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風溼病學 | 探索COVID-19過度炎症反應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 收錄於話題#柳葉刀COVID-19精選文章40個

《柳葉刀-風溼病學》(The Lancet Rheumatology)近日發表來自英國的一項觀察性研究,文章探討了部分患者的病情惡化並非直接由病毒損傷引起,而是由免疫應答失調或細胞因子風暴造成。在一篇相關評論中,作者指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感染引發的宿主反應存在異質性,且與患者迥然不同的臨床結局有關。這項研究可促進後續研究深入了解該異質性的潛在機制,並探尋合適的治療幹預措施。

儘管COVID-19重症感染病例中多種細胞因子升高,但其炎症模式和機制仍不清楚[1]。早期報告發現,雖然一部分COVID-19患者在出現症狀後10天左右鼻咽病毒載量有所減少,病情卻有惡化[2]。類似的觀察結果可以讓我們作出如下假設:這部分患者的病情惡化並非直接由病毒損傷引起,而是免疫應答失調或細胞因子風暴造成的。該假設也為研發COVID-19的抗炎、免疫抑制療法提供了理論基礎[3]。

《柳葉刀-風溼病學》(The Lancet Rheumatology)近日發表Jessica Manson等人 [4]的一份重要的觀察性研究結果,該研究通過測定C-反應蛋白(≥150 mg/L,或於24小時內從> 50 mg/L的濃度水平增加一倍)和鐵蛋白(>1500 μg/L)的濃度,定義了一種COVID-19過度炎症亞表型(稱為COV-HI)。儘管該表型患者的中值年齡更低且合併症更少,但在28天的隨訪期內,其死亡率(90例患者中有36例死亡 [40%])比不呈現此表型的患者(179例患者中有46例死亡 [26%])更高。此外,若患者的情況符合上述定義標準,次日死亡或需要升級呼吸支持的風險增加(聯合終點;風險比2.24 [95% CI 1.62-2.87])。

目前,這種高風險的亞表型可通過既有參數識別,顯示其價值。在臨床實踐中,可以很容易識別出COV-HI表型的患者,這部分患者需密切監測等,以便及時將患者轉移到重症監護環境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過度炎症反應是由研究團隊提出的主觀定義,可能存在確認偏誤,若能在獨立隊列中重複上述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確認這一概念。

該研究具有臨床意義,但更準確地來說,這項研究可能並不只是明確了COVID-19的一種新的病理生物學亞表型,而是為我們揭示了炎症標誌物的預測價值。大多數COV-HI亞表型患者是通過入院時C-反應蛋白的濃度來鑑別的,一小部分患者僅通過測定鐵蛋白濃度確定,沒有患者單憑C-反應蛋白倍增而被確認。需要在24小時內多次測量的生物標誌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這直接排除了在基線測量時就將高風險患者確定為COV-HI亞表型的可能性。然而,由於不能僅通過C-反應蛋白倍增這一條來定義COV-HI亞表型,因此將它納入定義標準並不足以降低研究結果的重要性。

在許多情況下,鐵蛋白數據難以獲得,這也限制了這種標誌物在COV-HI定義中的應用。以往報告指出,高水平鐵蛋白濃度與噬血細胞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等過度炎症反應有關,研究團隊可能是在考慮到這一點的基礎上,將鐵蛋白濃度標準納入了定義中。臨床醫生可能先懷疑某些病情更重的患者已經出現了過度炎症反應,因此預後可能更差,故而測定了這部分患者體內的鐵蛋白濃度。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患者測定鐵蛋白濃度並非常規檢查,因而急需評估經測定C-反應蛋白或鐵蛋白濃度確定的過度炎症反應是否特異性COVID-19所致的ARDS,還是能夠反映更廣泛的過度炎症性ARDS。

目前,還需要對假定中的COVID-19過度炎症亞表型的生物學機制進行進一步研究。或許導致COV-HI亞表型患者病情惡化的原因是細胞因子風暴以外的另一種替代機制,而C-反應蛋白和鐵蛋白可用作該替代機制的標誌物。

那麼,有關COV-HI的發現將如何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細胞因子風暴在COVID-19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呢?許多COVID-19重症患者會發展成ARDS,而以往與ARDS有關的研究結果有助於我們理解COVID-19病例中炎症反應的生物學過程[5] 。此前的一份報告顯示,COVID-19病例中的細胞因子譜與非COVID-19所致 ARDS患者的細胞因子譜沒有差異,且與膿毒症患者的細胞因子譜也沒有差異[6]。目前,已經定義了ARDS患者呈現出的兩種不同表型:一是過度炎症表型(以促炎性細胞因子升高、休克發病率升高、死亡率升高為特徵)[8],二是低度炎症表型[7]。這些亞表型可以用包含少量臨床和生物標誌物參數的簡約模型來定義[9]。令人驚訝的是,在採用同一模型的情況下,發現COVID-19所致ARDS患者中,過度炎症亞表型的發生率低於非COVID-19所致ARDS患者[10]。在COVID-19所致ARDS患者中,表現為過度炎症亞表型患者的死亡率(63%)比低度炎症亞表型患者(39%)高20%左右,[10] 上述差異與以往分析的ARDS數據一致。然而,無論表現為哪種亞表型,COVID-19所致 ARDS患者的死亡率都比非COVID-19 所致的傳統ARDS患者高出20%左右[8]。這些數據的差異性,表明宿主炎症反應可能不是COVID-19患者出現不良結局的主要驅動因素。這些研究結果雖然無法否定COVID-19過度炎症亞表型的存在,卻提示,與其他原因引起的ARDS相比,細胞因子風暴不太可能是COVID-19特異性的。

