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缺氧」導致了大量COVID-19患者死亡,但還有希望

2020-11-26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當醫生看到越來越多的COVID-19患者時,他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趨勢: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極低,但他們幾乎無法呼吸。

這些患者病情嚴重,但他們的疾病不像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一種2003年非典冠狀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爆發時出現的肺衰竭。他們的肺顯然不能有效地為血液充氧,但這些病人很警覺,感覺也相對較好,儘管醫生們還在爭論是否要把呼吸管插到喉嚨裡給他們供氧。

這種被稱為"隱性缺氧"的表現讓人擔心的是,病人到醫院時身體狀況比他們意識到的還要糟糕。但根據急診科醫生Richard Levitan的一篇專欄文章,或許有一種方法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病人在家使用一種叫做脈搏血氧計的氧氣監測設備來監測他們的症狀,他們可能會更快地尋求醫療治療,並最終避免最具侵入性的治療。

"這不是一個新現象。"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肺部科學和重症監護醫學部門負責人Marc Moss博士表示,在其他一些情況下,患者的氧氣含量極低,但不會感到窒息或缺氧。例如,一些先天性心臟缺陷會導致血液循環繞過肺部,這意味著血液的含氧量很低。

圖片來源:xia yuan via Getty Images

然而,隨著對COVID-19患者可能出現這些非典型冠狀病毒症狀的認識不斷加深,醫生治療的方式正在發生改變。

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Moss說,正常血氧水平在97%左右,當血氧水平降至90%以下時,情況就令人擔憂了。低於90%的水平時,大腦可能得不到足夠的氧氣,病人可能會開始感到困惑、昏睡或其他精神錯亂。當血糖水平下降到80或以下時,重要器官受到損害的危險就會增加。

然而,病人可能並不像他們現在這樣感到可怕的困境。耶魯大學醫學院重症監護醫師Astha Chichra說,很多冠狀病毒患者出現在醫院時,血氧飽和度只有80出頭,但看起來相當舒適和精神。他們可能有輕微的呼吸短促,但這與他們所接受的氧氣不足是不成比例的。

Moss說,人們感到呼吸困難主要有三個原因:一種是氣道阻塞,這在COVID-19中不是問題;另一個是當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積聚,這一現象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在運動的過程中新陳代謝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二氧化碳的產生,導致需要大量的呼吸來呼出所有的二氧化碳;第三種現象,在呼吸道疾病中尤為重要,是肺順應性下降。肺順應性是指肺在每次呼吸時收縮自如的狀態。在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中,肺部被稱為肺泡的微小氣囊中充滿了液體,而空氣中的氧氣通過肺泡擴散到血液中。當肺部充滿液體時,它們會變得更加緊繃和僵硬,人的胸部和腹部肌肉必須更加努力地擴張和收縮肺部才能呼吸。

這種情況在嚴重的COVID-19中也會發生。但在一些病人中,液體的積聚不足以使肺部特別僵硬。他們體內的氧氣水平可能因為某種未知的原因而偏低,而這種原因與體液的積聚無關,也不會導致身體需要大口喘氣。

努力呼吸

到底發生了什麼還不得而知。Chichra說,有些病人可能只是因為肺部相當健康,因此有肺順應性--儘管氧氣不能有效進入血液,但是他們在呼吸的時候不會感到異常。其他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患有合併症,這意味著他們經常生活在低氧環境中,因此他們已經習慣於感到有點昏昏欲睡或容易喘不過氣來的狀態。

在《紐約時報》關於這一現象的專欄文章中,Levitan寫道,呼吸困難可能是由於COVID-19引起的肺衰竭的一個特殊階段造成的。他寫道,當肺衰竭首次開始時,病毒可能會攻擊製造表面活性物質(肺泡中的一種脂肪物質)的肺細胞,這種物質會降低肺的表面張力,增加它們的順應性。如果沒有表面活性劑,增加的表面張力會導致肺泡縮小,但是如果肺泡沒有充滿液體,它們就不會感到呼吸困難。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肺泡無法為血液提供氧氣,而病人卻沒有意識到需要呼吸更多的空氣。

Moss說,這種病毒還可能通過破壞通向肺部的血管而造成缺氧。通常情況下,當病人患肺炎時,肺部充滿液體的區域周圍的小血管會收縮(稱為缺氧血管收縮):當感覺受損區域缺氧時,身體會將血液分流到肺部其他更健康的部位。因為當肺炎使肺部充滿液體時,病人會感到缺氧和喘不過氣來。但他們的血管將血液輸送到肺部受損最輕的部位,因此儘管有損傷,他們的血液含氧量相對較高。

