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
作者:陳薇,朱鳳才
來源: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J].Engineering,2020,6(10):1067-1069.
圖片來自:新華網
當前,全球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仍在持續,快速開發新冠病毒疫苗已成為當務之急。目前全球有超過160種SARS-CoV-2疫苗正在開發,其中6種病毒載體疫苗、6種mRNA疫苗、4種DNA疫苗、8種重組蛋白疫苗和5種滅活病毒疫苗,共29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研究員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分析了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製中面臨的挑戰。
一是疫苗安全性評價,應開展高質量的臨床疫苗安全性研究來評估和監測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二是疫苗有效性評價,現有疫苗評價方法和模型多種多樣,應聯合制定規範化的疫苗評價方案,形成一套將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統籌納入評價指標的系統性疫苗有效性評價方案。
三是人體挑戰試驗和疫苗生產能力,比如人體挑戰試驗志願者在感染病毒後有患病(甚至死亡)的風險仍然是一個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到2021年年底要確保獲得20億劑新冠病毒疫苗,全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疫苗需求規模,迫切需要提高全球生產、採購和分銷安全有效疫苗的能力。
陳薇院士團隊研究人員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已承諾在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新冠疫苗的開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相信在全球科學界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和挑戰,力爭早日研製出安全、有效、可負擔的新冠疫苗。
改編:《Engineering》編輯部
註:本文內容呈現形式略有調整,若需可查看原文。
改編原文:
Wei Chen, Feng-Cai Zhu.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J].Engineering,2020,6(10):1067-1069.
作者介紹
陳薇,生物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生物防禦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藥研究,主持建成創新體系和轉化基地,成功研發我軍首個病毒防治生物新藥、我國首個國家戰略儲備重組疫苗和全球首個新基因型伊波拉疫苗。2014-2015年西非伊波拉疫情期間,率隊赴非洲疫區完成伊波拉疫苗臨床試驗,是第一個在境外開展臨床研究的中國疫苗。歷經狙擊非典、汶川救災、奧運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務礪煉,帶出一支學科交叉、拼搏奉獻的生物防禦隊伍。
前沿研究:人工智慧輔助COVID-19影像學識別——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
SARS-CoV-2 侵入因子: ACE2和TMPRSS2在圍著床期胚胎和母胎界面存在表達
前沿研究:COVID-19患者臨床結局改善可能性的預測列線圖模型
前沿研究:新冠肺炎臨床療效評價哪些指標更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刊
工程造福人類
科技開創未來
微信公眾號ID :CAE-Engineering
註:論文反映的是研究成果進展,不代表《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社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