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颳風下雨對新冠病毒傳播有加速作用」、「口服或者注射消毒液能消毒」、「用漂白劑洗水果蔬菜可預防新冠病毒」……近期,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謠言又開始「死灰復燃」,混淆視聽。今天平臺將帶您揭開真相,擊碎謠言。
謠言一:颳風會把病毒吹得到處都是,下雨會讓病毒更快繁殖,都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
真相:並不會!
日前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病毒要附著在一些東西上來傳播,最突出的就是通過飛沫,狂風中病毒很快就被稀釋了,在空氣裡達不到一定濃度,病毒自然不會傳播。
在潮溼的環境中,細菌可能會更快繁殖,但病毒和細菌不同,只能寄生在宿主體內繁殖,所以潮溼不會增加病毒數量。另外,病毒以極小的飛沫形式飄浮在空中,下雨後,這些細微的飛沫會附著在雨水中降到地上被衝刷走,這樣就無法進入大家的口鼻導致感染了。
謠言二:在川普自曝服用抗瘧疾藥物羥氯喹預防新冠病毒引發巨大爭議後,美媒又曝出一些美國人為預防新冠的「奇葩」新方法:「用漂白劑洗水果蔬菜。」
真相:不可取!
用漂白劑清洗水果和蔬菜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組織損傷和腐蝕性傷害」等健康風險,應該嚴格避免這種情況。
謠言三:口服、注射消毒液能消毒。
真相:無稽之談。
如果把84消毒液等直接用在人身上,它不能消毒反而會成為毒藥,口服或者注射消毒液更是無稽之談,千萬不能嘗試。
謠言四: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
真相:信息不完全準確。
近日,一條《李蘭娟院士: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報導被大量轉發。記者向李蘭娟院士求證後獲悉,該報導信息不完全準確,與李院士本人觀點不符。6月19日下午,在杭州海關舉辦的抗疫經驗交流會上,在說到冷鏈運輸環節的疫情防控時,李蘭娟院士表示:「一般情況下,病毒在冷鏈上能較長存活。在我們已知並掌握的病毒中,處於4℃左右可以存活3~6個月以上,-20℃以下可以長期存活達20年左右。不同的病毒存活時間也不一樣。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的病毒,從出現到現在才8個月,對它的認識及耐低溫能力尚需進一步研究。」
對於病毒存活時間的表述中,李院士本意並非特指新冠病毒,並強調「一般情況」和「已知病毒」,部分媒體沒有正確理解便進行報導,對公眾造成誤導。
謠言五:李蘭娟認為北京新冠疫情可能將全面爆發?
真相:假的。
6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網傳文章的內容根本不出自她本人,她從未表述過這樣的觀點,文章的觀點也和她本人的觀點不相符。
謠言六:新冠病毒最初就是停留在鼻腔黏膜上,所以要用酒精塗抹鼻腔,這樣可以預防新冠肺炎發病。
真相:用酒精處理鼻腔有害而無利。
鼻子依靠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功能,承擔著在各種環境中呼吸活動的第一關口重任。整個鼻腔是由黏膜組成的,起著溼潤鼻腔、阻止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侵襲的作用。使用酒精塗抹鼻腔,酒精接觸到鼻道黏膜,除了對黏膜產生刺激外,還會與吸入鼻腔微小顆粒中的雜質(如鈣、鈉)產生化學反應,破壞鼻腔黏膜的酸鹼環境,使得鼻腔黏膜壞死,產生創面出血,鼻腔黏膜喪失了屏障作用,防禦能力大打折扣,反而增加感染肺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