這些重要的新數據證明,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感染引發的宿主反應存在異質性,且與患者迥然不同的臨床結局有關。極為重要的是,這項研究可促進後續研究深入了解上述異質性的潛在機制,並探尋合適的治療幹預措施。COVID-19精準醫療方向的迅速發展也為ARDS和膿毒症的臨床試驗提供了信息,從而能夠影響未來數年危重患者的救護。

作者介紹

*Kiran Reddy, Angela J Rogers, Daniel F McAuley

reddykiran6@gmail.com

Department of Anaesthesiology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Children’s University Hospital, Dublin D01 XD99, Ireland (KR); Mater Misericordiae University Hospital, Dublin, Ireland (KR);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Dublin, Ireland (KR); Division of Pulmonary, Allerg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hool of Medicine,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USA (AJR); Wellcome-Wolfson Institute for Experimental Medicine, School of Medicine, Dentistry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Belfast, UK (DFM); Regional Intensive Care Unit, Royal Victoria Hospital, Belfast, UK (DFM)

References

1.Qin C Zhou L Hu Z et al. Dys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2019 (COVID-19) in Wuhan, China. Clin Infect Dis. 2020; 71: 762-768

2.Lescure F-X Bouadma L Nguyen D et al. Clinical and virological data of the first cases of COVID-19 in Europe: a case series. Lancet Infect Dis. 2020; 20: 697-706

3.Mehta P McAuley DF Brown M Sanchez E Tattersall RS Manson JJ COVID-19: consider cytokine storm syndromes and immunosuppression. Lancet. 2020; 395: 1033-1034

4.Manson JJ Crooks C Naja M et al. COVID-19-associated hyperinflammation and escalation of patient care: a ret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Lancet Rheumatol. 2020; (published online Aug 21.) https://doi.org/10.1016/S2665-9913(20)30275-7

5.Sinha P Matthay MA Calfee CS Is a 「cytokine storm」 relevant to COVID-19?. JAMA Intern Med. 2020; (published online June 30.) https://doi.org/10.1001/jamainternmed.2020.3313

6.Wilson JG Simpson LJ Ferreira A-M et al. Cytokine profile in plasma of severe COVID-19 does not differ from ARDS and sepsis. JCI Insight. 202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4.) https://doi.org/10.1172/jci.insight.140289

7.Calfee CS Delucchi K Parsons PE Thompson BT Ware LB Matthay MA Subphenotypes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latent class analysis of data from two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Lancet Respir Med. 2014; 2: 611-620

8.Reddy K Sinha P O'Kane CM Gordon AC Calfee CS McAuley DF Subphenotypes in critical care: translation into clinical practice. Lancet Respir Med. 2020; 8: 631-643

9.Sinha P Delucchi KL McAuley DF O'Kane CM Matthay MA Calfee C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parsimonious algorithms to classif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henotype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Lancet Respir Med. 2020; 8: 247-257

10.Sinha P, Calfee CS, Cherian S, et al. Prevalence of phenotype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Respir Med (in press).

