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開始在中國爆發的時候,藥聞君發過一篇《 鄭州雙匯因非洲豬瘟疫情被封鎖,豬肉價格或上漲 》 (可點擊此標題閱讀),文章最後表示, 若疫情失控,出現大範圍擴散的情況,將對國內生豬供應造成衝擊。
此篇文章是為後續。
馬雲說中國人一年能吃掉 6 億頭豬 。於是,光豬肉這一個產業鏈, 就能形成上萬億的市場規模。
不過, 一場非洲豬瘟病毒的肆虐,正在深刻影響中國餐桌。
11月1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疫情通報, 全國已累計捕殺生豬 47 萬多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會議並指出,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壓實責任、強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各項工作,堅決阻斷疫情傳播和蔓延,確保生豬產業安全、市場供應和社會穩定。
雖然47萬頭不足6億頭豬的零頭,可是誰也不敢確保阻擋的住這個可怕的病毒, 由於沒有任何疫苗可以預防,杜絕病毒擴散的方式就是隔離病源,也就是給二師兄們執行死刑。
累計47萬頭豬被捕殺
11月4日,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重慶市豐都縣興義鎮一養殖場排查出非洲豬瘟疫情。該養殖場存欄生豬309頭,發病3頭,死亡3頭。
截至2018年11月4日,我國已發生56起非洲豬瘟疫情,涉及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地區的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內蒙古、吉林、天津、山西、雲南、湖南、貴州、重慶等 14 個省(市、區)的 32 個地市(盟), 其中 15 處非洲豬瘟疫區解禁 。
目前,河南、江蘇、安徽成為無疫情省份,生豬產品可跨省調運。 在10月31日河南疫區全部解禁後,山東生豬及其產品可跨省調出,成為目前全國唯一活豬及產品均可跨省流通的生豬大省。
在全國各地已經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中,根據統計,疫情多發於散戶、家庭豬場,存欄規模多在千頭以下,但也有12起疫情發生於存欄規模在 1000 頭以上的規模化豬場,或種豬場,合計存欄達56061頭。
目前人類還沒有找到預防非洲豬瘟的有效方法,所以47萬頭生豬被捕殺就是為了進行隔離。然而,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發病死亡率高,可達100%,嚴重危害養豬業。 該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也可經媒介昆蟲叮咬傳播。
由於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也不感染除家豬和野豬之外的其他動物,所以當前給人帶來的心理影響相對小一些。
但是,非洲豬瘟病毒給養殖戶帶來的心理影響恐怕超級大,迅速養大、及時出手、落袋為安,恐怕是生豬養殖戶最大的盤算。
以發生過非洲豬瘟的國家處置方法為例。中國的生豬存欄量為4.3億頭,而俄羅斯有2400萬頭。2011年俄羅斯爆發非洲豬瘟,當年撲殺30萬頭。佔比1.25%。由於撲滅不徹底,俄羅斯2017年再次爆發非洲豬瘟並進一步蔓延,全年撲殺了超過200萬頭豬。佔比8.3%! 如果這個比例套用在中國,將有3500萬頭豬會被撲殺,價值至少700億!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對經濟和民生會帶來巨大的衝擊,有些地區的養豬戶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德國的做法非常元首,準備至少撲殺全國70%的生豬,以防疫情蔓延至德國。羅馬尼亞今年已屠宰並焚燒了大約 5 萬頭豬。國內合格豬肉供應下降,使得羅馬尼亞對豬肉的進口大漲,已經損失數十億歐元。
非洲豬瘟如何影響生活?
