料的養殖戶為主;使用自配料的養殖戶通過使用自有玉米等原料進行減量飼喂,可以維持更長時間來等待物流局面好轉。當前豬價雖比去年10月間有較大幅度回落,但仍處於高位,近期更因出欄受阻而出現新一輪上漲。豬價高企導致養殖利潤一直維持在歷史同期最好水平,養殖戶資金相對充裕,經營狀況明顯好於禽業養殖。相比肉雞因缺乏飼料被迫去產能的現象,生豬養殖戶擁有更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對後期也擁有更樂觀的盈利預期。因此生豬產業所受疫情衝擊要明顯低於肉禽產業。
綜合分析,疫情雖對生豬市場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停滯生豬產能恢復的概率並不高。而且由於新冠病毒的喜冷怕熱的生物學特徵,即便防控不力,在氣溫升高後,疫情威脅也會逐漸減弱並消退。因此從長期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生豬供需狀況的影響相對有限。
由此我們認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並不能改變2020年生豬產能回升的大趨勢,但在恢復節奏上會有明顯變化。由於飼料緊張和外運困難,養殖戶壓欄現象將短期內增加;養殖企業新建豬場開工推遲,其產能釋放的時間節點也將延後。月度變化方面,出欄供給節點將出現在第四季度,比原預期推遲1-2個月時間。這將意味著從業者將享受更長的景氣周期。
2月4日,農業農村部下發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的緊急通知,明確不得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飼料、畜產品運輸車輛,不得關閉屠宰場、封村斷路,並建立熱線電話,點對點地督促各地糾正和解決。3天後,農業農村部再次宣布,加快新建擴建養殖場開工復工,引導龍頭企業幫帶中小養殖戶恢復生產。
隨著政策相繼落地,養殖業面臨的困境正在紓解,復產復工正有序進行。養豬產業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等情況整體可控。總體影響不大,出欄計劃基本不變。
生產防護基礎到位,飼料儲備充足,上市公司普遍心裡有底,復工正有序進行。不過面對當前疫情形勢,有分析人士認為,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將加快推進,標準化養殖、集中屠宰、冷鏈物流等將成為常態。
巨大的挑戰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生物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就成為重中之重。生物安全防控效果將直接影響生豬出欄價格、出欄體重、養殖成本,進而影響盈利能力和擴張速度,上市豬企淨利潤或分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