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突破性的發現可能會揭示導致Long COVID症狀出現的原因

2020-12-15 cnBeta

據外媒BGR報導,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發現了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發展為COVID-19重症的原因。他們發現,COVID-19重症患者會產生自身抗體,這些抗體會代替病毒攻擊健康細胞,包括幹擾素和B細胞和T細胞,從而阻礙了對感染的免疫反應。研究人員推測,這種自身免疫反應可能有利於Long COVID症狀的出現。如果推測正確,醫生將能夠制定新的療法來治療經歷病毒長期影響的患者。

研究小組發現,來自免疫系統的 "誤傷 "可能是導致許多COVID-19重症病例的原因。考慮到醫生主要擔心的是一些患者會產生加重的免疫反應,這種解釋是有道理的。但該研究精確地指出了免疫系統內部的一種故障,這種故障會主動惡化COVID-19的預後。他們說是自身抗體可以攻擊健康細胞,包括會對抗SARS-CoV-2病毒的免疫細胞,比如B和T白血球。而這些自身抗體的持續存在可能就會誘發患者的Long COVID症狀,即COVID-19倖存者在清除病毒後數周甚至數月內不斷出現症狀的疾病。

研究人員在medRxiv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但該論文尚未經過任何同行評審。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叫做快速胞外抗原分析(REAP)的技術,對194名感染了新冠的患者進行了細胞外和分泌蛋白2770種的篩選。他們將COVID-19隊列與30名健康醫院工作人員組成的對照組進行了比較。

抗體是免疫系統在應對SARS-CoV-2等病原體時產生的蛋白質。目前的疫苗會教免疫系統製造與病毒的刺突糖蛋白結合的抗體。這樣,當真正的病毒感染人體時,免疫系統就能立即阻止病毒感染肺部細胞。COVID-19重症病例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避免。但也有一些自身抗體的產生,會錯誤地針對人體細胞。這是醫學上已知的過程,在其他疾病中也會發生,但對於COVID-19,它可能會導致併發症。研究人員發現,自身抗體會攻擊身體的各個器官,包括大腦、血管和肝臟。人的血液中循環的自身抗體越多,病情就會越嚴重。

與健康人群相比,COVID-19患者的「自身抗體反應性急劇增加」。超過5%的患者有幹擾素的自身抗體,而幹擾素是免疫系統的關鍵成分,是對新冠病毒等病原體的第一反應。日前,一項研究發現了五個有利於嚴重COVID-19的基因,其中包括一個調節幹擾素的基因。該論文似乎證實了幾周前另一項與幹擾素相關的COVID-19研究,該研究發現幹擾素基因的遺傳問題是COVID-19重症的風險因素。同時,另一篇論文稱,幹擾素自身抗體可能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會發展為重症病例。耶魯大學的論文似乎證實了這一研究。

其他自身抗體也攻擊了B細胞,B細胞參與記憶過去的感染,並召喚中和抗體,可以擊敗病毒。自身抗體還去攻擊T細胞。這些細胞參與殺死受感染的細胞,並在整個感染過程中幫助免疫反應。其他研究表明,COVID-19免疫力取決於中和抗體、B和兩種T細胞類型。其中一項研究說,白血球甚至在患病8個月後仍大量存在,這表明免疫力可能比預期的更持久。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不同的自身抗體在同一患者身上的組合可能會惡化COVID-19的預後。在小鼠身上的實驗表明,自身抗體的結合會使它們更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死亡。

「COVID-19患者製造的自身抗體實際上會干擾對病毒的免疫反應,」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家Aaron Ring告訴《衛報》。「我們當然相信這些自身抗體對COVID-19患者有害。」

專家推測,這種影響可能會在病毒被清除後持續存在。「由於抗體可以長期存在,可以想像它們可能會導致Long COVID疾病的發生。」

「後COVID症候群可能是由長壽命的自身抗體引起的,這些抗體在病毒從體內清除後持續存在,」Ring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有一些免疫抑制治療方法,比如那些用於風溼病的治療方法,可能是有效的。」

此前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狼瘡和多發性硬化症在內的疾病的發生是因為免疫反應的問題,包括自身抗體。研究人員發現,COVID-19患者的自身抗體比狼瘡患者多。 但仍需研究證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對身體的影響之間的聯繫。不僅僅是COVID-19會留下的長期症狀。研究人員還在調查伊波拉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類似事件。

