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研究或可解釋為何有些患者會發展為COVID-19重症病例

2020-12-14 cnBeta

據外媒BGR報導,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研究了2700名需要重症監護的新冠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間的遺傳差異,確定了可能導致嚴重COVID-19病情的五個關鍵遺傳問題。這一突破可能導致發現新的療法,專門針對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的基因失衡類型。他們發現的基因問題包括參與抗病毒免疫和肺部炎症的基因。

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剛剛發布了一項突破性的冠狀病毒研究,解釋了為什麼有些患者會發展為COVID-19重症病例。研究人員最近解釋說,與幹擾素相關的基因失衡可能會增加那些預計不會發展成COVID-19重症病例的年輕患者的併發症風險。這些遺傳問題一直存在,它們不是COVID-19感染的結果。但沒有其他疾病將它們帶到表面。

事實證明,能影響COVID-19預後的不僅僅是控制幹擾素的基因。幹擾素是一種蛋白質,是感染病原體後即時免疫反應的一部分。羅斯林研究人員研究了英國2700名COVID-19重症患者的DNA,發現了5個可能導致更危險的疾病版本的基因問題。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新的治療方案,因為醫生會重新利用目前可用的藥物來處理這些特殊的遺傳問題。

GenOMICC財團的研究人員將2700名ICU患者的基因信息與其他研究中健康志願者的樣本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了這五個基因的關鍵差異。IFNAR2、TYK2、OAS1、DPP9和CCR。研究人員稱,它們「部分地解釋了為什麼有些COVID-19患者的病情會變得嚴重,而其他人則不受影響」。

「我們的發現揭示了COVID-19的危重病症至少與兩種生物機制有關:先天性抗病毒防禦,這是疾病早期已知的重要機制(IFNAR2和OAS基因),以及宿主驅動的炎症性肺損傷,這是晚期危及生命的COVID-19的關鍵機制(DPP9,TYK2和CCR2),」研究人員寫道。

「這是對人類遺傳學幫助理解危重疾病的承諾的驚人實現,」該項目首席研究員Kenneth Baillie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結果立即突出了哪些藥物應該在臨床測試的名單中名列前茅。我們每次只能測試幾種藥物,所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將挽救成千上萬的生命。」

研究人員可以預測什麼樣的藥物可以對COVID-19重症患者發揮作用。他們發現,降低TYK2基因的活性可以保護疾病。來自一類叫做JAK抑制劑的抗炎藥可能會有幫助。這種藥物的一個例子是baricitinib。

另一個發現涉及INFAR2基因。提高該基因的活性可以創造保護,因為它將模仿幹擾素治療的效果。但這種療法應該在感染早期使用才有效。研究人員表示,能夠針對這些基因問題的抗炎和抗病毒藥物應該是額外研究的重點。

「我們在COVID-19中發現了與危重病症有關的新的和非常可信的基因關聯,」研究人員寫道。「其中一些關聯直接導致潛在的治療方法,以增強幹擾素信號傳導,拮抗單核細胞激活和滲入肺部,或專門針對有害的炎症途徑。雖然這大大增加了支撐特定治療方法的生物學原理,但每一種治療方法在進入臨床實踐之前都必須經過大規模臨床試驗的檢驗。」

