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2020-11-28 騰訊網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究竟會經歷什麼?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官網刊登了這樣一個故事。

約翰是一名68歲的退休老人,生活在美國[1]。

2020年3月26日,他由於咳嗽和呼吸困難去醫院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他當時呼吸衰竭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不得不用上呼吸機。

圖片來源:芝加哥醫學院官網,圖右為約翰

肺部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受害器官,如同約翰一樣,大多數患者因為發熱、咳嗽等呼吸系統症狀去醫院。肺的最主要功能就是通氣和換氣,我們呼吸,將空氣中的氧氣吸入肺部並交換到血液當中,同時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

圖源:阿源醫生

新冠病毒對約翰的肺做了什麼?為什麼那麼快就呼吸困難?

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只有侵入細胞才可以繁殖。

典型的情況是:病毒靠著飛沫傳染的方式經嘴鼻吸入後到達肺部,然後侵入氣道與肺泡的細胞。這樣的侵入常常導致肺部宿主細胞死亡;免疫系統反擊也會損傷肺部細胞,細胞受損之後,血管、間隙的液體就會進入肺泡,引起肺泡積液,影響通氣和換氣功能,患者感受會表現為氣短、呼吸困難等。

呼吸困難,導致攝入氧氣不足,血氧濃度下降,各組織從血液中獲取的氧就會減少,缺乏能量而無法正常運轉,最終導致器官功能障礙、甚至衰竭。

當呼吸無法正常時,需要使用呼吸機,暫時幫助肺執行呼吸功能,給其他器官供給能量。

呼吸機能像水泵一樣,將氧氣泵入人的肺內,維持著約翰的正常生命活動,等待免疫系統發揮作用。

呼吸機是重症患者的保命秘籍

當病毒感染時,機體會迅速啟動包括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在內的免疫防禦機制。

特異性免疫反應包括了:

CD8+T細胞對靶細胞的細胞毒作用;

B淋巴細胞產生的抗體特異性地中和病毒從而阻斷感染;

巨噬細胞吞噬病毒等

……

特異性免疫應答出現慢,通常在感染96小時候發揮作用,

但是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則是病毒感染即可出現並且全程參與的,這個過程包括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向感染部位聚集:

分泌活性介質和炎症因子

清除壞死細胞

……

但是正如命名裡所說的,非特異性免疫的「非特異性」,對正常細胞和感染細胞的不加區分,見鬼殺鬼,佛擋殺佛

在整個病毒感染過程中,雖然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密切配合保護我們人體的,但是特異性免疫反應才是完成病毒清除的關鍵因素[2]

但是如果機體不能在病毒入侵機體後產生足夠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有效清除病毒,機體就會不斷加強非特異性炎症反應低效地清除病毒,形成正反饋,不斷加強,就可能導致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引發細胞因子風暴——有一種觀點認為,病情由輕轉重,細胞因子風暴是罪魁禍首

老年及伴有基礎疾病患者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無法完成或需要長時間的誘導才能發展出有效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感染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依靠不斷加強的非特異性炎症反應來抵抗病毒侵襲和擴散,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的風險更大,更容易發展成重症,病死率也更高。

約翰是一名典型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老年人、男性偏多、肥胖、合併其他併發症

一項發布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論文研究了紐約市2家醫院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群體的狀況,研究共納入了1150名患者,257名(22%)為重症,中位年齡為62歲(51-72),這些重症患者中,大多數是60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男性,其中近一半患有肥胖症[3]。

過山車一樣的病情波動

上了呼吸機後,這位老年患者好久都意識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做什麼?直到4天以後,醒過來。

圖片來自網絡

他感到渾身不適——發燒、咳嗽、氣短、呼吸困難、味覺/嗅覺喪失……隨後,病情像好好壞壞,像過山車一樣波動,持續了9天。

在那時,已經有一些前期研究提出了可能有效的療法。在美國芝加哥,治療最嚴重的新冠肺炎患者「三板斧」是:呼吸機、羥氯喹、抗HIV病毒藥物克立芝。

約翰這三項都用上了。

但不久,醫生發現他的血壓和心率降低,隨後檢查發現,他的腎功能衰竭。

前期的研究已經發現:新冠病毒主要攻擊肺部,但不僅是肺部,危重症患者是多個系統的損傷。

上海第一批援鄂專家鐘鳴在疫情初級接受鳳凰網採訪時就說,他剛來的時候,對 ECMO 在危重病人的治療抱有很大希望,但實際臨床中並不能這樣,很多重症患者不僅經歷,不僅僅是肺部損傷,突然加速的病情,損害的肺外的——循環系統、肝臟、血液系統等,整個都有嚴重的打擊,危重症患者會有呼吸系統衰竭、敗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衰竭等。