在COVID-19中,這種平衡可能被打破了。肺裡的液體不是很充足,病人也不是很難受,但血管不會收縮,也不會把血液輸送到受損最輕的地方。人們可以自由地吸氣和呼氣,沒有阻力,但是血液仍然試圖在受損和低效的肺泡中收集氧氣。

Moss說:"這裡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由於某種原因,缺氧的血管收縮消失了,所以血液確實會流向肺部有一定損害的地方。"他補充說,這也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他說:"我並不是說肺泡和表面活性物質都是正常的,但是當一個人的缺氧程度與你在肺裡看到的情況不成比例時,肺專家就會認為是血管方面出了問題。"

在《紐約時報》上,Levitan建議,沒有病到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應該使用脈搏血氧儀,這是一種夾在手指上測量血液含氧量的設備。如果他們的氧合值開始下降,這可能是尋求醫療治療的早期預警信號。

Moss說:"這是一個有趣的可能性。"

Chichra表示,即使沒有廣泛的室內氧氣監測,醫生現在也開始區分低氧水平和呼吸困難的患者,以及低氧水平但呼吸順暢的患者。在流感大流行的早期,知道COVID-19患者可能很快就會出現病情惡化,醫生們傾向於讓缺氧的患者儘快使用呼吸機。現在,Chichra說,越來越清楚的是,沒有呼吸困難的病人往往無需插管就能康復。他們可以通過鼻管或非呼吸面罩來輸送氧氣,這種面罩適合在臉上輸送高濃度的氧氣。

Chichra說,呼吸急促、費力、心率加快的低氧患者往往需要機械通氣或無創正壓通氣。後者是一種使用面罩代替喉管、但也使用壓力推動空氣進入肺部的方法。

Chichra說:"我們發現這些人之間的關鍵區別是,呼吸困難的人通常需要插管。"

參考資料:

【1】'Silent hypoxia' may be killing COVID-19 patients. But there's hope.

【2】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the new coronavirus?

