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逼近人性真相的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2020-12-03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你是否都覺得自己是正義並且具有道德的呢?

在隨意指責他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一個事情,這些所謂道德和正義又是從何而來?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實驗,也許會顛覆你對個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

當你大肆譴責和審判他人時,也許並不是因為你有多高尚,而是足夠幸運地沒有被裹挾進對邪惡權威的服從中。

更可怕的是,在權威的影響下,即使你真的作了惡,也可能不會認為自己違背了道德,甚至在內心裡認可這種行為,作出各樣的解釋。

這個結論是由著名心理學實驗——米爾格拉姆實驗得出。

實驗背景由來

從1933年到1945年,數百萬無辜平民被可怕的納粹人士屠殺。

他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修建了毒氣室和防守森嚴的死亡集中營,每天規定屍體定額,其效率如同批量生產產品。

這些非人道政策最初可能只是某一個人的想法,只有當很多人服從命令,才會大規模地實施。

1961年,著名的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在接受公審時,認為自己只是服從命令行事。

他認為自己並非主觀想要從事這樣邪惡的行為,在審判場大肆推卸責任。

在這樣的事件背景下,實驗者米爾格拉姆思考:如果上級下達的命令明顯是反人道、喪盡天良的,軍人也應該認真服從嗎?

於是米爾格拉姆,希望通過實驗的方式來揭示人們的道德和良知,是否能夠抵抗權威的指令?

米爾格拉姆實驗

米爾格拉姆在《權威服從》一書中首先向讀者介紹本實驗的更多細節。該實驗他以研究學生記憶與學習關係的名義招募被研究者。

隨後他尋找了來自耶魯大學周邊的普通人來扮演實驗中的「老師」,他對這些「老師」講該實驗主要研究懲罰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於是他把「學生」綁在椅子上,手臂連接上電極,實驗人員告訴他,他將在實驗中學習一組單詞配對,每出現一次錯誤,就要受到一次電擊,隨著錯誤的出現,電擊強度不斷加大,最高可以達到致命的450伏。

在這個實驗中,教師都是隨機找來的被研究者,而學生其實都是演員,在懲罰時表演出痛苦表情就好。

所以真正被研究的是「老師」而非「學生」。

親眼目睹實驗的人都清楚,這個實驗過程的震撼性難以用筆墨形容。被研究的「老師」面對「學生」答錯題時是否要施加電擊懲罰都糾結不已,一方面,面對學生表現出來的痛苦,受試者倍感壓力,想要放棄。另一方面,作為合法權威的主試命令他繼續,而他覺得對主試負有某種責任。

每當「老師」想質疑停止電擊懲罰時,研究者都會施加命令告訴他們實驗的重要性,這個研究的目的是找出面對一個明確的道德上的命令,人們會在什麼時候反抗權威,又會如何進行反抗。

最後實驗的結論非常遺憾,40位志願者中有26位在敦促下堅持到了最後;而連續三次用450伏電壓(這種電擊水平搞不好能把人電死)去電擊答錯題學生的志願者,佔到65%。

每個人都有在伏特數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質疑實驗的合法性,但極少有人能夠違抗命令停止電擊「學生」。

違背良心服從命令後的心理學解釋

實驗結束後在對受試者採訪的過程中發現,人們往往會對自己不道德的行為做合理化解釋,甚至情感隔離。

人們一般覺得做出如此可怕行為的人都是「魔鬼」,但實驗結論顯示,這些被研究者都是普通人而已。

這其中他們也會受到道德譴責從而引發強烈焦慮,但無一例外,這些人都會採取「合理化的防禦機制」。

《延禧攻略》讓一個「辣味十足」的名詞:黑蓮花,火遍了全國。與「傻白甜」相對,「黑蓮花」有仇必報,反殺不手軟,魏瓔珞成為最佳代言。

魏瓔珞入宮前是什麼樣的,不知道,但是入宮後,她展現出的種種自保及復仇手段,可以看出她對「黑」的味道,並不陌生。

那麼究竟一個人如何可以麻痺邪惡,認同權威呢?