有的新冠肺炎就像晴天白雲,突然就狂風暴雨。

圖片來自網絡

之所以這樣,與ACE2受體有關。

目前認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是新冠病毒結合人體細胞的受體,ACE2在心臟和肺部高表達,病毒主要侵入肺泡上皮細胞,導致呼吸道症狀,但是在有基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感染後這些症狀更加嚴重。在心血管和免疫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ACE2參與心臟功能以及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展。

比如腎損傷。2月初,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發布的一篇研究顯示,感染病毒的患者中約有 3% 至 10% 存在腎功能異常,包括肌酐或尿素氮升高。此外,有 7% 的患者出現急性腎功能損害[4]。

比如心臟損傷,之前已經有研究顯示,MERS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急性心肌炎和心臟衰竭,而新冠病毒與MERS病毒致病性相似。上述柳葉刀的研究中,這項研究中,五分之四的心肌損傷患者被送入重症監護病房(ICU),這表明COVID-19患者心肌損傷的嚴重性[5]。

此前報導的一些病例中,也有一些患者是由於心血管症狀,比如胸悶,去看醫生,並沒有出現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但後來卻被確診為患有新冠肺炎。可能的原因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低氧血症等導致了心肌細胞的損傷。

比如肝損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 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提到,臨床上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可出現肝酶、乳酸脫氫酶升高。

比如心血管系統的慢性損傷。一項對25名從SARS-CoV感染中恢復的患者進行的為期12年的隨訪調查發現,高脂血症68%,心血管系統異常44%,葡萄糖代謝異常60%,因為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相似,所以也有可能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慢性損害[6]。

這個時候,醫生做的就是在病人疾病惡化時提供生命支撐——時上呼吸機、輸液等,讓他們撐下來。

圖片來自網絡

恢復

約翰是幸運的,他的免疫系統最終反應過來,康復了。

4月4日,在入院8天後,約翰出院了,但很多重症患者並沒有這麼幸運。如果新冠肺炎發展為重症,預後是很不樂觀的。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危急時,呼吸機可以救命。但是許多研究已經發現——呼吸機不能發揮力挽狂瀾的作用,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依舊很高。

中國疾控中心發表的關於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研究,在7w+病例中重症病例佔13.8%,危重病例佔4.7%,危重病例的粗病死率為49%[7]。

上述柳葉刀的研究中,進入醫院後,79%的患者接受了呼吸機,最終結果還是截至2020年4月28日,已有39%的患者在醫院死亡;37%的患者依舊在住院。

這項論文的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資深呼吸科專家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高死亡率感到震驚,「天知道這有多恐怖!這絕對不是普通的流感。」[8]

患者年紀越大,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就越大,死亡率也越高。

這篇論文的作者在接受華爾街時報採訪時說,7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70%的概率用上了呼吸機還是去世了;8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80%以上儘管接受了呼吸機,但還是去世了。

有一種觀點認為,不同地區的人群特徵不同,新冠肺炎轉變為重症的高危因素可能不一樣,在美國是肥胖,在中國可能是吸菸,在義大利是高齡。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經接近1000萬(超過990萬),而且從新增病例曲線上看,依舊保持快速增長,這無疑是一場席捲全球的災難。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其形容為「人類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面臨的最嚴峻危機」。

新冠肺炎的諸多特徵讓這個疾病管控變得非常棘手:

新冠肺炎的發病症狀不典型,病情隱匿。發病症狀不僅是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味覺/嗅覺喪失,其他的如發病症狀如心血管疾病等,部分患者感染後無症狀,無症狀患者也可以傳染;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方式存在假陰性可能,漏檢的患者進入社會中,就可能造成朋友、家人等的感染;

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高

患者康復後,可能會有肺纖維化、心肌受損、慢性心血管系統損傷等後遺症等。

目前,國內疫情雖整體受控,北京疫情已經大致穩定,但依舊有很多不穩定因素——一旦某個高傳染性病毒進入社會,要找出所有可能的接觸者並全部隔離,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儘管聽起來難以置信,疫情會在較長一段時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一句話很好總結了我們以後的生活:「疫情會在接近零病例的水平波動,生活會在接近常態化的水平繼續」

參考文獻:

[2]陳成, 張小容, 鞠振宇, 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的機制及相關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J/OL] . 中華燒傷雜誌,.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3285.htm.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4-00088.[網絡預發表].

