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 英國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重症醫學專業學術顧問肯尼思·貝利(Kenneth Baillie)教授領導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鎖定了與新冠重症相關的5個關鍵基因。該研究還指出了幾種具有「舊藥新用」潛力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的藥物。
貝利教授的研究團隊對英國208個重症監護病房的2700名新冠患者的DNA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抗病毒免疫和抗炎症反應的兩部分機制中,包括IFNAR2,TYK2,OAS1,DPP9和CCR2在內的5個基因的高表達與新冠重症病例相關。
研究團隊認為,應該通過針對特定抗病毒和抗炎途徑的藥物進行臨床試驗,其中最有潛力的藥物是一類被稱為JAK抑制劑的抗炎藥,其中包括由禮來公司生產的關節炎藥物巴瑞替尼(Baricitinib)。
目前在全球的多項臨床試驗中,都在研究探索現有藥物對抗新冠治療的潛力,但迄今為止,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生產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以及禮來公司的新冠中和抗體bamlanivimab是全球獲得授權的為數不多的用於治療新冠的藥物。
12月1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了一篇《巴瑞替尼加瑞德西韋治療新冠住院患者》的研究論文顯示,在新冠治療試驗ACTT-2臨床中,對新冠重症患者使用巴瑞替尼加瑞德西韋對縮短病程和加快臨床狀況改善的效果,優於單獨使用瑞德西韋(ACTT-1)。但聯合用藥過程中,也發生了少數的嚴重不良事件。
ACTT-2臨床試驗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發起的,旨在評估聯合用藥與單獨使用瑞德西韋的區別。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11月23日,ACTT-4臨床試驗也已經在ClinicalTrials網站上註冊,在上述兩種藥物的基礎上,又加上了激素,旨在評估巴瑞替尼加瑞德西韋和激素加瑞德西韋的療效區別。
根據ATTC-2的臨床試驗結果,對於全部入組患者的臨床狀況的改善事件差異並不顯著,藥物組和對照組病程改善時間僅相差一天,但在亞組分析中差異顯著。
對此,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ACTT-4的試驗方案,我們可以理解為,試驗設計者對於巴瑞替尼加瑞德西韋試驗(ATTC-2)的療效仍不滿意,因為它對降低病死率的效果並不顯著,而加入對激素的評估,也反映了研究人員對激素的推薦。」
曹彬教授認為,從ACTT-1到ACTT-4,研究設計正在一步步地深入。「ACTT-2是基於對ACTT-1結果的認可,現在ACTT-4也是以ACTT-2的結果為標準,研究瑞德西韋加激素的效果。」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還是要承認ACTT-2的工作量很大,他們入組了1033例患者,這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
而針對新冠疾病是否會有一種「靈丹妙藥」出現,曹彬教授認為可能性不大。「我認為要發現一種Magic bullet還是很難的。」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