要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動用一系列的防禦機制:向攻擊者認同、情感隔離、合理化、分裂、否認、壓抑。

向攻擊者認同。都將自己的不幸歸結為缺少某種強大外力的加持,什麼東西迫害了自己,比這個更強就能改寫命運。

合理化。通過合理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建立無懈可擊的邏輯閉環,其實這都是一種託詞而已。

分裂,採取該防禦時,他們常常會選擇分裂看待自己,把一切好的歸結到自身,而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都帥鍋出去。

否認,當把壞鍋甩出去後,就開始死皮不要臉的否認了。就像開頭我介紹的著名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將所有邪惡行為歸結到他人身上。

壓抑,你會發現這些人犯下罪惡後毫無表情和懺悔,這就是壓抑的功勞。當把犯罪事實壓抑在潛意識深處,這樣就不會擾亂自己的心智,最終就可以重新演化出一種世界觀。

想想太可怕了······

針對志願者在服從權威時出現的內心矛盾衝突,作者認為可能存在八種心理紓解方式,讓他們可以為自己找到解脫:

1. 通過綁定環境因素找到解脫。

2. 沉浸於完成任務的技術細節中。

3. 把自己想像成為權威的代理人。

4. 把組織的行為賦予高於人類人格的地位。

5. 以更加宏大和高尚的目標轉移關注點。

6. 對被害者的人格進行刻意貶低。

7. 內心默默地否認。

8. 避免親手執行。

作者特別強調說,這些受試者都不是壞人,他們大多都在積極努力地表現自己的盡心盡力、精益求精,但在此過程中,他們可能已經成為罪惡行為的幫兇。作者認為這就是所謂「平庸的惡」。

