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還是「粘合」?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經濟觀察)「熔斷」還是「粘合」?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題:「熔斷」還是「粘合」?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記者 陳溯

  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有人認為,疫情是經濟全球化的「熔斷劑」;也有人懷抱希望,認為它可能成為連接全球的「粘合劑」。在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研討會上,全球政要、學者對疫情後全球化走向進行探討。

  ——全球化的本質和趨勢不會改變

  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表示,縱觀歷史,全球化在宏觀和微觀層面都帶來了變革性影響,全球化帶來了諸多機遇,使更多人擺脫貧困,給和平帶來真正保障,「保護主義可能會帶來暫時的解決方案,但最終會降低消費者可獲得產品的質量,也不利於出口,閉關鎖國無法帶來繁榮,擁抱全球化才能通往繁榮。」

  在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看來,雖然現在反全球化的噪音不斷,但全球化的本質和趨勢不會改變。全球化的根本核心是全球配置資源,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人類福祉,當今絕大部分國家仍需要獲得發展,就必然形成全球要素資源的流動,成為全球化繼續前行的根本動力。

  「經濟全球化有其內在動力和生命力。經過長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已經形成,無法退回到相互割裂和封閉孤立的狀態。」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王超表示。

  ——全球化的內涵與形式發生調整

  在大勢不變的情況下,全球化還是出現了無法忽視的新變化,需要國際社會作出相應調整。

  朱民表示,從目前看,全球化從純市場的追求效率和利潤最大化,走向追求更多公平、補償、安全,從商品、資本的流動,轉向技術、服務、信息的流動,更加重視技術轉移安全。在純市場運作的基礎上,逐漸走向市場、政府、國際的平衡。

  在專家看來,區域化的快速發展也是全球化的一種新變化。

  印度尼西亞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基金會副主席尤素夫·瓦南迪表示,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融合與合作計劃層出不窮,區域成功將累積勢能,促進全球的成功。

  王超表示,當前區域經濟合作進程加快,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近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正式籤署,標誌著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也對衝了逆全球化的勢頭。

  ——疫情是重塑經濟全球化的最大變量

  「疫情暴發之前,全球治理和全球經濟就已經很糟糕了,某些國家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嚴重影響了跨國經濟交往和國際多邊合作,而疫情激化了這些問題。」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表示。

  疫情將把全球化引向怎樣的未來?專家表示,「崩壞」中或許蘊藏著全面革新的機會。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表示,在正常時期,大多數變化都是相對緩慢的,但在危急時刻,變革的步伐就會加快,疫情可能會徹底重塑世界秩序。

  王超表示,疫情之後各國人心思穩,政治、社會心態更加理性,加強國際抗疫合作、推動經濟復甦的意願強烈,逆全球化勢頭可能有所放緩。疫情暴露出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缺失領導、協調不足、效率低下等問題,也被推上改革日程。除了加快改革全球治理體系和全球貿易體系,還需要發揮大國作用,摒棄意識形態之爭,跨越文明衝突陷阱,擔當大國責任,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推動世界向前發展。(完)