[3]Epidemiology,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s of critically ill adults with COVID-19 in New York C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Cummings, Matthew J et al.The Lancet, Volume 395, Issue 10239, 1763 - 1770

[4]Caibin Fan, Kai Li, Yanhong Ding, Wei Lu Lu, Jianqing Wang.ACE2 Expression in Kidney and Testis May Cause Kidney and Testis Damage After 2019-nCoV Infection.medRxiv 2020.02.12.20022418;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2.12.20022418

[6]Chan, J. F.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Lancet 395, 514–523 (2020).

[7]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 [J/OL] .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20,41 (2020-02-17).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1998.htm.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20.02.003.[網絡預發表].

[8]elderly covid-19 patients on ventilators usually do not survive new york hospitals report.washingtonpost.

文章不錯?

底部請隨手點個「在看」喲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進展比非典更快
    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表示,他們發現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現的是一種嚴重ARDS(呼吸衰竭),與2003年非典相比,這一次呼吸衰竭進展得更快,缺氧有時候發展很明顯。
  • 一名法國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生殖器官長時間異常勃起症狀
    近日,《美國急診醫學雜誌》刊登了一個來自法國的新冠肺炎病人的病例報告。但與其他關注患者呼吸系統的報告不同的是,法國的醫療人員發現這名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了一個與男性生殖器官有關的併發症。如下圖所示,這個由《美國急診醫學雜誌》於6月27日刊登的法國病例的報告顯示,一名法國62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了生殖器官異常勃起的情況。該病例報告認為,這一情況與新冠肺炎已經被大量報告的會導致血栓出現的併發症有關,並表示此前新冠肺炎引發的血栓大多為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而男性生殖器出現血栓的情況,此前並沒有過報告,尚屬首次。
  • 韓國:揭示新冠肺炎患者肺損傷機理
    科技日報首爾11月8日電 (記者邰舉)韓國東亞科學網站日前報導,韓國一項研究發現,誘發新冠肺炎患者細胞因子風暴的是一種參與脂質合成的蛋白質。失控的細胞因子風暴導致患者肺損傷。該院老齡化人工幹預專門研究組高級研究員徐英教(音譯)帶領的研究團隊與韓國嶺南大學和韓國慶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經過共同研究發現,人體內控制脂質合成的關鍵轉錄因子——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SREBP)參與了誘發新肺炎冠患者的細胞因子風暴。
  • 進展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見心肌損傷,如何識別與處理?
    新冠肺炎患者除了有典型的呼吸系統表現外,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現了心臟受累的表現,可有急性心肌損傷、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多種心臟表現。特別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報告,通過對武漢金銀潭醫院188例新冠肺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後發現,約1/3的患者入院時hsTNI水平≥ 6.126 pg/ml,死亡率高達50%。
  • 華中科大發表國際頂級期刊Cell,聚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報導了新冠肺炎去世患者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睪丸等七種器官的組織病理學改變,通過基於高壓循環技術(PCT)及TMT標記結合鳥槍法蛋白質組技術,對新冠肺炎患者以及非新冠肺炎患者相應組織樣本進行質譜數據採樣和蛋白質組學分析。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英國208個重症監護病房中27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FNAR2基因表達水平較低,該基因與幹擾素的合成相關,而幹擾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時,OSA基因簇變異也是重症患者的特點之一,該基因有助於遏制病毒複製。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英國208個重症監護病房中27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FNAR2基因表達水平較低,該基因與幹擾素的合成相關,而幹擾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時,OSA基因簇變異也是重症患者的特點之一,該基因有助於遏制病毒複製。IFNAR2和OSA的異常使患者的先天免疫能力較差。
  • 研究:IL-6可準確預測新冠患者呼吸衰竭 重症「過線」後風險增加22倍!
    研究:IL-6可準確預測新冠患者呼吸衰竭 重症「過線」後風險增加22倍!多項研究顯示,更好地理解IL-6在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型患者)發病機制中的確切作用,可能有助於控制該疾病。新冠肺炎特點之一是臨床過程症狀不均一。雖然大多數患者僅出現輕度症狀,但相當一部分患者隨著缺氧的增加而發展為嚴重的疾病,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大量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已經把重症監護能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專家: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難度比SARS高,它會攻擊多個器官