相關焦點

  •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微博上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話題:你的上司對你特別好,所有的福利都有,假期都給足,加班都有加班費,工資獎金從來不少,請假什麼的都問題不大,可以說是一個對屬下非常好的領導。但是有一個問題:他貪汙。無論你的答案是哪一個,精讀君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個心理學歷史上著名的實驗——服從實驗。
  • 新華經典·每周一書|《對權威的服從》:一場實驗,揭露人性差異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以服從為主題的實驗,打破了人們對個人道德的自信和對自由意志的迷信。《對權威的服從》(中文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完整地記錄了此項實驗。實驗的基本方法是:實驗者招聘40名來自不同職業的市民,告訴他們參加一項名為「懲罰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
  •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是 1961 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做的心理學實驗,證明了:人類有一種服從權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景下,人們會背叛自己一直以來遵守的道德規範,聽從權威人士去傷害無辜的人。
  • 《服從權威》:服從是人性嗎?1960年代直揭人性真相的電擊實驗
    服從是人性嗎?或反抗是必要的嗎?我們的文化中,受儒家倫理的影響,很強調尊卑的關係,例如孝順不只要求尊敬更要求順從長者,甚至從很小就要小朋友聽話,不然就是不乖,可見服從尊長甚至被提升到倫理價值的層次,而不論其是否有值得尊敬或崇揚之處,聽話本身即被賦予正當性。
  •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有時只有一步之遙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只有一步之遙在討論這個心理學實驗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設想,為了更好管理,你的老師賦予你懲罰的權力,在其他人犯錯時,你可以對他進行懲罰,懲罰包括棍打、電擊等等能讓人感覺到疼痛的懲罰方式,懲罰根據所犯錯誤的大小分為
  • 心理學:3個展示人性之惡的心理學實驗,原來人性如此醜陋
    人性有多醜惡,看看下面這三個實驗你就明白了1.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這說明了什麼,對權威的服從是可以戰勝道德甚至法律的,上述的實驗成功的向我們證明了權威的力量。似乎我們就明白了,二戰時期,平常勤勤懇懇的小職員,可以變為屠殺猶太人的劊子手,婦女和兒童,可以變成自殺性襲擊的實施者。2.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展了一項「斯坦福監獄實驗」。
  • 評米爾格拉姆的《對權威的服從》
    戰後,作為納粹頭號人物之一的艾希曼在審判中儘管承認參與大屠殺的事實,但卻提出,這並非自己的本意,而是服從希特勒權威的結果。如果不服從權威,那他自己就很可能同樣被解決。艾希曼的辯護由此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即面對邪惡的權威,人們是否真的會違背良心地選擇服從?在多大程度上人們會違背自己良知而服從權威?時為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的米爾格拉姆正視這一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 從「人性實驗」到「恐怖實驗」: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
    「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這句話你一定聽過。這不光是類似雞湯的一句忠告,更是一個科學結論。在歷史上著名的所謂「人性實驗」中,「人性」幾乎全都沒有經受住考驗。「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性中的惡一旦得以釋放,「人性實驗」就變成了一個個「恐怖實驗」,人性掩蓋下鮮血淋漓的現實,你準備好面對了麼?在所有「人性實驗」中,「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津巴多的心理學教授挑選了24個健康狀況良好、心智水平正常的人參與這項實驗。
  • 美「服從權威實驗」引爭議
    美國「服從權威實驗」表明,如果相信能把責任推到權威身上,普通人也可能遵命作惡  普通人接到有違道德準則、乃至殘酷的指令,會不會執行?美國廣播公司3日在黃金時段重複一度引發爭議的「服從權威實驗」,將這項實驗與駐伊拉克美軍虐俘類比,並發出疑問:美軍士兵的行為意味著什麼,是本性邪惡,還是有更複雜原因?只有惡人才做惡事嗎?
  • 強大的自尊會讓你更健康 10大心理學實驗背後的人性真相
    除了那些雞尾酒會式的談話,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已經展現了人性中普遍卻令人驚訝的真相。下面就是能改變自我認知的10大經典心理學實驗。總有惡在心中We all have some capacity for evil.
  • 當權威的命令與良知的衝突,你是否選擇服從?
    《對權威的服從》這本書的作者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這本書記錄了他在上世紀60年代做的一系列服從實驗。這個實驗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上都極具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因為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現象:人不僅會服從權威,而且會違背良心盲從權威。第一,實驗過程。
  •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如果希特勒叫你電擊一個陌生人,你會服從嗎
    服從權威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伴隨著實驗者的專家性質或權威性的降低,信息性影響壓力在下降,從而導致服從比例的下降;反之亦然。(本文大約6000字,耐心閱讀)1963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著手進行了一項服從實驗,以探討個人對權威人物的服從情況。叫做米爾格倫實驗(又稱權力服從研究)。
  • 65%的人會服從權威做壞事?米爾格拉姆實驗告訴你,不要挑戰人性
    這樣的自我辯護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就是為了脫罪的詭辯,但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米爾格倫(也有翻譯為米爾格拉姆的)的社會心理學家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來研究服從權威會不會令好人去作惡。這個實驗就是非常著名也頗受爭議的米爾格倫實驗(也有翻譯成米爾格拉姆實驗的)。
  • 魔鬼實驗,是什麼讓人性變得邪惡?
    ,他,是上世紀最偉大的20位心理學家之一,這位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大師幾乎是每一位心理學迷的偶像。服從權威的惡有兩種,一種是做不對的事,一種是不做對的事。【電擊實驗】電擊實驗中,被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從「權威人士」的命令,用不同強度的電擊懲罰學生。被試可以聽到學生痛苦的呻吟和求饒聲,同時又面對著主試咄咄逼人的權威命令,他該如何選擇?著名的服從實驗(電機實驗)證明,人類有一種服從權威命令的天性,在特定的情景下,人們會背叛自己一直以來遵守的道德規範,聽從權威人士去傷害無辜的人。
  •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是關於人性考驗的。說的是一位記者在人流較多的路上假意丟掉錢包,裡面有錢,銀行卡和各種證件,視頻中看到的人大多交給了警察,甚至有人在原地等待失主許久。乍一看覺得挺好的,似乎證明人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都拾金不昧了。不過細想起來感到奇怪,這樣去考驗總覺得不妥。
  • 顛覆我們認知的「米爾格倫實驗」:人更容易服從權力還是良知?
    米爾格倫實驗(Milgram experiment),又稱「權力服從研究(Obedienceto Authority Study)」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心理學實驗
  • 服從權威究竟有多可怕,這是上個世紀的心理實驗,至今備受爭論
    小編之前給大家,講了不少戰爭的故事,相信大家也看煩了,今天就給大家換換口味,給大家講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特別有意思,當然,我們不對這個實驗進行評價,只是給大家分享出來,大家對此有任何看法,都可以在評論裡留言。
  • 這項臭名昭著的實驗,揭開了人性的惡
    微博上有這麼一個話題:你的領導非常好,你的工作相對輕鬆,加班費也從來都準時發放,從不被剋扣,節假日正常休息,領導對所有下屬都非常禮貌。但是,他貪汙。人性本惡?米爾格拉姆設計了這個著名且殘酷的實驗。實驗招募了一批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包含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畢業至博士學位的參與者。地點選在大學的老舊校區中的一間地下室,地下室有兩個以牆壁隔開的房間。
  • 豆瓣9.0,《對權威的服從》:你以為的自由意志其實都是被控制
    你是否會中斷實驗並反抗「主試」?看到這,很多人應該能猜到,這就是著名的「米爾格拉姆實驗(Milgram experiment)」,也稱「權威服從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
  • 斯坦福監獄心理學實驗是否證明了人性中的隱惡?
    為什麼會跟心理學聯繫在一起?作家西閃的回覆:沒有什麼「斯坦福監獄」,只有一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模擬監獄場景的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一直遭到倫理上的批評,因為很多人認為,人性是不能考驗的。但最近它的真實性也遭到質疑。有參與這一實驗的人揭露,實驗中「看守」的殘暴是誘導出來的,而「囚徒」的被虐狀態則是假裝的。因為大家都明白,這就是一個在實驗室進行的表演。因此有專家甚至呼籲,從所有的社會學科的著作中刪除這一實驗及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