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我國科學家鑑定出武漢市85例COVID-19死亡病例的臨床特徵

2020-11-28 生物谷

2020年5月31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中國武漢市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早期死亡的85名COVID-19患者的最常見特徵。他們報告了迄今為止研究中最大的冠狀病毒患者死亡群體的共性。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linical Features of 85 Fatal Cases of COVID-19 from Wuhan.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圖片來自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0, doi:10.1164/rccm.202003-0543OC.

這些研究人員對在2020年1月9日至2月15日期間在武漢市兩家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和武漢漢南醫院---接受治療後死亡的COVID-19患者的電子病歷進行了分析報告。位於中國湖北省的武漢市是中國COVID-19疫情爆發的震中。

這些作者表示,「"我們隊列中死亡人數最多的是50歲以上的男性非傳染性慢性病患者。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傳達出COVID-19的嚴重性,並強調了50歲以上的男性慢性共存疾病(包括

高血壓

、冠心病和

糖尿病

)的風險人群。」

這些研究人員檢查了85名死亡患者的病歷,記錄了他們的病史、冠狀病毒的暴露情況、他們所患的其他慢性疾病(共存疾病)、症狀、實驗室檢查結果、CT掃描結果和臨床管理等信息,然後進行統計學分析。這些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5.8歲,72.9%為男性。他們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呼吸急促和疲乏。

高血壓

糖尿病

和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共存疾病。80%多一點的患者在入院時嗜酸性粒細胞(嚴重呼吸道感染時數量減少的細胞)的計數非常低。共存疾病包括呼吸衰竭、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和心律失常等。大多數患者接受了

抗生素

、抗病毒藥物和糖皮質激素治療。有些患者接受了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幹擾素α-2b。

這些研究人員指出,「也許我們最重要的觀察是,雖然呼吸道症狀可能在發病後一周才會出現,但一旦出現,就會迅速下降,正如我們的研究中從入院到死亡的時間很短(平均6.35天)所表明的那樣。」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症---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水平異常偏低---可能預示著預後不佳。這些研究人員還指出,早期出現的呼吸急促可能被用作COVID-19症狀的觀察性症狀。此外,他們還指出,聯合使用抗微生物藥(抗病毒藥物、

抗生素

)對這些患者沒有明顯的幫助。大多數研究的患者都死於多器官衰竭。

「我們的研究調查了中國武漢市在本次大流行早期死亡的患者,確定了這些患者的某些特徵。隨著這種病毒蔓延到其他地區,來自這些地區的觀察結果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遺傳

因素可能在人體感染後的反應中起著一定的作用,而隨著這種病毒發生突變,疫情的過程也可能會發生變化。由於這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新型流行病,我們認為隨著開展越來越多的研究,醫學界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Yingzhen Du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85 Fatal Cases of COVID-19 from Wuhan: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0, doi:10.1164/rccm.202003-0543OC.

