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專家探討COVID-19疫情臨床研究和實踐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明顯控制,但全球COVID-19病例仍在激增。各國醫護人員和科研團隊都義無反顧地投入了這場敵暗我明的戰爭。截至2020年4月22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已發表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相關文章近80篇,其中11篇文章來自中國團隊。自疫情初期,中國科研和醫護人員便積極發聲,與全球共享新冠病毒數據、臨床病例及研究進展。NEJM也迅速啟動了重大公衛事件快速審稿流程,刊發的相關論文全部免費開放,幫助全球醫務人員迅速獲得最高質量的研究信息和科學數據。
4月22日晚(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早),以「抗擊COVID-19疫情——臨床研究和實踐」為主題,《NEJM醫學前沿》主辦、上海嘉會國際醫院協辦線上研討會,邀請13位來自中美抗疫一線的臨床專家、科研人員和NEJM主編團隊「雲聚首」。此次研討會對COVID-19藥物臨床試驗、疫苗抗體研發、重症患者管理和公共衛生措施四個領域進行了深度探討及中美對比。會議以實時直播形式對全球觀眾免費開放。
NEJM主編埃裡克·魯賓 (Eric Rubin)博士表示,中國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抗疫經驗,中國疫情已經成功控制,但由於對新疾病的認識不足,全球抗疫前景仍然未知。因此,了解中國以及全球正在開展的一線臨床研究至關重要,它直接決定未來一年我們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在藥物及疫苗研發分享環節中,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介紹了由其牽頭開展的全球首個COVID-19隨機對照藥物臨床試驗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其結果於3月中旬發表於NEJM。專家發現,在COVID-19重症患者中,與常規治療相比,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未能改善患者臨床病情這一主要終點,也未能降低病毒載量或病毒陽性時間。然而,本研究仍有許多重要價值。比如,作者發現洛匹那韋聯合利託那韋治療組的死亡人數略少,且患者發病12天內使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獲益趨勢更為明顯,這也為今後的臨床試驗提供了參考價值。
圖說:張文宏分享經驗
接種疫苗是人類根治COVID-19的終極解決方案。在這方面,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走在了全球新冠病毒抗體和疫苗研究的前列。
上海嘉會國際醫院副首席醫療事務官安楊(Young Ahn)向嘉賓提出了一個假設的重症COVID-19病例:一位五十歲男性,呼吸困難,感染新冠病毒一周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史,心動過速,需要輸氧。作為病例討論嘉賓,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教授和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Lorenzo Berra針對這類患者探討了治療方法。兩位專家一致認為應對休克患者儘早實行插管,並採取俯臥位以改善通氣。杜教授還強調應使用快速輸液等ICU的傳統手段,不主張給患者使用抗病毒藥。因為,目前我們缺乏證據證明抗病毒藥物對新冠病毒產生治療效果,這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剛剛發布的指南一致。Berra還設計研究一氧化氮氣體對於COVID-19抗病毒作用的多中心臨床試驗。他的這一靈感來自2003年SARS疫情期間嘗試這一方案的中國醫療團隊。
在城市疫情防控經驗分享中,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對大型城市初期管控三階段進行了分析總結。根據每個城市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防控模式也是依次遞進,歸納為:Slow Down, Shut Down, Lock Down(控速,停擺,封城)。正是由於武漢採用了最嚴格的防控模式:Lock Down(封城),使得疫情擴散到其他城市的時間平均延遲了2.91天。在疫情初期,中國其他城市的防控策略是就控制病毒傳播速度,對所有疑似病例進行檢測,對所有密切接觸者追蹤並隔離兩周,對所有確診病例收入醫院統一治療。
圖說:專家們各抒己見
北京協和醫學院王辰院士團隊成員陳思邈教授分享了方艙醫院在中國抗疫中的積極作用及對其他國家的借鑑價值。她指出,方艙醫院有三個主要特性和五大功能。三個特性包括施工速度快,收治規模大和成本低。五大功能包括隔離、分流、基本醫療服務、病情監測和轉診以及基本生活、社交需求。2020年2月,方艙的建造和使用成為武漢疫情防控中快速、大規模集中隔離和護理的重要舉措。現階段美國輕度至中度患者主要採取家庭隔離的措施。據王辰團隊介紹,與家庭隔離相比,如果美國設立方艙醫院按武漢收治水平,每10000人可容納10張病床,在未來兩個月內則可減少81%的美國感染率。因此,如能實現快速檢測,通過在方艙醫院而非居家隔離輕度至中度患者,美國可以避免數百萬例感染。
NEJM責任編輯林賽·巴登(Lindsey Baden)博士和副主編黃永堅教授在總結中表示,全球醫學界在過去十二周完成了諸多創舉,如病毒基因數據信息開放共享、快速應用新技術檢測新病毒、識別病毒-細胞結合受體、確定潛在藥物靶點、開發潛在療法、開展高質量多中心臨床研究等,為我們贏得這場抗疫之戰爭取了寶貴時間。他們強調,這都是全球醫護及研究人員攜手努力的結果,我們需要繼續堅持這一原則,並持續加快創新進程;同時,這場疫情大流行不斷警示我們,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齊心協力方有機會最終戰勝疫情。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