    新冠肺炎重症治療進展牽動人心。2月19日晚,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控科主任吳安華等三位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開新聞發布會,他們一致認為: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救治難度比SARS大,但病亡率低於SARS。
  • 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重症風險更高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涵蓋逾3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全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監護的可能性幾乎是女性患者的3倍。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的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男性患者因新冠肺炎死亡的風險更高。
  • 新冠肺炎患者為何普遍存在腎功能異常?|鈦媒體科普
    該論文是較早獲得重症病人死亡病因的一項研究成果,也是首個通過 CT 掃描方式來展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腎數值過程的一篇臨床研究論文。作者在論文中表示,發表這篇研究成果,是希望迫切找到一種有效的治療策略,提供可用的手段來防止數千名重症患者的病情惡化和死亡。
  • 青海累計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4例 挽救12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青海累計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4例 挽救12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2020-10-18 13:55:12孫睿 攝   中新網西寧10月18日電 (孫睿)18日,青海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秘書長馬常德在青海西寧表示,截至目前,青海省累計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4例,捐獻器官11個,角膜組織2個,挽救了12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診治,來自心臟重症專家的建議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導致的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易被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掩蓋,且常與患者的基礎心臟病、多器官衰竭混雜,臨床救治困難,且臨床上諸多救治問題仍有爭議。近日,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匯集臨床一線專家的有限經驗,並參考已發表的文獻和國家方案,形成了專家建議。
  • 對抗新冠肺炎,守住重症治療最後一道防線!
    與輕症患者相比,其他10%~20%的重症患者治療更加棘手,這部分患者在疾病後期可能啟動嚴重的炎症風暴。這種情況下,不僅肺部受到明顯損害,還可能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以及低血壓、休克等複雜狀態。因此全國一線的重症醫師都在為合理治療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癒率而努力。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肺炎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後細胞組織的改變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人體器官病變和衰竭時出現哪些分子的改變。截至2021年1月11日,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全球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93萬人。我們已知病毒入侵人體後會對多個器官造成損傷,但並不清楚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進而限制了可能採取的提前幹預和治療措施。
  • 肺炎會導致器官衰竭嗎?知名專科孫玉德告訴您
    肺炎器官衰竭的表現首先是呼吸衰竭,主要見於重症肺炎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發熱等不適,此時喘悶症狀明顯,可有顏面部的發紺、心慌心悸、頭暈。如果合併了Ⅱ型呼衰,還可以伴有精神神志的改變,例如譫妄、嗜睡、甚至昏迷等。繼發心功能不全時,可以伴有雙下肢浮腫、腹脹、尿小,胸悶程度明顯加重。
  • 炎症因子ICPS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症,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此外,隨著重症病程進一步發展,患者多個臟器都會出現問題,包括心肌損傷、腎功能衰竭等。因此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相關指標的即時快速監測對患者的及時有效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新冠肺炎重症或與基因變異有關
    同樣感染新冠肺炎,為什麼一些患者輕症治癒,而另一些患者病情嚴重?這是圍繞新冠病毒的關鍵待解問題之一。研究人員指出,擁有這種變異的人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不會增加,但一旦感染就很有可能發展成重症。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安德烈亞·甘納解釋說:「目前,我們對這一基因區域的了解仍然很少,它可能具有治療價值,但我對它能否在短期內實現沒有把握。」他說:「因此,目前我們側重於對生物學的理解,為以後的研究開闢新的途徑。這或將有助於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生病而另一些人不生病。」
  • 【武醫先鋒】徐亮:為重症患者守住最後的「生命防線」
    作為重症醫學科主任、黨支部書記,徐亮每天都在和死神展開較量,在時間、人員、設備上,給予患者最「精心」的保護:進來的患者都是生命垂危的,包括器官衰竭患者、嚴重感染患者、嚴重併發症患者等,無一不是在生命線上掙扎。可以說,進ICU,是患者的最後一道保障。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在此基礎上,空軍軍醫大學陳志南院士等人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日開展了美普拉珠單抗治療新冠肺炎的小型臨床試驗,該臨床試驗在空軍軍醫大學附屬唐都醫院開展,共收入了2020年2月3日至10日的17位新冠肺炎患者(4位普通患者、6位重症患者和7位危重患者)作為試驗組,並以該醫院同時期的11位新冠肺炎患者(4位普通患者、4位重症患者和3位危重患者)作為對照組,患者年齡在18-78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