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新冠肺炎重症或與基因變異有關

2020-10-30 參考消息

同樣感染新冠肺炎,為什麼一些患者輕症治癒,而另一些患者病情嚴重?這是圍繞新冠病毒的關鍵待解問題之一。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0月28日宣布,一項分析結果表明,3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變異與疾病最嚴重的形式之間存在關聯。研究人員指出,擁有這種變異的人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不會增加,但一旦感染就很有可能發展成重症。

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安德烈亞·甘納解釋說:「目前,我們對這一基因區域的了解仍然很少,它可能具有治療價值,但我對它能否在短期內實現沒有把握。」他說:「因此,目前我們側重於對生物學的理解,為以後的研究開闢新的途徑。這或將有助於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生病而另一些人不生病。」

報導稱,這一領域的發現不僅能幫助抗擊當前疫情,還有助於防範未來的病毒。目前有多個研究小組正在對這個染色體區域進行研究。他們一致認為,它控制了某些有利於病毒入侵以及隨後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的基因的表達。

報導還稱,在大多數重症變異患者中,存在一個發病幾天後出現的繼發性惡化階段。在某些情況下,這一階段會導致免疫系統和炎症機製做出過度和異常的反應——細胞因子風暴,這意味著有關免疫控制的分子被大量釋放,最終可能導致機體衰竭和癱瘓。

但是,具體機制和觸發這一過程的特定基因尚不明確。3號染色體上可能對病情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基因變異,似乎主要涉及一個受6個基因調控的區域。

報導指出,新冠病毒已被證明能與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結合,而這6個基因中恰好有一個與這種蛋白質相互作用,還有一個與肺部對病原體的炎症性免疫反應有關。

據報導,本周,美國耶魯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共同創建的布羅德研究所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細胞》期刊上發表了對數億個暴露於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細胞進行檢查的結果,印證了之前指出的ACE2基因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原因的研究。

