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2020-12-07 中國教育在線

  面對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於3月22日晚在直播平臺開播。李世鵬院士、黃憲達教授和成生輝博士在直播中分享了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應用。

  本次講座的三位主講嘉賓分別是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學助理院長、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憲達教授,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科學家、Dagoo平臺創始人成生輝博士。

  李世鵬院士談IT技術與疫情的一些思考

  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李世鵬院士首先對新冠肺炎疫情現狀和特點進行了分析,並呼籲人類在面對疫情時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希望全球政府和民眾能暫擱分歧,一起應對此次危機。

  李世鵬院士從五個角度與大家探討信息技術與疫情防控,包括可以直接應用於抗疫工作的成熟的信息技術、通過快速集成或快速研發後可投入應用的技術,此次疫情凸顯出我國不成熟的或缺失的IT技術,需要開發哪些IT技術以應對未來的防疫工作以及技術應用後的反思和改進。

李世鵬院士通過案例分享IT技術如何加快醫藥研發

  李院士指出,這次疫情凸顯了中國現有眾多的IT技術的優勢,包括電商、物流、 5G、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社區數據採集和防控,群體智慧的應用等等,同時也增強了IT行業在各領域應用的重要性,例如機器人、智能製造、無人工廠、自動物流、在線教育、遠程製造和遠程醫療。李院士在直播尾聲也提出了自己關於IT技術與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有意義的反思,鼓勵大家面向未來,研發更多更實用的技術,助力建設未來美好的生活。

李世鵬院士分享關於迅速復工復產的思考

  黃憲達教授分享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肺炎診斷技術研發與藥物開發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學助理院長黃憲達教授深入淺出地為收看直播的觀眾科普了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肺炎診斷技術研發和藥物開發。

  通過對比新冠病毒肺炎、流感和SARS,科研人員發現新冠病毒肺炎的體積非常小,傳染力非常強。黃憲達教授表示雖然中國境內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良好,但疫情尚未結束,他提醒大家需要注意境外輸入病例,並提出新冠病毒肺炎的流感化可能性非常高。「接下來的診斷檢測技術以及治療藥物的開發非常關鍵,我們需要特效藥來降低社會成本。」黃憲達教授說道。

黃憲達教授分享大流行病史的比對分析來源www.visualcapitalist.com網站

  黃教授表示減緩爆發式醫療負荷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檢測加隔離。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配合可以幫助診斷技術的研發和藥物開發,例如人工智慧閱片軟體與系統可以提升新冠肺炎CT閱片效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結合可以提高藥物的設計與開發的效率。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新冠肺炎智能閱片系統為疫區一線進行智能閱片,出具智能分析結果

  成生輝博士淺談疫情大數據可視化展示與分析

  新冠病毒的傳播過程極其複雜,其影響因素多種多樣,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理解和分析其傳播過程是非常重要且繁瑣的工作,對疫情監控、溯源和政府決策極其重要。

  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科學家成生輝博士圍繞大數據可視化,直觀地為大家呈現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過程,分享了疫情在中國各省以及全球各地的形勢及其動態變化,並對疫情形勢進行分析。通過可視化界面,成生輝博士將中國的疫情數據與全球的疫情數據進行了對比,以及境外輸入路徑的分析,並把新冠病毒肺炎跟歷史上其他重大傳染病,如黑死病、天花、伊波拉病毒等做了比較和分析。成博士希望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大家從不同角度更為清晰直觀地掌握相關數據,更好地應對當前乃至未來的疫情。

大數據呈現3月21日新增感染人數前十的國家和地區 來源:Dagoo平臺

  大數據分析的前景受到全球國家的高度重視,也將受到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如何用簡單的方法生成高效的、專業的數據分析已成為醫療、教育、科研、物流等領域的急切需求。

成生輝博士介紹大數據如何呈現各大洲疫情蔓延情況 來源:Dagoo平臺

  李世鵬院士簡介:

  李世鵬院士現任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副院長。他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創始成員和副院長。他是IEEE Fellow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還是一家中國上市的人工智慧領軍企業的集團副總裁及研究院聯席院長,一家物聯網領軍企業的CTO。他是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起人之一及聯合秘書長。