梅奧診所的一位醫生日前推測,Long COVID症狀可能會持續一年以上,他的言論是基於SARS疫情的類似經歷。

相關焦點

  • 新冠康復患者出現的「Long COVID」症狀令福奇等專家感到擔憂
    這種情況下,雖然人們最終從新冠病毒本身中康復過來的,是在事後很長時間,有時是在康復後幾個月仍出現症狀。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迄今為止,美國已經發現了超過1280萬例冠狀病毒病例,同時有超過26.3萬人死於新冠。
  • 瑞士研究發現33%的患者在被診斷後六周內仍有Long COVID症狀
    據外媒BGR報導,被稱為 「Long COVID」的新冠症狀已被廣泛報導,雖然醫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症狀長期存在,也不知道如何治療。來自瑞士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提供了幾個關鍵的答案,並可以幫助解開「Long COVID」的謎團。
  • PNAS:利用計算機建模揭示新冠病毒如何導致一些患者出現嚴重的炎症
    這項研究展示了SARS-CoV-2刺突蛋白(S蛋白)的分子結構和序列如何可能導致感染患者出現炎症症候群。在兒童COVID-19患者中新發現的一種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的疾病的症狀包括持續發燒和嚴重的炎症,可影響到人體的一系列器官系統。這種症候群雖然罕見,但可能是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針對在歐洲出現的這種疾病的首批報告引起了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西達賽奈醫療中心兒科傳染病與免疫學科主任Moshe Arditi博士的注意。
  • 出現帕金森症狀就是帕金森病?並不是,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該症狀
    確來說帕金森症候群,你們包括了帕金森病而臨床上面一般,所說的帕金森病都是原發性的,但實際上帕金森症候群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可以導致。大部分患者都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呈現急性或亞急性發病。同時可能會出現,因為和核上神經的麻痺進而誘發姿態不穩,進而導致反覆跌倒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認知障礙,甚至帕金森症候群的問題。
  • 中風的症狀有哪些?中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原標題:中風的症狀有哪些?中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相信大家也都了解過中風是一種心腦血管的疾病了。而且,這種疾病在很多時候發作都是不可控的。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與這種疾病有關的知識。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中風的相關症狀和其原因吧。   中風的症狀有哪些?
  • JEM:耶魯大學揭示新冠病毒是如何入侵並破壞人類大腦的
    儘管新冠肺炎(COVID-19)被認為主要是呼吸系統疾病,但實際上,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並影響人體多個器官,甚至是中樞神經系統(CNS),新冠病毒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會導致多種症狀,包括頭痛、味覺和嗅覺喪失、意識障礙
  • 研究解釋5個可能導致COVID-19恢復期延長的風險因素
    據外媒BGR報導,醫生們仍然無法解釋一種在最初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病症。一些COVID-19倖存者在清除病毒後的數周內都會出現症狀,這就是所謂的「Long COVID」。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患者的COVID-19經歷進行了分析,確定了5個可能導致「Long COVID」的風險因素。
  • 導致鼻息肉的原因很多,有遺傳因素,免疫缺陷等,症狀有呼吸困難
    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鼻腔及鼻竇黏膜嚴重水腫,長期治療,嚴重時可逐漸形成鼻息肉。鼻息肉可分為三大類:過敏性鼻息肉、炎性鼻息肉和逆轉錄性鼻息肉。2、鼻息肉病因有哪些?導致患有此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遺傳因素,以及免疫缺陷,纖毛障礙等都可能會導致此病,若是你出現下面的一些症狀,需要注意了。
  • 缺乏維生素b的症狀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由於各種原因,很多人都會缺乏維生素B、那麼,缺乏維生素b的症狀有哪些呢?什麼原因導致缺乏?吃什麼比較好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缺乏維生素b的症狀維生素B1缺乏若是維生素B1不足的時候,輕的會肌肉乏力、精神淡漠,嚴重的人會得腳氣病。累及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
  • 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癲癇的出現?