【3】The Circulatory System:An Amazing Circuit That Keeps Our Bodies Going

相關焦點

  • 「隱性缺氧」或不知不覺致新冠患者死亡
    「隱性缺氧」或不知不覺致新冠患者死亡  Emma Chou • 2020-04-24 14:40:16 來源:前瞻網 E2314G0
  • 新冠症狀新發現:「快樂缺氧」或致患者突然死亡
    當世界各國的醫護人員都在忙著治療新冠感染者時,一種被稱為「隱形缺氧」的新症狀逐漸引起了他們的關注。這種症狀的出現讓醫生們甚至開始質疑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儘管這些新冠肺炎患者的氧氣水平已低至足以失去意識甚至死亡,但他們卻沒有絲毫不適感。
  • 川崎病、腳趾「凍瘡」、缺氧不難受……新冠感染還有哪些怪症狀?
    CDC對COVID-19症狀列表進行了更新 | 來源:美國CDC網站除此以外,在更龐大的患者樣本中出現了更多的非典型症狀,雖然一些症狀只有極個別案例,但也不容忽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感染之後出現什麼症狀,取決於患者的年齡。然而科學家們還不能確定這些症狀是否是新型冠狀病毒直接導致的。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為大家介紹這些非典型感染症狀。1.
  • 研究再次證明空汙導致Covid-19死亡數增加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研究發現,人們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中的比例略有增加,導致Covid-19死亡人數增加了11%。最近的另一項研究表明,全世界Covid-19死亡中有15%歸咎於骯髒的空氣。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研究人員表示現在已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各國政府必須將空汙狀況視為處理新冠肺炎的關鍵因素。
  • ...Care:我國科學家鑑定出武漢市85例COVID-19死亡病例的臨床特徵
    2020年5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中國武漢市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早期死亡的85名COVID-19患者的最常見特徵。他們報告了迄今為止研究中最大的冠狀病毒患者死亡群體的共性。
  • 如何計算COVID-19的死亡人數?
    在一些司法管轄區,包括芝加哥和密爾沃基等城市,體檢人員參與確定每一起疑似COVID-19病例的死因。在這些司法管轄區,醫療檢查人員甚至審查在醫院死亡的患者的醫療記錄,以確保症狀和任何檢測表明患者確實死於COVID-19。而且讓醫學檢查人員確認COVID-19的死亡可以創造出更統一、更清晰的文件。在死亡證明上,有空格可以列出直接的死亡原因,以及導致最終疾病或事故的一連串事件。
  • 首個基於光譜成像新冠患者腦損傷研究:類似缺氧造成的損傷,但有...
    首個基於光譜成像新冠患者腦損傷研究:類似缺氧造成的損傷,但有顯著差異  Emma Chou • 2020-11-19 11
  •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還感染了其它呼吸道病毒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還感染了其它呼吸道病毒  Emma Chou • 2020-03-31 10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印度COVID-19患者的檢測結果信息幾乎全部被洩漏
    印度多個政府部門(包括國家衛生和福利機構)的網站都在網上洩漏了數千名患者的COVID-19實驗室檢測結果。這些洩漏的實驗室報告正在被搜尋引擎索引,從而暴露出患者的數據,以及它們是否被冠狀病毒檢測為陽性。
  • medRxiv:揭示維生素D降低COVID-19死亡率潛在新機制---抑制細胞...
    他們注意到來自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等COVID-19死亡率較高的國家的患者與受疫情影響不那麼嚴重的國家的患者相比,具有較低的維生素D水平。簡言之,在研究了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的全球數據後,他們發現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與COVID-19死亡率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關性。
  • NEJM:託珠單抗未能減少住院Covid-19患者插管或死亡
    2020年10月22日在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報導,託珠單抗對於中度Covid-19住院患者預防插管或死亡無效(DOI: 10.1056/NEJMoa2028836)。
  • 埃及一醫院疑似發生重大醫療事故,新冠患者因缺氧集體死亡
    埃及一醫院疑似發生重大醫療事故,新冠患者因缺氧集體死亡 自從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很多國家新增的死亡病例都數以百計的增長,很多醫院面對這種情況揪心的同時也深感無力。因為醫療設備的緊缺,很多新冠患者都得不到應有的就這而死亡,但是在埃及一家醫院,一些得到救治的患者,卻在病房中因為缺氧集體死亡。
  • 首例COVID-19危重症患者全肺病理分析│熱點聚焦
    關於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的報告越來越多,但其病理研究報告仍然少見。 此前,王福生院士課題組報導了一例死亡患者的肺穿刺活檢結果,同期還有1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肖書淵等的病理研究(該研究取材於肺腫瘤同時並發COVID-19患者肺切除術後肺組織)。
  • Cell:無症狀或輕度COVID-19恢復期患者產生強勁的T細胞免疫反應
    他們表示,自然暴露於SARS-CoV-2或感染這種病毒--導致COVID-19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產生的記憶T細胞反應可能是預防嚴重疾病反覆發作的重要免疫組成部分。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obust T cell immunity in convalescent individuals with asymptomatic or mild COVID-19」。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2020年9月23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COVID-19的血清(抗體)床旁診斷(POC)測試發布了緊急使用授權(EUA)。自2020年7月以來,某些實驗室被授權將Assure COVID-19 IgG/IgM快速測試設備用於緊急情況下的抗體診斷,以幫助鑑定患者是否攜帶SARS-CoV-2抗體,以此反應患者近期或曾感染過COVID-19。
  • Nat Med:屏障免疫有望降低COVID-19疫情擴散
    2020年5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雖然人們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COVID-19死亡人數和新病例上,但另一個統計數字---康復患者人數---可能對在解除就地收容令後實現最大限度地降低大流行感染率的目標同樣重要。
  • 研究人員發現導致COVID-19患者形成血栓的有害「自身抗體」
    據外媒BGR報導,醫生們在新冠大流行早期就了解到,新冠病毒會導致血栓,從而導致意外症狀,包括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等。由於這些COVID-19併發症可能會危及生命,醫生們一直在用血液稀釋劑治療患者。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確定了一種導致血栓形成的抗體,但他們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一些新冠患者會出現這些有害的「自身抗體」。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所謂的 「自身抗體」在COVID-19中有利於凝血的作用。
  • 腦缺氧3分鐘可導致死亡
    眾所周知,氧氣是人體細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我們的每一個器官都需要氧氣,人體主控系統對於缺氧最為敏感的首推腦部,大腦有145億萬個腦細胞時時刻刻都在依賴氧氣存活。大腦缺氧30秒,腦細胞就會受損,缺氧3-5分鐘,大腦將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腦死亡。
  • AHA2020丨COVID-19流行前後ACS患者結局之謎
    目前,SARS-CoV-2已導致全世界大量患者死亡,確診病例數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AHA 2020大會上公布的兩項研究就COVID-19流行前後對患者健康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彼時,紐約已成為美國COVID-19感染髮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城市。研究推測COVID-19的激增可能推遲患者就醫的決定進而導致心血管相關院內死亡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