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科學家發現導致新冠重症基因

2020-12-13 參考消息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沒有症狀而有些人病情危重?這是此次疫情的最大困惑之一。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1日對此進行了解答。

根據英國《自然》周刊登載的一篇論文,對2200多名重症監護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答案或許在於特定的基因。它們使有些人比較容易出現新冠肺炎嚴重症狀。

這一研究結果揭示出免疫系統在哪裡出了問題,這可能會有助於確定新的治療方法。

英國愛丁堡皇家醫院的會診醫生肯尼思·貝利博士表示,儘管疫苗正在研製之中,新的治療方法仍是必要的。他是「重症監護易感率和死亡率遺傳學」(Genomicc)研究項目的負責人。

科學家對英國各家醫院200多個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DNA進行了研究。

他們掃描了每個人的基因。基因裡面包含每個生物過程的指令,包括如何抗擊病毒。

然後,他們將其基因組與健康人的DNA進行比較以便找出基因差異,最終發現了編號為TYK2的基因。

貝利解釋說:「它是讓免疫細胞紅腫感染的系統的組成部分。」

但如果這個基因有缺陷,免疫反應就會過度,致使患者有出現損傷性肺部炎症的風險。

有一類已經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消炎藥針對的就是這一生物學機制,包括巴瑞替尼。

貝利說:「這就使它很有希望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當然,我們還需要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來弄清這是否屬實。」

基因差異還出現在DPP9和OAS這兩個基因中,前者會導致炎症,後者能幫助阻止病毒自我複製。

科學家還發現,重症監護患者體內的IFNAR2基因有變異。IFNAR2與一種名為幹擾素的強大抗病毒分子有關,而幹擾素有助於免疫系統一察覺到感染就立即啟動。

據認為,幹擾素生成太少會給予病毒早期優勢,使其能夠迅速複製,從而導致病情加重。

《科學》周刊近日刊登的另外兩項研究也提到幹擾素與新冠肺炎病例的關聯,有的是通過基因突變,有的是通過自身免疫疾病影響幹擾素生成。

開展了這項研究的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讓-洛朗·卡薩諾瓦說:「在我們遍及世界各地的研究對象中,將近15%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由幹擾素引起。」

幹擾素可以作為治療手段施用,但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臨床試驗得出結論認定它對危重患者無濟於事。不過,卡薩諾瓦教授認為,時機很重要。

他解釋說:「我希望幹擾素在感染後的頭2天、3天、4天內施用能起作用,因為它基本上能提供患者本身無法生成的分子。」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遺傳學家瓦妮薩·桑喬-清水說,這些基因發現前所未有地讓人得以了解新冠肺炎的生物學特性。

