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無處不在。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這個主題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但是,服從在塑造人類行為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如果不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重要的行為就無從解釋。因為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與自發行為相比,根據命令做出的行為具有完全不同而又非常複雜的特徵。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以服從為主題的實驗,打破了人們對個人道德的自信和對自由意志的迷信。《對權威的服從》(中文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完整地記錄了此項實驗。
實驗的基本方法是:實驗者招聘40名來自不同職業的市民,告訴他們參加一項名為「懲罰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他們充當「教師」,在實驗者的指令下,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時,對「學生」施加強度和痛苦程度不斷增加的電擊。儘管「學生」以各種形式反抗,有26名受試者在實驗者的命令下堅持到最後,對「學生」施加了強程度的電擊。
受試者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旦他作出承諾,為了主試的目標交出自己的支配程序,他該怎樣做,才能重新獲得對這種支配程序的控制。在本研究的情境中,這個問題所引發的困境就是本實驗的特徵,深刻甚至帶有悲劇色彩。看到一個人面對著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努力控制行為,卻無法真正做到這一點,這無疑是最令人痛心的一幕。
如果在沒有脅迫的情況下,一個人出現了自願的態度,服從就會以合作的形式出現。如果以武力和懲罰來要求一個人傷害另一個人,那麼,服從就來自恐懼。
米爾格拉姆改變實驗的要素,做了19個獨立實驗,實驗對象多達1000人。這一實驗的設計與結果震驚了全球心理學界。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的心理學家在不同時期重複了這一實驗,得到的結果基本相同。
在《對權威的服從》一書中,米爾格拉姆完整記錄了這19個實驗的設計、過程、結果以及部分受試者在實驗中的反應,並對實驗結果進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級社會中服從現象的社會及心理原因。
《對權威的服從》豆瓣評分高達9.1分
如果上級的命令與我的良心相衝突,我是否應該服從?這是每一個閱讀本書的人都會捫心自問並深刻思考的問題。
當代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彼得·辛格評價說:「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不加批判地接受危險。
《對權威的服從: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
[美]斯坦利·米爾格拉姆著
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166-2062-5
定價:39.00元
作者簡介
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曾先後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在耶魯大學做了震驚心理學界的權威服從實驗,在哈佛大學進行了「小世界實驗」並提出「六度分離」概念,之後在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任教,獲傑出教授榮譽。他所獲得的其他榮譽和獎勵還包括:福特基金獎學金、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社會心理學獎和古根海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