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經典·每周一書|《對權威的服從》:一場實驗,揭露人性差異

2021-01-09 新華社客戶端

服從無處不在。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這個主題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但是,服從在塑造人類行為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如果不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重要的行為就無從解釋。因為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與自發行為相比,根據命令做出的行為具有完全不同而又非常複雜的特徵。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以服從為主題的實驗,打破了人們對個人道德的自信和對自由意志的迷信。《對權威的服從》(中文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完整地記錄了此項實驗。

實驗的基本方法是:實驗者招聘40名來自不同職業的市民,告訴他們參加一項名為「懲罰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他們充當「教師」,在實驗者的指令下,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時,對「學生」施加強度和痛苦程度不斷增加的電擊。儘管「學生」以各種形式反抗,有26名受試者在實驗者的命令下堅持到最後,對「學生」施加了強程度的電擊。

受試者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旦他作出承諾,為了主試的目標交出自己的支配程序,他該怎樣做,才能重新獲得對這種支配程序的控制。在本研究的情境中,這個問題所引發的困境就是本實驗的特徵,深刻甚至帶有悲劇色彩。看到一個人面對著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努力控制行為,卻無法真正做到這一點,這無疑是最令人痛心的一幕。

如果在沒有脅迫的情況下,一個人出現了自願的態度,服從就會以合作的形式出現。如果以武力和懲罰來要求一個人傷害另一個人,那麼,服從就來自恐懼。

米爾格拉姆改變實驗的要素,做了19個獨立實驗,實驗對象多達1000人。這一實驗的設計與結果震驚了全球心理學界。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的心理學家在不同時期重複了這一實驗,得到的結果基本相同。

在《對權威的服從》一書中,米爾格拉姆完整記錄了這19個實驗的設計、過程、結果以及部分受試者在實驗中的反應,並對實驗結果進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級社會中服從現象的社會及心理原因。

《對權威的服從》豆瓣評分高達9.1分

如果上級的命令與我的良心相衝突,我是否應該服從?這是每一個閱讀本書的人都會捫心自問並深刻思考的問題。

當代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彼得·辛格評價說:「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不加批判地接受危險。

《對權威的服從: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

[美]斯坦利·米爾格拉姆著

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166-2062-5

定價:39.00元

作者簡介

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曾先後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在耶魯大學做了震驚心理學界的權威服從實驗,在哈佛大學進行了「小世界實驗」並提出「六度分離」概念,之後在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任教,獲傑出教授榮譽。他所獲得的其他榮譽和獎勵還包括:福特基金獎學金、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社會心理學獎和古根海姆獎。

