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權威專家:COVID-19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引發不同程度的...

2021-01-09 澎湃新聞
哈佛大學權威專家:COVID-19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引發不同程度的大腦功能損傷

2020-06-21 0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眾所周知,COVID-19主要侵害患者的呼吸道,對患者的呼吸系統造成嚴重損傷。但近日,哈佛大學神經病學權威專家表示,COVID-19不僅會損傷人體的呼吸系統,還會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大腦功能損傷。

近日,《阿爾茨海默症雜誌》(Th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對COVID-19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綜述,將COVID-19導致的腦損傷分為了三個階段。北維吉尼亞神經生長大腦健康中心的醫學主任、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工作人員、全國公認的神經專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馬吉德·佛杜希(Majid Fotuhi)博士鼓勵採用三階段分類法,呼籲對有關COVID-19對大腦的長期影響進行更多的研究,並強調了患者在出院前需要接受腦部核磁共振(MRI)檢查。

佛杜希表示,「我們了解到,大量住院的COVID-19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腦功能損傷。作為醫學界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對這些患者進行長期監控,因為他們中的一些人將來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注意力缺陷、腦霧或阿爾茨海默症。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促進COVID-19患者的大腦康復。但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神經功能缺損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在病人層面上,在出院前進行基線MRI是必要的,這樣我們就有了評估和治療的起點。」

SARS-Cov2:細胞作用機制。SARS-Cov2結合ACE2進入血管上皮細胞和其他多個器官的細胞。

在最近發表的文章中,佛杜希和他的同事警告稱,COVID-19患者患有的神經系統問題包括中風、癲癇、意識迷糊、眩暈、麻痺和昏迷。已經有24例報導出的病例揭示了COVID-19對患者大腦的影響。事實上,來自中國武漢市的一項研究表明,45%的重症COVID-19患者有明顯的神經功能缺陷。另一項來自法國的研究表明,84%的重症監護室(ICU)COVID-19患者的神經系統檢測呈陽性異常,15%離開ICU的患者仍存在「執行功能障礙」,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決策和行為控制困難。

該論文提出採用三個階段「神經冠狀病毒」分類體系,為今後建立有關SARS-CoV-2和神經系統的假設和調查提供基礎。這些階段包括:

· 神經冠狀病毒Ⅰ期:病毒損傷局限於口鼻上皮細胞,主要症狀為短暫的嗅覺和味覺喪失。

· 神經冠狀病毒Ⅱ期:病毒引發炎症,成為細胞因子風暴,從肺部開始,通過血管傳遍全身所以器官。這種細胞因子風暴導致血凝塊的形成,從而導致大腦中大大小小的中風。

· 神經冠狀病毒Ⅲ期:爆炸性水平的細胞因子風暴破壞血腦屏障(大腦血管中的保護絕緣層)。由此引發的結果是,血液含量、炎症標誌物和病毒顆粒侵入大腦,病人會出現癲癇、神志不清、昏迷或腦病。

佛杜希指出,許多COVID-19患者最初可能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但在一些病例中,患者可能在出現發熱、咳嗽或呼吸短促之間就出現神經系統症狀。除了在醫院接受MRI檢查之外,患者應該在住院後幾個月內還需要接受監測。

佛杜希解釋說:「我們對冠狀病毒的研究表明,長期患者可能會出現抑鬱、失眠、帕金森症候群、記憶喪失或大腦加速老化。對於那些正在從COVID-19中恢復的患者,我建議定期鍛鍊、吃有利於心臟健康的飲食、減輕壓力、改善睡眠;這些都是病人恢復大腦活力和減少將來不良後果的關鍵方法。」

這些幹預,加上有針對性的大腦訓練和神經反饋療法,是佛杜希博士為期12周的大腦健康計劃的主要特點。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症預防雜誌》(Journal of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的研究顯示,完成這項大腦康復計劃的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中,84%的人的大腦功能得到了改善,其中許多人的大腦學習和記憶部分得到了增長。這些發現與那些從持續性腦震蕩後綜合症中恢復的患者相似。該項目現在將為患有後COVID-19神經問題的患者量身定製。

佛杜希博士是哈佛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培養的神經病專家和神經系統科學家,被廣泛認為是記憶、阿爾茨海默病、腦震蕩治療、多動症和在任何年齡增強大腦活力領域的權威。

參考: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stages-covid-brain-neurologists.html

