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丨王辰院士:抗疫假期政策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影響

2020-11-05 中國工程院院刊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

作者:陳思邈,陳秋實,楊維中,薛瀾,劉遠立,楊俊濤,王辰,Till Bärnighausen

來源:Buying Time for an Effective Epidemic Response: The Impact of a Public Holiday for Outbreak Control on COVID-19 Epidemic Spread[J].Engineering,2020,6(10):1108-1114.

圖片來自:網絡

在應對新型流行病毒的最初階段,旨在改變人們行為的社會政策,能夠為減緩疾病傳播發揮巨大作用。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正值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中國政府舉全國之力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拉響了一級響應警報來應對疫情,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社會政策措施,如限制出行、保持社交距離、主動追蹤接觸者、隔離檢疫以及加強宣傳和教育。

那麼,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假期(以下簡稱抗疫假期)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有何影響?這種影響又會隨著抗疫假期的持續時間、實施節點以及其他同期政策的有效性如何變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教授及其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並以中國的抗疫假期為例回答了上述問題。

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常用的建模方法——房室模型來模擬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的蔓延情況,並評估幹預措施對傳染病傳播的影響。模型按照新冠病毒感染狀況將人群分為多個亞組,其中包括易感人群、潛伏性感染人群、活動性感染人群、確診人群以及治療和康復人群。為了解該疾病在中國各省市區之間的傳播情況,進一步將人口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處於疫情「震中」的湖北省,另一個是處於中國其他地區。為了解民眾跨省出行而造成的病毒傳播情況,模型還考慮了易感人群和潛伏性感染人群在湖北省和中國所有其他地區之間的遷移情況。

研究團隊有三個主要發現

第一,抗疫假期能夠迅速並大幅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播率(湖北省降到了假期前的55%,中國大陸所有其他省份降到了假期前的45%)。抗疫假期的核心策略是大幅減少人群的社會聚集,從而防止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病毒。抗疫假期推遲了中國各地的群體性活動,並減少了春節期間湖北省民眾通過走親訪友將病毒傳播給其他省份的機會。與此相反,如果沒有在假期期間實施疫情控制策略,那麼旨在刺激消費和提振國內需求的正常度假政策將可能加劇疫情擴散。

第二,抗疫假期實施得越早、持續時間越長,就越能有效延緩疫情的傳播。春節假期雖然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時間吻合,但中國政府仍迅速決定延長抗疫假期,而處在最初疫情「震中」的湖北省更是規定了更長的閉戶時間。這些發現對未來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政府應在傳染病暴發的最初階段,就考慮抗疫假期並綜合考慮是否採取延長策略。

第三,如果其他幹預措施進一步降低了假期期間的病毒傳播率,則抗疫假期在延遲疫情蔓延方面的效力將會大幅增強。此類幹預措施包括追蹤接觸者、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環境消毒和通風、「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等嚴格檢疫與隔離措施。

最後,研究團隊在文章中指出,以中國為例,抗疫假期可極大地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但是,如果疫情未在抗疫假期期間得到有效控制(即社區仍存在未被發現的病例),假期之後貿然放鬆,不採取其他防控措施,那麼重新開放後,病例將會迅速激增,並最終攀升乃至超越假期之前的水平,這說明重啟經濟後仍需繼續保持社交距離,並採用綜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彈。抗疫假期能通過延緩病毒傳播,並為政府提供重要的時間窗口,以便完善基礎設施、制定公共衛生防治措施、積累有關病毒的科學知識,從而為長期防控做好準備。

改編:《Engineering》編輯部

註:本文內容呈現形式略有調整,若需可查看原文。

改編原文:

Simiao Chen, Qiushi Chen, Weizhong Yang, Lan Xue, Yuanli Liu, Juntao Yang, Chen Wang, Till Bärnighausen.Buying Time for an Effective Epidemic Response: The Impact of a Public Holiday for Outbreak Control on COVID-19 Epidemic Spread[J].Engineering,2020,6(10):1108-1114.

作者介紹

王辰,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臨床、研究、教學與管理工作,是我國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技術、肺栓塞與肺動脈高壓、新發呼吸道傳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菸草病學等領域的主要領軍者與推動者之一。做出序貫機械通氣、肺栓塞減量溶栓療法、確證中藥對流感療效等多項創新並進入國際指南,指導改善臨床實踐。