相關焦點

  • 《服從權威》:服從是人性嗎?1960年代直揭人性真相的電擊實驗
    服從是人性嗎?或反抗是必要的嗎?我們的文化中,受儒家倫理的影響,很強調尊卑的關係,例如孝順不只要求尊敬更要求順從長者,甚至從很小就要小朋友聽話,不然就是不乖,可見服從尊長甚至被提升到倫理價值的層次,而不論其是否有值得尊敬或崇揚之處,聽話本身即被賦予正當性。
  •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無論你的答案是哪一個,精讀君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個心理學歷史上著名的實驗——服從實驗。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的這一系列實驗,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個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而這本米爾格拉姆編寫的《對權威的服從》則完整的記錄了此項實驗:【二】這是一個怎樣的實驗?
  • 心理學:一個逼近人性真相的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實驗,也許會顛覆你對個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當你大肆譴責和審判他人時,也許並不是因為你有多高尚,而是足夠幸運地沒有被裹挾進對邪惡權威的服從中。
  •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是 1961 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做的心理學實驗,證明了:人類有一種服從權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景下,人們會背叛自己一直以來遵守的道德規範,聽從權威人士去傷害無辜的人。
  •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有時只有一步之遙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只有一步之遙在討論這個心理學實驗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設想,為了更好管理,你的老師賦予你懲罰的權力,在其他人犯錯時,你可以對他進行懲罰,懲罰包括棍打、電擊等等能讓人感覺到疼痛的懲罰方式,懲罰根據所犯錯誤的大小分為
  • 65%的人會服從權威做壞事?米爾格拉姆實驗告訴你,不要挑戰人性
    不過二戰一結束,他就潛逃到了阿根廷,直到15年之後才被以色列情報機關的幹員逮捕,最終被判處了絞刑。不過在其接受公開審判的時候,為了給自己辯護,他一再聲稱自己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執行上級的命令。這樣的自我辯護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就是為了脫罪的詭辯,但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米爾格倫(也有翻譯為米爾格拉姆的)的社會心理學家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來研究服從權威會不會令好人去作惡。這個實驗就是非常著名也頗受爭議的米爾格倫實驗(也有翻譯成米爾格拉姆實驗的)。
  • 評米爾格拉姆的《對權威的服從》
    戰後,作為納粹頭號人物之一的艾希曼在審判中儘管承認參與大屠殺的事實,但卻提出,這並非自己的本意,而是服從希特勒權威的結果。如果不服從權威,那他自己就很可能同樣被解決。艾希曼的辯護由此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即面對邪惡的權威,人們是否真的會違背良心地選擇服從?在多大程度上人們會違背自己良知而服從權威?時為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的米爾格拉姆正視這一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 心理學:3個展示人性之惡的心理學實驗,原來人性如此醜陋
    人性有多醜惡,看看下面這三個實驗你就明白了1.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這說明了什麼,對權威的服從是可以戰勝道德甚至法律的,上述的實驗成功的向我們證明了權威的力量。似乎我們就明白了,二戰時期,平常勤勤懇懇的小職員,可以變為屠殺猶太人的劊子手,婦女和兒童,可以變成自殺性襲擊的實施者。2.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展了一項「斯坦福監獄實驗」。
  • 要求自願降薪,員工內心普遍滿意:「服從」是如何發生的?
    無獨有偶,1961年,為了試圖找出「二戰」大屠殺期間的納粹黨人如何能輕易服從命令殺害猶太人的原因,美國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倫在耶魯大學的地下室裡完成了那場著名的「服從權威」的米爾格倫實驗。在這場被實驗者不知道實情(不會發生真的電擊)的電擊實驗中,有65%的被實驗者在實驗者(現場的權威人士)的要求下,選擇了超高度的電擊。
  • 從「人性實驗」到「恐怖實驗」: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歷史上著名的所謂「人性實驗」中,「人性」幾乎全都沒有經受住考驗。「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性中的惡一旦得以釋放,「人性實驗」就變成了一個個「恐怖實驗」,人性掩蓋下鮮血淋漓的現實,你準備好面對了麼?在所有「人性實驗」中,「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津巴多的心理學教授挑選了24個健康狀況良好、心智水平正常的人參與這項實驗。
  • 美「服從權威實驗」引爭議
    美國「服從權威實驗」表明,如果相信能把責任推到權威身上,普通人也可能遵命作惡  普通人接到有違道德準則、乃至殘酷的指令,會不會執行?美國廣播公司3日在黃金時段重複一度引發爭議的「服從權威實驗」,將這項實驗與駐伊拉克美軍虐俘類比,並發出疑問:美軍士兵的行為意味著什麼,是本性邪惡,還是有更複雜原因?只有惡人才做惡事嗎?
  • 魔鬼實驗,是什麼讓人性變得邪惡?
    服從權威的惡有兩種,一種是做不對的事,一種是不做對的事。【電擊實驗】電擊實驗中,被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從「權威人士」的命令,用不同強度的電擊懲罰學生。被試可以聽到學生痛苦的呻吟和求饒聲,同時又面對著主試咄咄逼人的權威命令,他該如何選擇?著名的服從實驗(電機實驗)證明,人類有一種服從權威命令的天性,在特定的情景下,人們會背叛自己一直以來遵守的道德規範,聽從權威人士去傷害無辜的人。
  • 邪惡無處不在,人性禁得起考驗嗎?——史丹福監獄實驗的啟示
    課程指定的閱讀書籍中,包括了三本直到今天為止,依然是我所閱讀過最重要的書:史丹利.米爾格蘭的《服從權威》、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以及針對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聲名狼藉的史丹佛監獄實驗所寫的評論。我們在課堂上也讀了漢娜.鄂蘭的著作,同時就跟其他成千上萬的學生一樣,研究她所提出的理論:邪惡的普遍存在。
  • 當權威的命令與良知的衝突,你是否選擇服從?
    《對權威的服從》這本書的作者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這本書記錄了他在上世紀60年代做的一系列服從實驗。這個實驗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上都極具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因為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現象:人不僅會服從權威,而且會違背良心盲從權威。第一,實驗過程。
  • 這項臭名昭著的實驗,揭開了人性的惡
    人性本惡?米爾格拉姆設計了這個著名且殘酷的實驗。實驗招募了一批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包含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畢業至博士學位的參與者。地點選在大學的老舊校區中的一間地下室,地下室有兩個以牆壁隔開的房間。
  • 斯坦福監獄試驗揭露醜陋人性:為什麼人類要作惡?
    原標題:斯坦福監獄試驗揭露醜陋人性:為什麼人類要作惡? 人類歷史上進行了很多次臭名昭著的人體試驗,這些試驗違背了人性的正常倫理,卻將人性的本質醜惡揭露在世人面前。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揭露了醜陋的人性
    對於人性的看法,個體的社會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
  • 美國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也就是《路西法效應》對人性的啟示
    「路西法」一詞來自於西方神話,本來是天堂裡的大天使,但卻墮落成了惡魔。心理學界1971年的「斯坦福監獄實驗」,雖然從一發表就受世人爭議,但它非常可貴,因為它再也無法復現。儒商學堂-斯坦福試驗二、人改變行為的因素有五種,包括:去個人化,服從權威,從眾需求,角色認同,自我辯護合理化。1、去個人化:就是創造「匿名」的狀態。實驗中,全部穿制服,戴面具。這就容易給他們一個感覺:「沒人知道我的真實身份,我也不用為我做的壞事負責。
  • 服從權威!
    從科學角度看,絕大多數大腦的cpu和內存等配置都不好,信息處理和判斷能力有限,在極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信息轟炸,唯一的可行原則就是「服從權威和表面多數」。否則,就是大腦崩潰,死機
  • 10部揭露人性的經典老片
    原創 小印 印客美學反映人性,一直是導演們熱衷的一個題材。今年上半年就有兩部電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比如剛過去的四月份上映的《飢餓站臺》,將人性的陰暗面刻畫到了極致。還有二月份在柏林電影節大放異彩的DAU系列,已經分不清是電影藝術還是沉浸體驗式藝術了。今天想推薦10部小眾的揭露人性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