相關焦點

  • 「熔斷」還是「粘合」?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經濟觀察)「熔斷」還是「粘合」?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題:「熔斷」還是「粘合」?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中新社記者 陳溯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有人認為,疫情是經濟全球化的「熔斷劑」;也有人懷抱希望,認為它可能成為連接全球的「粘合劑」。在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研討會上,全球政要、學者對疫情後全球化走向進行探討。
  • 2020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也給全球治理帶來嚴峻考驗。中美關係緊張升級,逆全球化浪潮襲來。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衝擊國際經濟秩序,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大幅上升。而這些全球危機更加凸顯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程度,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成為更加迫切的需求。
  • 疫情後的全球化與中國對策
    截至目前,強政府的表現總體優於弱政府,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經歷此次疫情,將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到制度變革,強政府的歡迎度將進一步提升,個人向集體和國家的權利讓渡會進一步加大。6.隨著疫情在西方國家暴發蔓延,又開始了有關集體主義和個人自由之間孰優孰劣的爭論,並影響到各國防疫策略和措施的評價,比如強制「戴口罩」還是尊重個體自由,是開展「群體防疫」還是等待「群體免疫」,是保持開放的聯合防控還是隔絕於外的封閉邊境,這些選擇都與文化價值觀密切相關。民族主義抬頭,會增強對與自身文化不太相符的他國經驗的反感和排斥,遭遇衝擊後,又不得不做出反思和調整。
  • 「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活動在滬舉行
    來自海內外的諸多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聚一堂,探討疫情期間不同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教育應對舉措、變革方式及實施效果,研判後疫情時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態與新機遇,探索教育的創新路徑,加快推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此次高端對話活動從特邀專家圓桌會議開始。
  • 專家探討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專家探討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2020-11-27 19:07:29 與會嘉賓圍繞「十四五」規劃、疫情後消費態勢、雙循環新經濟等話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政策導向。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朝陽表示,每個人要尋求逆勢成長,「危」和「機」共存,變化並非都是不好的,也有機會,所以要更加勤奮地工作,用天空視角看看每個人和企業的全局,甚至尋求一些突破。
  • 習近平達沃斯論壇演講引發強烈反響 各國政要學者紛紛點讚
    習近平達沃斯論壇演講引發強烈反響 各國政要學者紛紛點讚 原標題:   在習近平主席發表演講後,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在現場稱習主席的演講讓人記憶深刻,令人鼓舞,再次表明她與主席有謀求開放、推動全球化的共同價值觀。她說習主席對瑞士國事訪問取得圓滿成功,雙方增進互信,並籤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
  • 美國疫情失控,禁止歐洲人入境,但美股仍然暴跌,一周第二次熔斷
    今晚美股再度熔斷,道指大跌近1700點,標普500指數跌超7%。川普盤前的講話也沒能給市場帶來信心。一、美國疫情失控,川普全國電視講話川普在今天的全國電視講話中提到:「正在調動聯邦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全部力量,來保護美國人民。
  • 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讀《全球化的悖論》-虎嗅網
    本書探討了什麼樣的全球經濟新秩序才最有意義。全球化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推動全球化的方法,錯的是我們追求的全球化的程度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在讀到《全球化的悖論》的三年前,我讀了一本關於全球貿易的書,叫《貿易打造的世界》,那本書很好地闡釋了人們因為對鴉片、咖啡和糖等產品的渴望而改變了全球格局,形成了一個以產品需求為根底的新世界。
  • 國際金融論壇:專家學者「解碼」全面可持續發展
    本屆年會以「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為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和舉措,為構建全球開放共贏新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首次面向全球觀眾提供在線直播。
  • 近200位專家學者「解碼」全面可持續發展
    本屆年會以「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為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和舉措,為構建全球開放共贏新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首次面向全球觀眾提供在線直播。
  • 與科學家面對面 探討後疫情時代的生活
    今天,與健康同行」為主題,邀請了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公共衛生機構和企業在內的13家單位共計34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以線上微講座和線下科學集市的形式為大家解讀新冠疫情,傳播公共衛生知識,展示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的最新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探討後疫情時代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
  • 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2020年04月26日 16: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廖崢嶸:新全球化將衝破疫情和政治藩籬
    原標題:廖崢嶸:新全球化將衝破疫情和政治藩籬新冠疫情導致全球貿易陷入某種程度停滯,會否釀成全面經濟危機還難以預言,但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幾成定局。近年來,全球貿易增速明顯放緩,出現所謂「全球化放慢」。一旦世界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甚至衰退,經濟全球化只會雪上加霜。
  • CCG主任王輝耀對話諾獎得主 我們需要中國學者和國際學者一起努力去解釋中國的現象
    10月4日,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與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怎樣的機制更適合當今全球經濟趨勢
  • 強世功:「天下一家」——「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治理困境和出路
    編者按:2020年5月4日,北京大學舉辦了「疫情重襲後的全球治理」理論研討會,來自學術界的數位專家學者共聚燕園就全球治理的熱點問題進行探討。本期澎湃北大號刊發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的發言實錄,以饗讀者。
  • 民航局「熔斷」升級 收緊入境航班政策:陽性旅客達5人 停航最低標準增至兩周
    民航局當天發布的通知稱:今起,航空公司同一航線航班,入境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旅客人數達到5個的,暫停該公司該航線運行2周;達到10個的,暫停該公司該航線運行4周。按照民航局今年6月發布的第一版「熔斷」機制,之前的標準是:入境航班落地之後旅客核酸檢測結果中,如果航空公司同一航線航班,入境後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旅客人數達到5個的,暫停該公司該航線運行1周;達到10個的,暫停該公司該航線運行4周。相比之下,航空公司如果有航班觸發了「熔斷」機制,停航最低標準從一周增加到了兩周。
  • 後疫情時代「全球語言治理的問題、視角與路徑」
    會議得到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外語》編輯部、《語言文字應用》編輯部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指導和支持,邀請了來自全國20餘所高校近40位專家學者,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語言治理的問題、視角與路徑」展開研討。
  • 學者談新冠︱張生:面對疫情,我們歷史學人能做些什麼?
    【編者按】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封城、隔離、口罩……每個人的生活都被其深深改變。面對這一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澎湃新聞·思想中心特別策劃「學者談新冠」系列稿件,訪談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者,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他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
  •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講師團由著名經濟學家、管理學家、各行業領軍人士、企業家、相關領域知名學者組成。2月1日晚,首期盤古智庫《抗疫轉型,企業生存》系列公益直播沙龍正式上線。該沙龍以《當前各地幫扶政策機會分析》為主題,由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擔任主講嘉賓,兩百多位企業家同時在線觀看。
  • 疫情持續到夏天,美經濟正衰退?美股應聲熔斷,川普疾呼:天佑美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當地時間16日下午3時,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發布會上表示,美國可能最早在7月或8月控制住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美國「可能「正在走向經濟衰退。在發布會上,川普表示,根據目前情況,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持續到七、八月份或者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