中國14億多人口,一年要消耗多少豬肉呢?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人每年人均豬肉消費量在59公斤左右,也就是說,平均一個人每天要吃掉3兩多的豬肉。這意味著中國人對豬肉的需求是世界平均量的2倍, 從總量來講,中國人對豬肉的消費量佔全球一半以上。
據2017年我國生豬養殖規模達到了8031.36億元,豬肉零售市場規模約12015.32億元。而這個市場規模是在正常情況下形成的。
今年發生豬瘟疫情後,會對當地生豬價格產生影響,這一點是不可避免的,但對於不同地區發生疫情,對價格的影響也有所區別,如果發生疫情的地區是生豬主產地區,疫情發生後,由於生豬運不出去,會導致生豬價格大幅度下降,比如遼寧、吉林等省份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一度跌到0.39元/斤。
如果發生疫情的地區是生豬消費區,當地生豬生產量不大,如果發生疫情,外地生豬運不進來,當地養殖的生豬價格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上漲,比如 浙江、貴州等地在局部地區出現了上漲,曾上漲到10元/斤以上。
發生豬瘟疫情後,會對當地的生豬養殖經濟產生影響。 如果某地一旦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特別是主產區,生豬養殖有可能是當地的支柱性產業,會導致養殖戶的收入下滑、以及對地方經濟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地方帶來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負擔。
由於非洲豬瘟疫情首次在我國發生,且高度不同於以往疫情,歷史數據經驗用於判斷未來豬價走勢並不可靠。但從豬價近期的實際走勢來看,至少非洲豬瘟疫情對於豬價走勢影響並非單向抬升,每一次疫情的進一步擴散都可能帶來生豬養殖戶的新一輪恐慌性拋欄,進而對豬價走勢形成階段性壓制效果。
如果一定要對其影響粗略估計,參考非人畜共患型豬瘟的歷史數據,疫情發生之後豬價將在2個月內上漲15%,並在之後的3個月內跌價10% ,此後1個月內再度上漲10% 。如果這一歷史經驗具備一定參考性,相應地我們估算出10-12月豬肉項對於 CPI 同比的貢獻分別為:-0.07個百分點、-0.10個百分點、-0.08個百分點;如果我們進一步對2019年上半年的豬價走勢進行粗略估算,明年前兩個季度豬肉項對CPI 同比的平均貢獻分別為:-0.07個百分點、+0.17個百分點, 豬肉項的貢獻預計將於明年3-4月份由負轉正。
養豬產業鏈影響幾何?
除了突發性疫情,懸在眾多養豬企業頭上的豬周期一直存在,這也致使其業績和股價與傳統工業製造業相比,缺乏長期穩定性。
目前正值豬周期下行周期,多家養殖業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下滑明顯 。
在2018年上半年,溫氏股份營收253.17億元,同比增長0.77%,淨利潤 9.17 億元,同比下降49.32%;正邦科技營收 122.22 億元,同比增長35.21% ,淨利潤為 -1.91 億元,同比下滑163.75%;牧原股份營收55.13億元,同比增加30.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79億元,同比減少106.55%;天邦股份營收18.64億元,同比增加38.47% ,淨利潤7778萬元,同比下滑42.63% 。
在養豬行業,豆粕是重要的飼料,隨著人們對肉類需求的增長,豆粕的需求也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中國是美國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場,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約有62%銷往中國,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
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今年4月份中美之間爆發貿易爭端。中國被迫對美國大豆徵收25%的關稅,這固然會增加中國生豬養殖業的養殖成本。為了減少對美國大豆的進口,中國也在不斷增加國內大豆的種植,並給予國內大豆種植很高的補貼。
今年4月份,在大豆播種的最後時刻,黑龍江突然增加種植500萬畝,減少對進口大豆依賴的同時,也將為中美之間可能的大豆戰儲備了彈藥。
在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中,大豆牌被認為是中國手中的一個殺招,通過減少對美國大豆的進口來抵制可能的貿易戰,維護中國的利益是備選項之一。而增加國內產量、拓展其他進口渠道實行替代政策,都是重要方法。
在生產上,根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稱,大豆面積在前兩年增加近2000萬畝的基礎上,預計今年增加500萬畝。
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非洲豬瘟病毒,顯然會影響到生豬產業鏈上的每個鏈條。比如中國巨額補貼的大豆種植行業,是否會因今年豬肉消費的下滑而受到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