【2】https://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200581

原標題:《【重磅】哈佛大學權威專家:COVID-19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引發不同程度的大腦功能損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大牛David Liu團隊分析COVID-19對全球科學活動的影響
    Shen,哈佛大學的Alvin Hsu和Broad研究所、哈佛大學的David R. Liu對於這篇調查作出的貢獻。David R. Liu已經被業界所熟知,他是Merkin 研究所主任,Broad研究所副主任;哈佛大學化學生物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 Scientific American|對COVID-19的免疫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近日FDA對針對SARS-CoV-2抗體的血清學檢測授予了「緊急使用授權」(SARS-CoV-2即導致COVID-19的病原體)。這是在醫學專家和政治領導人普遍將「群體免疫」視作COVID-19大流行的潛在終點的背景下,第一個獲得美國市場準入的血清學檢測項目。在科羅拉多,進行冠狀病毒抗體檢測的公司已向該州的聖米格爾縣捐贈了試劑盒,使得在當地所有人都可以進行檢測。
  • 【Cell】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共同揭示腸神經系統的單細胞圖譜
    它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稱為腸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也常被稱為「第二大腦」。 腸神經系統(ENS)協調消化、腸道運動和對有害刺激的反應等幾乎所有活動,並將信號從腸道傳遞到大腦,但它們既稀少又脆弱,難以分離和研究。
  • 哈佛大學圖書館:所謂哈佛校訓是假的 系編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馬烈】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圖書館一位管理員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重磅】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COVID-19會損傷孕婦的胎盤,可能對...
    導言: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2和相關的冠狀病毒病COVID-19對孕婦和嬰兒的影響是產科醫生、兒科醫生和患者都特別關注的。在5月22日發表在《美國臨床病理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COVID-19會損傷孕婦的胎盤,可能對胎兒有影響。
  • 新華經典·每周一書|《對權威的服從》:一場實驗,揭露人性差異
    因為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與自發行為相比,根據命令做出的行為具有完全不同而又非常複雜的特徵。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以服從為主題的實驗,打破了人們對個人道德的自信和對自由意志的迷信。《對權威的服從》(中文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完整地記錄了此項實驗。
  • 維生素D可緩解COVID-19病情?PLOS ONE新研究引爭議
    這篇文章的題目為「Vitamin D sufficiency, a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at least 30 ng/mL reduced risk for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fection」,作者來自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和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小組。
  • 伊朗科學家為COVID-19設計新的痰液檢測方法 30秒內可提供結果
    德黑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以在30秒內返回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的方法。這種方法已經獲得了伊朗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臨時證書,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檢查個人的痰液來尋找病毒的跡象。雖然目前的鼻拭子檢測方法是準確的,但拿回結果有時需要3-7天的時間,當然這取決於檢測中心的積壓程度。
  • 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可從鼻腔進入腦部損害神經系統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 印度報業託拉斯網站11月30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鼻腔進入腦部》的報導稱,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會影響腦部,並導致神經系統嚴重受損。據研究人員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鼻子就能進入人的腦部。
  • 【Economist】Covid-19 in 2020: The plague year
    Another reason to expect change—or, at least, to wish for it—is that covid-19 has served as a warning.
  • 【English Paradise】Chaguan: The stigma of covid-19
    -19 in Xicheng, a district of Beijing.At the time of writing, Beijing has detected 44 cases of covid in the past month, after millions of tests. For comparison, London is finding more than 8,500 new cases a day.
  • Covid-19血清學檢測診斷準確性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血清學檢測診斷準確性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10:20:12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研究所Faiz Ahmad Khan團隊對Covid-19血清學檢測的診斷準確性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 哈佛大學與當代高等教育——德裡克·博克訪談錄
    然而, 在目前的商業化的弊端得到解決的同時, 又會有新的商業化的誘惑出現, 這將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不管怎樣, 我們依然會取得進展, 我對於現狀並不感到特別的沮喪。問:大學校長在學校裡都扮演哪些角色?答:在不同的大學裡, 校長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不同的。
  • Covid-19 與神經內科疾病
    Andrew Josephson, MD; Hooman Kamel, MD在冠狀病毒病-2019(COVID-19)大流行的早期,神經科醫生似乎認為沒有必要介入。起初認為,這種病毒只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不會影響大腦和其餘的神經系統。但是,中國大規模爆發的早期報導迅速改變了這一觀點。
  • 哈佛專家:新冠病毒不會使人類文明屈服,但確實在一段時間內它把...
    來源:醫學權威(發自波士頓——目前全球已有近9萬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死亡人數已超過3000。但與未來幾個月可能發生的情況相比,這些數字根本不值一提。CBS新聞記者採訪了美國流行病學專家、哈佛大學的Marc Lipsitch。Lipsitch警告說,世界上40%~70%(後調整為20%~60%,下同)的成年人將會感染新冠病毒,其中1%會因病毒引發的肺炎等症狀死亡。該病毒可迅速傳播,且感染者在知道自己被感染之前(潛伏期或無症狀感染者)也可傳播病毒。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在感染COVID-19病毒後的幾天至幾周內會產生2-5種抗體。抗體反應的強度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年齡,營養狀況,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某些藥物或其他感染情況(如抑制免疫系統的HIV)。在一些患有COVID-19的人中,抗體反應較弱,較晚或沒有。大多數患者僅在症狀發作後的第二周才產生抗體反應。
  • 美國COVID-19疫苗研究最新進展
    疫苗臨床試驗中期結果前景良好: 獨立的數據和安全監控委員會(DSMB)負責監督研究性COVID-19疫苗mRNA-1273的三期試驗,該委員會於2020年11月15日審查了試驗數據,並與試驗監督小組分享了其中期分析。
  • 神文「軟玉護身符可預防COVID-19」遭到多名科學家反對,已被暫時撤稿
    前幾天醫咖會報導了一篇神奇的論文,該論文聲稱:軟玉護身符(Nephrite-Jade amulets),一種鈣鐵鎂矽酸鹽物質(註:軟玉可用作傳統中藥),或可以預防COVID-19,詳情請查看:影響因子>6.5期刊上的一篇神文:軟玉護身符或可以預防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