*中文翻譯僅供參考,所有內容以英文原文為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對新冠肺炎過度炎症反應的研究,為精準醫療提供可能
    《柳葉刀-風溼病學》(The Lancet Rheumatology)近日發表來自英國的一項觀察性研究,文章探討了部分患者的病情惡化並非直接由病毒損傷引起,而是由免疫應答失調或細胞因子風暴造成。
  • Ebiomedicine: 新研究有助於治療炎症反應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WEHI的研究人員小組發現了一種新化合物,該化合物可以阻斷關鍵的炎症途徑,從而可能為新的治療包括COVID-19在內的多種疾病鋪平道路。WEHI的副教授Seth Masters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該化合物可以阻止關鍵炎症蛋白CD14的上調。該發現最近發表在《EBioMedicine》雜誌上。
  • 預防「細胞因子風暴」可能緩解嚴重的COVID-19症狀
    Howard Hughes的醫學研究員Bert Vogelstein說,現在,一項新的臨床試驗將測試一種針對這種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的治療方法。他和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團隊目前正在招募試驗參與者,其中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院45至85歲的患者,他們患有COVID-19,但沒有使用呼吸機或住在ICU。
  • medRxiv:揭示維生素D降低COVID-19死亡率潛在新機制---抑制細胞...
    他們注意到來自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等COVID-19死亡率較高的國家的患者與受疫情影響不那麼嚴重的國家的患者相比,具有較低的維生素D水平。簡言之,在研究了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的全球數據後,他們發現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與COVID-19死亡率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關性。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Cell:無症狀或輕度COVID-19恢復期患者產生強勁的T細胞免疫反應
    但抗體反應往往會減弱,而且並不能在所有患者體內都檢測到,尤其是那些病情較輕的COVID-19患者。針對小鼠的研究已表明,疫苗誘導的記憶T細胞反應可以持續多年,即使在沒有可檢測到的抗體的情況下,也能保護小鼠免受相關病毒SARS-CoV的侵害。直到現在,人們還不清楚SARS-CoV-2特異性T細胞反應與抗體反應或人類COVID-19的臨床過程有何關係。
  • PNAS:利用計算機建模揭示新冠病毒如何導致一些患者出現嚴重的炎症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和西達賽奈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解決了今年3月首次提出的一個謎團:為何一些COVID-19患者會出現嚴重的炎症?
  • 《柳葉刀》評論:做好應對COVID-19的準備對非洲瘧疾流行區域至關重要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situation report—45. March 5, 2020.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305-sitrep-45-covid-19.pdf?
  • 狙擊新冠肺炎「炎症風暴」!中國力量破解新冠肺炎炎症風暴謎團,IL...
    帶隊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50多天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告訴奇點,「機體激活免疫反應的主要目的是想調集免疫細胞殺死病毒,如果免疫細胞釋放的炎症因子,尤其促炎因子的過度釋放,炎症反應平衡就會被打破,不僅會殺死病毒還會損傷機體,造成繼發性的器官功能受損。」
  • 2018年風溼病學5大熱點事件回顧
    因此,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於2018年4月1號發表了最新的《2018中國類風溼關節炎診療指南》。此次修訂按照循證臨床實踐指南制訂的方法和步驟,基於當前的最佳證據,通過平衡幹預措施的利與弊,給出了10條RA診療推薦意見及等級。
  • 李燕明教授:感染中的免疫反應是一把雙刃劍,從COVID-19再看免疫失衡
    2)CARS(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 1996年,Bone提出,膿毒症免疫反應的存在不一致性,促炎抗炎同時存在。 -機體並非處於一成不變的過度炎症反應狀態,特別是病程後期存在顯著的免疫抑制。
  • 氣候變化與COVID-19:交織的危機
    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 《柳葉刀》(The Lancet)同期發表的社論指出,氣候危機和人畜共患病COVID-19都是由引發環境退化的人類活動引起的,這兩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也正在交織和疊加。
  • 《自然綜述:風溼病學》中文版2018年第4期
    T細胞代謝連接補體和自身免疫調節 T cell metabolism connects complement and autoimmune regulation 據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C1q作為CD8+T細胞的代謝調節劑,可以抑制對自身抗原的反應
  • Cell Rep Med:揭示免疫系統在重症COVID-19感染過程中扮演的關鍵...
    2020年8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重症COVID-19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激活機制進行深入分析識別出了多種細胞類型,其在機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的免疫反應過程以及嚴重病例機體所產生的過度炎症反應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可能發現控制COVID-19免疫反應的關鍵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蛋白質,稱為D因子,該蛋白似乎對SARS-CoV-2的炎症過程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 「BIOI最新速遞」代謝症候群與COVID-19的「相互作用」
    導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OVID-19與代謝性疾病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但我們該如何正確解讀這種「相互作用」,並將之化為己用?主要內容近日,BIO Integration新發表了一篇綜述,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Zeling Guo, Shanping Jiang, Zilun Li and Sifan Chen從COVID-19的發病機制入手,探討了其與代謝症候群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2020年9月23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COVID-19的血清(抗體)床旁診斷(POC)測試發布了緊急使用授權(EUA)。自2020年7月以來,某些實驗室被授權將Assure COVID-19 IgG/IgM快速測試設備用於緊急情況下的抗體診斷,以幫助鑑定患者是否攜帶SARS-CoV-2抗體,以此反應患者近期或曾感染過COVID-19。
  • COVID-19中和抗體反應欠佳的潛在危害
    相反,病毒抗體免疫複合物的內化可以通過FcRs5受體的激活來促進炎症和組織損傷。進入胞內體的病毒可能會與Toll樣受體,包括TLR3,TLR7和TLR8結合。巨噬細胞中通過ADE過程吞噬的SARS-CoV會導致TNF和IL-6的產生升高。在感染SARS-CoV的小鼠中,ADE過程伴隨著抗炎細胞因子IL-10和TGFβ的水平降低以及促炎性趨化因子CCL2和CCL3的水平升高。
  • microRNA通過調節/微調炎症反應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作為第一流的miRNA微陣列服務提供商,LC Sciences已協助眾多的科研人員開展了miRNA細胞網絡的探索和檢測。MiRNA表達譜和功能研究揭示,miRNA參與調控了幾乎所有已研究的細胞生理過程,而且miRNA表達水平的變化將對它們靶基因的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儘管miRNA在細胞發育和腫瘤發生中發揮的作用在早期研究中已被發現,但這些小分子RNA在免疫系統發育與功能上的重要性直到最近才被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