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部分新冠重症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2020-11-24 第一財經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

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在一組659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約佔3.5%)抗病毒相關基因存在先天突變;在另一組987名患者中,至少101名患者(即至少10%)體內存在「敵我不分」、攻擊自身免疫系統的自體抗體。

這兩種免疫系統的薄弱點都會導致I型幹擾素在患者體內難以發揮作用。幹擾素是細胞在被病毒或某些細菌入侵後產生的具有廣泛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的活性蛋白,I型幹擾素具有限制病毒繁殖的能力。

研究團隊發現,一些基因突變會阻礙I型幹擾素的生成和作用,從而使人體在受到新冠病毒攻擊時更加脆弱;1型糖尿病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可能讓患者產生自體抗體,影響I型幹擾素的吸收和作用,而在新冠輕症患者體內未檢測到這種自體抗體。

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讓-洛朗特·卡薩諾瓦說,這一研究成果在新冠治療中能迅速發揮作用,如果在新冠患者體內檢測出自體抗體,那清除這些自體抗體就可能有助緩解症狀。

研究人員說,未來的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更好地進行新冠疫苗分配甚至是臨床治療,比如檢測出自體抗體的患者可以選擇更合適的幹擾素或者採用血漿置換療法。

相關焦點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在一組659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約佔3.5%)抗病毒相關基因存在先天突變;在另一組987名患者中,至少101名患者(即至少10%)體內存在「敵我不分」、攻擊自身免疫系統的自體抗體。這兩種免疫系統的薄弱點都會導致I型幹擾素在患者體內難以發揮作用。
  • 基因突變和免疫內鬼導致新冠重症?今日兩篇《科學》論文揭示治療...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連發兩篇論文,向我們揭示了新冠疾病背後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超過10%的新冠重症源自自身免疫系統的「內鬼」,另外3.5%的重症則是由於一些特殊的基因突變……
  • 新冠症狀嚴重程度或與遺傳因素有關
    2020年11月10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聯合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發現》(Cell Discovery)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冠症狀嚴重程度與患者自身遺傳因素有關,為認識新冠的作用機制、科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參考。
  • 新冠症狀嚴重程度與患者自身遺傳因素有關
    根據報導,不同個體在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後的症狀有較大差異,約80-85%的感染者表現為無症狀或者輕症,15-20%的患者則罹患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除年齡、性別、併發症等已知的高風險因素外,患者自身的遺傳背景也是影響其症狀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 英媒:科學家發現導致新冠重症基因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沒有症狀而有些人病情危重?這是此次疫情的最大困惑之一。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1日對此進行了解答。根據英國《自然》周刊登載的一篇論文,對2200多名重症監護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答案或許在於特定的基因。
  • 新研究: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分析顯示,A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比非A型血人群高45%,O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則比非O型血人群低35%。
  • 中國人很安全 新冠病毒重症風險基因以印度、歐洲為主
    新冠病毒在全球感染了3300多萬人了,死亡超過100萬了,目前疫情主要是在美國、印度、南美,歐洲也開始第二波感染了。中國已經在上半年基本控制了國內的疫情,靠的是大面積的檢測和嚴格的隔離措施。不過在這個問題上,除了各國自己的控制手段之外,有沒有科學上的區別?不同人種或許先天性就有不同風險?
  • 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新冠肺炎重症或與基因變異有關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0月28日宣布,一項分析結果表明,3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變異與疾病最嚴重的形式之間存在關聯。研究人員指出,擁有這種變異的人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不會增加,但一旦感染就很有可能發展成重症。
  • 新冠病毒若發生基因突變,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論文作者張弓向財新記者強調,病毒親和力提高100倍並不意味著其傳染性提高100倍,要達成真正的感染還有很多步驟,且受其他因素影響 新冠病毒在繁殖倍增的過程中若發生了基因突變,會否影響其感染能力? 3月17日,論文預印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與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突變有關的研究,稱突變增強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結構穩定性,突變病毒株與受體結合的親和力顯著增強。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變異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輕視,要警惕這些突變可能產生的病毒表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對人體的致病性、影響的器官部位、排毒的時間、途徑,還有傳播能力的改變等。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 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來源:新京報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變異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輕視,要警惕這些突變可能產生的病毒表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對人體的致病性、影響的器官部位、排毒的時間、途徑,還有傳播能力的改變等。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胡定坤 張夢然)日前,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英國208個重症監護病房中27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FNAR2基因表達水平較低,該基因與幹擾素的合成相關,而幹擾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時,OSA基因簇變異也是重症患者的特點之一,該基因有助於遏制病毒複製。
  • 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研究發現新冠感染風險還與血型有關!
    哎,這煩人的病毒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浩哥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篇重磅科研論文的解讀,論文發表在醫學頂級神刊新英格蘭醫學上,研究人員試圖發掘新冠感染與個體基因差異之間的關係,結果一不小心發現感染風險居然跟血型有關……..
  • 新冠病毒在巴西出現基因突變,或意味著疫情可能像流感一樣每年都會...
    日前,巴西的研究人員對這位首例確診病例感染的病毒樣本實施了基因檢測發現,這名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已經和武漢公布的病毒基因相比出現3個不同之處,說明新冠病毒在傳播過程中又發生了突變。公布於GISAID的基因樣本據悉,巴西首例確診患者在2月9日至21日,曾前往義大利北部的倫巴第旅遊,當時義大利的疫情由於潛伏期因素還沒有大規模顯症爆發,但大範圍傳播在當時已經存在。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  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胡定坤 張夢然)日前,由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中山大學、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
  • 深圳三院與華大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發布:新冠症狀嚴重程度與患者自身遺傳因素有關
    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11月10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聯合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發現》發表了研究成果,發現新冠症狀嚴重程度與患者自身遺傳因素有關,為認識新冠的作用機制、科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參考。
  • 這種基因突變能夠抑制新冠病毒在人體內複製,但它卻與精神...
    這種基因突變能夠抑制新冠病毒在人體內複製,但它卻與精神病有關  olivia chan • 2020-09-24 17:00:55 來源:前瞻網
  • NEJM:新冠重症相關基因如何影響病情?兩項研究揭示潛在機制
    今年6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一篇有關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初步鑑定出兩個基因位點(3p21.31位點rs11385942和9q34.2位點rs657152)與重症顯著相關。
  • 誘導這種基因突變能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卻增加精神病風險
    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克裡斯汀·布倫南德( Kristen Brennand)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周一發布在bioRxiv.org上發表的一篇未經同行評審的文章顯示:人體內一種稱為rs4702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新冠病毒
  • 高齡、基礎病外:幹擾素缺失或致13%的新冠重症
    英國一項研究甚至指出,新冠核酸陽性者中有76%是連咳嗽、發熱、味覺喪失等症狀都沒有無症狀感染者 。然而,即便如此,如今有111萬人因新冠病毒不幸離世,約佔已知感染者的2.8%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症狀差異?哪些人的病情更易發生惡化?以往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齡、男性、基礎疾病這三大因素或增加重症風險。不過,即使是這幾類人群內部,症狀也有輕重之分。顯然,有更多因素影響了新冠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