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也給全球治理帶來嚴峻考驗。中美關係緊張升級,逆全球化浪潮襲來。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衝擊國際經濟秩序,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大幅上升。而這些全球危機更加凸顯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程度,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成為更加迫切的需求。
2020年11月11日-12日,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外政產學研各界精英,知名前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負責人、多國商會代表和著名學者、知名企業家等,就百年變局下的全球化發展以及中國在全球化新進程中遇到的新機遇與新挑戰深入研討,旨在凝聚社會共識,共同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推動全球化和參與全球治理建言獻策。
30餘位駐華大使、40餘國駐華使館官員、中國跨國商會負責人、跨國公司負責人、國際主流媒體在華負責人、國際組織在華負責人、國際在華NGO負責人,來自外交部、中聯部、國新辦、商務部、科技部、人社部、生態環保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國家移民管理局等部委官員,國內知名企業家、主流媒體負責人,高校、研究機構、智庫界學者專家,CCG諮詢委員會顧問、主席、理事、專家等300餘人出席本次論壇。
11月11日,兩場研討會「全球化的十字路口:美國大選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全球化與多邊主義的復興:2021年及以後的中歐關係」在線上舉辦。
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美國大選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論壇中,來自中美兩國的知名專家學者和前政要圍繞大選後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美國新政府上臺後雙方如何管控中美緊張局勢,大選後的美國政府將在全球領導和多邊主義中扮演什麼角色,中美合作有何潛力,為推動貿易往來並實現經濟關係正常化,中美兩國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中美如何聯手對抗新冠疫情等話題展開探討。
在「全球化與多邊主義的復興:2021年及以後的中歐關係」論壇中,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和前政要圍繞美國大選後中歐在振興多邊主義方面的潛在合作領域,慕安會關於抗疫合作和未來全球安全的設想和建議,新任總幹事/美國新政府下的WTO改革歷程,中歐氣候變化合作,中國「十四五」規劃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劇變下的二十國集團,「脫歐」後的英國與全球化,中英經貿關係機遇等話題展開探討。「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Graham Allison,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中心院長Kerry Brown,《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國《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前世貿組織總幹事Pascal Lamy,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德國前駐美大使Wolfgang Ischinger等全球知名專家學者,以及CCG聯席主席、外交部原副部長何亞非,CCG聯席主席、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CCG顧問、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參與研討。
11月11日晚,CCG年度論壇晚宴在北京JW萬豪酒店舉行。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長郭衛民在主旨演講時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國正在為世界經濟保持穩定和增長做出貢獻並爭取做出更大貢獻。預祝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本次論壇成功召開。
CCG主任王輝耀在致辭時表示,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每一屆都匯聚了眾多中外政產學研等各界精英,為推進全球化發展及發揮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促進中國開放發展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寶貴建議。很榮幸CCG主辦的這個論壇得到了許多各界朋友的支持和關注,感謝大家的熱情幫助和積極參與。
聯合國代理駐華協調員桑愛玲(Amakobe Sande)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現在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浪潮的挑戰,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更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化。
法國駐華大使羅梁(H.E. Laurent Bili)在演講中指出,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一些分歧造成了國家間新的分歧。聯合國系統,特別是世界衛生組織面對這種情況的能力受到質疑。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找到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CCG資深副主席、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懿宸在演講中表示,我們應該格外注意確保全球化變得更加包容,其利益分配更加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