  李世鵬院士曾任《IEEE電路與系統視頻技術學報》總編輯,在多媒體、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領域極具影響力。他擁有200項美國專利並發表了330多篇國際論文(H指數76)。他培養出四位MIT TR35創新獎的獲得者。李院士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Lehigh大學博士學位。

  黃憲達教授簡介:

  黃憲達教授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學助理院長、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他於2003年畢業於臺灣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此前為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他曾任職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主任及生物科技學院副院長、臺灣生物資訊學會理事長等。

  黃憲達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計算生物、生物信息、基因體學、宏觀基因組學、智能生物醫藥科技(藥物設計、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生物資料庫設計與開發等領域。他曾獲臺灣科技傑出研究獎(2010年及201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優秀年輕學者(2009年)。黃憲達教授發表的論文超過160篇,其中包含Science, Nucleic Acids Research、Hepatology、PLoS Biology、J.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等高質量期刊。黃憲達教授所開發的 MicroRNA資料庫(miRTarBase)是目前國際認可的匯集數據最完整的微小RNA生物資料庫,已廣為全世界科學家所使用,在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領域有重大影響。

  成生輝博士簡介:

  成生輝博士是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科學家、大數據可視化實驗室負責人以及Dagoo平臺創始人。他博士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他曾在德國弗裡德裡希·席勒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醫學研究所、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哈佛大學進行訪問研究。

  他先後於2015年和2016年獲得國際可視化年會最佳海報提名獎,並受邀在大會上擔任授課導師。他曾擔任2019年國際可視化年會(短文)程序委員會委員、中國可視化與可視分析專委會委員、CSIG-VIS2019高峰論壇(深圳)執行主席,併入選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

  3月27日至4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網絡直播課程又雙叒叕來啦!系列課程面向全國中學生,邀你體驗大學課堂,領略不同學科的魅力。

