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科學家發現導致新冠重症基因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沒有症狀而有些人病情危重?這是此次疫情的最大困惑之一。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1日對此進行了解答。根據英國《自然》周刊登載的一篇論文,對2200多名重症監護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答案或許在於特定的基因。
-
高齡、基礎病外:幹擾素缺失或致13%的新冠重症
英國一項研究甚至指出,新冠核酸陽性者中有76%是連咳嗽、發熱、味覺喪失等症狀都沒有無症狀感染者 。然而,即便如此,如今有111萬人因新冠病毒不幸離世,約佔已知感染者的2.8%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症狀差異?哪些人的病情更易發生惡化?以往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齡、男性、基礎疾病這三大因素或增加重症風險。不過,即使是這幾類人群內部,症狀也有輕重之分。顯然,有更多因素影響了新冠病情的發展。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胡定坤 張夢然)日前,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中山大學、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 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胡定坤 張夢然)日前,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中山大學、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
-
基因突變和免疫內鬼導致新冠重症?今日兩篇《科學》論文揭示治療...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連發兩篇論文,向我們揭示了新冠疾病背後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超過10%的新冠重症源自自身免疫系統的「內鬼」,另外3.5%的重症則是由於一些特殊的基因突變……
-
最新研究發現,這種血型的人新冠病毒「見了都怕」
近期,丹麥和加拿大發表的兩項研究均發現,血型不僅可能影響人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還可能影響感染者的病情,而O型血的人相對來說不易感染且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更低。丹麥的研究發現,在7422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中,僅38.4%為O型血。而在另一組未檢測的220萬丹麥人中,O型血人數佔比達到41.7%。
-
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新冠肺炎重症或與基因變異有關
同樣感染新冠肺炎,為什麼一些患者輕症治癒,而另一些患者病情嚴重?這是圍繞新冠病毒的關鍵待解問題之一。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0月28日宣布,一項分析結果表明,3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變異與疾病最嚴重的形式之間存在關聯。研究人員指出,擁有這種變異的人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不會增加,但一旦感染就很有可能發展成重症。
-
《自然》論文鎖定新冠重症相關基因 將指引「舊藥新用」
12月11日, 英國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重症醫學專業學術顧問肯尼思·貝利(Kenneth Baillie)教授領導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鎖定了與新冠重症相關的5個關鍵基因。該研究還指出了幾種具有「舊藥新用」潛力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的藥物。
-
突破性研究或可解釋為何有些患者會發展為COVID-19重症病例
據外媒BGR報導,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研究了2700名需要重症監護的新冠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間的遺傳差異,確定了可能導致嚴重COVID-19病情的五個關鍵遺傳問題。這一突破可能導致發現新的療法,專門針對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的基因失衡類型。
-
【自然論文鎖定新冠重症相關基因 將指引「舊藥新用」】12月11日...
【自然論文鎖定新冠重症相關基因 將指引「舊藥新用」】12月11日, 英國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重症醫學專業學術顧問肯尼思·貝利教授領導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鎖定了與新冠重症相關的5個關鍵基因。該研究還指出了幾種具有「舊藥新用」潛力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的藥物。
-
科學家發現:維生素C能改善新冠重症患者病情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維生素C能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相關研究發表在《營養素》雜誌上。據俄新社莫斯科12月8日報導,專家團隊開展的一系列試驗表明,在重症監護室接受觀察的新冠患者中,68%的死亡率降低。
-
最新:這種血型的人,新冠病毒「見了都怕」
近期,丹麥和加拿大發表的兩項研究均發現,血型不僅可能影響人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還可能影響感染者的病情,而O型血的人相對來說不易感染且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更低。丹麥的研究發現,在7422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中,僅38.4%為O型血。而在另一組未檢測的220萬丹麥人中,O型血人數佔比達到41.7%。
-
基因簡報丨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啟用,重症新冠患者或與...
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12月11日,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中國中山大學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Science 發表論文稱,通過分析2700多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
-
最新研究:新冠感染症狀分6種不同類型,存在這些問題重症風險高
該研究是基於一個用於統計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的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最早於3月份在英國推出,後來也進一步擴展到了美國和瑞典,該程序要求參與者每天記錄他們的健康狀況以及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出現的任何新潛在症狀。該應用程式擁有超過400萬用戶,這是世界上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
研究人員將測試秋水仙鹼作為COVID-19重症病例的潛在療法
據外媒BGR報導,Recovery團隊宣布將測試秋水仙鹼作為COVID-19重症病例的潛在療法。除了用於痛風治療的秋水仙鹼,Recovery試驗目前還在研究阿司匹林、阿奇黴素和其他幾種藥物。目前數十種現有的藥物已經被研究為潛在的COVID-19療法。在疫苗的幫助下預防嚴重感染只是解決了COVID-19難題的一部分,疫苗不會對已經被感染並與疾病作鬥爭的人起作用。醫生們已經做了一項不可思議的工作,找到了減少部分患者免疫反應加重的方法,挽救了更多的生命。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在一組659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約佔3.5%)抗病毒相關基因存在先天突變;在另一組987名患者中,至少101名患者(即至少10%)體內存在「敵我不分」、攻擊自身免疫系統的自體抗體。這兩種免疫系統的薄弱點都會導致I型幹擾素在患者體內難以發揮作用。
-
162例新冠患者研究:淋巴細胞比例可作病情指標
當地時間3月3日,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布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淋巴細胞減少可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後的指標。研究稱,來自死亡和重症病例的結果表明,血液中淋巴細胞百分比與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和預後呈負相關。
-
兩項研究揭示人PRC2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有助闡明它的基因表達...
這種相同的基因藍圖如何能夠導致這種多樣性?答案就在於基因在發育過程中的開啟或關閉方式。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在基因水平上起作用從而產生不同細胞類型的分子。在兩項新的研究中,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分子生物物理學與整合生物成像(MBIB)部們的資深科學家Eva Nogales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深入了解了PRC2的結構以及它受到調控影響基因沉默的方式。
-
新研究提供可能導致新冠併發症的幹擾素問題的細節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反應的研究人員可能最終能夠解釋為什麼一些人有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COVID-19併發症。COVID人類基因努力詳細介紹了一對關於幹擾素問題的突破性發現,這些問題可能在COVID-19的過程中危及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一些人有幹擾素的自身抗體,而另一些人可能患有以前未被診斷的影響幹擾素功能的遺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