耶魯大學另一個研究小組也在本周發表一項研究稱,除了得出與疾病相關的6個基因的相同結論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幾個可能與新冠重症有關的炎症標誌物與基因之間的關聯。(編譯/李子健)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英媒:科學家發現導致新冠重症基因
    它們使有些人比較容易出現新冠肺炎嚴重症狀。這一研究結果揭示出免疫系統在哪裡出了問題,這可能會有助於確定新的治療方法。英國愛丁堡皇家醫院的會診醫生肯尼思·貝利博士表示,儘管疫苗正在研製之中,新的治療方法仍是必要的。他是「重症監護易感率和死亡率遺傳學」(Genomicc)研究項目的負責人。科學家對英國各家醫院200多個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DNA進行了研究。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英國208個重症監護病房中27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FNAR2基因表達水平較低,該基因與幹擾素的合成相關,而幹擾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時,OSA基因簇變異也是重症患者的特點之一,該基因有助於遏制病毒複製。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英國208個重症監護病房中27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FNAR2基因表達水平較低,該基因與幹擾素的合成相關,而幹擾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時,OSA基因簇變異也是重症患者的特點之一,該基因有助於遏制病毒複製。IFNAR2和OSA的異常使患者的先天免疫能力較差。
  • 流行病學、重症醫學、病毒學、疫苗研發四大領域專家:「我與新冠...
    年末,《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記者採訪了流行病學、重症醫學、病毒學、疫苗研發四大領域域的權威專家,請他們回顧這一年與新冠病毒對戰的經驗,並對當下疫情最新走勢做出分析。
  • NEJM:新冠重症相關基因如何影響病情?兩項研究揭示潛在機制
    今年6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一篇有關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初步鑑定出兩個基因位點(3p21.31位點rs11385942和9q34.2位點rs657152)與重症顯著相關。
  • 基因簡報丨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啟用,重症新冠患者或與...
    2021年向中國大陸供應至少1億劑BNT162 mRNA新冠核酸疫苗,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向中國大陸供應至少1億劑BNT162 mRNA新冠核酸疫苗,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12月11日,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中國中山大學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Science 發表論文稱,通過分析2700多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
  • 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耗竭和多樣性喪失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風險因素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耗竭和多樣性喪失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風險因素  中新網昆明3月30日電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與雲南省傳染病專科醫院合作,鑑定出CD4+T細胞功能多樣性損傷和以TIGIT為代表的免疫負調控分子在CD8+
  • 南非專家: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呈年輕化
    (抗擊新冠肺炎)南非專家: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呈年輕化中新社約翰尼斯堡1月6日電 (記者 王曦)針對當前激增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南非醫學專家6日回應稱,在發現新冠肺炎病毒發生變異後,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明顯呈現年輕化。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在一組659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約佔3.5%)抗病毒相關基因存在先天突變;在另一組987名患者中,至少101名患者(即至少10%)體內存在「敵我不分」、攻擊自身免疫系統的自體抗體。這兩種免疫系統的薄弱點都會導致I型幹擾素在患者體內難以發揮作用。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中國首次證明臨床有效據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20年4月20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陸軍軍醫大學(中國第三軍醫大學)和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康復者體內的抗體,只有極少數能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受體的結合,他們從中鑑定出兩種可完全阻斷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新冠肺炎的預防和治療。
  • 重症新冠肺炎的主要遺傳風險因素竟來自尼安德特人
    2020年10月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Hugo Zeberg和Svante Paabo研究了一組與感染冠狀病毒SARS-CoV-2的患者住院和呼吸衰竭的風險較高有關的基因,發現一些人從尼安德特人祖先(Neanderthal ancestor)那裡遺傳的基因可能會增加他們罹患重症
  •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診治,來自心臟重症專家的建議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導致的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易被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掩蓋,且常與患者的基礎心臟病、多器官衰竭混雜,臨床救治困難,且臨床上諸多救治問題仍有爭議。近日,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匯集臨床一線專家的有限經驗,並參考已發表的文獻和國家方案,形成了專家建議。
  • 前瞻基因:冰島現全球首例新冠「雙重感染者」,病毒變異速度或加快
    冰島發現全球首例新冠「雙重感染者」 冰島德科德基因公司的主管卡裡·斯特凡松近日在接受新聞採訪時說,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對冰島新冠肺炎檢測中發現的大約40種新冠病毒變體進行了基因測序,並發現有一人同時感染了兩種新冠病毒變體。
  •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發現突變株 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英國報告了新冠病毒變異株後,廣東省疾控中心加強了對境外輸入個案的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分析,並對去年9月以來我省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樣本進行了回顧性的基因測序分析。2021年1月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在一名英國輸入新冠肺炎確認病例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該病例為閉環管理的英國入境人員,男性,18歲,中國籍,留學生。2020年12月4日從英國入境廣州,入境時檢測其新冠病毒核酸為陰性。
  • Nature重磅: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2】,這是一種與生育能力提高、妊娠早期出血減少和流產減少相關的基因變異。,現在全球已超過3300萬人感染,超過100萬人因此死亡,絕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症狀輕微,由於缺乏特效藥,少數重症患者就很兇險了。
  • 專家: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難度比SARS高,它會攻擊多個器官
    新冠肺炎重症治療進展牽動人心。2月19日晚,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控科主任吳安華等三位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開新聞發布會,他們一致認為: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救治難度比SARS大,但病亡率低於SARS。
  • 華中科大發表國際頂級期刊Cell,聚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與合作團隊(西湖大學郭天南課題組)發表了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終末期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及病理變化全景圖
  • 高齡、基礎病外:幹擾素缺失或致13%的新冠重症
    一個支持這個猜想的證據是,一位攜帶自身抗體的新冠重症女性正好患有罕見病症—— 單個X染色體沉默。2遺傳缺陷致I型幹擾素失效除了攻擊自己的異常抗體,遺傳缺陷也會影響I型幹擾素的功能。此前,已知一些基因位點的功能缺失會影響I型幹擾素的產生和信號傳遞,最終造成流感肺炎易感。那麼,這些基因位置的變異也會加重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