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性實驗」到「恐怖實驗」: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

2020-12-03 鵝說APP

「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這句話你一定聽過。這不光是類似雞湯的一句忠告,更是一個科學結論。在歷史上著名的所謂「人性實驗」中,「人性」幾乎全都沒有經受住考驗。「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性中的惡一旦得以釋放,「人性實驗」就變成了一個個「恐怖實驗」,人性掩蓋下鮮血淋漓的現實,你準備好面對了麼?

在所有「人性實驗」中,「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津巴多的心理學教授挑選了24個健康狀況良好、心智水平正常的人參與這項實驗。這些志願者分成兩夥分別扮演獄警和囚犯的角色,實驗進行期間,一些「囚犯」在「獄警」們的百般折磨下逐漸瀕臨崩潰,預期兩周的實驗也在第六天就被迫叫停了。

-------------------------

這六天發生在史丹福大學的故事,自然成為了不可多得的電影素材。其中包括兩部名叫《死亡實驗》的和一部直接取名《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小編向你推薦2001年版的《死亡實驗》。儘管經過了一些藝術加工,但你仍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獄警」們逐漸被控制欲侵吞的理性和「囚犯」們在壓力下的屈從、反抗和互相出賣。

-------------------------

既然說到了電影,小編再為大家推薦一部叫做《浪潮》的德國電影。這部電影講的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人性實驗」,它說的是一個中學老師,在班級內建立了一個叫做「浪潮」的組織,並設立了統一的口號和服裝等。幾天之後,這個組織變得亢奮而激進,老師也對其失去了控制。它想向我們說明「獨裁統治在當代社會依然隨時可能發生」。