2.New study identifies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fatal COVID-19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characteristics-patients-fatal-covid-.html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發表Nature論文,揭示與COVID-19患者臨床結果...
    大部分患者(293例)病情較輕,有發熱和肺炎的放射學表現。有12例患者在24~48小時內出現呼吸困難和肺部磨玻璃樣陰影擴張的症狀,因此被定義為重症。另有16例患者病情惡化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需要機械通氣或體外膜吸氧(ECMO),因此被劃為危重症。截至4月1日,315例(96.63%)患者已出院;6例(1.84%)死亡。
  • 積極發現與管理病例:遏制COVID-19大流行的關鍵措施
    2月初,武漢市報告的病例數雖然很高,但當時人群感染率仍相對較低(可能<1%)。[25]病例數激增給醫療系統帶來壓力,如果醫療系統過載,則可能導致更多的死亡。如果COVID-19大流行形勢繼續惡化,其影響可能會接近1918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據估計病死率超過2%,在全球造成約5000萬至1億人口死亡。
  • ...新冠肺炎|COVID-19|癌症|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健康界
    6月11日,看似平靜下來的COVID-19再次伸出了它的魔爪,北京連續發現多例本土確診病例,經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些病例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不過,據目前官方公布的病例情況顯示,多數確診病例屬於輕型或普通型,但卻再次提醒了大家,疫情尚未結束,同志們仍需警惕。
  • NEJM:425例中國2019-nCoV肺炎病例的早期傳播動力學特徵和流行病學...
    (由中國科學技術部等資助)中國武漢首批確診的425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NCIP)病例中的疾病發作特徵。(RT-PCR)檢測2019-nCoV或與2019-nCoV匹配的基因序列通過三種方法之一從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中鑑定出基因組:Sanger測序,Illumina測序或納米孔測序。
  • 鍾南山院士解讀、官方翻譯《中國2019冠狀病毒病的臨床特徵》文章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於2019年12月在武漢市出現並在中國大陸迅速傳播,此後我們一直需要收集患者的臨床特徵數據。鑑於Covid-19迅速傳播,我們認為對全國病例的最新分析可能有助於確定該病的臨床特徵和嚴重程度。本文說明了我們對中國大陸特定患者隊列的Covid-19臨床特徵的分析結果。 方法 研究監管 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資助,由研究者設計。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2020年9月23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COVID-19的血清(抗體)床旁診斷(POC)測試發布了緊急使用授權(EUA)。自2020年7月以來,某些實驗室被授權將Assure COVID-19 IgG/IgM快速測試設備用於緊急情況下的抗體診斷,以幫助鑑定患者是否攜帶SARS-CoV-2抗體,以此反應患者近期或曾感染過COVID-19。
  • 利物浦城區共檢出40例covid病毒突變病例
    Covid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大流行危機期間瑞德西韋治療COVID-19患者的中國臨床試驗數據監查
    DSMB要求提供基線特徵,包括人口統計學,SPO2(脈搏血氧飽和度)水平以及從發作到隨機化(接受藥物治療)的時間,這些是區分嚴重與輕度/中度COVID-19病例的兩個主要特徵,研究藥物暴露和患者處置數據應該被審查。安全性數據包括臨床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尤其要注意嚴重或高等級(嚴重性≥3)的AE。
  • 河南新增境外輸入1例!全國新增確診病例15例!鍾南山全程英文講了...
    湖北新增確診病例8例(武漢8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242例(武漢1053例),新增死亡病例10例(武漢7例),現有確診病例14427例(武漢13462例),其中重症病例4180例(武漢4003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50298例(武漢34094例),累計死亡病例3056例(武漢2430例),累計確診病例67781例(武漢49986例)。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7期)
    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中國731名經過實驗室測試確診患上COVID-19的兒童以及1412名疑似患有COVID-19的兒童。在這2143例兒童病例中,大多數病例是輕度的,只有一名兒童死亡。在這些兒童病例中,有近6%的病例為重症或危重病例,而在成年人病例中,這一數字為18.5%。不過尚不清楚為何患有COVID-19的兒童往往不像成年人那樣生病。
  • 柳葉刀-風溼病學 | 探索COVID-19過度炎症反應
    在一篇相關評論中,作者指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感染引發的宿主反應存在異質性,且與患者迥然不同的臨床結局有關。這項研究可促進後續研究深入了解該異質性的潛在機制,並探尋合適的治療幹預措施。儘管COVID-19重症感染病例中多種細胞因子升高,但其炎症模式和機制仍不清楚[1]。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開發出的那些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分享給大家!-020-0392-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有助於快速提取和分析遺傳物質的技術,可用於在移動狀態下開展COVID-19測試,包括在機場和遠程測試中心。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138例病例有4成為醫院內感染
    截至2020年1月31日,中國共確診969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國際上已在24個國家和5大洲報告了病例。2020年1月3日,在武漢市一名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中發現了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並被確認為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基因組測序和系統發育分析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和與人類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相關的β冠狀病毒截然不同。
  • 中疾控論文的新數據:去年12月31日前已有15人死亡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官網掛出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2月12日投稿的最新論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論文對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國內地報告所有病例進行了流行病學特徵進行描述和分析,披露了很多關鍵數據。論文中的數據顯示,按照發病日統計,2019年12月31日前有感染者104人,15人死亡。
  • BC新增500例確診患者,14例死亡病例,6架「有毒航班」,COVID-19變異毒株極可能在社區中大肆傳播!
    BC新增500例確診患者,14例死亡病例,邦妮稱:住院人數達到320例,其中,66人在ICU被治療。目前,住院人數是11月30日以來的最低水平,但14人這個死亡病例數值,卻是死亡病例第二次達到峰值。自疫情以來,BC省共有1104例死亡病例,截至目前,超過55564例確診患者已經痊癒
  • 【每日「疫」報】重慶累計確診新冠肺炎532例 死亡病例詳情通報
    截至2月14日12時,重慶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32例;現有重型病例27例,危重型病例24例,死亡病例5例,出院病例139例。確診病例較多的區縣分別是萬州區104例、江北區26例、合川區23例,北碚區、南川區尚未有病例。確診病例中,男性283例,女性249例;年齡最大90歲,最小7月齡。
  • 紐約州85名兒童感染不明症候群 均有血管發炎跡象 已死亡3例 詳情...
    紐約州85名兒童感染不明症候群 均有血管發炎跡象 已死亡3例 詳情原因或於新冠有關 【紐約州85名兒童感染不明症候群】美國紐約州已有85名兒童出現似乎與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的不明病症,且造成至少1人死亡,另有2人具體死因正在調查中。英國《衛報》報導稱,當地時間10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就此向各州發出警告。
  • 首發丨沈洪兵院士團隊最新成果:臨床診斷標準實施和全城拉網式大排查對武漢COVID-19疫情防控的效果評價
    武漢市疫情SEIR+Q動力學模型擬合結果假設維持2月14日之前的防控措施不變,通過模型預測武漢市未來的疫情走勢。將模型預測結果和實際疫情情況進行比較,以評估臨床診斷標準實施和全城大排查等綜合防控措施(圖2黑色箭頭)的防控效果。
  • NEJM:對1376例Covid-19住院患者的分析表明, 不支持使用羥氯喹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12410 研究者連續收集了Covid-19住院患者的數據,排除了基線時在急診24小時內插管、死亡或出院的患者。研究主要複合終點是插管或死亡。作者根據傾向評分的逆概率加權多變量Cox模型,比較了接受和未接受羥氯喹治療的患者的臨床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