  足不出戶就能聽大咖在線授課,我們相約直播間不見不散!更多課程預告敬請關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招生辦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聽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
    面對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於3月22日晚在直播平臺開播。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上周末,「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在網上直播平臺開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在直播中分享了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應用。
  • 人工智慧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
    近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由上海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復高峰論壇」和「衰老、心臟健康與 AI 智能」互動體驗現場傳出消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心血管慢病防控帶來更高更多要求。專家認為,面對心血管慢病持續增長的態勢,利用人工智慧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將有效彌補現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 深圳發布 | 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設立;深大1個實驗室、南科大...
    金融EMBA項目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依託港中大(深圳)設立,這也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由此,港中大(深圳)的終身教育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將為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多人才保障。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調查問卷反饋報告
    為更好打贏此次疫情戰役,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學校複課復學工作,南通市政府網站於2020年3月5日至2020年3月31日開展了此次問卷調查,現將本次調查結果反饋如下: 一、調查結果 1.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注程度?
  • 港中大(深圳)就業服務中心成立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黃付平 通訊員 潘瑩)大學生求職難題如何對症下藥?大學畢業初入職場,如何做到有備無患?學生與企業之間如何做到精準對接?昨日上午,港中大(深圳)就業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務求通過學校和學院層面,為學生一一解答問題。
  • 河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1月8日下午,河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副省長徐建培通報了河北省新冠肺炎處置工作情況;省衛建委、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圍繞疫情防控、交通運輸和個人防護等情況作介紹,並答記者問。
  • 謝曉亮:助力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給全世界帶來了極大挑戰,科學的價值也因此尤為凸顯。為增進科學對人類重要性的認識,「科學之光,溫暖世界」被定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 終結疫情的「殺手鐧」是什麼?動物模型在突發傳染病防控中有著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未來科學大獎周「病毒與人類健康主題論壇」上得到答案。
  • 南開大學與推想科技利用CT影像AI篩查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同樣可以看到AI的助攻。南開大學計算機學院程明明教授團隊聯合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肺炎CT影像AI篩查系統,已在包括湖北在內的國內40家醫院應用部署,輔助醫生開展新冠肺炎快速診斷、程度評估、病程動態監測等工作。
  • 2019結構生物學專題研討會在港中大(深圳)舉辦
    「2019結構生物學研討會」於2019年12月16日在港中大(深圳)成功舉辦。
  • 港中大(深圳) 2020年綜合評價開始...
    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可登錄港中大(深圳)官網,進入「綜合評價招生報名系統」( https://ugapply.cuhk.edu.cn/zongping)進行註冊,根據系統提示完成報名申請。廣東、上海、山東、福建及江蘇的報名截止時間是5月31日,浙江省的報名截止時間是6月10日。對於選拔程序及考試時間安排,校方將視國家疫情防控情況安排而定,具體時間、形式和要求另行通知。
  • [新聞聯播聚焦]媒傳學院馬姣姣榮獲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優秀...
    [新聞聯播視頻]【用奮鬥的青春告白祖國】大學生在鄉「戰疫」 磨練中成長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黨員馬姣姣作為其中一員,獲得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授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優秀大學生群體
  • 港中大(深圳)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大賽重磅來襲!
    來源:陸家嘴雜誌港中大(深圳)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大賽CUHKSZ Remote Sensing Data Processing Contest為了增強我校學生對衛星遙感數據產業的了解和興趣,培養衛星遙感數據人才,助力衛星遙感數據的應用與發展
  • 加強黨建引領 助力疫情防控 德州市德城區檔案館貢獻蘭臺力量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9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眾志成城,奮勇抗擊。德州市德城區檔案館也圍繞防疫工作大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檔案業務工作。主動擔當,服務防控大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形勢嚴峻的疫情,德城區檔案館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選派一名業務骨幹常駐德城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班,對疫情防控檔案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為了隨時做好服務工作,建立了疫情防控檔案工作微信群,確保各類疫情防控文件材料得到全面收集、規範整理和安全保管,為疫情防控檔案接收進館工作做好保障。
  • 港中大(深圳)兩位教授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原標題:港中大(深圳)兩位教授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3日訊 日前,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公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張大鵬教授、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黃憲達教授入選,其中張大鵬教授已連續六年入選。
  • 中科大附一院教授赴義大利協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中國科大附一院教授赴義大利協助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派,3月25日中午,安徽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徐曉玲教授作為中國政府第三批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顧問,從福建福州飛赴義大利支援該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大邑縣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雙盲」應急演練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4日訊 為檢驗、提升大邑縣新冠肺炎突發疫情應急處置能力,2020年4月23日,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組織在縣行政中心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雙盲應急演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指揮長鄧蔚,副縣長、副指揮長薛燕出席演練,市疾控中心專家王亮到場進行指導。縣委宣傳部、社治委、縣衛健局、教育局、公安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經科信局、晉原街道辦等13個單位、部門參與了演練,全縣各鎮街、部門、醫療機構及學校負責人約130餘人觀摩演練。此次雙盲演練以桌面推演加場景結合的形式開展,按照「雙盲」原則,事先未通知演練的時間、地點和演練內容。
  • 中國醫療隊助力赤道幾內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自2020年3月14日赤道幾內亞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援赤幾中國醫療隊迅速行動,全力參與赤幾疫情防控工作。醫療隊根據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提煉要點,製作演示文稿和學習文檔,翻譯成西班牙語,提供給當地醫務人員,並就診療和防控要點進行深入交流。
  • 港中大(深圳)486名研究生畢業
    11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五屆研究生畢業,486名研究生滿載收穫踏上新徵程。同時,港中大(深圳)迎來首屆4位博士畢業生,他們均來自理工學院的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博士項目。據悉,港中大(深圳)今年畢業的研究生在校期間表現優異,很多同學在讀研期間參與學科競賽或取得科研成果,在國內外期刊、會議發表論文,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其中,人文社科學院同學在多次全國口譯大賽和英語演講比賽中榮獲獎項,數據科學碩士項目同學在國際級AI-Trans全球智能網絡傳輸競賽中獲獎。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點讚港中大(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
    中國教育在線訊 成立於2017年,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領銜的港中大(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於2019年迎來豐收期,陸續產出高品質研究成果。在談及當今藥物發展所面臨的難題時,瓦謝爾教授表示,研究院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等現代科技手段,來發現新的生物標記、開展藥物開發以及生物機制的探索等,這也將是未來計算生物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