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實驗

2021-02-15 讀書一聽海

人性實驗

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心理實驗,他假裝自己厭倦了生活,想要自殺。但是自己有一筆不小的財富,又不想不明不白的被繼承。所以想在自殺前,找一位有緣人,籤下合同把自己的財產饋贈給他。實驗很有意思,他幾乎和所有的人談論自己要自殺,留下財富給對方的時候,對方認為自己很幸運,偷偷竊喜。沒有勸這位「想要自殺者」。在這位實驗者失望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位流浪者。他對流浪者說出了同樣的話,但是這位流浪者,沒有像前面的人們一樣想要他的財富,而是不停的勸他不要自殺,說自己是個流浪者,你比我強很多。

這個實驗讓我們思緒萬千,我們常常給人們說不要想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但是我們思想深處一直盼望著這樣的好事情降臨自己。我不敢想像如果自己是那個被實驗者,自己會勸他不要自殺呢?還是會虛偽的等待對方的「饋贈」。

人性就是這樣,對錯在一線之間,有時能夠控制自己不犯錯,有時明知故犯。要培養靈性,要培養我們的品德,要培養自己的公正之心。如果人生中有這樣的「考試」,希望我們能夠成為一個及格者!

古人說的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道理很簡單,就是人們的人性沒有經得起考驗,成為了欲望的「奴隸」,成了失足者。在欲望面前每個人的心可能都動搖過,但是在你自我約束之後,你會發現堅守信念是多麼的幸福,即使是放棄了部分的非法享受。   

    歡迎關注,歡迎轉發,歡迎品思!