前沿研究:人工智慧輔助COVID-19影像學識別——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

SARS-CoV-2 侵入因子: ACE2TMPRSS2在圍著床期胚胎和母胎界面存在表達

前沿研究:COVID-19患者臨床結局改善可能性的預測列線圖模型

前沿研究:新冠肺炎臨床療效評價哪些指標更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刊

工程造福人類

科技開創未來

微信公眾號ID :CAE-Engineering

註:論文反映的是研究成果進展,不代表《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社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前沿研究丨鍾南山院士: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
    圖片來自:新華網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教授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總結了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
  • 前沿研究丨張伯禮院士:新冠病毒肺炎臨床試驗核心指標集
    圖片來自:新華網自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多個研究機構和製藥企業都在積極推進相關藥物的研發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教授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指出,抗病毒藥物、支持療法、中醫藥已經在臨床救治中應用,但依然需要開展臨床研究以進一步評價其實際效果,不斷完善指導臨床決策的科學證據。
  • 中國工程院院刊出版新冠病毒肺炎專刊
    本報訊(記者陸琦)11月4日,《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社在中國工程院舉行Engineering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推介會,介紹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分享從新冠病毒肺炎意外暴發中獲取的經驗和教訓,與疫情鬥爭了數月而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以及深入研究該領域而獲得的科學成果和結論,是適當的和可取的。這是我們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波新冠病毒肺炎暴發做好準備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其破壞勢頭的一種方式。」
  • 王辰、高福同年當選院士,白巖松對話王辰,網友:王辰院士講真話
    哈嘍大家好,我是老王談教育99我們都知道現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的速度很快,我們奮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醫生護士們都在盡職盡責地為人民服務,他們不僅僅沒有假期,而且還不怕危險困難,他們艱難而上,努力研製解藥出來。
  • 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推出「新冠病毒肺炎」專題
    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推出「新冠病毒肺炎」專題發布鍾南山、張伯禮、陳薇、李蘭娟等多位院士及其團隊的最新抗疫科學研究成果光明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金振婭5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
  • 新冠病毒或在2019年夏天已在義大利傳播;王辰院士表示...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2019年夏天或已在義大利傳播】據義大利《晚郵報》15日報導,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該國2019年9月採集的居民血液樣本中已測出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可能要追溯至2019年夏天
  • 鍾南山、王辰院士主審,《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在上海全球首發
    今天,繼《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火熱出爐後,學界期待已久的該書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舉行。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主審,中華醫學會呼吸與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於2020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 颳風下雨加速新冠病毒傳播?這些都不可信
    「颳風下雨對新冠病毒傳播有加速作用」、「口服或者注射消毒液能消毒」、「用漂白劑洗水果蔬菜可預防新冠病毒」……近期,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謠言又開始「死灰復燃」,混淆視聽。今天平臺將帶您揭開真相,擊碎謠言。日前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病毒要附著在一些東西上來傳播,最突出的就是通過飛沫,狂風中病毒很快就被稀釋了,在空氣裡達不到一定濃度,病毒自然不會傳播。在潮溼的環境中,細菌可能會更快繁殖,但病毒和細菌不同,只能寄生在宿主體內繁殖,所以潮溼不會增加病毒數量。
  • 前沿研究丨曲久輝院士:新冠病毒溯源的可能途徑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曲久輝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提出了一種新的追溯新冠病毒來源的可能途徑。
  • 前沿研究丨陳薇院士:新冠疫苗研製面臨的挑戰
    肺炎大流行仍在持續,快速開發新冠病毒疫苗已成為當務之急。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研究員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分析了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製中面臨的挑戰。一是疫苗安全性評價,應開展高質量的臨床疫苗安全性研究來評估和監測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 ...和健康——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積極投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綜述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題:為了14億人的生命和健康——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積極投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綜述新華社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積極投身抗疫行動,在捐款捐物、協調重要抗疫物資生產、組織復工復產以及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責任擔當,受到社會關注與好評,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 王辰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曾提出建設"方艙醫院"創舉!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他領導了中國三大醫學機構,對臨床研究和醫療改革富有影響力。
  • 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殉職;鍾南山再談二月下旬將達疫情峰值丨抗疫...
    據悉,分離得到的病毒株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大意義。國資委:受疫情影響航空客座率和飛機日利用率降近一半鈦媒體2月18日消息,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
  • 中國新冠疫苗開始動物試驗;巴展已變相拒絕中國人參加丨抗疫政策...
    公告指出,因受近期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有部分大型參展商宣布取消參展。目前,仍然有超過2800名參展人員計劃參加。因此,為了疫情防控需要,西班牙衛生部門、主辦城市以及其他相關機構和MWC官方決定:1、來自中國湖北省的人員嚴禁參加展會;2、其他來自中國的人員需要證明自己在大會開始前已在中國境外停留14天;3、會場將實施體溫檢測制度;4、與會人員需要自己證明與受感染病患無接觸史。
  • 中國工程院全力迎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新聞—科學網
    截至1月26日報送5期疫情防控建議   近期,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形勢嚴峻。
  • 國際頂尖醫學期刊邀中美一線抗疫專家「雲相約」 探討疫情防控走向
    截至2020年4月22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已發表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相關文章近80篇,其中11篇文章來自中國團隊。自疫情初期,中國科研和醫護人員便積極發聲,與全球共享新冠病毒數據、臨床病例及研究進展。NEJM也迅速啟動了重大公衛事件快速審稿流程,刊發的相關論文全部免費開放,幫助全球醫務人員迅速獲得最高質量的研究信息和科學數據。
  • 氣候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僅有3%?
    重要的是,儘管結果並不一致,有一些研究,特別是早期的研究也的確支持環境溫度對新冠病毒傳播具有影響的觀點。基於此,認為普遍認為隨著秋冬季節到來,這種疾病必然會進入第二波全球性大流行。但是,另一些研究認為,氣候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可能並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重大,甚至不會有單獨的明顯影響。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在就此評述文章相關內容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曹雪濤院士介紹了評述文章的約稿背景和主要觀點,從免疫學角度回答了有關問題,並對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談了建議。他認為,我國之所以控制住了疫情,最突出的還是我國的社會組織力,黨中央國務院一聲令下,社會各組織積極響應號召,全國範圍內務實參與,同時科技攻關及時跟上,及時控制住了疫情蔓延,這種制度優勢是國外難以比擬的。
  • 鍾南山:新冠病毒傳播出現「環境傳人」冬季對病毒檢測要求要更快
    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發表講話。鍾南山在發言中表示,現在,新冠病毒研究還出現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就是環境傳人,貨櫃、外包裝等接觸者,什麼樣的情況會感染,環境裡病毒要達到多少濃度會出現感染,能夠存活多少天?這就需要我們這一行業的人來找出它的規律。
  • 570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圖書選題分析(上)
    1月31日,中宣部在京召開專題視頻會議,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宣傳引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大權威信息發布力度,加強政策措施宣傳解讀,持續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輿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