    核心提示:癲癇是我們周圍常見的疾病,此病的出現將給患者的大腦健康帶來嚴重損害,並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幹擾,誘發癲癇的因素很多,需要朋友多了解,那麼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癲癇的出現?就這個問題,我們來聽聽上海虹橋醫院癲癇專病專家給大家的介紹:   癲癇是我們周圍常見的疾病,此病的出現將給患者的大腦健康帶來嚴重損害,並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幹擾,誘發癲癇的因素很多,需要朋友多了解,那麼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癲癇的出現?
  • 神經衰弱的症狀,這些原因導致神經衰弱
    雖然現在年輕人年齡小,但是身體卻開始老化,不願意運動,工作壓力大,同時生活習慣不正確,導致各種疾病出現,其中神經衰弱就是困擾著很多人的疾病。任何疾病發生都是有原因與症狀出現的,當然神經衰弱也示例外,下面是對神經衰弱的症狀描述:1、變得更敏感。
  • 「隱性缺氧」導致了大量COVID-19患者死亡,但還有希望
    > 圖片來源:xia yuan via Getty Images 然而,隨著對COVID-19患者可能出現這些非典型冠狀病毒症狀的認識不斷加深
  • 基因突變和免疫內鬼導致新冠重症?今日兩篇《科學》論文揭示治療...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連發兩篇論文,向我們揭示了新冠疾病背後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超過10%的新冠重症源自自身免疫系統的「內鬼」,另外3.5%的重症則是由於一些特殊的基因突變……
  • 研究人員發現導致COVID-19患者形成血栓的有害「自身抗體」
    據外媒BGR報導,醫生們在新冠大流行早期就了解到,新冠病毒會導致血栓,從而導致意外症狀,包括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等。由於這些COVID-19併發症可能會危及生命,醫生們一直在用血液稀釋劑治療患者。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確定了一種導致血栓形成的抗體,但他們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一些新冠患者會出現這些有害的「自身抗體」。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所謂的 「自身抗體」在COVID-19中有利於凝血的作用。
  • EbioMedicine:「異常細胞」的持續存在或會誘發COVID-19患者機體...
    2020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bio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因COVID-19死亡的患者進行研究揭示了SARS-CoV-2給患者造成肺部損傷的分子機制。文章中,研究人員揭示了SARS-CoV-2病毒的特性,同時解釋了為何患者會遭受該病毒的感染。
  • 出現這些症狀說明孕酮低,準媽孕酮低真會導致胎停嗎?
    那麼孕酮低真會導致胎停了,孕酮低會有哪些症狀呢,孕媽媽自己是否也能感覺的出來呢?什麼是孕酮?孕酮是由女性卵巢分泌的一種天然孕激素,孕酮有很多生理功能,如維持女性受孕及妊娠所必需。孕酮低的真正原因對於導致孕酮低的原因,大多出現孕酮過低大部分原因是由於女性的黃體功能不全造成的,導致黃體所分泌的孕酮不足。正常妊娠時,孕酮增多,可以防止胚胎被母體排斥而維持妊娠。孕酮低的症狀有哪些?一般孕酮波動不具有臨床症狀,可能導致生化妊娠或者自然流產。
  • 卵巢早衰的症狀有哪些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那麼,卵巢早衰的症狀有哪些呢?什麼原因導致的?應該怎麼預防卵巢早衰?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卵巢早衰的症狀有哪些閉經一般來說,卵巢早衰會有閉經的症狀,分為原發閉經和繼發閉經。繼發閉經發生在四十歲之前,通過對卵巢早衰患者的調查,閉經之前並沒有特徵性的月經異常的先兆。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強迫症的部分病因:一種可以攻擊中間神經元的...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強迫症的部分病因:一種可以攻擊中間神經元的抗體  Connor Feng • 2020-06-17 14
  • 肺癌早期發現,治癒率增高!身體出現4大症狀,別硬扛,及時做CT
    身體出現4個正好症狀,別硬抗,及時做CT一、毫無原因的咳嗽、咳血痰日常生活中,咳嗽是比較常見的,而正常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扁桃體發炎、感冒,支氣管炎症等等,這些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咳嗽,不過這些咳嗽,吃了藥之後會慢慢痊癒。
  • 突破性研究或可解釋為何有些患者會發展為COVID-19重症病例
    據外媒BGR報導,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研究了2700名需要重症監護的新冠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間的遺傳差異,確定了可能導致嚴重COVID-19病情的五個關鍵遺傳問題。這一突破可能導致發現新的療法,專門針對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的基因失衡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