相關焦點

  • 從「人性實驗」到「恐怖實驗」: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歷史上著名的所謂「人性實驗」中,「人性」幾乎全都沒有經受住考驗。「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性中的惡一旦得以釋放,「人性實驗」就變成了一個個「恐怖實驗」,人性掩蓋下鮮血淋漓的現實,你準備好面對了麼?在所有「人性實驗」中,「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津巴多的心理學教授挑選了24個健康狀況良好、心智水平正常的人參與這項實驗。
  • 羅伯斯山洞實驗:召集22個孩子,用挑戰人性的方式檢測人性
    人性本質是善是惡一直為眾多思想家哲學家所研究探討。實驗之初在我國古代,對於人性本質的求索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但在西方人實踐創新精神及對真理的渴求中,他們採用了更為激進的手段,即用人體本身作為實驗對象,更多的傾向於讓活人參加心理實驗,以期能有更加真實客觀的結果出現。
  • 心理學:3個展示人性之惡的心理學實驗,原來人性如此醜陋
    人性有多醜惡,看看下面這三個實驗你就明白了1.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下圖是米爾格拉姆設計的實驗場景:實驗者要求兩名志願者一人扮演教師,另一人扮演學習者,如果出現錯誤,則要進行懲罰,給學習者逐漸施加增強的電擊。研究者告訴教師,學習者每答錯一次,就提高15v。
  • 《死亡實驗》:真人真事改編 「偽科學」下的人性實驗 引人深思
    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其實人習性本身就是具有兩面性的,關鍵是誰能戰勝誰,良好上的法制體系和道德體系會約束住惡的一面而放大好的一面。再善良的人心底都會有陰暗面,如果失去約束的話,恐怕也是魔鬼被釋放出來的時候。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揭露了醜陋的人性
    對於人性的看法,個體的社會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
  • 《死亡實驗》人性的可怕,以及一點點善念的力量
    《死亡實驗》這部片子實在很難說…想推薦它,因為故事說得不錯,拍得很有效果,演員超好,其實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問題是…它披露了人性最醜惡的一面,從中間開始一直到電影結束,火行者自己…非常坐立不安到想要離開不要再看下去了!這並不是因為電影太難看,而是因為,這些血淋淋的事實,有時候…真不想看見!
  • 實驗勞動經濟學對人性假設的再認識
    實驗勞動經濟學對人性假設的再認識 2017年05月24日 09:3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朱琪 侯亞 字號 內容摘要:實驗勞動經濟學起源於實驗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研究的結合
  • 這一場實驗,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
    人性如同玻璃,或許連玻璃還不如,稍微考驗一下就支離破碎。歷史上有很多測試人性的實驗,但是,都沒有這個實驗來得簡單粗暴,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一、瑪麗亞·阿布拉莫維奇,是塞爾維亞著名的行為藝術家,她以大膽狂野的風格著稱。1974年,義大利,那不勒斯一個不知名的廣場上。
  • 《死亡實驗》全劇情賞析 感受人性忍耐極限爆發
    《死亡實驗》全劇情賞析 感受人性忍耐極限爆發
  • 斯坦福監獄心理學實驗是否證明了人性中的隱惡?
    這個1971年進行的實驗由心理學家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主持,主要目的是考察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行為影響。據津巴多的報告,在該實驗中扮演「囚犯」和「看守」的大學生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一方濫用權力和暴力,另一方則顯露出囚徒的願意被欺負的心理,由於這個實驗的高度爭議性,津巴多提前終止了整個實驗。
  • 魔鬼實驗,是什麼讓人性變得邪惡?
    實驗的地點選在了史丹福大學的地下室改造的監獄實驗室裡,裡面的一切設置都跟監獄一模一樣,為了保證實驗的真實性,津巴多教授還專門請來了當地的警方配合他們的實驗……實驗進行到第六天的時候,所有囚犯的精神狀態都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然而教授還想繼續把實驗做下去。
  • 《服從權威》:服從是人性嗎?1960年代直揭人性真相的電擊實驗
    服從是人性嗎?或反抗是必要的嗎?我們的文化中,受儒家倫理的影響,很強調尊卑的關係,例如孝順不只要求尊敬更要求順從長者,甚至從很小就要小朋友聽話,不然就是不乖,可見服從尊長甚至被提升到倫理價值的層次,而不論其是否有值得尊敬或崇揚之處,聽話本身即被賦予正當性。
  • 這項臭名昭著的實驗,揭開了人性的惡
    人性本惡?米爾格拉姆設計了這個著名且殘酷的實驗。實驗招募了一批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包含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畢業至博士學位的參與者。地點選在大學的老舊校區中的一間地下室,地下室有兩個以牆壁隔開的房間。
  • 斯坦福監獄實驗:凡人墮落囚徒僅需6天,人性之惡淋漓盡致的展現
    不要去輕易試探人性,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也永遠別輕易去考驗人性。因為一旦觸碰到了人性陰暗的那一面,你所有得到的,都只是在失去。而本文要介紹的就是這麼一個歷史上出了名的考驗人性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美國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也就是《路西法效應》對人性的啟示
    心理學界1971年的「斯坦福監獄實驗」,雖然從一發表就受世人爭議,但它非常可貴,因為它再也無法復現。這個實驗對被試者的心理影響很大,放在今天不可能被世人接受。儒商學堂-斯坦福試驗實驗目的:實驗者徵集了一群年輕人,把他們隨機分成「獄卒」「犯人」兩組,關進實驗用的「監獄」,按照一定規則要求度過兩周時間,看他們的心理變化。
  •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是關於人性考驗的。說的是一位記者在人流較多的路上假意丟掉錢包,裡面有錢,銀行卡和各種證件,視頻中看到的人大多交給了警察,甚至有人在原地等待失主許久。乍一看覺得挺好的,似乎證明人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都拾金不昧了。不過細想起來感到奇怪,這樣去考驗總覺得不妥。
  • 永遠不要去試探人性|心理學解析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
    對於人性的看法,個體的社會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心理學家或是社會機構進行過人性實驗,下面為大家選取了三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其中揭露了黑暗的人性。一、嘉士伯社會實驗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曾進行過這樣一次社會實驗,研究人員讓一些毫不知情的情侶們進入預先準備好的電影院中。
  • 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與《楚門的世界》,觀察人性3大共同點
    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這是一場發生在70年代史丹福大學的真實實驗。史丹福大學的教授想驗證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他發起實驗,並召集了一群年輕人來充當他的實驗對象。每個被選中的實驗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最終18人被隨機分為兩組。
  • 《死亡實驗》講述了是人性的弱點還是道德淪喪
    《死亡實驗》是根據一個真正的心理學實驗改編的電影,這個電影有一定的真實性。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做的實驗,而那次實驗的對象是大學生,實驗的期限和劇中一樣也是兩星期,也是開始報名篩選的人,最後有24個人被選中隨機分為了三組裡面有9個獄警9個犯人還有6個替補這個實驗雖然沒有造成人員的死亡,但是也發生了和電影裡面類似的情況。
  • 張宏傑|《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出書記
    他在歷史的劇場裡洞察人性浮沉,從「人性」角度觀察古人,揭示不同的人格結構在共同的歷史重壓下,如何抵抗、伸縮、變形、扭曲、斷裂。這本書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1 —到現在,我已經出了N本書。雖不能說著作等身,但也可以說是著作等腳脖子了。