研究全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吸菸的COVID-19患者更容易發展為重症或者死亡!
    《生命科學》雜誌報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感染COVID-19的吸菸患者更容易發展為重症,對於吸菸的人來說,肺部ACE2受體的表達水平顯著高於不吸菸人,而新冠病毒正是通過ACE2受體侵入人體細胞,所以ACE2受體表達水平越高,新冠病毒就更容易大量侵入人體。
  • 研究人員將測試秋水仙鹼作為COVID-19重症病例的潛在療法
    據外媒BGR報導,Recovery團隊宣布將測試秋水仙鹼作為COVID-19重症病例的潛在療法。除了用於痛風治療的秋水仙鹼,Recovery試驗目前還在研究阿司匹林、阿奇黴素和其他幾種藥物。目前數十種現有的藥物已經被研究為潛在的COVID-19療法。在疫苗的幫助下預防嚴重感染只是解決了COVID-19難題的一部分,疫苗不會對已經被感染並與疾病作鬥爭的人起作用。醫生們已經做了一項不可思議的工作,找到了減少部分患者免疫反應加重的方法,挽救了更多的生命。
  • NEJM:臨床試驗表明5天瑞德西韋療程對重症COVID-19患者有益
    2020年6月5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中,對於不需要機械通氣的重症 COVID-19 患者來說,5 天和 10 天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療程似乎沒有顯著差異。
  • 哈佛大學權威專家:COVID-19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引發不同程度的...
    在最近發表的文章中,佛杜希和他的同事警告稱,COVID-19患者患有的神經系統問題包括中風、癲癇、意識迷糊、眩暈、麻痺和昏迷。已經有24例報導出的病例揭示了COVID-19對患者大腦的影響。事實上,來自中國武漢市的一項研究表明,45%的重症COVID-19患者有明顯的神經功能缺陷。
  • 多項研究表明神秘的血凝塊是COVID-19的最新致命驚喜
    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在重症監護患者中會發生所謂的「血栓形成事件(thrombotic event)」,但是COVID-19患者中的發生率遠遠高於預期。COVID-19患者中內皮細胞功能障礙的病理研究,圖片來自Lancet, 2020, doi:10.1016/S0140-6736(20)30937-5。
  • 維生素D可緩解COVID-19病情?PLOS ONE新研究引爭議
    近日,《PLOS ONE》期刊將上月剛發表的一篇論文標記為「Expression of Concern(EoC)」,該研究表明維生素D或可以預防COVID-19進展為重症。id=10.1371/journal.pone.0240965#pone.0240965.ref001論文中顯示:在我們的研究中,74%的患者為COVID-19重症患者,32.8%的患者維生素D充足。在對混雜因素進行調整後,結果顯示維生素D充足與COVID-19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院內死亡率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降低以及淋巴細胞百分比的增加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 耶魯突破性的發現可能會揭示導致Long COVID症狀出現的原因
    據外媒BGR報導,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發現了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發展為COVID-19重症的原因。他們發現,COVID-19重症患者會產生自身抗體,這些抗體會代替病毒攻擊健康細胞,包括幹擾素和B細胞和T細胞,從而阻礙了對感染的免疫反應。
  • 恢復期血漿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療效分析
    恢復期血漿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療效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0:58:12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義大利醫院Ventura A.
  • JAMA子刊:臨床試驗表明高劑量氯喹輔助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時具有...
    2020年5月7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高劑量氯喹二磷酸鹽(CQ)作為重症COVID-19住院患者的輔助治療時,具有潛在的安全隱患。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ffect of High vs Low Doses of Chloroquine Diphosphat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
  • 積極發現與管理病例:遏制COVID-19大流行的關鍵措施
    [21,22]流感的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io, CFR)約為0.1%[17],而據估計COVID-19的病死率在中國湖北省為5.9%、湖北以外為0.98%[6]。在中國,COVID-19患者不論其臨床嚴重性高低均被要求住院治療,因此,與僅嚴重病例才住院的情形相比,此估計值能更真實的反映疾病譜。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一項發布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論文研究了紐約市2家醫院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群體的狀況,研究共納入了1150名患者,257名(22%)為重症,中位年齡為62歲(51-72),這些重症患者中,大多數是60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男性,其中近一半患有肥胖症[3]。
  •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重症COVID-19遺傳易感基因
    截至2020年6月23日為止,全球已確診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過922萬,死亡總數超過47萬。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感染者的表現各異,大多數僅出現輕度症狀,甚至沒有症狀,而嚴重的Covid-19患者伴有呼吸衰竭、肺間質性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
  • NASA超級計算機助力COVID-19研究
    圖片來源: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識別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遺傳風險因素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超級計算能力目前正在梳理當中,用於研究與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COVID-19患者相關的遺傳風險因素。
  • COVID-19 癌症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原發性腫瘤亞型和患者人口統計學的影響:前瞻性隊列研究
    考慮到年齡、性別和腫瘤亞型,我們為癌症患者生成了個性化風險表。我們的結果可能有助於幫助醫生進行知情的風險-收益討論,解釋COVID-19風險,並實現以證據為基礎的國家社會隔離政策。我們為癌症患者生成了個性化風險表,包括年齡、性別和腫瘤亞型。這些表格對於醫生進行更知情的風險-收益討論以解釋COVID-19癌症患者的風險將非常有用。
  • Cell:無症狀或輕度COVID-19恢復期患者產生強勁的T細胞免疫反應
    2020年8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輕度的COVID-19可觸發強勁的記憶T細胞反應,即便在沒有可檢測到的病毒特異性抗體反應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 ...子刊:抗癌藥物阿卡替尼有望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中的細胞因子...
    2020年6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來自一項臨床研究的早期數據表明,阻斷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 BTK)可為一小群重症COVID-19患者提供了臨床益處。
  • 認為COVID-19不比流感嚴重?你需要閱讀這篇研究報告
    對COVID-19有一定療效的藥物--雷米西韋、地塞米松、血液稀釋劑、血漿輸注、單克隆抗體,只能在醫院裡使用,有些藥物只有在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才會使用。在醫院裡治療流感要容易得多,成功率也高得多,現在一項新的研究正是表明了這一點。住院的COVID -19患者的死亡機率是住院的流感患者的兩倍。
  • 阿斯利康疫苗可保護老年群體;十年老藥有望治療重症新冠患者
    本研究負責人,牛津大學的Maheshi Ramasamy教授指出老年群體是新冠疾病的高危人群,且通常而言,疫苗對他們的免疫效果會較差。本研究的結果則表示這款腺病毒新冠疫苗不僅在老年群體中耐受良好,還能帶來與年輕群體類似的免疫反應,這是一個好消息。未來,科研人員們計劃評估該疫苗能否切實對疾病進行預防。
  • 阿斯利康疫苗可保護老年群體;十年老藥有望治療重症新冠患者
    本研究負責人,牛津大學的Maheshi Ramasamy教授指出老年群體是新冠疾病的高危人群,且通常而言,疫苗對他們的免疫效果會較差。本研究的結果則表示這款腺病毒新冠疫苗不僅在老年群體中耐受良好,還能帶來與年輕群體類似的免疫反應,這是一個好消息。未來,科研人員們計劃評估該疫苗能否切實對疾病進行預防。
  • Cell Rep Med:揭示免疫系統在重症COVID-19感染過程中扮演的關鍵...
    2020年8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重症COVID-19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激活機制進行深入分析識別出了多種細胞類型,其在機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的免疫反應過程以及嚴重病例機體所產生的過度炎症反應中扮演著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