-------------------------

耶魯大學也做過一個著名的「服從權威實驗」:實驗邀請40名普通人作為「老師」來對實驗人員假扮的「學生」進行單詞考核,「學生」每答錯一個單詞都要受一次電擊,電壓從15V不斷上調至450V。實驗過程中,儘管能聽到「學生」越來越痛苦的慘叫,但面對「權威」的實驗設計者,超過60%的人按下了450V的最高電壓。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是關於人性考驗的。說的是一位記者在人流較多的路上假意丟掉錢包,裡面有錢,銀行卡和各種證件,視頻中看到的人大多交給了警察,甚至有人在原地等待失主許久。乍一看覺得挺好的,似乎證明人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都拾金不昧了。不過細想起來感到奇怪,這樣去考驗總覺得不妥。
  • 人性實驗
    人性實驗海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心理實驗,他假裝自己厭倦了生活,想要自殺。
  •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根本經不起試探
    到了新石器時代,距今4萬年前,第一個村落到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第一個文明產生,人類以村落為單位進行生產活動,人類文明也算真正有了雛形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在如今的社會關係中但是當道德與人性相互衝突之時,人性往往佔據著絕對上風,不然古時候的聖人也不會這麼少了。相比起人性,社會道德真的太脆弱了,而正是這種脆弱又美好的存在,才更值得我們精心呵護。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試探。
  • 永遠不要去試探人性|心理學解析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
    對於人性的看法,個體的社會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心理學家或是社會機構進行過人性實驗,下面為大家選取了三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其中揭露了黑暗的人性。一、嘉士伯社會實驗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曾進行過這樣一次社會實驗,研究人員讓一些毫不知情的情侶們進入預先準備好的電影院中。
  • 斯坦福監獄實驗:凡人墮落囚徒僅需6天,人性之惡淋漓盡致的展現
    不要去輕易試探人性,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也永遠別輕易去考驗人性。因為一旦觸碰到了人性陰暗的那一面,你所有得到的,都只是在失去。而本文要介紹的就是這麼一個歷史上出了名的考驗人性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何成為人間煉獄: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1945年1月,希姆萊下令集中營人員撤離所有的營地,並指示營地指揮官「要確保沒有一個活的集中營囚犯落到敵人手中。」 之後通過對這場實驗的總結,津巴多提出了著名的「路西法效應」,即:人受到情境或當時氛圍的影響而在性格、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方面表現出來的人性中不可思議的一面,通常是壞的一面。當情景力量強加於人時,好人會突然變成像獄卒一樣的加害者,並且用病態的方法對待囚徒。
  • 人性考驗,監獄實驗,這部R級火了
    這段時間,男主還遇到了一個人,這是個女人,從上面下來。老人告訴他,這個女人在找自己的兒子,為了增加和兒子相遇的概率,她會殺掉室友,然後每天隨著餐桌從上到下地尋找,但卻到現在都沒找到他的兒子。據說,她的兒子在最底層。
  • 斯坦福監獄心理學實驗是否證明了人性中的隱惡?
    斯坦福監獄實驗一直遭到倫理上的批評,因為很多人認為,人性是不能考驗的。但最近它的真實性也遭到質疑。有參與這一實驗的人揭露,實驗中「看守」的殘暴是誘導出來的,而「囚徒」的被虐狀態則是假裝的。因為大家都明白,這就是一個在實驗室進行的表演。因此有專家甚至呼籲,從所有的社會學科的著作中刪除這一實驗及其結論。
  • 邪惡無處不在,人性禁得起考驗嗎?——史丹福監獄實驗的啟示
    有些人可能不太知道米爾格蘭是誰,他在 1960 年代時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測試人類在服從命令的狀態下可以對他人進行傷害到什麼程度。米爾格蘭自己也瞠目結舌,一般人在進行一場學術實驗聽從命令的狀態下,竟然能夠毫無顧慮地對他人施加極度的痛楚,而且還願意親手操作事前告知過他們的高伏特電擊。為什麼?只因為實驗室裡的人告訴他們要這樣做。
  • 羅伯斯山洞實驗:召集22個孩子,用挑戰人性的方式檢測人性
    謝裡夫是社會心理學創始人,而這樣的一位高社會地位的研究學者,卻覺得用小白鼠做實驗太過於單調狹隘,竟想把人作為研究對象,最終,對於真理的渴求讓他背棄人倫,在六十六年前,他用挑戰人性的方式進行了一場檢測人性的實驗——羅伯斯山洞實驗。
  • 《死亡實驗》人性的可怕,以及一點點善念的力量
    《死亡實驗》這部片子實在很難說…想推薦它,因為故事說得不錯,拍得很有效果,演員超好,其實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問題是…它披露了人性最醜惡的一面,從中間開始一直到電影結束,火行者自己…非常坐立不安到想要離開不要再看下去了!這並不是因為電影太難看,而是因為,這些血淋淋的事實,有時候…真不想看見!
  • 電影《迷霧》,有關人性的考驗
    達拉邦特在《肖申克的救贖》當中為我們留住的最後一點人性的光輝卻在十幾年後的《迷霧》裡將之親手粉碎了。影片以一場猛烈的風暴開始,這場風暴讓主角大衛·德雷頓一家一片狼藉。大衛·德雷頓和他的兒子以及一個鄰居一起去了當地的超市,但當小鎮周圍籠罩著惡毒的霧氣時,很快就陷入了麻煩。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揭露了醜陋的人性
    對於人性的看法,個體的社會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
  • 人性可以醜惡到什麼地步?德國心理影片《死亡實驗》了解一下!
    當該實驗的女助理髮覺情況不妥時曾勸籲主管該實驗的唐教授終止該實驗時,唐教授卻不為所動,甚至將原本不打算使用的「黑箱子」刑具(很小的一個封閉箱子,用於將犯人關在裡面)給了獄警。在唐教授的默許之下,獄警開始肆無忌憚的對犯人使用暴力,並且開始從中嘗到權力的甜頭,愈加無法無天。
  • 《服從權威》:服從是人性嗎?1960年代直揭人性真相的電擊實驗
    服從是人性嗎?或反抗是必要的嗎?我們的文化中,受儒家倫理的影響,很強調尊卑的關係,例如孝順不只要求尊敬更要求順從長者,甚至從很小就要小朋友聽話,不然就是不乖,可見服從尊長甚至被提升到倫理價值的層次,而不論其是否有值得尊敬或崇揚之處,聽話本身即被賦予正當性。
  • 《死亡實驗》全劇情賞析 感受人性忍耐極限爆發
    《死亡實驗》全劇情賞析 感受人性忍耐極限爆發
  • 這一場實驗,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
    人性如同玻璃,或許連玻璃還不如,稍微考驗一下就支離破碎。歷史上有很多測試人性的實驗,但是,都沒有這個實驗來得簡單粗暴,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一、瑪麗亞·阿布拉莫維奇,是塞爾維亞著名的行為藝術家,她以大膽狂野的風格著稱。1974年,義大利,那不勒斯一個不知名的廣場上。
  • 魔鬼實驗,是什麼讓人性變得邪惡?
    這個實驗僅僅進行到第二天,就有忍受不住『獄警』虐待的『囚犯』精神崩潰了……而此時的實驗主持者津巴多教授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他將自己帶入到『監獄長』的角色之中,認為如果8612一旦退出實驗,則會影響到後期的效果,而此時的他,已經差不多將接受實驗的志願者們的心理健康置之度外了
  • 一場持續十二個時辰的人性實驗
    昨晚,被吹爆的優酷自製劇《長安十二時辰》又更新了4集,到了16集,凹叔連夜看了。這幾集,從死囚到奉命加入靖安司查案成為張都尉的張小敬同學,面臨著狼衛的一個巨大挑戰——狼衛們要帶著三車「伏火雷」(炸彈)與「延州石脂」(燃料)襲擊最長安最繁華的燈市,也就是說在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舉行恐怖襲擊。
  • 心理學:3個展示人性之惡的心理學實驗,原來人性如此醜陋
    人性有多醜惡,看看下面這三個實驗你就明白了1.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而學習者其實是研究人員假扮的,如果教師服從研究者的要求,那麼他會在75伏時聽到學習者的哼哼聲,在120伏時聽到學習者大喊太疼了,150伏時學習者會咆哮到,超過270伏抗議聲會變成痛苦的尖叫。米爾格拉姆在教師詢問和要求停止實驗時會說,學習者不回答就被視為回答錯誤,並嚴厲的要求其繼續進行下去。你會將實驗進行到什麼程度,實驗前,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會在135伏左右不服從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