她說:「這確實是精準醫療的一個例子,我們可以真正確認一個人的體內在什麼時候出現問題。」

她說:「這些基因研究的結果將幫助我們識別特定的分子通道作為治療幹預的靶向。」

但基因組仍存在一些謎團。

Genomicc的研究——以及另外幾項研究——發現3號染色體上的一組基因與重症密切相關,然而其生物學原理尚不得而知。

接下來,科學家會請更多的患者加入這項研究。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12日報導,根據一項發表在美國《電子生命》期刊上的研究報告顯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該序列中發現了一個名為ORF3d的新基因,這個基因此前從未被發現過。報導稱,雖然科學家們尚不了解其功能,但希望該基因能包含有關新冠病毒的信息,這一發現或將為研發抗病毒新藥打開一扇大門。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導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
  • 基因突變和免疫內鬼導致新冠重症?今日兩篇《科學》論文揭示治療...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連發兩篇論文,向我們揭示了新冠疾病背後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超過10%的新冠重症源自自身免疫系統的「內鬼」,另外3.5%的重症則是由於一些特殊的基因突變……
  • 英媒:抗擊新冠,這些關鍵營養很重要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在上周英國營養基金會的虛擬會議上,科學家討論了營養素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關鍵作用。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最新研究以及與其他病毒感染相關的大量現有研究表明,硒、鋅、維生素D和益生菌等關鍵營養素可以強化免疫系統,限制冠狀病毒症狀的嚴重程度,甚至降低重症監護入院人數和死亡率。
  • 英媒:對抗新冠,吃些營養食物很重要
    英媒稱,在上周英國營養基金會的虛擬會議上,科學家討論了營養素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關鍵作用。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最新研究以及與其他病毒感染相關的大量現有研究表明,硒、鋅、維生素D和益生菌等關鍵營養素可以強化免疫系統,限制冠狀病毒症狀的嚴重程度,甚至降低重症監護入院人數和死亡率。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在一組659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約佔3.5%)抗病毒相關基因存在先天突變;在另一組987名患者中,至少101名患者(即至少10%)體內存在「敵我不分」、攻擊自身免疫系統的自體抗體。這兩種免疫系統的薄弱點都會導致I型幹擾素在患者體內難以發揮作用。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胡定坤 張夢然)日前,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中山大學、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  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胡定坤 張夢然)日前,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中山大學、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
  • 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
    原標題: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7日一期發表了題為《新冠疫苗研發的閃電速度——以及它對其他疫苗的意義》的文章,作者為菲利普·鮑爾,文章稱,令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的研究並非始於2020年初。
  • 英媒:已在7國患者身上發現水貂變種新冠病毒,丹麥開始「全國殺貂」
    【英媒:已在7國患者身上發現水貂變種新冠病毒,丹麥開始「全國殺貂」】英國《衛報》18日援引最新科學研究分析稱,目前已有7個國家出現在患者身上發現水貂變種新冠病毒的情況。報導稱,本月早些時候,世界上最大的水貂皮毛生產國丹麥已經開始了「全國殺貂」行動。
  • 科學家發現:維生素C能改善新冠重症患者病情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維生素C能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相關研究發表在《營養素》雜誌上。據俄新社莫斯科12月8日報導,專家團隊開展的一系列試驗表明,在重症監護室接受觀察的新冠患者中,68%的死亡率降低。
  • 【英媒:科學家警告新冠病毒新型變種正在歐洲蔓延】自今年夏天以來...
    2020-10-31 08:42:25來源:FX168 【英媒:科學家警告新冠病毒新型變種正在歐洲蔓延】自今年夏天以來,一種可能來自於西班牙農場工人的新冠病毒變種已在歐洲大部分地區迅速蔓延。
  • 高齡、基礎病外:幹擾素缺失或致13%的新冠重症
    此前,有少量研究指出新冠重症或源於病毒讓幹擾素失效 。至於為什麼 「失效」,還缺乏更多解釋。本次《科學》刊發的兩項研究,臨床樣本來自世界各地,觀察了重症患者與輕症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有何不同。研究發現,10.2%的重症患者體內有攻擊幹擾素的異常抗體;3.5%的重症患者存在讓I型幹擾素無法正常發揮功能的基因變異,而兩項研究中輕症或無症狀人群裡皆未發現異常。
  • 美媒:科學家在柬埔寨發現新冠病毒近親
    美媒稱,據英國《自然·新聞與評論》雜誌報導,科學家在柬埔寨和日本實驗室儲存的冷凍蝙蝠與蝙蝠糞便裡,發現兩種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韋斯納·東的研究團隊在捕獲於2010年並被冷凍保存的兩隻扁顱菊頭蝠體內發現了一種冠狀病毒。為確認這種病毒與新冠病毒的關係,科研人員重點研究了病毒基因組的一個片段。韋斯納·東的研究團隊發現,新病毒的這一片段不僅與新冠病毒相似,而且與RaTG13病毒相似。RaTG13是已知與新冠病毒親緣度最高的冠狀病毒,相似度達到96%,兩者很可能在40到70年前從共同的祖先那裡分化出來。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特徵確認了來源,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最危險」毒株
    此外,該工具能夠對任何新發現的COVID-19病毒序列或其他病毒序列進行分類,將成為疫苗和藥物開發人員、一線衛生保健工作者、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在這場全球大流行期間及以後的工具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媒稱,新冠病毒已變異出至少10種不同變種,其中一種最危險。科學家將這種變種命名為A2a。據報導,該變種比其他變種更善於「在人際間傳播」。
  • 《自然》論文鎖定新冠重症相關基因 將指引「舊藥新用」
    12月11日, 英國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重症醫學專業學術顧問肯尼思·貝利(Kenneth Baillie)教授領導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鎖定了與新冠重症相關的5個關鍵基因。該研究還指出了幾種具有「舊藥新用」潛力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的藥物。
  • 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新冠肺炎重症或與基因變異有關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0月28日宣布,一項分析結果表明,3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變異與疾病最嚴重的形式之間存在關聯。研究人員指出,擁有這種變異的人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不會增加,但一旦感染就很有可能發展成重症。
  • 中國人很安全 新冠病毒重症風險基因以印度、歐洲為主
    新冠病毒在全球感染了3300多萬人了,死亡超過100萬了,目前疫情主要是在美國、印度、南美,歐洲也開始第二波感染了。中國已經在上半年基本控制了國內的疫情,靠的是大面積的檢測和嚴格的隔離措施。不過在這個問題上,除了各國自己的控制手段之外,有沒有科學上的區別?不同人種或許先天性就有不同風險?
  • 【自然論文鎖定新冠重症相關基因 將指引「舊藥新用」】12月11日...
    【自然論文鎖定新冠重症相關基因 將指引「舊藥新用」】12月11日, 英國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重症醫學專業學術顧問肯尼思·貝利教授領導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鎖定了與新冠重症相關的5個關鍵基因。該研究還指出了幾種具有「舊藥新用」潛力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